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如图所示,木板A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一铅块位于木块上,抓住木板A点,使其以B点为支点向上抬起直至与地面垂直,那么铅块所受的摩擦力f的变化情况为________。

A.铅块滑动前后,f均随木板倾角的增大而减小
B.铅块滑动前,f随木板倾角的增大而减小;铅块滑动后,f随木板倾角的增大而增大
C.铅块滑动前,f随木板倾角的增大而增大;铅块滑动后,f随木板倾角的增大而减小
D.铅块滑动前后,f均随木板倾角的增大而增大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当木板在水平地面时,没有摩擦力;
随着木板抬起至铅块滑动前,铅块受的是静摩擦力。如图所示,根据受力分析可知,静摩擦力f=mgsinα。随着木板抬起,木块倾角α变大,sinα变大,则静摩擦力f变大,据此可以排除A、B项;

铅块开始滑动后,所受摩擦力变为动摩擦力,动摩擦力。随着木块倾角α变大,变小,则动摩擦力变小,直至与地面垂直时,动摩擦力变为0,据此可排除D项。
故正确答案为C。
更多 “如图所示,木板A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一铅块位于木块上,抓住木板A点,使其以B点为支点向上抬起直至与地面垂直,那么铅块所受的摩擦力f的变化情况为________。 A.铅块滑动前后,f均随木板倾角的增大而减小 B.铅块滑动前,f随木板倾角的增大而减小;铅块滑动后,f随木板倾角的增大而增大 C.铅块滑动前,f随木板倾角的增大而增大;铅块滑动后,f随木板倾角的增大而减小 D.铅块滑动前后,f均随木板倾角的增大而增大” 相关考题
考题 请教:2011年湖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冲刺预测试卷(2)第3大题第23小题如何解答? 【题目描述】 第 88 题一个木块放在水平地面上,在恒力F的作用下,以速度v匀速运动,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 B.地面受到的静摩擦力的大小为F C.若木块的速度增加n倍,则它受到的摩擦力为nF D.若木块受到的力增加n倍,则它受到的摩擦力为nF

考题 一个木块放在水平地面上,在恒力F的作用下,以速度v匀速运动,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B.地面受到的静摩擦力的大小为FC.若木块的速度增加n倍,则它受到的摩擦力为nFD.若木块受到的力增加n倍,则它受到的摩擦力为nF

考题 如图1-6所示,小球放在斜面上,用木板挡住,木板与水平面垂直。小球质量为m,斜面倾角为a,木板与斜面均很光滑,小球对木板的压力是(),对斜面的压力是()。

考题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一质量为M的物体以v0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把另一质量为m的物体轻放在M上,由于物体间的摩擦作用,经t秒后两者以共同速度运动。求: (1)两物体共同运动速度的大小v; (2)在时间t内,m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考题 如图,AB为光滑固定的{圆弧面,其下端B与一木板的上表面光滑连接,木板可以在光滑水平面上自由移动,其左端固定一个轻弹簧。一小物块自A点由静止沿圆弧面下滑,滑上木板后压缩弹簧。若小物块和木板的质量均为m=1 kg,圆弧半径R=0.2m,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求当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木板的速度和小物块的动能。

考题 如图所示,质量为4.0kg的木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为1.0kg的小滑块以6.0m/s的速度从木板的左端滑进,以4.4m/s的速度从右端滑出.滑块滑出后木板的速度是(??) A.0.40m/s B.0.32m/s C.2.60m/s D.2.10m/s

考题 如图4-1所示,在粗糙的木板上放置一个木块.抬起木板的一端使木板倾斜,并使木板的倾角缓慢地增大,但木块仍相对静止在木板上,则木块与木板之间的静摩擦力(  ) A.增加 B.减小 C.不变,始终为零 D.不变,始终不为零

考题 如下图所示,小球A从斜面上由静止状态开始向下滑,撞击静止于水平木块上的木块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球A对木块B的作用力等于木板对木块B的摩擦力与木块B的重力相加 B. 若木板的表面光滑且足够长,小球A和木块B将一直保持匀速运动 C. 小球A在斜面上向下滑的过程中,以木板为参照物,小球是静止的 D. 小球A对木块B的作用力等于小球A的重力

