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会计没初级职称可以直接考高级职称吗?
发布时间:2021-03-23
北京会计没初级职称可以直接考高级职称吗?
最佳答案
我也是北京的
1.《会计专业职务试行条例》规定的高级会计师专业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各地具体规定有所不同,请查阅当地的报考条件。
2.经省级人事、财政部门批准的申报高级会计师专业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的破格条件。
高级会计师的任职条件,除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守和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外,还要具备四个基本条件:
1.较系统地掌握经济、财务会计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
2.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丰富的财务会计工作经验,能担负一个地区、一个部门或一个系统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
3.取得博士学位,并担任会计师职务2-3年;或取得硕士学位、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结业证书,或大学本科毕业并担任会计师职务5年以上;
4.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高级会计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某公司董事会议明确了公司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强化控制措施:一是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将各类业务事项均纳入预算控制;二是将控制措施“嵌入”信息系统中,通过现代化手段实现自动控制;三是完善合同管理制度,所有对外发生的经济行为均应签订书面合同。
要求: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指出董事会会议提出控制活动要点有哪些不当之处,并简要说明理由。
要求: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指出董事会会议提出控制活动要点有哪些不当之处,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将各类业务事项均纳入预算控制的观点不恰当。
理由:预算控制措施一般不适用于不能量化的业务事项。
(2)所有对外发生的经济行为均须签订书面合同的观点不恰当。
理由: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要求。
或:对于零星、即时清结等交易行为,可不签订书面合同。
理由:预算控制措施一般不适用于不能量化的业务事项。
(2)所有对外发生的经济行为均须签订书面合同的观点不恰当。
理由: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要求。
或:对于零星、即时清结等交易行为,可不签订书面合同。
甲公司、乙公司和丙公司为三家新能源领域的高科技企业,经营同类业务。甲公司为上市公司,乙公司、丙公司为非上市公司。甲公司总部在北京,乙公司总部在上海,丙公司总部在广州。甲公司财务状况和银行信用良好,对于银行贷款能够提供足额担保。
(1)甲公司为扩大市场规模,于 2013 年 1 月着手筹备收购乙公司 100%的股权,经双方协商同意,聘请具有证券业务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价值评估。经过评估,甲公司价值为 50 亿元,乙公司价值为 18 亿元,预计并购后的整体公司价值为 75 亿元,从价值评估结果看,甲公司收购乙公司能够产生良好的并购协同效应。
经过一系列并购流程后,双方于 2013 年 4 月 1 日签署了并购合同,合同约定,甲公司需支付并购对价 20 亿元,在并购合同签署后 5 个月内支付完毕。甲公司因自有资金不足以全额支付并购对价,需要从外部融资 10 亿元,甲公司决定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筹集该并购资金,并于 2013 年8 月 5 日按面值发行 5 年期可转换公司债券 10 亿元,每年面值 100 元,票面年利率 1.2%,按年支付利息;3 年后可按面值转股,转换价格 16 元/股;不考虑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费用。
2013 年 8 月底前,甲公司全额支付了并购对价,并办理完毕全部并购交易相关手续,甲公司在并购后整合过程中,为保证乙公司经营管理顺利过渡,留用了乙公司原管理层的主要人员及业务骨干,并对其他人员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将本公司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移植到乙公司;重点加强了财务一体化管理,向乙公司派出财务总监,实行资金集中管理,统一会计政策和会计核算体系。
(2)2014 年 1 月,在成功并购乙公司的基础上,甲公司又着手筹备并购丙公司。2014 年 5 月,双方经过多轮谈判后签署并购合同。合同约定,甲公司需支付并购对价 15 亿元。甲公司因自有资金不足以全额支付并购对价,需要从外部融资 6 亿元。
甲公司就此次并购有两种外部融资方式可供选择,一是并购贷款;二是定向增发普通股。甲公司董事会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就选择外部融资方式提出如下要求;一是尽量不稀释原有股东股权比例;二是融资需时最短,不影响并购项目的如期完成。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1)甲公司为扩大市场规模,于 2013 年 1 月着手筹备收购乙公司 100%的股权,经双方协商同意,聘请具有证券业务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价值评估。经过评估,甲公司价值为 50 亿元,乙公司价值为 18 亿元,预计并购后的整体公司价值为 75 亿元,从价值评估结果看,甲公司收购乙公司能够产生良好的并购协同效应。
经过一系列并购流程后,双方于 2013 年 4 月 1 日签署了并购合同,合同约定,甲公司需支付并购对价 20 亿元,在并购合同签署后 5 个月内支付完毕。甲公司因自有资金不足以全额支付并购对价,需要从外部融资 10 亿元,甲公司决定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筹集该并购资金,并于 2013 年8 月 5 日按面值发行 5 年期可转换公司债券 10 亿元,每年面值 100 元,票面年利率 1.2%,按年支付利息;3 年后可按面值转股,转换价格 16 元/股;不考虑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费用。
