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3、用相位比较法测量驻波波长,连续形成两个一、三象限直线形状的李萨如图,此时两个换能器之间距离为

A.半个波长

B.一个波长

C.1/4波长

D.两个波长


参考答案和解析
一个波长
更多 “3、用相位比较法测量驻波波长,连续形成两个一、三象限直线形状的李萨如图,此时两个换能器之间距离为A.半个波长B.一个波长C.1/4波长D.两个波长” 相关考题
考题 采用厚度振动式换能器时,应采用下列方法测量超声传播距离()。 A.对测时,用钢卷尺测量换能器辐射面之间距离B.对测时,用游标卡尺测量换能器辐射面之间距离C.平测时,用钢卷尺测量换能器中心间距D.平测时,用钢卷尺测量换能器内边缘之间的距离

考题 波长是单位时间内,同一波线上相邻两个相位相同的质点之间的距离,用符号()表示。A.CB.fC.λD.P

考题 在波长为λ的驻波中,两个相邻波腹之间的距离为: A.λ/2 B.λ/4 C.λ/4 D.λ

考题 波长为λ的驻波中,相邻波节之间的距离为( )。A.λ/4 B.λ/2 C.3λ/4 D.λ

考题 在波长为λ的驻波中,两个相邻的波腹之间的距离为( )。A.λ/2 B.λ/4 C. D.λ

考题 在波长为A的驻波中,两个相邻的波腹之间的距离为:

考题 在波长为A的驻波中两个相邻波节之间的距离为( )。A.A B.A/2 C.3A/4 D.A/4

考题 在波长为λ的驻波中,两个相邻的波腹之间的距离为: A.λ/2 B.λ/4 C.3λ/4 D.λ

考题 两个()相同的相干波,在同一直线上沿相反方向传播时叠加而形成的波叫驻波。A、 波长B、 振动C、 频率D、 周期

考题 波长为λ的驻波中,相邻波节之间的距离为()。A、λ/4B、λ/2C、3λ/4D、λ

考题 波长是指在同一波动过程中,相邻两个同相位质点间的距离。

考题 介质中形成驻波时,相邻两波节或波腹之间的距离是一个波长。

考题 波长是单位时间内,同一波线上相邻两个相位相同的质点之间的距离,用符号()表示。A、CB、fC、λD、P

考题 用共振干涉法(驻波法)测波长时,由干涉理论知,当换能器S1S2之间的距离xi满足xi=()时,将形成稳定的驻波,写出测定声速的表达式:(),并指出式中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

考题 对测法换能器布置方式正确的是()。A、发射换能器T和接收换能器R分别置于被测结构相互平行的两个表面,且两个换能器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B、一对发射和接收换能器分别置于被测结构的两个表面,但两个换能器的轴线不在同一直线上C、一对发射和接收换能器置于被测结构同一个接收表面上进行测试D、一对换能器分别置于两个对应钻孔中,采用孔中对测、孔中斜测和孔中平测

考题 (2013)在波长为λ的驻波中,两个相邻波腹之间的距离为:()A、λ/2B、λ/4C、3λ/4D、λ

考题 在波长为λ的驻波中,两个相邻波腹之问的距离为()A、λ/4B、λ/2C、3λ/4D、λ

考题 在波长为λ的驻波中,两个相邻的波腹之间的距离为()。A、λ/2B、λ/4C、3λ/4D、λ

考题 在检测到()应答器,同时所测量的两个应答器之间的距离与TDB相符之后,定位状态会变为“已定位”。A、三个连续的B、两个连续的C、一个D、两个

考题 填空题测量相位常用以下四种方法:用()测量相位、用数字式相位表测量相位、用比较法测量相位、用间接法测量相位(利用有功功率、视在功率、功率因数三者之间的关系)。

考题 单选题在检测到()应答器,同时所测量的两个应答器之间的距离与TDB相符之后,定位状态会变为“已定位”。A 三个连续的B 两个连续的C 一个D 两个

考题 单选题波长为λ的驻波中,相邻波节之间的距离为()。A λ/4B λ/2C 3λ/4D λ

考题 单选题(2013)在波长为λ的驻波中,两个相邻波腹之间的距离为:()A λ/2B λ/4C 3λ/4D λ

考题 单选题在波长为λ的驻波中,两个相邻波腹之问的距离为()A λ/4B λ/2C 3λ/4D λ

考题 单选题在波长为λ的驻波中,两个相邻的波腹之间的距离为(  )。[2013年真题]A λ/2B λ/4C 3λ/4D λ

考题 单选题混凝土相对均匀性检测的正确操作步骤是()。 ①在检测部位的两个测试面上画间距为200~500mm的网格并编号; ②用钢卷尺测量两个换能器之间的距离,测量误差不应大于土1%; ③逐点测量声时值t1,t2,t3,...tn; ④数据处理及判定。A ①②③④B ②①③④C ③①②④D ④①②③

考题 单选题波长是单位时间内,同一波线上相邻两个相位相同的质点之间的距离,用符号()表示。A CB fC λD P

考题 单选题在波长为λ的驻波中,两个相邻的波腹之间的距离为()。A λ/2B λ/4C 3λ/4D 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