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名词解释 《十三经注疏》 疏 集解 曰、为、谓之;谓 读曰、读为;读如、读若
参考答案和解析
《十三经注疏》的体例,一般是:经文的正文用单行大字排列,在正文某段之后,用双行小字先排出唐朝以前(主要是汉朝和魏晋)一些注家(如毛亨、郑玄、何休、杜预等)的注文,再排出唐朝陆德明汇集的《经典释文》为经的正文(有时也为注文)所加的注音(也有少量义训)。然后用大字“疏”字隔开,再用双行小字排出唐朝或宋朝注家(如孔颖达、贾公彦、邢昺等)的疏文;疏文通常先疏经文,后疏注文。
更多 “名词解释 《十三经注疏》 疏 集解 曰、为、谓之;谓 读曰、读为;读如、读若” 相关考题
考题
常见古书术语错误的是:()A、之言、之为言。必然是“声训”除了释义外,释者与被释词有时是同音关系,有时是双声叠韵的关系。B、读为、读曰。用本字来说明同音字。C、读如、读若。一般用来注音。有时说明假借字。D、谓。被释词放于其前。以具体释抽象,或以一般释特殊
考题
多选题下列训诂术语主要用于注音的有()A读如B犹C读曰D言E读若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