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题
某县某村2000年4月2日~6月17日发生伤寒暴发。临床症状以发热、畏寒、食欲缺乏和乏力为主,其中发热持续4~20天不等,持续38℃以上2~6天,平均3天。经疾病控制部门调查,共确诊30例,伤寒杆菌检出率90.20%。该村村民饮用深井水和池塘水。本次发病户日常生活及饮用水多为池塘水,该池塘卫生无人管理,人畜共用。首例病人刘某在外打工,病前2周返家,4月2日发病,之后该村陆续出现类似病人。发病高峰在首例发病后的第2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接到疫情报告后,采取以加强饮水消毒为主的综合性措施,病例数很快减少。问题:1.根据收集到的资料,你准备做哪些分析?2.为分析该次暴发的原因,实施病例对照调查时应考虑哪些方面?3.疾病控制机构人员接到报告后应采取哪些措施?
考题
某中学,2/3的学生出现腹泻,伴恶心、呕吐,原因不明。为查找腹泻病因及流行的线索,首要进行的研究为A、临床试验研究B、队列研究C、理论流行病学研究D、病例对照研究E、现况调查研究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腹泻的原因可能与饮用某厂生产的饮品有关,现应进行的研究为A、病例对照研究B、现况调查研究C、临床试验研究D、队列研究E、理论流行病学研究若要验证该腹泻的病因,需进行A、理论流行病学研究B、实验室检查C、队列研究D、病例调查E、临床试验
考题
暴发定义正确解释:()
A.特定地区发生的病例数量超过预期的病例数B.特定时间内发生的病例数量超过预期的病例数C.特定地区、特定时间内发生的病例数量超过预期的病例数D.特定地区、特定时间内发生的病例数量超过前期的病例数
考题
霍乱与副霍乱典型病例发病后最先出现的常见症状是()。
A.发热B.呕吐C.腹泻D.腹痛E.畏寒
考题
霍乱、副霍乱的典型病例发病后,最先出现的常见症状为
A、腹痛B、呕吐C、腹泻D、畏寒、发热E、肌肉痛性痉挛
考题
霍乱的典型病例发病后最先出现的常见症状是A.腹泻B.腹痛C.呕吐D.畏寒、发热E.肌肉痛性痉挛
考题
某县某村2000年4月2日~6月17日发生伤寒暴发。临床症状以发热、畏寒、食欲差和乏力为主,其中发热持续4~20天不等,持续38℃以上2~6天,平均3天。经疾控部门调查,共确诊30例,伤寒杆菌检出率90. 20%。该村村民饮用深井水和池塘水。本次发病户日常生活及饮用水多为池塘水,该池塘卫生无人管理,人畜共用。首例病人刘某在外打工,病前2周返家,4月2日发病,之后该村陆续出现类似病人。发病高峰在首例发病后的第二周。当地疾控部门接到疫情报告后,采取以加强饮水消毒为主的综合性措施,病例数很快减少。问题:1.从收集到的资料,你准备做哪些分析?2.为分析该次暴发的原因,实施病例对照调查时应考虑哪些方面?3.疾病控制机构人员接到报告后应采取哪些措施?
考题
案例1(病毒性肝炎):2008年12月13日,固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固原一中甲型病毒性肝炎的疫情报告后,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对疫情进行了调查、核实,经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确定为一起甲肝暴发疫情。
案例2(霍乱):2008年9月6日,某海滨小城市市级人民医院报告发生一起疑似霍乱病例。患者:男,34岁,剧烈腹泻1天,大便呈黄水样、无里急后重、无腹痛、伴低热、呕吐,腹泻半天后出现腓肠肌痉挛。经调查,该患者系该市面粉厂工人,患者称该厂近来还有类似腹泻病人,但不清楚其他病人的症状和就诊情况。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市人民医院的报告后,立即派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疫情处理。
案例3(细菌性痢疾):2009年4月18日15:00,婺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珍珠山乡卫生院电话报告:该乡中学、中心小学自18日下午陆续有学生出现发热、头痛、腹痛、腹泻等症状。接到报告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刻向县卫生局汇报,同时组织疫情防控小组赶往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理。
案例4(伤寒和副伤寒):2005年9月23日下午,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县中心医院电话报告,该院医生在9月15日至23日上午的门诊时先后发现18例症状相似的病人,均表现为持续性发热、乏力、腹部不适、多有便秘,少数病人以腹泻为主,同时伴有皮疹和肝脾肿大,肥达试验“O”抗体阳性。患者发病前都曾使用村边的井水洗菜。
为分析该次暴发的原因,实施病例对照调查时应考虑哪些方面?
