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会计师考试考点:分配战略的概述

发布时间:2021-06-27


为了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高级会计师考试,51题库考试学习网为大家带来考点复习资料,希望各位考生能熟练掌握这些考点知识。接下来就跟着51题库考试学习网一起来看看吧!

(一)分配战略的概述

1.分配战略的内涵

由于企业与债权人、员工及国家之间的收益分配大都有比较固定政策或规定,只有对股东收益的分配富有弹性,所以股利分配战略成为收益分配战略的重点,或者说狭义的分配战略是指股利分配战略。

2.股利分配战略的目标

股利分配战略目标为:促进公司长远发展;保障股东权益;稳定股价、保证公司股价在较长时期内基本稳定。

3.股利分配战略的原则

股利分配战略的制定必须以投资战略和筹资战略为依据,必须为企业整体战略服务。股利分配战略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股利分配战略应优先满足企业战略实施所需的资金,并与企业战略预期的现金流量状况保持协调一致。

(2)股利分配战略应能传达管理部门想要传达的信息,尽力创造并维持一个企业战略所需的良好环境。

(3)股利分配战略必须把股东们的短期利益―支付股利,与长期利益―增加内部积累很好地结合起来。

(二)股利分配战略选择

1.股利分配战略选择的影响因素

选择股利分配战略必须首先分析和弄清楚影响股利分配的制约和影响因素。影响股利分配战略的因素主要有:

(1)法律因素

①资本限制。资本限制是指企业支付股利不能减少资本(包括资本金和资本公积金)。这一限制是为了保证企业持有足够的权益资本,以维护债权人的利益。

②偿债能力的限制。如果一个企业的经济能力已降到无力偿付债务或因支付股利将使企业丧失偿债能力,则企业不能支付股利。这一限制的目的也是为了保护债权人。

③内部积累的限制。有些法律规定禁止企业过渡地保留盈余。如果一个企业的保留盈余超过了目前和未来的投资很多,则被看作是过度的内部积累,要受到法律上的限制。这是因为有些企业为了保护高收入股东的利益,故意压低股利的支付,多留利少分配,用增加保留盈余的办法来提高企业股票的市场价格,使股东逃税。所以税法规定对企业过度增加保留盈余征收附加税作为处罚。

(2)债务(合同)条款因素

债务特别是长期债务合同通常包括限制企业现金股利支付权力的一些条款,限制内容通常包括:

①营运资金(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低于某一水平,企业不得支付股利。

②企业只有在新增利润的条件下才可进行股利分配。

③企业只有先满足累计优先股股利后才可进行普通股股利分配。这些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债权人和优先股东的利益。

(3)股东类型因素

企业的股利分配最终要由董事会来确定。董事会是股东们的代表,在制定股利战略时,必须尊重股东们的意见。股东类型不同,其意见也不尽相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①为保证控制权而限制股利支付。

②为避税的目的而限制股利支付。

③为了取得收益而要求支付股利。

④为回避风险而要求支付股利。

⑤不同的心理偏好和金融传统。

(4)经济因素

宏观经济环境的状况与趋势会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而影响股利分配。影响股利分配的具体经济因素有:

①现金流量因素;

②筹资能力因素;

③投资机会因素;

④公司加权资金成本;

⑤股利分配的惯性。

2.股利分配战略选择的类型

(1)剩余股利战略

剩余股利战略在发放股利时,优先考虑投资的需要,如果投资过后还有剩余则发放股利,如果没有剩余则不发放。这种战略的核心思想是以公司的投资为先、发展为重。

(2)稳定或持续增加的股利战略

稳定的股利战略是指公司的股利分配在一段时间里维持不变;而持续增加的股利战略则是指公司的股利分配每年按一个固定成长率持续增加。

(3)固定股利支付率战略

公司将每年盈利的某一固定百分比作为股利分配给股东。它与剩余股利战略正好相反,优先考虑的是股利,后考虑保留盈余。

(4)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战略

公司事先设定一个较低的经常性股利额,一般情况下,公司都按此金额发放股利,只有当累积的盈余和资金相对较多时,才支付正常以外的股利给股东。

(5)零股利战略

这种股利战略是将企业所有剩余盈余都投资回本企业中。在企业成长阶段通常会使用这种股利政策,并将其反映在股价的增长中。但是,当成长阶段已经结束并且项目不再有正的现金净流量时,就需要积累现金和制定新的股利分配战略。

