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看,关于高级会计师考试的那些备考小经验!

发布时间:2021-11-30


2022年高会的考试时间已经出来了,相信备考考生已经了解!那么对于22年的高级会计师考试,为了考生们能够更好地运用上课时学习的知识。51题库考试学习网在这里和考生们分享一些关于高级会设计师考试的一些备考经验,希望能够在高级会计师考试当中帮助到各位考生。

一、学习初期该做什么?

本来备考就是一个漫长又枯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不可以追剧、不可以打游戏,甚至就连一个充足的睡眠都很难做到。这样的过程一周或者是两周也许你还能忍受,但要是持续好几个月都在重复这样的生活,相信就只能靠你自己的兴趣来支撑了。这个世上唯有热爱会没有任何怨言的去选择坚持!

毕竟高会考试的内容有这么多,小伙伴们想要在一两个月之内就全部掌握是完全没有可能的。更何况如果刚开始学习就给自己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反而会造成自己压力过大,精神紧张甚至会导致考生直接选择放弃。所以,大家在备考初期一定要记得给自己制定一个合适的学习计划,最好可以合理安排自己每天的学习进度以及每周的学习量,只有循序渐进才更加有利于我们长期备战!

二、有什么具体的学习方法?

(一)滚动学习法。

所谓的滚动学习法就是指各位小伙伴们在学完一个新章节的内容之后,再去将之前学过的内容复习一遍。这样多次反复的学习和背诵会更有助于你将那些基础知识点掌握的更加牢固,这样在高会考试的时候,才能做到灵活运用,从而提高答题正确率。

(二)理解记忆法。

其实理解记忆法是经常听到的一种方法,在老师们的口中经常有出现,所谓的理解记忆就类似于在背课文一般,只有你清楚的明白这篇文章想要讲的是什么内容以及想要告诉大家怎样的一个道理时才会更方便你去背诵。在背一些概念型知识点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只有大家理解了才会更容易记住。

(三)适量做题法。

干背知识点就想要去形成一个长久的记忆其实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因为你只是简单的认为自己将它完全记住了,但是一做题,你就露馅了。所以,对于知识点,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做适当数量的练习题去加深自己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只有将知识点带到练习题当中,我们才有可能完全渗透知识点。

会计行业中需要的就是高端人才,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希望大家看完51题库考试学习网和大家分享的以上内容后,能够把握时间积极备考,更多高级会计师相关资讯,也可以持续关注51题库考试学习网,我们会一直更新考试相关资讯!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高级会计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甲单位为行政单位,其下属事业单位2017年计划开展国际合作项目因缺少活动场所,尚未启动实施。为支持下属单位拓展业务,提高资产利用效率,2017年6月,甲单位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将本单位一栋闲置办公楼无偿出借给下属单位使用。
  要求:上述事项处理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处理不正确。
  理由:行政单位出借国有资产,应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

2019年初,甲公司预计通过权益融资调整公司资本结构,截止2019年年末,甲公司总股本为1亿股,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价格均价为10元/股,现有以下两个融资方案可供选择:
1.配股。假定以2018年12月31日为配股除权登记日,拟每10股配2股,配股价格为2018年年末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价格均价的85%。
2.定向增发新股。假定以2018年12月31日为定价基准日,增发相关内容如下:
(1)向包括现有股东和关联方共计15名投资人定向增发普通股。
(2)发行价格8元/股。
(3)要求发行12个月内各位股东不得转让,12个月以后方可进行交易。
(4)该定向增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要求:
1.假设公司选择通过配股筹集权益资金,计算配股除权价格及配股权价值。
2.假设公司选择通过定向增发筹集权益资金,请你判断定向增发的相关内容是否恰当,如不恰当,请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配股除权价格=(10+10×85%×2/10)/(1+2/10)=9.75(元/股)
配股权价值=(9.75-10×85%)/5=0.25(元)
2.(1)内容(1)不恰当。
理由:定向增发的发行对象要求不超过10名,且须符合股东大会决议设定的相关条件。
(2)内容(2)不恰当。
理由:发行价格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价格均价的90%,即不低于10×90%=9(元/股),所以发行价格定于8元/股不恰当。
(3)内容(3)不恰当。
理由:发行股份12个月内(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或其控制的关联人;通过认购本次发行的股份取得上市公司实际控制权的投资者;董事会拟引入的境内外战略投资者认购的为36个月)不得转让,所以要求发行12个月内各位股东不得转让不恰当。
(4)内容(4)恰当。

某公司是一家从事家具制造的企业。通过市场调研,发现一种新型茶几非常受欢迎,公司决定上一条新生产线生产该产品,最大生产能力3000件。该产品市场售价每件750元,单位变动成本350元。公司预计新产品投产,每年将增加固定成本600000元,其中200000元可以追溯到与批次相关的作业中。公司要求该产品预期新增营业利润至少为480000元。公司预计新产品线将按批次来调配生产,且只能进行小批量生产,每批次只生产30件。假设产销均衡。
  要求:根据本量利分析模型,分别计算传统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下的保利产量。

