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环境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历年真题(2022-02-16)

发布时间:2022-02-16


2022年环境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历年真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Ⅱ类建设项目预测因子应选取()。【单选题】

A.地下水的水位

B.排水所引发的水质污染因子

C.排水所产生的主要污染因子

D.注水所产生的常规污染因子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规定,Ⅰ类建设项目预测因子应选取与拟建项目排放的污染物有关的特征因子;Ⅱ类建设项目预测因子应选取水位及与水位变化所引发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相关的因子;Ⅲ类建设项目,应同时满足Ⅰ类项目和Ⅱ类项目的要求。

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下列关于环境影响预测方法的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

A.火电厂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达标预测采用数学模式法

B.高速铁路项目声环境影响达标预测采用专业判断法

C.跨大江桥梁项目对水文情势影响预测采用物理模型法

D.乡村公路项目对生态影响预测可采用类比调查法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规定环境影Ⅱ向评价预测方法有: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类比分析法和专业判断法。B项,专业判断法能够定性地反映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建设项目的某些环境影响很难定量估测,如对人文遗迹、自然遗迹与“珍贵”景观的环境影响等,或由于评价时间过短等无法采用其它三种方法时可选用此方法。

3、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属于第一类污染物的是()。【单选题】

A.总铍

B.总锌

C.总锰

D.总铜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将排放的污染物按其性质及控制方式分为两类,第一类污染物和第二类污染物。其中规定的第一类污染物种类及最高允许排放浓度见表9。

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生态影响》,生态保护措施的基本内容不包括()。【单选题】

A.生态保护措施的工艺

B.施工期工程环境监测计划

C.环境现状监测方案

D.重大生态影响项目的长期生态监测方案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生态影响》,生态保护措施的基本内容有以下三点:①生态保护措施应包括保护对象和目标,内容、规模及工艺,实施空间和时序,保障措施和预期效果分析,绘制生态保护措施平面布置示意图和典型措施设施工艺图。估算或概算环境保护投资。②对可能具有重大、敏感生态影响的建设项目,区域、流域开发项目,应提出长期的生态监测计划、科技支撑方案,明确监测因子、方法、频次等。③明确施工期和运营期管理原则与技术要求。可提出环境保护工程分标与招投标原则,施工期工程环境监理,环境保护阶段验收和总体验收,环境影响后评价等环保管理技术方案。

5、某新建乡村道路拟穿过的区域无明显声源,现状声源较低,下列噪声现状监测点布设,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声环境》要求的是()。【单选题】

A.选择有代表性区域布设测点

B.在全部敏感目标处布设测点

C.在评价范围内距离拟建道路不同距离的空旷地处布设测点

D.在评价范围内距离拟建道路不同亮度的空旷地处布设测点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声环境》中环境噪声现状测量点布置原则:①布点范围。布点应覆盖整个评价范围,包括厂界(或场界、边界)和敏感目标。当敏感目标高于(含)三层建筑时,还应选取有代表性的不同楼层设置测点。②评价范围内没有明显的声源(如工业噪声、交通运输噪声、建设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等),且声级较低时,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布设测点。③评价范围内有明显的声源,并对敏感目标的声环境质量有影响,或建设项目为改、扩建工程,应根据声源种类采取不同的监测布点原则。

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环境保护措施论证内容不包括()。【单选题】

A.拟采取措施的技术可行性

B.拟采取措施的经济合理性

C.拟采取措施的达标排放可靠性

D.拟采取安全生产措施的可能性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指出,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分析论证拟采取措施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长期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的可靠性,满足环境质量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的可行性,如不能满足要求应提出必要的补充环境保护措施要求;生态保护措施须落实到具体时段和具体位置上,并特别注意施工期的环境保护措施。

7、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下列关于采样时间和频次的说法,正确的有()。【单选题】

