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合肥的 请问一下高级会计师有没有什么行业价...
发布时间:2021-02-02
我是合肥的 请问一下高级会计师有没有什么行业价值呀
最佳答案
有这些价值哦
社会需求
会计专业的学生一毕业就面临僧多肉少的局面,这是因为会计基层人员处于饱和状态,供大于求;而恰恰相反的是,会计管理层人员却处于稀缺阶段,供不应求。两极分化的态势,使得不同级别的就业形势有着天翻地覆的区别。
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的通知》:到2020年具备高级资格会计人员达到18万人左右。截至2018年10月,累计有722万余人通过考试取得了初、中级会计资格或高级会计师评审资格。其中,初级510万余人,中级196万余人,高级16万余人。
从上面的内容我们不难得知,目前高会人才缺口2万,所以趁着人次还稀缺大家还不包括高级会计师吗?另外,在待遇方面,很多企事业单位,会计岗位工资也是按职级不同发放不同等级的薪水,升到高级会计职称级别,薪水也自然水涨船高。且升职提岗的类似规定,职称证书也是一项限制条件,这两方面应该是对于大家来说最具实际意义最直观的区别吧。
地位价值
拥有高级会计职称的意义,已经不同于拥有初、中级会计职称和注册会计师证书,如果说后者是为了求职和谋求一个相对不错的平台,那么前者则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有了高级会计职称,将不再处于企业挑人的被动局面,而是掌握人挑企业的主动权。在会计行业较为基层工作的会计人可能还无法感受到高级会计职称的作用,那是因为大家站在不同的需求阶段,大部分人还是处于“失去目前的工作就未必能找到更好工作”的危机之中,这种状态其实是急需改变的,而改变的方式只能是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
技能保障
众所周知,在社会的各项求职中,都要求从业人员有相关的一技之长,而作为高级会计师的话,高级会计资格证就是一项最好的保障,作为会计人本身来说,有一门技术,就不用担心企业的优胜劣汰,持有高级会计师职称,凭借这样的优势,可以在相关岗位上做的更好。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高级会计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1)购置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含运输、安装和税费等),折旧年限10年,直线法,预计无残值,第五年机器设备预计市场价值600万元;
(2)项目投资后,营运资本投入为下年收入的5%;
(3)销售数量、单价和成本数据如下:
![](https://cdn.niusouti.com/images/69a1f53e5fe1b52c_img/ad2a8e5140732d9e.png)
要求:计算项目净现值,并评价财务可行性。
![](https://cdn.niusouti.com/images/69a1f53e5fe1b52c_img/d4b896062914520b.png)
该项目净现值大于零,项目可行。
![](https://cdn.niusouti.com/images/69a1f53e5fe1b52c_img/c7dc4b4c7917dbb9.png)
针对作业成本法,财务部小王提出以下几个观点:
1.相较于传统成本法的单一,作业成本法根据不同的作业动因将资源分配到作业,再根据不同的资源动因将作业分配到各个成本对象当中,大幅度提升了成本分配的准确性。
2.增值作业是企业作业成本控制的重点。
3.资源动因分析在于评价作业的有效性,作业动因分析在于评价作业的增值性。
要求:
1.按照作业成本法计算甲、乙两种产品的单位成本。
2.判断财务部小王的几个观点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3.指出作业成本法的优缺点。
![](https://cdn.niusouti.com/images/69a1f53e5fe1b52c_img/da599451feea7f8d.png)
单位甲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345000/2000=172.5(元/件)
甲产品的单位成本=172.5+1250=1422.5(元/件)
单位乙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405000/2500=162(元/件)
乙产品的单位成本=162+1900=2062(元/件)。
2.(1)观点1不正确。
理由:作业成本法下,根据资源动因将资源分配到各个作业当中,再根据作业动因将各个作业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当中。
(2)观点2不正确。
理由:非增值作业并非是企业生产经营所必需的,是不能为顾客带来价值的作业,所以非增值作业是企业作业成本控制的重点。
(3)观点3正确。
3.优点:(1)能够提供更加准确的各维度成本信息,有助于企业提高产品定价、作业与流程改进、客户服务等决策的准确性;
(2)改善和强化成本控制,促进绩效管理的改进和完善;
(3)推进作业基础预算,提高作业、流程、作业链(或价值链)管理的能力。
缺点:部分作业的识别、划分、合并与认定,成本动因的选择以及成本动因计量方法的选择等均存在较大的主观性,操作较为复杂,开发和维护费用较高。
2017年前三季度预算执行分析报告摘录如下,①实现营业收入51.6亿元,为年度预算目标的75.9%;②实现净利润5.2亿元,为年度预算目标的61.2% ; ③实现经济增加值2.5亿元,为年度预算目标的58.5% ; ④发生管理费用4.8亿元,为年度预算的95.8%,其中研究开发费1.5亿元;⑤发生财务费用0.52亿元,其中利息支出0.5亿元。另据相关资料显示:甲公司考核经济增加值指标时,研究开发费、利息支出均作为会计调整项目,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前三季度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为6%。
要求:
根据上述资料,结合经济增加值法,计算甲公司2017年前三季度的税后净营业利润,以及2017年前三季度的平均资本占用。
平均资本占用=(6.7-2.5)÷6%=70(亿元)[2.2][1.5分]
(1)甲公司的组织架构为“公司总部一分公司一项目部”,拥有 6 家分公司,100 余个项目部。预算编制时,甲公司要求各分公司对每个项目部均单独编制项目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等预算,再逐级汇总至公司总部。
(2)2016 年初,甲公司对 2015 年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其中 2015 年度营业收入预算执行情况如表 2 所示:
![](https://cdn.niusouti.com/images/69a1f53e5fe1b52c_img/0fd7fd837d0f66f6.jpg)
(3)2016 年 7 月,M 公司对甲公司 2016 年上半年预算管控情况进行了检查,发现以下主要问题:①对年度营业收入、管理费用、利润总额等重点预算指标,未按季度或月度进行分解、控制,出现“时间过半,收入、利润指标只实现年度预算的 40%,而管理费用却达到年度预算的 63%”等问题,公司“保增长”压力大、提质增效工作成效不明显;②对应收款项、存货、现金流量等关键性监控指标,未进行分析预测且未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导致应收款项及存货占用资金高企,事前控制能力有待提高。
(4)甲公司将 6 家分公司定位为“利润中心”,并将总部管理费用全部分摊给 6 家分公司。甲公司以分公司承担总部管理费用后的税前利润,作为业绩考核指标对分公司进行年度考核评价。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主要优点:分析者可以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观察相关数据,从而更深入地了解数据中的信
息与内涵。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 2021-03-27
- 2021-12-22
- 2021-12-21
- 2021-12-30
- 2021-12-27
- 2021-01-28
- 2021-04-07
- 2021-08-30
- 2021-12-24
- 2021-12-19
- 2021-12-22
- 2021-03-11
- 2021-01-07
- 2021-03-13
- 2021-04-18
- 2021-03-13
- 2021-04-29
- 2021-02-27
- 2021-03-18
- 2021-06-11
- 2021-02-24
- 2021-12-19
- 2021-04-27
- 2021-01-01
- 2021-03-11
- 2021-01-25
- 2021-02-04
- 2021-12-15
- 2021-03-11
-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