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不同抗震烈度设防震区域对避震疏散场地的要求不同,当城市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其人均避震疏散场地面积应为()m2。
A

1.0

B

1.5

C

2.0

D

2.5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 “单选题不同抗震烈度设防震区域对避震疏散场地的要求不同,当城市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其人均避震疏散场地面积应为()m2。A 1.0B 1.5C 2.0D 2.5” 相关考题
考题 建筑避震疏散场所是用作地震时受灾人员疏散的场地和建筑,以下哪项不属于建筑避震疏散场所的法定范畴?( )A.临时避震疏散场所 B.紧急避震疏散场所 C.固定避震疏散场所 D.中心避震疏散场所

考题 下列有关各类避震疏散场所的叙述,错误的是:( )A.紧急避震疏散场所的服务半径宜为500m,人均有效避难面积不小于0.5㎡ B.固定避震疏散场所的服务半径宜为2~3km C.固定避震疏散场所人均有效避难面积不小于2㎡ D.超高层建筑避难层(间)作为紧急避震疏散场所时,人均有效避难面积不小于0.2㎡

考题 下列有关确定避震疏散场所的叙述,错误的是:( )A.紧急避震疏散场所人均有效避难面积不小于1㎡ B.固定避震疏散场所人均有效避难面积不小于2㎡ C.超高层建筑避难层(间)不能作为紧急避震疏散场所 D.紧急避震疏散场所的服务半径宜为500m,固定避震疏散场所的服务半径宜为2~3km

考题 当场地存在发震断裂时,考虑有关可忽略发震断裂错动对地面建筑的影响,下列哪项阐述是不正确的?( )A.抗震设防烈度小于8度 B.非全新世活动断裂 C.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时,前第四纪基岩隐伏断裂的土层覆盖厚度分别大于30m和60m D.应避开主断裂带布置建筑,对于抗震烈度为8度、丙类抗震设防的建筑物,其距发震断裂的最小退让距离为200m

考题 某场地内存在发震断裂,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该场地中乙类建筑的最小避让距离应为( )。A.200m B.300m C.400m D.500m

考题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2010)中设计地震分组是为了体现下列( )原则。 A.设防烈度与基本烈度 B.发震断层的性质 C.震级和震中距的影响 D.场地类别不同

考题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 2010),当场地内存在发震断裂时,下列情况中可忽略发震断裂错动对地面建筑的影响的是( )。 A.抗震设防烈度小于8度 B.非全新世活动断裂 C.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时,前第四纪基岩隐伏断裂的土层覆盖厚度大于60m D.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前第四纪基岩隐伏断裂的土层覆盖厚度大于60m

考题 某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规定,除规范另有规定外,对建筑物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时,宜符合下列哪项要求?(  )A、按抗震设防烈度7度(0、10g)时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要求 B、按抗震设防烈度7度(0、15g)时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要求 C、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g)时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要求 D、按抗震设防烈度7度(0、30g)时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要求

考题 根据《述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下列哪个选项是我国建筑抗震设防三个水准的准确称谓? (A)小震、中震、大震 (B)多遇地震、设防地震,罕遇地震 (C)近震,中远震、远震 (D)众值烈度、基本烈度、设防烈度

考题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当场地内存在发震断裂时,下列情况中可忽略发震断裂错动对地面建筑的影响的是( )。A.抗震设防烈度小于8度 B.非全新世活动断裂 C.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时,前第四纪基岩隐伏断裂的土层覆盖厚度大于60m D.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前第四纪基岩隐伏断裂的土层覆盖厚度大于90m

考题 对于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的建筑物,下列选项中哪项不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的要求? (A)在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的地区,基岩埋深50m,建筑物位于发震断裂带上 (B)在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的地区,基岩埋深70m,建筑物位于发震断裂带上 (C)在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的地区,基岩埋深70m,建筑物距发震断裂的水平距离为300m (D)在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的地区,基岩埋深100m,违筑物距发震断裂的水平距离为300m