A.连续排放的排气筒必须连续1H采样获取平均值

B.污染事故排放监测时,采样时间不低于1H

C.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监测采样,一般采用连续1H采样计平均值

D.排放时间小于1H间断性排放的排气筒,必须采样几个排放周期,满足采样总时间不低于1H的要求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关于监测采样的时间和频次的规定指出,该标准规定的三项指标均指任何1h平均值不得超过的限值,故在采样时应做到:①排气筒中废气的采样,以连续1h的采样获取平均值;或在1h内,以等时间间隔采集4个样品,并计平均值。②无组织排放监控点和参照点监测的采样,一般采用连续1h采样计平均值;若浓度偏低,需要时可适当延长采样时间;若分析方法灵敏度高,仅需用短时间采集样品时,应实行等时间间隔采样,采集4个样品计平均值。③特殊情况下的采样时间和频次,若某排气筒的排放为间断性排放,排放时间小于1h,应在排放时段内实行连续采样,或在排放时段内以等时间间隔采集2~4个样品,并计平均值。若某排气筒的排放为间断性排放,排放时间大于1h,则应在排放时段内按排气筒中废气的采样,以连续1h的采样获取平均值;或在1h内,以等时间间隔采集4个样品,并计平均值。④当进行污染事故排放监测时,应按需要设置采样时间和采样频次,不受上述要求的限制。

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确定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依据有()。【多选题】

A.评价等级

B.评价因子

C.评价方法

D.环境功能区划

正确答案:B、D

答案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的确定根据评价范围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功能区划,确定各评价因子所采用的环境质量标准及相应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应优先选择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没有限定的污染物,可采用国际通用标准;生产或服务过程的清洁生产分析采用国家发布的清洁生产规范性文件。

9、某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向外散发恶臭气体,根据《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下列关于该设施无组织恶臭污染物达标排放的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A.恶臭污染物浓度和臭气浓度都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

B.恶臭污染物浓度和臭气浓度都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排放量标准值

C.恶臭污染物排放量和臭气浓度都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值

D.恶臭污染物排放量和排放浓度都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值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根据《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污单位排放(包括泄漏和无组织排放)的恶臭污染物,在排污单位边界上规定监测点(无其他干扰因素)的一次最大监测值(包括臭气浓度)都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排污单位经烟气排气筒(高度在15m以上)排放的恶臭污染物的排放量和臭气浓度都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污单位经排水排出并散发的恶臭污染物和臭气浓度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

10、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除客观公正、早期介入和公众参与外,还应坚持()原则。【多选题】

A.一致性

B.整体性

C.跟踪评价

D.可操作性

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中指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包括:①科学、客观、公正原则;②早期介入原则;③整体性原则;④公众参与原则;⑤一致性原则;⑥可操作性原则。其中,科学、客观、公正原则是一般评价工作均应遵循的最为基本的原则,早期介入原则是规划环评的精髓。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环境评价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危险废物转移的规定有()。

A:转移危险废物的,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并向危险废物移出地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请
B:移出地省级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商经接受地省级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批准转移该危险废物。未经批准的,不得转移
C:移出地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经接受地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批准转移该危险废物。未经批准的,不得转移
D:转移危险废物途经移出地、接受地以外行政区域的,危险废物移出地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通知沿途经过的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答案:A,C,D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不属于"只准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的森林的是()。
A薪炭林
B母树林
C护岸林
D防风固沙林

答案:A
解析:

根据《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下列单位做法正确的是( ) 。

A.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i J的规定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或者减少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泄漏和排放
B从事含消耗臭氧层物质的制冷设备维修活动的单位,可以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对消耗臭氧层物质进行回收、循环利用
C从事含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灭火系统报废处理的单位,可以交由从事消耗臭氧层物质回收、再生利用、销毁等经营活动的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置。
D从事消耗臭氧层物质回收、再生利用、销毁等经营活动的单位,达到排放标准即可直接排放。
答案:A,B,C
解析:

(2019年)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l69-2018),环境风险管理目标是采用()管控环境风险。)

A.最低合理可行原则(ALARP)
B.安全经济合理原则
C.安全经济科学原则
D.安全经济技术可行原则
答案:A
解析: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