以上就是51题库考试学习网今天分享的全部内容了,小伙伴们都清楚了吗?预祝各位小伙伴们顺利通过22年的高级会计考试,如需了解更多考试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51题库考试学习网;我们会持续更新考试相关的信息。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高级会计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集团公司下设乙、丙两家子公司,乙公司只生产经营一种产品A产品,由于市场相对稳定,产品差异化不大,为便于短期经营决策,采用变动成本法进行成本管理。丙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B产品,为了更好的对成本进行控制分析采用标准成本法。有关资料如下:
资料一:

本月共生产B产品8000件,用工10000小时,实际应付直接人工工资110000元。
资料二: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1.根据资料一,计算B产品标准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与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并指出对直接人工效率差异、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负责的部门。
2.根据资料一,指出标准成本法的优点。
3.根据资料二,计算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下A产品的单位产品成本。
4.根据资料二,分别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乙公司当期的营业利润。
5.根据资料二,指出变动成本法的应用程序。

答案:
解析:
1.B产品标准成本=135+16.2+5.4+18=174.6(元/件)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110000-8000×1.5×10.8=-19600(元)
其中:直接人工效率差异=(10000-8000×1.5)×10.8=-21600(元),差异主要由生产部门负责。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110000÷10000-10.8)×10000=2000(元),差异主要由劳动人事部门负责。
2.标准成本法的主要优点:
(1)标准成本法能及时反馈各成本项目不同性质的差异,有利于考核相关部门及人员的业绩;(2)标准成本的制定及其差异和动因的信息可以使企业预算的编制更为科学和可行,有助于企业的经营决策。
3.
(1)变动成本法下:
直接材料单位成本=1400000/10000=140(元/件)
直接人工单位成本=180000/10000=18(元/件)
变动制造费用单位成本=230000/10000=23(元/件)
单位产品成本=140+18+23=181(元/件)
(2)完全成本法下:
直接材料单位成本=1400000/10000=140(元/件)
直接人工单位成本=180000/10000=18(元/件)
变动制造费用单位成本=230000/10000=23(元/件)
固定制造费用单位成本=20000/10000=2(元/件)
单位产品成本=140+18+23+2=183(元/件)
4.
(1)变动成本法下当期营业利润:
产品销售成本=181×8000=1448000(元)
期间成本=20000+80000+50000+60000=210000(元)
营业利润=8000×250-1448000-210000=342000(元)
(2)完全成本法下当期营业利润:
产品销售成本=8000×183=1464000(元)
期间成本=80000+50000+60000=190000(元)
营业利润=8000×250-1464000-190000=346000(元)
5.变动成本法的程序一般按照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计算、损益计算等程序进行。

F公司是一家生产经营多种日用商品的大型企业,按照产品事业部的形式构建了甲、乙、丙三个分部。F公司开展预算管理工作的部分情况如下:
  (1)公司设立了一个由董事长与各事业部负责人组成的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公司预算管理的所有工作。
  (2)甲事业部根据预算制定了详细的资金支出控制制度。但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外部环境出现了重大变化,不久即发现大量例外事项,部门负责人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放在审批日常事务方面。
  (3)乙事业部根据预算制定了详细的资金收支控制制度,但负责人认为像甲事业部那样严格执行预算控制可能得不偿失,因此没有督促其所在事业部实施。
  (4)丙事业部负责人在编制本部门预算时认为,弹性预算运用灵活,因此,在前一年度固定预算的基础上规定一个0.8-2.0的系数,以实际执行数是否落在上下限之间来判断预算执行是否正常。
  要求:根据资料(1)-(4),指出F公司及其事业部在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在(1)中存在的问题:预算管理组织体系不健全。
  理由:大型企业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由三部分组成:预算管理的决策机构、预算管理的日常工作机构、预算管理执行机构等。F公司除了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之外,还应当设立预算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预算的编制、审核、控制、调整、分析、考核等工作。
  在(2)中存在的问题:过于强调预算的刚性。
  理由:当企业运营的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管理者应及时、主动地调整预算。
  在(3)中存在的问题:预算管理流于形式,重编制,轻执行。
  理由:预算管理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
  一是预算的编制环节;
  二是预算执行、控制、调整等环节;
  三是预算考核环节。
  在(4)中存在的问题:对弹性预算的认识错误。
  理由:弹性预算是和固定预算相对应的一种方法,即基于弹性的业务量编制预算的一种方法。简单地用固定预算指标乘上两个弹性系数作为预算的上下限范围,这种做法并不是弹性预算。并且事业部弹性系数的确定太随意,缺乏科学依据。