考题 某场地内存在发震断裂,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该场地中乙类建筑的最小避让距离为( )m。 A. 200 B. 300 C. 400 D. 500

考题 下列关于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相关内容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抗震设防区,是指地震基本烈度7度及7度以上地区 B.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抗、避、救相结合” C.避震疏散场所是用作地震时受灾人员疏散的场地和建筑,划分为紧急避震疏散场所、固定避震疏散场所、中心避震疏散场所等类型 D.地震次生灾害主要包括水灾、火灾、爆炸、放射性辐射、有毒物质扩散或者蔓延等

考题 下列关于城市抗震设施说法正确的是()。A、城市抗震设施主要指疏散通道B、城市避震和震时疏散可分为就地疏散和远程疏散C、就地疏散指城市居民临时疏散至1~2km半径内的空旷地带D、远程疏散指城市居民使用各种交通工具疏散至外地的过程

考题 不同烈度设防区域对避震疏散场地的要求也不同,当城市设防烈度为7度时,其人均避震疏散场地面积应采用()。A、1.0m2B、1.5m2C、2.0m2D、2.5m2

考题 不同烈度设防区域对疏散场地的要求不同,下列有关人均避震疏散面积描述有误的一项为()。A、当城市设防烈度为6度时,人均疏散面积为1.0mB、当城市设防烈度为7度时,人均疏散面积为1.5mC、当城市设防烈度为8度时,人均疏散面积为2.1mD、当城市设防烈度为9度时,人均疏散面积为2.5m

考题 不同抗震烈度设防震区域对避震疏散场地的要求不同,当城市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其人均避震疏散场地面积应为()m2。A、1.0B、1.5C、2.0D、2.5

考题 当城市设防烈度为6度时,人均避震疏散面积为()m2。A、1.0B、1.5C、2.0D、2.5

考题 什么是小震、中震和大震?其概率含义是什么?与设防烈度是什么关系?抗震设计目标要求结构在小震、中震和大震作用下处于什么状态?

考题 有关变电站各类建构筑物抗震设防烈度描述,正确的是()A、重点设防(乙类)建构筑物,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B、标准设防(丙类)建构筑物,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C、适度设防(丁类)建构筑物,一般情况下,地震作用仍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D、抗震措施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

考题 单选题对于存在发震断裂的场地,下列()情况下不能忽略发震断裂错动对地面建筑的影响。()A 抗震设防烈度小于8度时B 发震断裂为非全新世活动断裂C 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时,前第四纪基岩隐伏断裂的土层覆盖厚度为70mD 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前第四纪基岩隐伏断裂的土层覆盖厚度为80m

考题 单选题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规定,在下列对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阐述中,()是描述乙类建筑的。()A 一般情况下,地震作用仍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B 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其值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C 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D 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考题 单选题根据我国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规定,对于抗震设防的"三水准"要求是指()。A 抗震设防烈度不同,抗震设防要求不同B 建筑物场地类别不同,抗震设防的要求不同C 建筑重要性不同,抗震设防要求不同D 50年内地震烈度超越概率不同,抗震设防的要求不同

考题 单选题某场地内存在发震断裂,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该场地中乙类建筑的最小避让距离应为()。A 200mB 300mC 400mD 500m

考题 单选题当城市设防烈度为6度时,人均避震疏散面积为()m2。A 1.0B 1.5C 2.0D 2.5

考题 单选题《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中设计地震分组是为了体现下列(  )原则。A 设防烈度与基本烈度B 发震断层的性质C 震级和震中距的影响D 场地类别不同

考题 单选题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下列哪个选项是我国建筑抗震设防三个水准的准确称谓?(  )[2012年真题]A 小震、中震、大震B 多遇地震、设防地震、罕遇地震C 近震、中远震、远震D 众值烈度、基本烈度、设防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