考题 如图所示,木板AB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一铅块位于木板上,抓住木板A点,使其以B点为支点向上抬起直至与地面垂直,那么铅块所受的摩擦力f的变化情况为( )。 A.铅块滑动前后,f均随木板倾角的增大而减小 B.铅块滑动前,f随木板倾角的增大而减小;铅块滑动后,f随木板倾角的增大而增大 C.铅块滑动前,f随木板倾角的增大而增大;铅块滑动后,f随木板倾角的增大而减小 D.铅块滑动前后,f均随木板倾角的增大而增大

考题 如图所示,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长方体木块A,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即可测出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在模板运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木块A受到的是静摩擦力 B. 木块A会相对地面匀速运动 C. 木块A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向左 D. 拉动速度变大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

考题 如图所示,货车停在某处卸货时货物从倾斜的货箱滑下。那么,下列关于货车车轮所受的摩擦力说法正确的是( )。 A.货车车轮与地面之间没有摩擦力 B.货车车轮所受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 C.货车车轮所受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 D.货车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都不确定

考题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方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B,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E。一质量为m,带正电荷q的滑块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滑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且qE>μmg。则滑块未脱离地面前的速度υ等于多少

考题 如图所示.一光滑小球放置在木板与竖直墙面之间。设墙面对球的压力大小为N1,球对木板的压力大小为N2。将木板由图示位置开始绕0点缓慢地转到水平位置。在此过程中()。 A.N1始终增大,N2始终增大 B.N1始终减小,N2始终减小 C.N1先增大后减小,N2始终减小 D.N1始终减小,N2先减小后增大

考题 表面粗糙的长直木板上放有一铁块,木板的一端不动,另一端由水平位置缓慢向上抬起,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如图所示,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铁块受到的摩擦力f随α的变化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题 有一块截面为等边三角形的木板,边长为1,现将木板沿水平面翻滚两次(如图),那么B点从开始至结束所经过的路径长度为( )

考题 地面上任意一点的正高为该点沿()的距离。A:垂直至似大地水准面 B:法线至似大地水准面 C:垂直至大地水准面 D:法线至大地水准面

考题 钢卷的内径垂直放置在地面上为()。

考题 质量为1kg的物体停放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2.3N,动摩擦因数为0.2.现给物体施加一水平方向的外力F,则当F=2N时,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f1=()N;当F=3N时,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f2=()N。(g="10"m/s2)

考题 一个质量m=3kg的物体放在一长木板上,当木板一端抬起使它与水平方向成θ=30°时,物体正好可以沿板面匀速下滑。当木板水平放置时,用多大的水平拉力才能将物体拉动?(设物体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考题 离地面同样高的铝块和铅块,如果体积相同,铅块的势能()铝块的势能。

考题 对静止于地面上的重为G的木块,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逐惭增大的力F(F总小于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块对地面的压力随F增大而增大B、木块对地面的压力随F增大而减小C、木块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木块对地面的压力就是木块的重力

考题 地面上所有水平方向的观测值均以()为依据,而在椭球上则要求以该点的()为依据。

考题 填空题小皓同学用400N竖直向上的力去提质量为50kg,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物体所受的合力为____.接着小皓同学改用100N水平向右的力去拉这物体,物体以0.5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受到地面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方向为____,物体受到的合力为____.

考题 问答题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摩擦力”的内容要求为:“通过实验,认识摩擦力。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材料二义务教育八年级物理某版本教科书“摩擦力”一节,关于“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探究实验如图:1)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水平长木板滑动,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2)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从而改变木块对长木板的压力,测出此种情况下的滑动摩擦力。3)换用材料相同但表面粗糙的长木板,保持木块上的砝码不变,测出此种情况下的滑动摩擦力。自己设计表格,记录测量数据。通过这个实验,你得出了什么结论?材料三教学对象为义务教育八年级学生,已学过力的概念。任务:(1)简述滑动摩擦力的概念。(4分)(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以采用表格式或叙述式)等。(24分)

考题 填空题地面上所有水平方向的观测值均以()为依据,而在椭球上则要求以该点的()为依据。

考题 单选题地面上任意一点的正常高为该点沿()的距离。A 垂直至似大地水准面B 法线至似大地水准面C 垂直至大地水准面D 法线至大地水准面

考题 填空题如图所示,用3 N水平力F拉长木板A在光滑水平地面上运动,而B静止不动时,若逐渐增大F(不计绳和弹簧测力计重),则B受到的摩擦力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方向向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