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测绘案例分析 问题列表
问题
问答题某测绘单位承担大厦建设过程中的变形监测任务。该大厦位于城市的中部,设计楼层80层(含地下4层),楼高约360m,总建筑面积约250000m2,为钢结构地标性建筑物。已有资料:(1)建筑物总平面图、施工设计图及相关说明文档;(2)施工首级GPS控制网资料(城市独立坐标系);(3)周边地区一、二等水准点资料(1985国家高程基准);(4)其他相关资料。投入的主要测量设备:(1)0.5秒级全站仪l台套;(2)双频GPS接收机5台套;(3)精度为1/10万的激光垂准仪1台套;(4)DS 0.5型水准仪l台套;(5)50m钢卷尺1个。测绘单位按规范要求在建筑物基坑周边外埋设了2个垂直位移监测工作基点和4个水平位移监测工作基点。垂直位移监测工作基点为钢管标;水平位移监测基点为带有强制对中装置的观测墩,其中2个建于周边10层楼的楼顶,2个建于地面上。变形监测的内容包括基坑支护边坡顶部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基坑回弹测量、基础沉降监测及主体工程倾斜测量、基坑周边50m范围内建筑物的沉降监测等。变形监测要求提交符合规范要求的以图和表形式表达的成果。【问题】1.为测定垂直位移监测工作基点的高程,应布设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点,简述垂直基准点布的位置和数量要求,以及垂直位移监测的等级要求。2.在投入的主要测量设备中,选择一种最适合用于监测水平位移监测工作的稳定性的设备,并说明观测时的注意事项。3.简述变形监测成果中图和表的主要内容。
问题
问答题某城市建设一座50层的综合大楼,距离1号运营地铁线的最近水平距离为40m,需对开挖基坑、综合大楼及相邻的地铁隧道进行变形监测,变形监测按照《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26-2007)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 50308-2008)中变形监测Ⅱ等精度要求实施。 开挖基坑监测:基坑上边缘尺寸为100m×80m.开挖深度为25m,在基坑周边布设了四个工作基点A.B.C.D,变形监测点布设在基坑壁的顶部、中部和底部;监测内容包括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和基坑回填等;基坑开挖初期监测频率为1次/周,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相应增加监测频率;监测从基坑开挖开始至基坑回填结束。监测到第12期时,发现由工作基点A测量的所有监测点整体向上位移,而由工作基点B.C.D测量的监测点整体下沉或不变。 综合大楼监测:大楼的监测点布在设顶部、中部和基础上,沿主墙角和立柱布设;监测内容包括基础沉降、基础倾斜和大楼倾斜等;监测频率为1次/周;监测从基础施工开始至大楼竣工后1年。地铁隧道监测:监测范围为综合大楼相邻的200m区段;监测内容包括隧道拱顶下沉、衬砌结构收敛变形及侧墙位移等;变形监测点按断面布设,断面间距为5m,每个断面上布设5个监测点,每个点上安装圆棱镜,采用2台高精度自动全站仪自动测量;监测频率为2次/天;隧道监测从基坑开挖前一个月至大楼竣工后1年。 监测数据采用SQL数据库进行管理,数据库表单包括周期表单、工程表单、原始数据表单、测量仪器表单、坐标与高程表单等。监测成果包含监测点坐标数据、变形过程线及成果分析等。【问题】1该段地铁隧道变形监测中,总共需布设多少个断面监测点?对两台高精度自动全站仪的安置位置有什么要求?2利用数据库生成监测点的变形过程线时,需要调用到哪些表单?并说明理由。3从测量角度判断有工作基点A测量的基坑监测点向上位移的原因.并提出验证方法。
问题
问答题某省会城市为了提升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保障水平,委托某测绘单位编制一幅全市影像挂图,以最新的表现形式、形象直观的地图语言反映城市的基础地理信息现状,该市南北长约17km.东西宽约30km。 1.为编制影像挂图收集资料如下: (1)2012年全市正射卫星影像数据,分辨率为1m.影像由于获取时间不一致,有色差,河流等水域颜色普遍比较灰暗; (2)2010年更新的1:10000地形图数据(DLG); (3)2012年出版的1:35000市交通旅游地图。 2.影像挂图编制要求: (1)本着“突出影像,辅以矢量数据”的指导思想设计编制影像挂图; (2)影像挂图幅面为标准全开,内图廓尺寸707mm×1012mm,地图投影采用等角圆锥投影; (3)影像挂图采用数字地图制图技术方法制作,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加工处理影像数据,在数字地图制图软件中处理地图矢量要素。并对矢量数据和影像数据进行融合得到影像地图数据,四色印刷成图。 【问题】 1.影像挂图的比例尺宜是多少?挂图版式宜用横式还是竖式?简述理由。 2.简述收集的各种资料在编制影像挂图中的用途。 3.简述影像数据处理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4.简述矢量数据编图处理的主要内容。