答案:
解析:
传统成本法下的保利产量:
  (600000+480000)/(750-350)=2700(件)
  新产品中与每批次相关的长期变动成本为:200000/100=2000(元/批)
  每件应分摊的长期变动成本=2000/30=66.67(元)
  作业成本法下的保利产量为:
  (400000+480000)/(750-350-66.67)=2640(件)

H公司为一家能源行业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公司。近年来,为做大做强主业,实现跨越式发展,H公司紧紧抓住21世纪头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对外股权投资业务取得重大进展,H公司发生的相关业务如下: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资料一:
  2×14年分别并购了G公司和N公司两家公司并实现了全资控股,实现并购前,H公司和G公司之间不存在任何关联方关系;N公司与H公司同受A公司控制。
  G公司是一家以金融业为主的商业银行,成立8年,已经上市,目前在当地具有较好的客户群体与经营网点;
  N公司是一家煤炭生产企业,经探测该公司所拥有的采矿区具有很大的开采潜力,开采的煤矿不仅能够满足H公司的需要,还能够实现对外销售。
  经过以上资本运作,H公司继续利用旗下G公司和N公司实现规模扩张。
  要求:
  1.根据资料一,请判断H公司合并G公司和N公司分别属于哪类合并方式,并给出理由。
资料二:
  G上市公司于2×16年4月5日取得F公司(投资前不存在任何关联关系)20%的股份,成本为2亿元,当日F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总额为8亿元。投资后,G公司对F公司财务和生产经营决策具有重大影响。2×16年G公司确认对F公司投资收益1600万元,其他综合收益400万元(以后期间可以转入损益)。
  在此期间,F公司未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进行利润分配,不考虑税费的影响。2×17年2月28日,G公司以6亿元的价格进一步收购了F公司40%股份,购买日F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4亿元,原20%股权的公允价值为2.8亿元。
  要求:2.根据资料二,回答以下问题:
  (1)判断G公司合并F公司的合并类型并计算2×17年2月28日G公司个别报表中的长期股权投资金额。
  (2)计算2×17年2月28日G公司编制合并报表形成的商誉。
  (3)如果购买日F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6亿元,并且原20%股权的公允价值为3亿元,则合并报表中总的损益影响金额为多少?
 资料三:
  N公司为实现上市目的,选择Q上市公司作为借壳对象,2×16年6月30日实现了对Q公司的合并。合并前Q上市公司除货币资金1000万元以外,仅剩待处理的2000万元库存商品(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等)和未收款项6000万元(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等);此外公司还承担4000万元的债务。
  合并前,Q公司股本为4000万股,选择对N公司定向增发6000万股股票换取N公司3000万股的全部股份。已知N公司股票评估价为每股40元,Q公司股价为每股20元;合并后新公司当年共实现利润4000万元,合并前N公司利润也为4000万元。
  要求:3.根据资料三,回答如下问题:
  (1)请确定本次交易的购买方,并给出理由。
  (2)判断本次交易是否形成商誉,如果不形成,请说明理由;如果形成,请计算本次交易形成的商誉。
  (3)请计算合并年度每股收益和合并前上年度比较报表的每股收益。

答案:
解析:
1. (1)H公司合并G公司属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理由:H公司、G公司之间不存在任何关联方关系。
  (2)H公司合并N公司属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理由:N公司与H公司同受A公司控制,N公司和H公司并购前存在同一最终控制方
2.  (1)G公司与F公司之前不具有任何关联关系,因此当G公司取得F公司控制权后即实现了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由于G公司是两次交易才实现了合并,因此,属于多次交易实现的企业合并。
  G公司个别报表长期股权投资为:
  2+0.16+0.04+6=8.2(亿元)
  (2)G公司合并报表中的合并成本为8.8亿元(2.8+6);取得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为8.4亿元(14×60%);故商誉为0.4亿元(8.8-8.4)。
  (3)如果购买日F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6亿元,并且原20%股权的公允价值为3亿元,则合并时的合并成本为9亿元(3+6),取得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为9.6亿元(16×60%),故营业外收入为0.6亿元。
  此外,由于在合并工作底稿中需要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将2.2亿元调整为3亿元,即形成0.8亿元的投资收益;同时,需要将原400万元的其他综合收益,转出计入投资收益,即0.04亿元,因此对合并报表损益影响总金额为1.44亿元(0.6+0.8+0.04)。
3.  (1)本次交易的购买方为N公司。
  理由:尽管Q上市公司发行股票购买了N公司,但由于发行的股权(6000万股)远超Q公司原股份(4000万股),因此Q公司是法律上的购买方,而N公司是会计上的购买方,本项业务属于反向购买。
  (2)本次交易不形成商誉。
  理由:交易发生时,上市公司Q仅持有货币资金、库存商品等不构成业务的资产或负债,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购买企业应按照权益性交易的原则进行处理,不得确认商誉或计入当期损益。
  (3)合并年度的每股收益=4000/(6000×0.5+10000×0.5)=0.5(元)
  前一年度比较报表每股收益=4000/6000=0.67(元)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