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11、蓄积量择伐强度应控制在不超过()%,伐后郁闭度应保留在 0.5 以上。


参考答案和解析
C
更多 “11、蓄积量择伐强度应控制在不超过()%,伐后郁闭度应保留在 0.5 以上。” 相关考题
考题 择伐后林分郁闭度以( )为宜。 A、0.8~0.9B、0.6~0.7C、0.2~0.3D、0.4~0.5

考题 在林地上伐去单株散生的、已达轮伐期和劣质林木的择伐方式,称为( )。 A、集约择伐B、群状择伐C、粗放择伐D、单株择伐

考题 郁闭度0.8以上的中龄林和幼龄林通常采用的抚育采伐方式为( )。 A、透光伐B、生长伐C、卫生伐D、疏伐

考题 采伐后始终维护各种大小林木的均匀分布,伐后森林结构仍接近于原始林相的为( )。 A、群状择伐B、集约择伐C、粗放择伐D、单株择伐

考题 陡坡、土薄、岩石裸露、高山角、森林与草原的交错区、河流两岸、道路两侧,只能进行低强度的( )。 A、群状择伐B、粗放择伐C、单株择伐D、皆伐

考题 天然更新能力强的成过熟单层林()。 A、应当实行渐伐,全部采伐更新过程不得少于一个龄级期B、上层林木郁闭度较小,林内幼苗、幼树株数已经达到更新标准的,可进行二次渐伐,第一次采伐林木蓄积量的30%C、上层林木郁闭度较大,林内幼苗、幼树株数达不到更新标准的,可进行三次渐伐D、可进行三次渐伐的,第一次采伐林木蓄积量的30%,第二次采伐保留林木蓄积的50%,第三次采伐应当在林内更新起来的幼树接近或者达到郁闭状态时进行

考题 母树林每次间伐后郁闭度应保持在( )A.0.3B.0.4C.0.5D.0.6

考题 母树林每次疏伐改造后其郁闭度应保持( )。A.0.3—0.4B.0.4—0.5C.0.5—0.6D.0.6—0.7

考题 男性患者,车祸致左股骨骨折,其功能复位标准,短缩应控制在()。A、不超过0.5CmB、不超过1CmC、不超过1.5CmD、不超过2CmE、不超过2.5Cm

考题 42岁男性患者,车祸致左股骨骨折,其功能复位标准,短缩应控制在()。A、不超过0.5CmB、不超过1CmC、不超过1.5CmD、不超过2CmE、不超过2.5Cm

考题 森林抚育间伐强度,按照采伐蓄积占伐前林分总蓄积量的百分比,通常分4级,蓄积比为16%~25%,强度等级属于()。A、弱度B、中度C、强度D、极强度

考题 森林主伐方式包括皆伐,间伐,择伐。

考题 母树林每次疏伐改造后其郁闭度应保持()。A、0.3—0.4B、0.4—0.5C、0.5—0.6D、0.6—0.7

考题 成熟林分中,中、小径木多,天然更新好的复层异龄林应采用()方式。A、皆伐B、择伐C、渐伐D、间伐

考题 森林的主伐方式分为()A、皆伐、间伐、择伐和渐伐B、乔林、矮林、中林和预备伐C、皆伐、择伐、下种伐和间伐D、皆伐、择伐和渐伐

考题 用材林抚育采伐,也称抚育间伐。当出现以下两种情况时:①郁闭度在0.9以上的人工幼龄林,②郁闭度在0.8以上天然幼龄林。请问应选择何种间伐方式()A、透光线B、生长伐C、择伐

考题 中幼龄树木多的复层异龄林,择伐强度不得大于伐前林木蓄积量的(),伐后林分郁闭度应当保留在()以上。A、30%;0.3B、35%;0.4C、40%;0.5D、50%;0.6

考题 防护林林带间伐后,其疏透度应保留在()以上,并保留原林带的总体结构。

考题 母树林每次间伐后郁闭度应保持在()A、0.3B、0.4C、0.5D、0.6

考题 马尾松幼林郁闭度达()应进行首次间伐。A、0.8B、0.9C、0.7D、0.6

考题 人工林抚育间伐条件是幼龄林郁闭度在()以上,中龄林郁闭度在()以上。

考题 毛竹林应实行定龄择伐,根据毛竹度数,通常按“()”的歌诀进行,伐后每公顷保留健壮母竹不得少于()株。

考题 单选题马尾松幼林郁闭度达()应进行首次间伐。A 0.8B 0.9C 0.7D 0.6

考题 单选题森林的主伐方式分为()A 皆伐、间伐、择伐和渐伐B 乔林、矮林、中林和预备伐C 皆伐、择伐、下种伐和间伐D 皆伐、择伐和渐伐

考题 单选题成熟林分中,中、小径木多,天然更新好的复层异龄林应采用()方式。A 皆伐B 择伐C 渐伐D 间伐

考题 单选题男性患者,车祸致左股骨骨折,其功能复位标准,短缩应控制在()。A 不超过0.5CmB 不超过1CmC 不超过1.5CmD 不超过2CmE 不超过2.5Cm

考题 单选题森林抚育间伐强度,按照采伐蓄积占伐前林分总蓄积量的百分比,通常分4级,蓄积比为16%~25%,强度等级属于()。A 弱度B 中度C 强度D 极强度

考题 单选题高血压患者应尽量做到A 每人每日食盐量应不超过8gB 饮酒量每日不超过相当于75g乙醇的量C 低或中等强度的等张运动D 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25E 膳食中脂肪量控制在总量的3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