问题
问答题某地图出版社拟编制出版一部全国地理图集,图集设计开本为标准16开(单页制图尺寸195mm×265mm,展开页制图尺寸390mm×265 mm),其中包含一幅“中国人口密度及城市人口规划”专题图。1.为编绘该专题图收集的资料包括:(1)中国1:1000000数字地图数据,现势性为2005年,包含县级(含)以上地界线、水系、居民地、公路、铁路、地貌(等高距200m)、地名等要素。(2)中国地图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中国地图集》(16开本)电子版数据。(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地图集》(8开本)电子版数据,已更新县级(含)以上行政区划、地名、水系、交通等要素至2011年。(4)2011年全国分县人口统计资料。(5)2011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包含全国县级市以上城市的人口统计数据。2.专题图设计要求如下:(1)按展开页设计,版式可以选择横式(南海诸岛作附图)或竖式(南海诸岛不作附图),但要求制图比例尺尽可能大一些。(我国疆域东西方向最大距离约5200km,南北方向最大距离约5500km.从黑龙江到海南岛陆地南北方向最大距离约4000km。)(2)从收集的资料中选择合适的地图编绘专题图地理底图,要素内容包括境界线、水系、地级以上城市、主要铁路和公路等,地貌采用晕渲表示,需利用收集到的数字地图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和制作生成。(3)图上人口密度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全国分级表示,同时表示地级市以上(含)城市人口规模,其他专题信息以附图或附表形式表示。【问题】1.该专题图宜选用哪种版式?简述理由。2.说明制作地貌晕渲需采用的资料数据,以及地貌晕渲数据制作的简要步骤。3.说明用何种专题图方法表示中国人口密度和城市人口规模两个要素。4.说明在本图集出版前,测绘行政相关机构对该专题图进行审查时,主要应审查哪些内容。
问题
问答题某水电大坝长约500m、坝高约85m。在大坝相应位置安置了相关仪器设备,主要包括引张线、正垂线/倒垂线、静力水准仪和测量机器人等四类设备,以便对大坝进行变形监测,保证大坝运行安全。设备的安置情况如下:(1)在大坝不同高程的廊道内布设了若干条引张线;(2)在坝段不同位置布设了若干个正垂线和倒垂线;(3)在坝段不同位置安置了若干古静力水准仪;(4)现场安置了一套测量机器人自动检测系统。在坝体下游400m处的左右两岸各有一已知坐标的基岩GPS控制点,基岩控制点上有强制对中盘,在左岸基岩GPS控制点A上架设一台测量机器人(精度0.5″,测距精度0. 5mm+1×10-6,单棱镜测程1km),在右岸基岩GPS控制点B安置一圆棱镜。为了使用测量机器人自动监测大坝变形,在大坝下游一侧同高程面上安置了一批圆棱镜作为变形监测的观测目标。系统自动监测前进行学习测量,然后按设定的周期自动观测,并实时将测量结果传输到变形监测系统。在每个周期测量中,各测回都首先自动照准B点,并获取距离、水平度盘读数。【问题】1.安置于大坝上的四类设备的观测结果是什么?2.在每个周期测量中,各测回为什么都要首先自动照准B点,并获取水平度盘和垂直度盘读数?3.测量机器人学习测量的目的是什么?说明学习测量的详细内容(步骤)。
问题
