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加性等位基因是相互之间有上位效应或者显隐性关系的基因。


参考答案和解析
更多 “加性等位基因是相互之间有上位效应或者显隐性关系的基因。” 相关考题
考题 基因互作的类型包括:互补作用、积加作用、重叠作用、显性上位作用、隐性上位作用、()

考题 设一个基因座上有两个具有显隐性遗传关系的等位基因A和a,其中A为理想的基因,再设初始群体均为杂合个体,淘汰aa基因型后,子一代基因频率p=()。A、25%B、66.7%C、33.3%D、50%

考题 在数量性状的遗传中,等位基因之间是否存在显性和隐性关系?

考题 南瓜果型的遗传分离比率是9:6:1,而不是9:3:3:1,这是基因的()作用。A、互补效应B、重叠效应C、累加效应D、隐性上位效应

考题 同一基因座上的基因可以发生多次不同的突变,而形成()。A、等位基因B、复等位基因C、显性基因D、隐性基因

考题 某生物的体细胞含有5对同源染色体,若每对染色体含有一对杂合基因,且等位基因具有完全显隐性关系,则该生物产生的精子中,全部为显性基因的概率是:()A、1/2B、1/4C、1/8D、1/32

考题 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4对染色体,若每对染色体上有一对等位基因,且等位基因间具有显隐性关系。则该生物产生的精子中,全部为显性基因的概率为()A、1/2B、1/4C、1/8D、1/16

考题 什么是基因的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及上位性效应?它们对数量性状的遗传改良有何作用?

考题 特殊配合力是指双亲在特定组合中,对杂种某性状的特殊贡献,这种特殊贡献主要来源于()。A、双亲基因的加性遗传效应B、双亲基因的显性效应C、双亲基因的上位效应D、双亲基因互作产生的非加性效应

考题 与癌症的发生关系密切的基因包括两类,即()基因(如())和()基因(如())。从等位基因的显隐性来考虑,前者的突变是()性的,后者的突变形式是()性的。

考题 隐性等位基因

考题 香豌豆的花色遗传分离比率是9:7,而不是9:3:3:1,这是基因的()作用。A、互补效应B、重叠效应C、累加效应D、隐性上位效应

考题 等位基因之间的显隐性关系不明显,杂合体(Aa)的表型介于纯合显性与纯合隐性的表型之间,而不是与纯合显性者相同。这种性状的遗传方式称为()。A、显性遗传B、隐性遗传C、不完全显性遗传D、共显性遗传

考题 累加效应是由多个()的作用而形成。A、显性基因B、共显性基因C、隐性基因D、显、隐性基因E、mtDNA基因

考题 下列何者不是多基因遗传假说的内容:()A、数量性状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B、这些基因之间没有显隐性关系C、每对基因的作用很微小,但有累加效应D、多基因性状与环境因素无关

考题 基因加性方差是指()等位基因间和()的()基因间()作用所引起的变异量;显性方差是指()基因间()引起的变异量,面上位性方差是()基因间()所引起的变异量。

考题 上位效应是()。A、等位基因之间的互作B、非等位基因之间的互作C、复等位基因之间的互作

考题 人类中外耳道多毛症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那么这种性状的遗传特点是()A、有明显的显隐性关系B、男女发病率相当C、表现为全男遗传D、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为隐性

考题 填空题基因互作的类型包括:互补作用、积加作用、重叠作用、显性上位作用、隐性上位作用、()

考题 单选题一般配合力的遗传基础是基因的()效应。A 显性B 上位C 加性D 互作

考题 单选题累加效应是由多个()的作用而形成。A 显性基因B 共显性基因C 隐性基因D 显、隐性基因E mtDNA基因

考题 单选题南瓜果型的遗传分离比率是9:6:1,而不是9:3:3:1,这是基因的()作用。A 互补效应B 重叠效应C 累加效应D 隐性上位效应

考题 单选题一般配合力是指亲本对杂种后代某性状的平均表现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主要取决于()。A 双亲基因的互作效应B 双亲基因的加性遗传效应C 双亲的基因显性效应D 双亲的基因上位效应

考题 单选题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4对染色体,若每对染色体上有一对等位基因,且等位基因间具有显隐性关系。则该生物产生的精子中,全部为显性基因的概率为()A 1/2B 1/4C 1/8D 1/16

考题 单选题香豌豆的花色遗传分离比率是9:7,而不是9:3:3:1,这是基因的()作用。A 互补效应B 重叠效应C 累加效应D 隐性上位效应

考题 单选题上位效应是()。A 等位基因之间的互作B 非等位基因之间的互作C 复等位基因之间的互作

考题 单选题设一个基因座上有两个具有显隐性遗传关系的等位基因A和a,其中A为理想的基因,再设初始群体均为杂合个体,淘汰aa基因型后,子一代基因频率p=()。A 25%B 66.7%C 33.3%D 50%

考题 单选题特殊配合力是指双亲在特定组合中,对杂种某性状的特殊贡献,这种特殊贡献主要来源于()。A 双亲基因的加性遗传效应B 双亲基因的显性效应C 双亲基因的上位效应D 双亲基因互作产生的非加性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