2013 年 8 月底前,甲公司全额支付了并购对价,并办理完毕全部并购交易相关手续,甲公司在并购后整合过程中,为保证乙公司经营管理顺利过渡,留用了乙公司原管理层的主要人员及业务骨干,并对其他人员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将本公司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移植到乙公司;重点加强了财务一体化管理,向乙公司派出财务总监,实行资金集中管理,统一会计政策和会计核算体系。
(2)2014 年 1 月,在成功并购乙公司的基础上,甲公司又着手筹备并购丙公司。2014 年 5 月,双方经过多轮谈判后签署并购合同。合同约定,甲公司需支付并购对价 15 亿元。甲公司因自有资金不足以全额支付并购对价,需要从外部融资 6 亿元。
甲公司就此次并购有两种外部融资方式可供选择,一是并购贷款;二是定向增发普通股。甲公司董事会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就选择外部融资方式提出如下要求;一是尽量不稀释原有股东股权比例;二是融资需时最短,不影响并购项目的如期完成。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根据资料(1),计算甲公司并购乙公司预计产生的并购收益。
答案:
解析:
预算并购收益=75-(50+18)=7(亿元)(1.5 分)
甲公司系 2001 年 12 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的上市公司,主要从事彩色电视机的生产和销售。xyz 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该公司 2004 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进行审计。在审计过程中,该事务所对以下交易或事项及其处理提出了异议:
(1)甲公司对应收账款采用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为应对以后年度经营不佳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在编制 2004 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时,该公司决定对 2004 年不同账龄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作出如下调整:2~3 年账龄的,计提比例提高至 50%;3 年以上账龄的,计提比例提高至 100%;其他账龄的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不变。
2004 年以前,该公司根据历年应收账款实际发生坏账损失和客户信用等级变动情况确定的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为:1 年以内账龄的,计提比例 5%;1~2 年账龄的,计提比例 10%;2~3年账龄的,计提比例 30%;3 年以上账龄的,计提比例 50%。该公司多年来生产的彩色电视机主要销售-给固定客户。2004 年,该公司的这些客户及其财务状况和信用等级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且整个彩电市场行情平稳。
(2)甲公司按单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4 年 12 月 31 日,该公司库存产成品中包括 400台 m 型号和 200 台 n 型号的液晶彩色电视机。
m 型号液晶彩色电视机是根据甲公司 2004 年 11 月与乙公司签订的销售合同生产的,合同价格为每台 1.8 万元;甲公司生产 m 型号液晶彩色电视机的单位成本为 1.5 万元,销售每台 m型号液晶彩色电视机预计发生的相关税费为 0.1 万元。n 型号液晶彩色电视机是甲公司根据市场供求状况组织生产的,没有签订销售合同,单位成本为 1.5 万元,市场价格预计为每台 1.4万元,销售每台 n 型号液晶彩色电视机预计发生的相关税费为 0.1 万元。
甲公司认为,m 型号液晶彩色电视机的合同价格不能代表其市场价格,应当采用 n 型号液晶彩色电视机的市场价格作为计算 m 型号电视机可变现净值的依据。为此,甲公司对 m 型号液晶彩色电视机确认了 80 万元的跌价损失并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按 520 万元列示在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中;对 n 型号液晶彩色电视机确认了 40 万元的跌价损失并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按 260 万元列示在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中。此前,甲公司未对 m 型号和 n 型号液晶彩色电视机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3)甲公司一条 r 型号平面直角彩色电视机生产线在 2004 年 12 月 31 日发生了永久性损害,不再具有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该公司按其账面价值 100 万元全额计提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至该公 司 2004 年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该固定资产永久性损害未经税务部门确认。
甲公司认为,固定资产发生永久性损害这一事实在会计期末已经存在,因此,按其账面价值全额确认了固定资产减值损失,并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
要求:
(1)甲公司对应收账款采用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为应对以后年度经营不佳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在编制 2004 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时,该公司决定对 2004 年不同账龄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作出如下调整:2~3 年账龄的,计提比例提高至 50%;3 年以上账龄的,计提比例提高至 100%;其他账龄的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不变。
2004 年以前,该公司根据历年应收账款实际发生坏账损失和客户信用等级变动情况确定的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为:1 年以内账龄的,计提比例 5%;1~2 年账龄的,计提比例 10%;2~3年账龄的,计提比例 30%;3 年以上账龄的,计提比例 50%。该公司多年来生产的彩色电视机主要销售-给固定客户。2004 年,该公司的这些客户及其财务状况和信用等级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且整个彩电市场行情平稳。
(2)甲公司按单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4 年 12 月 31 日,该公司库存产成品中包括 400台 m 型号和 200 台 n 型号的液晶彩色电视机。