问答题某市地理信息产业园从2010年1月开始建设.2013年6月底完成,现委托某测绘单位对工程建设状况进行监测,并同时对该产业园区内1:2000地图数据( DLC)进行更新。 产业园位于该市城乡接合部,地势比较平坦,开工前地面上的主要地形地物有湖泊、河渠、道路、房屋建筑、工矿设施、耕地、林地等。在建设过程中,除保留一些大型建筑物、重要工矿设施及主要道路外,对其他建筑物进行拆除,并接规划新建了道路、办公大楼、酒店、文化娱乐设施及公园绿地等。 测绘单位收集到工程区2009年底测绘的全要素1:2000地形因数据(DLG),要素内容包括水系、居民地、道路、工矿、管线、境界(含村界)、地名、地貌、土质植被等;并于2013年2月对工程区实施了高分辨率航摄,生产制作了0.2m分辨率彩色正射影像数据( DOM),它与1:2000DLG数据的坐标系统一致。 任务要求:首先采用内外业综合判调方法,利用已有0.2m分辨率DOM敷据,配合适量的外业调绘和补测,对1:2000 DLG数据更新,使其现势性达到2013年6月底;其班,从更新前后的1:2000 DLG数据中,分别提取相关的地理信息要素,应用空间分析与统计方法,监测分析出工程建设所拆除和保留的原有建筑物范围及面积、新建的房屋建筑物范围及面积,以及所占用耕地的范围及面积等,为工程管理提供依据。 【问题】 1.筒述本项目1:200 DLG数据更新的步骤。 2.列出本项目在更新1:2000 DLG数据时外业调绘和补测的主要工作及内容。 3.简述空间分析统计获得每个村因建设所占用耕地范围和面积的方法与过程。
问题
问答题某测绘单位承接了某办公楼建设项目的规划监督测量任务。 该办公楼为4层楼,长方形结构,楼顶为平顶。 办公楼相邻环境:东侧为办公大厦,南侧为小区市政道路,西侧为住宅楼,北侧为绿地。竣工后的办公楼室外周边地坪为水平。测量区域周边可用的控制点齐全。测量执行《城市测量规范》( CJJ/T 8-2011)。 测绘单位在实施规划监督测量过程中,分别进行了办公楼灰线验线测量、±0层地坪高程测量、办公楼高度测量、竣工地形图测量、地下管线测量、办公楼建筑面积测量,验测了周边建筑物的条件点。 其中,办公楼高度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法(见下图),测量了设站点A仪器到楼顶C点的距离(SD)和天顶距ZA;采用水准测量方法实测了室外地坪高程和设站点A的地面高程。一次观测得到如下测量数据: 【问题】 1.测绘单位实施的测量内容中,哪些属于验收测量? 2.竣工地形图测量中,应测量办公楼周边的哪些要素,其中建筑物的条件点应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测量? 3.根据一次观测数据,计算办公楼的高度。(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问题
问答题测绘单位承接了某城市1:500地形图测绘任务,测区范围为3km x4km.测量控制资料齐全,测图按50cm x50cm分幅。 依据的技术标准有《城市测量规范》(CJJ/T 8-2011)、《1: 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 GB/T 14912-2005)、《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2008)、《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B/T 24356-2009)等。 外业测图采用全野外数字测图,其中某条图根导线边长测量时采用单向观测、一次读数,图根导线测量完成后发现边长测量方法不符合规范要求,_及时进行了重测,碎部点采集了房屋、道路、河流、桥梁、铁路、树木、池塘、高压线、绿地等要素,经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编辑后成图。 作业中检查员对成果进行了100%的检查;再递交所在单位质检部门进行检查;然后交甲方委托的省级质监站进行验收,抽样检查了15幅图。 【问题】 1上述图根导线边长测量方法为什么不符合规范要求? 2按照地形图要素分类,说明外业采集的碎部点分别属于哪些大类要素。 3.测量成果检查验收的流程和验收抽样比例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说明理由。
问题
问答题某测绘单位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生产某测区1:2000数字线划图(DLG)。测区情况:测区总面积约300km2,为城乡结合地区,测区最低点高程为29m,最高点高程为61m,测区内分布有河流、湖泊、水库、公路、铁路、乡村道路、乡镇及农村居民地、工矿设施、水田、旱地、林地、草地、高压线等要素,南面有一块约2km2的林区。项目已于6个月前完成全测区范围彩色数码航空摄影,航摄仪焦距为120mm,摄影比例尺为1:8000。在航空摄影完成后,该测区新开工建设了一条高速公路和一些住宅小区。已完成测区内像控点布设与测量、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等工作,成果经检查合格,供DLG生产使用。DLG生产采用“先内后外”的成图方法,高程注记点采用全野外采集,其他要素在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上进行采集,并进行外业调绘、补测、数据整理和成图等工作。【问题】1.计算本测区的摄影基准面、相对航高、绝对航高。2.简述本项目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加密时在林区的选点要求。3.列出DLG生产的作业流程。4.简述本项目外业补测的工作内容。