甲事业单位为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以下简称甲单位),自 2004 年起,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
经财政部门核准,甲单位的工资支出、l0 万元以上的物品和服务采购支出实行财政直接支付方式,10 万元以下的物品和服务采购支出以及日常零星支出实行财政授权支付方式。
2004 年,财政部门批准的甲单位年度预算为 2000 万元。1—11 月份,甲单位累计预算支出数为 l800 万元,其中,1500 万元已由财政直接支付,300 万元已由财政授权支付;12 月份经财政部门核定的用款计划数为 200 万元,其中,财政直接支付的用款计划数为 l50 万元,财政授权支付的用款计划数为 50 万元。
甲单位 12 月份对有关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事项的会计处理或做法如下(假定甲单位无纳税和其他事项):
(1)2 日,甲单位收到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授权支付额度到账通知书”,通知书中注明的本
月授权额度为 50 万元。甲单位将授权额度 50 万元计人银行存款,同时确认财政补助收入 50 万元。
(2)4 日,甲单位收到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委托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人账通知
书”和“工资发放明细表”,通知书和明细表中注明的工资支出金额为 80 万元,代理银行已将80 万元划入甲单位职工个人账户。甲单位将 80 万元的工资支出确认为事业支出,同时,减少银行存款 80 万元。
(3)6 日,甲单位按规定的政府采购程序与 A 供货商签订一份购货合同,购买一台设备,合
同金额为 55 万元。合同约定,所购设备由 A 供货商于 5 天内交付,设备价款在交付验货后由甲单位向财政申请直接支付。甲单位对此事项未作会计处理。
(4)9 日,甲单位收到所购设备和购货发票,购货发票上注明的金额为 55 万元。甲单位在验货后,于当日向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提交了“财政直接支付申请书”,向财政申请支付 A 供货商货款,但当日尚未收到“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甲单位按发票上注明的金额 55 万元,在确认固定资产的同时,确认应付账款 55 万元。
(5)11日,甲单位收到代理银行转来的用于支付A供货商货款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
通知书中注明的金额为 55 万元。甲单位将 55 万元确认为事业支出,并增加财政补助收入 55 万元。对已确认的应付账款 55 万元未进行冲转。
(6)14 日,甲单位从零余额账户提取现金 5 万元。甲单位对此事项进行会计处理时,增加现金 5 万元,减少银行存款 5 万元。
(7)15 日,甲单位报销差旅费 4.8 万元,并用现金购买一批随买随用的办公用品 1000 元。
甲单位将上述支出 4.9 万元计人了事业支出。
(8)20 日,甲单位按规定的政府采购程序与 B 供货商签订一份购货合同,购买 l0 台办公用
计算机,合同金额为 9 万元。合同约定,所购计算机由 B 供货商于本月 22 日交付,货款由甲单位在验货后向代理银行开具支付令。甲单位对此事项未作会计处理。
(9)22 日,甲单位收到所购计算机,但购货发票尚未收到。甲单位验货后,向代理银行开具
了支付令,通知代理银行支付 B 供货商货款。甲单位因购货发票未到,未作会计处理。
(10)24 日,甲单位收到 B 供货商转来的购货发票,发票中注明的金额为 9 万元。甲单位确认固定资产 9 万元,同时,减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9 万元。
(11)31 日,甲单位计算的 2004 年度预算结余资金为 56 万元,其中,财政直接支付年终结余资金为 l5 万元,财政授权支付年终结余资金为 41 万元。甲单位未对年终预算结余资金进行账务处理,只是将其在“备查簿”中进行了登记。
要求:

分析、判断事项(11)中,甲单位对年终预算结余资金的计算及做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
请计算正确的年终预算结余资金,并说明正确的会计处理。
答案:
解析:
答案一:
事项(11)中:
①甲单位对年终预算结余资金的计算不正确。
正确的计算:
财政直接支付年终结余资金应为 l5 万元。
财政授权支付年终结余资金应为 36 万元。
②甲单位对年终预算结余资金的会计处理不正确。
正确的会计处理:
对于财政直接支付年终结余资金,应增加财政应返还额度 15 万元,确认财政补助收入 15
万元。
对于财政授权支付年终结余资金,应增加财政应返还额度 36 万元,减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
度 36 万元。
答案二:
对于财政直接支付年终结余资金,应增加财政应返还额度 15 万元,确认财政补助收入 15
万元。
对于财政授权支付年终结余资金,应增加财政应返还额度 36 万元,减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
度 36 万元。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