考题
2012年6月11日晚,某市X区医院先后接诊数名以腹泻、呕吐症状为主的病例,少数伴有腹痛、头晕、发热等症状。截至6月12日16时,该院共接诊上述病例9例,病例均来自X区A中学,医院向X区疾控中心作出电话报告。区疾控中心接到报告后即至学校开展调查,又发现10例类似学生病例,19名病例均为住校生,6月11日中午均在学校第二食堂就餐过,首例病例于6月11日16时发病,末例于6月12日15时发病。根据病例症状表现,初步考虑为食物中毒。 1、从流行病学角度考虑,医生发现此情况时,应重点了解哪些方面? 2、如需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则如何开展网报(何单位进行报告、报告时限、如何分级)? 3、6月13日20时,经对可疑餐具和食物的检测,以及其中5名病例腹泻物和呕吐物的采样检测,证实为一起O1群小川型霍乱暴发疫情,请问该如何进一步报告? 4、截止6月22日,该学校累计发生28例病例,新增9例学生包括B区的5名走读生;末例病人发生于22日9时。6月29日,无新发病例,欲予以结案,请问对该起事件应如何定级?
考题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一般步骤是哪一项()A、建立病例定义、核实病例并计算病例数、系统地收集病例B、描述性分析、建立并检验假设、迅速采取控制措施C、组织准备、核实诊断、确定暴发或流行的存在、建立病例定义、核实病例并计算病例数、系统地收集病例,并列出一览表、描述性分析、建立并检验假设、迅速采取控制措施、完善现场调查、书面报告和交流反馈D、预调查、设计调查问卷、现场收集资料、统计分析
考题
2012年6月11日晚,某市X区医院先后接诊数名以腹泻、呕吐症状为主的病例,少数伴有腹痛、头晕、发热等症状。截至6月12日16时,该院共接诊上述病例9例,病例均来自X区A中学,医院向X区疾控中心作出电话报告。区疾控中心接到报告后即至学校开展调查,又发现10例类似学生病例,19名病例均为住校生,6月11日中午均在学校第二食堂就餐过,首例病例于6月11日16时发病,末例于6月12日15时发病。根据病例症状表现,初步考虑为食物中毒。 问题1:从流行病学角度考虑,医生发现此情况时,应重点了解哪些方面? 问题2:如需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则如何开展网报(何单位进行报告、报告时限、如何分级)? 问题3:6月13日20时,经对可疑餐具和食物的检测,以及其中5名病例腹泻物和呕吐物的采样检测,证实为一起O1群小川型霍乱暴发疫情,请问该如何进一步报告? 问题4:事件类型修改后,需对病例进行补报,请问如何操作? 问题5:截止6月22日,该学校累计发生28例病例,新增9例学生包括B区的5名走读生;末例病人发生于22日9时。6月29日,无新发病例,欲予以结案,请问对该起事件应如何定级?
考题
某乡中学9月7日-10日,发生30例以发热、头昏头痛、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为主的病例。首例病例9月7日发热、头昏、呕吐、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感,脓血便。临床诊断为:菌痢。 1、引起细菌性痢疾的志贺菌分为哪几类? 2、菌痢符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的报告标准是什么? 3、菌例病例的粪便标本采集原则? 4、为了确定疫情发生的原因,应如何开展调查?
考题
某年8月,某村在一周的时间内突然发生多例畏寒、发热、腹痛、腹泻病例,区疾病控制中心接到报告,立即组织调查处理。调查组进入现场时,首先要进行病例的核实诊断,核实诊断应做哪些调查()。A、查找能够找到的所有病人B、对重点病例立即进行个案调查C、逐个进行个案调查D、了解流行病学接触史、症状,检查体征E、查验实验室结果F、密切接触者追踪调查
考题
某县9月4日发现2例霍乱患者,9月18日发现5例患者,9月21日发现3例,至10月2日共发现10例病例,分布在4个乡镇,经流行病学调查最后发现的3例病例与之前发现的病例无流行病学联系,无二代病例。当地疾控中心除在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进行病例报告外,同时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施什么样的网络报告()A、初次报告1起事件、病例数为2例、一般级别事件;B、进程报告2次、新增病例数8例、较大级别事件;C、初次报告3起事件、发病数分别为2例、5例和3例、均为一般级别事件;D、初次报告2起事件、病例数分别为2例和5例、均为一般级别事件;E、进程报告3次、新增病例数8例、较大级别事件;
考题
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考题
某县某村2000年4月2日~6月17日发生伤寒暴发。临床症状以发热、畏寒、食欲缺乏和乏力为主,其中发热持续4~20天不等,持续38℃以上2~6天,平均3天。经疾病控制部门调查,共确诊30例,伤寒杆菌检出率90.20%。该村村民饮用深井水和池塘水。本次发病户日常生活及饮用水多为池塘水,该池塘卫生无人管理,人畜共用。首例病人刘某在外打工,病前2周返家,4月2日发病,之后该村陆续出现类似病人。发病高峰在首例发病后的第2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接到疫情报告后,采取以加强饮水消毒为主的综合性措施,病例数很快减少。为分析该次暴发的原因,实施病例对照调查时应考虑哪些方面?