问题
问答题某测绘单位采用全野外数字测图方法完成了某铁路枢纽1:500全要素数字地形图测绘项目。测区地势平坦,分布有居民地、铁路、公路、农田、林地、沙地和河流等要素。测图作业中,基本控制点采用一级GPS网和四等水准路线联测;图根点采用图根导线和图根水准联测;地形图数据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野外采集,由内业编辑处理生成1:500地形图数据,要素包括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及设施、管线、境界、地貌等八类;地形图的平面和高程精度采用高于数据采集精度的方法实地检测;项目成果按规范要求整理提交。 成果质量检验时,对火车站候车室所在图幅进行平面精度检测,获得了明显地物点的图上点住较差△1~△30(单位:mm),计算得到点位较差的平方和[△△]=4.80mm2。 【问题】 1.以框图形式绘制本项目外业生产开始后的测图作业流程图。 2.根据测区情况,指出题中未列出的三类1:500数字地形图要素。 3.计算火车站候车室所在图幅地物点的图上点位中误差(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问题
问答题某地图出版社拟编制出版一部全国地理图集,图集设计开本为标准16开(单页制图尺寸195mm×265mm,展开页制图尺寸390mm×265 mm),其中包含一幅“中国人口密度及城市人口规划”专题图。1.为编绘该专题图收集的资料包括:(1)中国1:1000000数字地图数据,现势性为2005年,包含县级(含)以上地界线、水系、居民地、公路、铁路、地貌(等高距200m)、地名等要素。(2)中国地图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中国地图集》(16开本)电子版数据。(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地图集》(8开本)电子版数据,已更新县级(含)以上行政区划、地名、水系、交通等要素至2011年。(4)2011年全国分县人口统计资料。(5)2011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包含全国县级市以上城市的人口统计数据。2.专题图设计要求如下:(1)按展开页设计,版式可以选择横式(南海诸岛作附图)或竖式(南海诸岛不作附图),但要求制图比例尺尽可能大一些。(我国疆域东西方向最大距离约5200km,南北方向最大距离约5500km.从黑龙江到海南岛陆地南北方向最大距离约4000km。)(2)从收集的资料中选择合适的地图编绘专题图地理底图,要素内容包括境界线、水系、地级以上城市、主要铁路和公路等,地貌采用晕渲表示,需利用收集到的数字地图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和制作生成。(3)图上人口密度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全国分级表示,同时表示地级市以上(含)城市人口规模,其他专题信息以附图或附表形式表示。【问题】1.该专题图宜选用哪种版式?简述理由。2.说明制作地貌晕渲需采用的资料数据,以及地貌晕渲数据制作的简要步骤。3.说明用何种专题图方法表示中国人口密度和城市人口规模两个要素。4.说明在本图集出版前,测绘行政相关机构对该专题图进行审查时,主要应审查哪些内容。
问题
问答题某水电大坝长约500m、坝高约85m。在大坝相应位置安置了相关仪器设备,主要包括引张线、正垂线/倒垂线、静力水准仪和测量机器人等四类设备,以便对大坝进行变形监测,保证大坝运行安全。设备的安置情况如下:(1)在大坝不同高程的廊道内布设了若干条引张线;(2)在坝段不同位置布设了若干个正垂线和倒垂线;(3)在坝段不同位置安置了若干古静力水准仪;(4)现场安置了一套测量机器人自动检测系统。在坝体下游400m处的左右两岸各有一已知坐标的基岩GPS控制点,基岩控制点上有强制对中盘,在左岸基岩GPS控制点A上架设一台测量机器人(精度0.5″,测距精度0. 5mm+1×10-6,单棱镜测程1km),在右岸基岩GPS控制点B安置一圆棱镜。为了使用测量机器人自动监测大坝变形,在大坝下游一侧同高程面上安置了一批圆棱镜作为变形监测的观测目标。系统自动监测前进行学习测量,然后按设定的周期自动观测,并实时将测量结果传输到变形监测系统。在每个周期测量中,各测回都首先自动照准B点,并获取距离、水平度盘读数。【问题】1.安置于大坝上的四类设备的观测结果是什么?2.在每个周期测量中,各测回为什么都要首先自动照准B点,并获取水平度盘和垂直度盘读数?3.测量机器人学习测量的目的是什么?说明学习测量的详细内容(步骤)。
