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甲醇生产工艺,一氧化碳和氢气泄漏中毒事故处理中,需要切断新鲜气,具体动作包括()

A.关新鲜气切断阀X2101

B.开新鲜气放空阀X2102

C.关闭新鲜气进装置阀HV101

D.关闭放气压力调节阀 PV2103


参考答案和解析
关新鲜气切断阀X2101;开新鲜气放空阀X2102;关闭新鲜气进装置阀HV101
更多 “甲醇生产工艺,一氧化碳和氢气泄漏中毒事故处理中,需要切断新鲜气,具体动作包括()A.关新鲜气切断阀X2101B.开新鲜气放空阀X2102C.关闭新鲜气进装置阀HV101D.关闭放气压力调节阀 PV2103” 相关考题
考题 若硫回收现场发生泄漏,则需要现场人员佩戴()进入现场处理,防止出现中毒事故。

考题 由于酸性水泄漏,现场需要做好围堵、切断泄漏源等工作,因此未配备防护措施的人员也可以参与事故处理。()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对于低温低压的氢气介质,法兰有轻微泄漏时,简便的处理方法()。 A、切断氢气源B、停工处理C、紧固法兰堵漏D、引入氮气

考题 在甲醇中加入少量原料气的作用是原料气中的()和甲醇中的铁、镍等金属离子发生络合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络合物,从而防止其生成硫化物沉淀。 A.氢气B.一氧化碳C.二氧化碳D.硫化氢

考题 煤气公司为了便于及时发现管线泄漏,防止因输气管道泄漏引起爆炸事故,通常向煤气或天然气中加入一些物质。这种物质是(  )。 A.氢气 B.一氧化碳 C.硫醇 D.空气

考题 天然气公司为了防止管道泄漏引起爆炸事故,通常向天然气中加入一些物质。这种物质是( )A.氢气 B.硫醇 C.一氧化碳 D.空气

考题 下列选项中,不适用于《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有()。A甲醇泄漏事故B环境污染事故C国防科研生产事故D核设施事故

考题 甲醇合成气中,一氧化碳22.24%、二氧化碳5.86%、氢气64.87%,甲醇合成气的H/C是()。A、2.10B、2.31C、2.65D、1.51

考题 液氯泄漏事故中需要洗消的人员不包括()A、中毒的人员B、消防和其他抢险救援人员C、群众互救人员D、围观群众

考题 下列选项中,不适用于《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有()。A、甲醇泄漏事故B、环境污染事故C、国防科研生产事故D、核设施事故E、工程事故

考题 甲醇泄漏处理首先要切断()戴好防毒面具与手套。A、所有火源B、通道C、电源D、管道阀门

考题 烧碱遇潮湿时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A、氧气B、一氧化碳C、氢气D、甲醇气

考题 促使焊缝中形成气孔的主要气体是一氧化碳气和氢气。

考题 一氧化碳与氢气合成甲醇所用的催化剂,()甲醇分解为一氧化碳和氢气所用催化剂A、可以用于B、不可以用于C、有时能用于D、不能确定

考题 甲醇精馏中予塔作用是去除溶解在粗甲醇中的()等轻组分杂质。A、二甲醚B、氢气C、一氧化碳D、水

考题 下列气体中不会引起中毒事故的是()。A、氮气B、氢气C、一氧化碳D、硫化氢

考题 回收甲醇洗单元循环甲醇中吸收一氧化碳、氢气等有效气体,采用的方法是()。A、热再生B、精馏C、减压闪蒸D、分离器分离

考题 在甲醇中加入少量原料气的作用是原料气中的()和甲醇中的铁、镍等金属离子发生络合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络合物,从而防止其生成硫化物沉淀。A、氢气B、一氧化碳C、二氧化碳D、硫化氢

考题 甲醇热再生塔顶温度过高,则()损耗高。A、酸性气体B、氢气C、一氧化碳D、甲醇

考题 低温甲醇洗脱硫单元主要是脱出工艺原料气中的()。A、二氧化碳B、一氧化碳C、硫化物D、氢气

考题 低温甲醇对原料气中的氢气和一氧化碳完全没有吸收效果。

考题 一般事故时如何停车处理()。A、通知压缩机岗位,停供新鲜气B、切外送蒸汽,锅炉给水C、甲醇分离器液位排至低限,关切断阀D、注意汽包压力及合成塔出口温度,及时开喷射器,保持出口温度≥210℃

考题 氢气和一氧化碳、甲醇的爆炸极限分别是多少?甲醇工业允许浓度?

考题 合成甲醇原料气的有效气体成份是()。A、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和氢气C、一氧化碳和水蒸汽D、一氧化碳和氢气

考题 甲醇合成塔入口气中,一氧化碳11.18%、二氧化碳3.23%、氢气78.36%,循环气的H/C是()。A、7.01B、24.26C、5.44D、5.21

考题 下列事故中,不适用《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有()。A、甲醇泄漏事故B、环境污染事故C、国防科研生产事故D、核设施事故

考题 多选题下列选项中,不适用于《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有()。A甲醇泄漏事故B环境污染事故C国防科研生产事故D核设施事故

考题 多选题下列选项中,不适用于《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有()。A甲醇泄漏事故B环境污染事故C国防科研生产事故D核设施事故E工程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