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A为甲乙两地示意图,图B为甲乙两地年内气温和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原因。(3分)
(2)甲地所在国家是世界上人口增长数量最多的国家,分析原因。(3分)
(3)分析甲地的气候特征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3分)
(4)与乙地同纬度的大陆西岸地区气候干旱。分析该纬度大陆东西两岸气候差异的形成原因。(3分)
图A为甲乙两地示意图,图B为甲乙两地年内气温和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原因。(3分)
(2)甲地所在国家是世界上人口增长数量最多的国家,分析原因。(3分)
(3)分析甲地的气候特征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3分)
(4)与乙地同纬度的大陆西岸地区气候干旱。分析该纬度大陆东西两岸气候差异的形成原因。(3分)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1)乙地冬季气温较甲地低,雨季较甲地长,夏季降水较甲地少。原因:甲、乙均为热带季风气候,但乙地纬度较甲地高,且冬季受冬季风影响,所以冬季气温较甲地低。甲地受西南季风影响,夏季降水较多,但雨季较短.而夏秋季乙地受东南季风和台风影响降水丰富.雨季较长。 (2)甲地所在国家为印度,印度生育观念落后,早婚现象严重,且受宗教的影响,人口出生率较高。而且,目前的人口死亡率较低,加上印度人口众多,导致其成为世界上人口增长数量最多的国家。
(3)有利影响:全年高温,热量充足,作物生长期长;雨季降水多,有利于作物生长。不利影响:降水变率大,农业生产易受干旱和洪涝灾害的影响。
(4)在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由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了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西北季风,温和少雨,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高温多雨。大陆西岸地区受副高或东北信风的控制,形成的是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旱。
(3)有利影响:全年高温,热量充足,作物生长期长;雨季降水多,有利于作物生长。不利影响:降水变率大,农业生产易受干旱和洪涝灾害的影响。
(4)在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由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了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西北季风,温和少雨,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高温多雨。大陆西岸地区受副高或东北信风的控制,形成的是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旱。
更多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A为甲乙两地示意图,图B为甲乙两地年内气温和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原因。(3分) (2)甲地所在国家是世界上人口增长数量最多的国家,分析原因。(3分) (3)分析甲地的气候特征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3分) (4)与乙地同纬度的大陆西岸地区气候干旱。分析该纬度大陆东西两岸气候差异的形成原因。(3分)” 相关考题
考题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要求:
(1)探究实验中每个实验步骤相应的实验现象及原因。
(2)完成“分子运动现象”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
考题
阅读关于“自然地理的差异性”的图文资料,按照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的内容标准“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垂直分异规律”的部分内容。
要求:
(1)写出本课的知识组成。(9分)
(2)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科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要点(包括教师、学生的方式和活动内容)。(15分)
考题
阅读关于“人口迁移”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要求:“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某版本教材书中关于“人口迁移”的内容。
要求: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
(2)设计本课主要的教学环节,并说明设计意图。
考题
阅读关于"地图"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内容标准的要求是"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纬网,量算距离"。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地图"中"比例尺"的有关内容。
阅读关于"地图"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要求: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9分)
(2)设计本课主要的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等),并说明设计理由。(15分)
考题
阅读关于“中国气候”的图文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注(2001版)》中内容标准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中国气候”有关内容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8分)
(2)设计本课主要的教学环节,并说明设计依据。(16分)
考题
阅读关于“城市空间结构”的图文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内容要求“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城市空间结构”的内容。
要求: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8分)
(2)设计本课主要的教学环节,并说明各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16分)
考题
阅读关于“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的内容标准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的相关内容。
要求:
(1)写出本课的知识组成。(9分) (2)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知识组成,设计教学过程要点(应包括教师、学生的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15分)
考题
下图为2001年4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虚线范围内为图示天气系统引发的某种气象灾害实时分布图。此前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描述图示区域气压分布特点。
(2)判断该气象灾害种类。
(3)分析该气象灾害形成的条件。
考题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博克拉发生8.1级地震(见下图)。此后,这里多次发生余震,出现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随着雨季的来临,救灾工作变得更加困难。
(1)说明图示区域地震频发的原因。(3分)
(2)简述地震发生后博克拉及周边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7分)
考题
单选题除规定按信函寄递以外的各种书籍、报纸、期刊、目录及各种印刷的()等可按国内印刷品寄递。A
资料B
图文C
图片D
图文资料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