考题
2006年9月29日上午10时,某学校校医室陆续接到由老师带来或自行到校医就诊的学生多名,经询问情况,约13名学生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症状,该学校共有26个班,学生总数1237人,食堂仅提供课间餐,就餐时间为上午9:00,当天就餐人数为1062人,学生就餐场所为各班教室;出现症状的学生均集中在两个班级。该两个班共有学生88人,两个班级分设在不同楼层。初步判定病例数为13名。患者主要症状为呕吐,多为2次-5次,个别出现腹痛,无腹痛、发热、头晕、四肢无力等症状。多数体温不升高。当日课间餐,食品为三鲜冬瓜汤,扬州炒饭。食物中毒报告具体内容是什么?
考题
1999年8月13日9:40,S市卫生防疫站流行病科人员接到J区ZT乡ZT四街卫生所报告:近日该村腹泻患者明显增多,部分患者出现剧烈腹泻、呕吐,疑似霍乱病人。流行病科立即向站领导汇报,通知J区卫生防疫站,并于当日10:30达到现场核实调查。现场发现,截至13日10:30,该卫生所共接诊12例疑似霍乱病人,具有霍乱典型症状:剧烈腹泻,先泻后吐,无腹痛、无发热,发病时间为8月10~13日,均居住在ZT四街仓安路以北的居民区。初步判断为疑似霍乱暴发疫情,当场采集诊所内的2例疑似霍乱病人的便标本,送实验室检测。同时要求当地暂时限制该村居民的活动范围、暂停使用现有的水源水、暂停该村餐饮业,(二)病例分布情况:8月10~15日ZT四街仓安路以北居民区共报告实验室确诊霍乱病例25例,带菌者6例,罹患率为992/10万,无重型病例、无死亡病例。此次暴发疫情调查中,病例和带菌者的定义是什么?定义是否准确?计算罹患率时分子是否包括带菌者数?
考题
2004年6月10日上午10时,HD市HS区卫生防疫站报告该辖区内SYJ幼儿园相继出现多名发热、腹痛、腹泻幼儿。市卫生防疫站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展开调查。该幼儿园共有幼儿266名,其中男159人,女107人;年龄为2~6岁;共分11个班。所有幼儿均为日托,一日三餐均在幼儿园食堂就餐,下午添加辅食,全园幼儿食谱相同;饮水为统一的桶装矿泉水。教职工44人,其中行政人员7名,保育员33名,食堂从业人员4名,保育员自带饭,厨师与幼儿一起用餐。幼儿园有健全的晨检、午检记录,活动室与寝室卫生状况良好,玩具、餐具、用具有定时消毒记录。小班有卫生间;其他班级共用厕所,卫生状况较差。院内有共同活动场所。本次调查中病例定义为“2004年6月7日后在园幼儿及职工中出现发热或腹泻(在
24h内腹泻大于3次)者”。经过初步调查,符合病例定义的共有143名幼儿、2名职工。
发病经过及临床表现:6月10日凌晨1时左右,出现第一例病人为幼儿,首发症
状为高热惊厥,体温40℃,之后出现恶心、腹痛、腹泻,并有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
等。当日相继出现12例类似病例,11日为发病高峰日,此日共出现类似病人107例,
之后发病人数明显下降,12日和13日共发病26例,14日以后无新增病例发生,并且
没有二代病例发生。发病者多数出现发热、恶心、呕吐、腹泻、腹痛、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等症状,少数出现惊厥、脱水及血便。上述病例定义是否合适?