问题
问答题某市某区按照国家第=次土地调查的技术规定和要求,完成了全区城镇地籍调查项目,调查范围涉及区政府所在地、乡政府所在地、各类开发区和园区的调查面积约36km2。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权属调查、地籍控制测量、界址点测量、1:500地籍测绘、宗地图测绘、面积计算、城镇地籍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等。该市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成立了验收组,依据《第次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对城镇地籍调查成果进行验收。在验收城镇地籍成果时,对数据库、元数据、地籍图、宗地图、统计表格、文字报告进行了检查;在验收地籍调查成果时,内业抽取50%、外业抽取5%进行了检查,其中地籍控制测量成果内业检查了:(1)平面坐标系统选择是否合理,长度变形是否超限;(2)观测记录是否齐全、规范;(3)高程基准选择是否正确,高程施测精度是否满足相关技术设计;(4)资料是否齐全,内容是否完整规范等。在细部测量外业检查时,验收组实地采集了10个地物特征点进行检查并评定了精度。【问题】1.简述在城镇地籍数据库验收中,地籍图和宗地图检查的内容。2.补充完善地籍控制测量成果内业检查的内容。3.细部测量外业检查的方法和内容是否合理?若不合理。说明正确的方法和内容。
问题
问答题某测绘单位承接了某办公楼建设项目的规划监督测量任务。 该办公楼为4层楼,长方形结构,楼顶为平顶。 办公楼相邻环境:东侧为办公大厦,南侧为小区市政道路,西侧为住宅楼,北侧为绿地。竣工后的办公楼室外周边地坪为水平。测量区域周边可用的控制点齐全。测量执行《城市测量规范》( CJJ/T 8-2011)。 测绘单位在实施规划监督测量过程中,分别进行了办公楼灰线验线测量、±0层地坪高程测量、办公楼高度测量、竣工地形图测量、地下管线测量、办公楼建筑面积测量,验测了周边建筑物的条件点。 其中,办公楼高度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法(见下图),测量了设站点A仪器到楼顶C点的距离(SD)和天顶距ZA;采用水准测量方法实测了室外地坪高程和设站点A的地面高程。一次观测得到如下测量数据: 【问题】 1.测绘单位实施的测量内容中,哪些属于验收测量? 2.竣工地形图测量中,应测量办公楼周边的哪些要素,其中建筑物的条件点应采用什么方法进行测量? 3.根据一次观测数据,计算办公楼的高度。(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问题
问答题测绘单位承接了某城市1:500地形图测绘任务,测区范围为3km x4km.测量控制资料齐全,测图按50cm x50cm分幅。 依据的技术标准有《城市测量规范》(CJJ/T 8-2011)、《1: 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 GB/T 14912-2005)、《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2008)、《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B/T 24356-2009)等。 外业测图采用全野外数字测图,其中某条图根导线边长测量时采用单向观测、一次读数,图根导线测量完成后发现边长测量方法不符合规范要求,_及时进行了重测,碎部点采集了房屋、道路、河流、桥梁、铁路、树木、池塘、高压线、绿地等要素,经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编辑后成图。 作业中检查员对成果进行了100%的检查;再递交所在单位质检部门进行检查;然后交甲方委托的省级质监站进行验收,抽样检查了15幅图。 【问题】 1上述图根导线边长测量方法为什么不符合规范要求? 2按照地形图要素分类,说明外业采集的碎部点分别属于哪些大类要素。 3.测量成果检查验收的流程和验收抽样比例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