m 型号液晶彩色电视机是根据甲公司 2004 年 11 月与乙公司签订的销售合同生产的,合同价格为每台 1.8 万元;甲公司生产 m 型号液晶彩色电视机的单位成本为 1.5 万元,销售每台 m型号液晶彩色电视机预计发生的相关税费为 0.1 万元。n 型号液晶彩色电视机是甲公司根据市场供求状况组织生产的,没有签订销售合同,单位成本为 1.5 万元,市场价格预计为每台 1.4万元,销售每台 n 型号液晶彩色电视机预计发生的相关税费为 0.1 万元。
甲公司认为,m 型号液晶彩色电视机的合同价格不能代表其市场价格,应当采用 n 型号液晶彩色电视机的市场价格作为计算 m 型号电视机可变现净值的依据。为此,甲公司对 m 型号液晶彩色电视机确认了 80 万元的跌价损失并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按 520 万元列示在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中;对 n 型号液晶彩色电视机确认了 40 万元的跌价损失并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按 260 万元列示在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中。此前,甲公司未对 m 型号和 n 型号液晶彩色电视机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3)甲公司一条 r 型号平面直角彩色电视机生产线在 2004 年 12 月 31 日发生了永久性损害,不再具有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该公司按其账面价值 100 万元全额计提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至该公 司 2004 年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该固定资产永久性损害未经税务部门确认。
甲公司认为,固定资产发生永久性损害这一事实在会计期末已经存在,因此,按其账面价值全额确认了固定资产减值损失,并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
要求:
分析、计算事项(2)中 m 型号和 n 型号液晶彩色电视机列示在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中的正确金额。
答案:
解析:
(1)m 型号液晶彩色电视机列示在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中的金额是 600 万元。
(2)n 型号液晶彩色电视机列示在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中的金额是 260 万元。
(2)n 型号液晶彩色电视机列示在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中的金额是 260 万元。
甲公司为一家制造类企业,主要生产 X、Y 两种产品,X、Y 两种产品均为标准化产品。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甲公司高度重视战略成本管理方法的运用,拟通过成本领先战略助推企业稳步发展。相关资料如下。
(1)随着业务发展和生产过程的复杂化。甲公司制造费用占生产成本的比重越来越大。且制造费用的发生与传统成本法采用单一分摊标准的相关性越来越小。甲公司自 2012 年以来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核算与管理。
2016 年 6 月,X、Y 两种产品的产量分别为 500 台和 250 台。单位直接成本分别为 0.4 万元和0.6 万元,此外,X、Y 两种产品制造费用的作业成本资料如表 3 所示:
(2)通过作业成本法的运用,甲公司的成本核算精度大大提高,为此,甲公司决定通过作业成本法与目标成本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成本管理。通过市场调研,甲公司在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后,确定 X、Y 两种产品的竞争性市场单价分别为 1.85 万元和 1.92 万元;单位产品必要利润分别为0.20 万元和 0.25 万元。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1)随着业务发展和生产过程的复杂化。甲公司制造费用占生产成本的比重越来越大。且制造费用的发生与传统成本法采用单一分摊标准的相关性越来越小。甲公司自 2012 年以来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核算与管理。
2016 年 6 月,X、Y 两种产品的产量分别为 500 台和 250 台。单位直接成本分别为 0.4 万元和0.6 万元,此外,X、Y 两种产品制造费用的作业成本资料如表 3 所示:
![](https://cdn.niusouti.com/images/69a1f53e5fe1b52c_img/420225bdd9fbde14.jpg)
(2)通过作业成本法的运用,甲公司的成本核算精度大大提高,为此,甲公司决定通过作业成本法与目标成本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成本管理。通过市场调研,甲公司在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后,确定 X、Y 两种产品的竞争性市场单价分别为 1.85 万元和 1.92 万元;单位产品必要利润分别为0.20 万元和 0.25 万元。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根据资料(2),结合目标成本法,分别计算 X、Y 两种产品的单位目标成本,并说明甲公司
确定竞争性市场价格应综合考虑的因素。
确定竞争性市场价格应综合考虑的因素。
答案:
解析:
X 产品单位目标成本=1.85-0.20-1.65(万元)
Y 产品单位目标成本=1.92-0.25=1.67(万元)
应综合考虑的因素:客户可接受的价格、主要竞争对手情况、自身目标市场份额。
评分说明:答出其中任意一项或两项的,得相应分值的一半。
Y 产品单位目标成本=1.92-0.25=1.67(万元)
应综合考虑的因素:客户可接受的价格、主要竞争对手情况、自身目标市场份额。
评分说明:答出其中任意一项或两项的,得相应分值的一半。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 2021-08-01
- 2021-03-04
- 2021-12-22
- 2021-04-01
- 2021-12-18
- 2021-11-27
- 2021-05-21
- 2021-01-25
- 2021-10-18
- 2021-03-08
- 2021-12-29
- 2021-05-22
- 2021-03-13
- 2021-02-04
- 2021-03-29
- 2021-01-24
- 2021-12-26
- 2021-02-15
- 2021-05-16
- 2021-02-27
- 2021-03-10
- 2021-05-09
- 2021-12-24
- 2021-02-01
- 2021-02-18
- 2021-03-07
- 2021-02-03
- 2021-03-19
- 2021-02-21
- 2021-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