考题
2004年6月10日上午10时,HD市HS区卫生防疫站报告该辖区内SYJ幼儿园相继出现多名发热、腹痛、腹泻幼儿。市卫生防疫站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展开调查。该幼儿园共有幼儿266名,其中男159人,女107人;年龄为2~6岁;共分11个班。所有幼儿均为日托,一日三餐均在幼儿园食堂就餐,下午添加辅食,全园幼儿食谱相同;饮水为统一的桶装矿泉水。教职工44人,其中行政人员7名,保育员33名,食堂从业人员4名,保育员自带饭,厨师与幼儿一起用餐。幼儿园有健全的晨检、午检记录,活动室与寝室卫生状况良好,玩具、餐具、用具有定时消毒记录。小班有卫生间;其他班级共用厕所,卫生状况较差。院内有共同活动场所。本次调查中病例定义为“2004年6月7日后在园幼儿及职工中出现发热或腹泻(在24h内腹泻大于3次)者”。经过初步调查,符合病例定义的共有143名幼儿、2名职工。发病经过及临床表现:6月10日凌晨1时左右,出现第一例病人为幼儿,首发症状为高热惊厥,体温40℃,之后出现恶心、腹痛、腹泻,并有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等。当日相继出现12例类似病例,11日为发病高峰日,此日共出现类似病人107例,之后发病人数明显下降,12日和13日共发病26例,14日以后无新增病例发生,并且没有二代病例发生。发病者多数出现发热、恶心、呕吐、腹泻、腹痛、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等症状,少数出现惊厥、脱水及血便。病例临床还缺少哪些资料?
考题
2004年6月10日上午10时,HD市HS区卫生防疫站报告该辖区内SYJ幼儿园相继出现多名发热、腹痛、腹泻幼儿。市卫生防疫站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展开调查。该幼儿园共有幼儿266名,其中男159人,女107人;年龄为2~6岁;共分11个班。所有幼儿均为日托,一日三餐均在幼儿园食堂就餐,下午添加辅食,全园幼儿食谱相同;饮水为统一的桶装矿泉水。教职工44人,其中行政人员7名,保育员33名,食堂从业人员4名,保育员自带饭,厨师与幼儿一起用餐。幼儿园有健全的晨检、午检记录,活动室与寝室卫生状况良好,玩具、餐具、用具有定时消毒记录。小班有卫生间;其他班级共用厕所,卫生状况较差。院内有共同活动场所。本次调查中病例定义为“2004年6月7日后在园幼儿及职工中出现发热或腹泻(在24h内腹泻大于3次)者”。经过初步调查,符合病例定义的共有143名幼儿、2名职工。发病经过及临床表现:6月10日凌晨1时左右,出现第一例病人为幼儿,首发症状为高热惊厥,体温40℃,之后出现恶心、腹痛、腹泻,并有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等。当日相继出现12例类似病例,11日为发病高峰日,此日共出现类似病人107例,之后发病人数明显下降,12日和13日共发病26例,14日以后无新增病例发生,并且没有二代病例发生。发病者多数出现发热、恶心、呕吐、腹泻、腹痛、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等症状,少数出现惊厥、脱水及血便。如何对此进行流行病学描述?
考题
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考题
“流行”一词的最恰当定义是:()。A、由点源引起的大量某病的病人B、某病病例通过接触传播C、外来病原体在易感人群中传播D、在某人群中出现的某病病例数超过同期的预期病例数
考题
单选题霍乱、副霍乱的典型病例发病后,最先出现的常见症状为()。A
腹痛B
呕吐C
腹泻D
畏寒、发热E
肌肉痛性痉挛
考题
问答题某县某村2000年4月2日~6月17日发生伤寒暴发。临床症状以发热、畏寒、食欲缺乏和乏力为主,其中发热持续4~20天不等,持续38℃以上2~6天,平均3天。经疾病控制部门调查,共确诊30例,伤寒杆菌检出率90.20%。该村村民饮用深井水和池塘水。本次发病户日常生活及饮用水多为池塘水,该池塘卫生无人管理,人畜共用。首例病人刘某在外打工,病前2周返家,4月2日发病,之后该村陆续出现类似病人。发病高峰在首例发病后的第2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接到疫情报告后,采取以加强饮水消毒为主的综合性措施,病例数很快减少。为分析该次暴发的原因,实施病例对照调查时应考虑哪些方面?
考题
单选题霍乱典型病例发病后最先出现的症状是( )。A
畏寒、发热B
呕吐C
腹痛D
腹泻E
腓肠肌痛性痉挛
考题
单选题典型的霍乱病例最先出现哪种症状( )A
畏寒、发热B
呕吐C
腹泻D
腹痛E
肌肉痛性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