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环境评价师《技术方法》模拟试题(2020-12-06)

发布时间:2020-12-06


2020年环境评价师《技术方法》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精选模拟习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室内靠近侧墙处,频率为1000Hz声波的声压波为85dB,室内声场近拟为扩散声场。为使该频率声波室外压级为55dB,侧墙的隔声量TL应为( )。【单选题】

A.18DB

B.24DB

C.30DB

D.36DB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2、某河流入湖断面COD、氨氦、总氮和BOD5浓度分别为湖内水质目标的1倍、1.8倍、2倍和1.5倍。该河流与湖泊的水质目标为Ⅲ类,则该河流入湖断面的超标项目为( )。【单选题】

A.0项

B.1项

C.2项

D.3项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单因子标准指数公式为:Sij=Ci,j/Cs.j。式中,Si,j为标准指数;Ci,j位为评价因子i在j点处的实测统计代表值,mg/L;Cs,j为评价因子i的评价标准限值,mg/L。当COD、氨氦、总氮和BOD5浓度分别为湖内水质目标的1.8倍、2倍和1.5倍时,表明河流水质因子的浓度大于湖泊水质因子浓度的标准限值,属于超标。因此,超标项目有氨氦、总氮和BOD5。

3、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的方法有( )。【多选题】

A.类比法

B.数值模拟法

C.现场监测法

D.已有资料收集法

正确答案:C、D

答案解析:空气质量现状调查方法有现场监测法(C)、收集已有资料法(D)。

4、植被分类系统一般包括植被型组、植被型、群系组、群系、群丛组和群丛等,属于“植被型”的有( )。【多选题】

A.寒温性落叶针叶林

B.温性竹林

C.暖性针叶林

D.热性松林

正确答案:A、C

答案解析:植被型指具有建群植物的外貌相同且其生物生态学特性相似的植物群落。根据中国植被编集委员会1983年出版的《中国植被》,我国植被分为11个植被型组,29个植被型,560多个群系。其中29个植被型包括:寒温性针叶林、温性针叶林、温性针阔叶混交林、暖温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硬叶常绿阔叶林、季雨林、雨林、珊瑚岛常绿林、红树林、竹林、常绿针叶灌丛、常绿草叶灌丛、落叶阔叶灌丛、灌草丛、草原、稀树干草原、荒漠、肉质刺灌丛、高山冻原、高山垫状植被、高山流石滩稀疏植被、草甸、沼泽、水生植被。温性竹林、热性松林属于群系。

5、某制糖企业污水处理站好氧处理工艺为普通活性污泥法,宜采用的二沉池类型有( )。【多选题】

A.竖流沉淀池

B.辐流沉淀池

C.斜板沉淀池

D.斜管沉淀池

正确答案:A、B

答案解析:在废水一级处理中沉淀是主要的处理工艺,去除悬浮于污水中可沉淀的固体物质。处理效果基本上取决于沉淀池的沉淀效果。根据池内水流方向,沉淀池可分为:①平流沉淀池;②辐流式沉淀池;③竖流沉淀池。

6、某煤间接液化项目年操作时间8000小时,建设10台气化炉,每年检修1次,气化炉开车时不合格粗煤气送高压火炬处理,每次持续3.5小时。单台气化炉开车时火炬产生的二氧化硫约5t/h。该项目气化炉开车二氧化硫年排放量约为( )。【单选题】

A.210T/A

B.175T/A

C.50T/A

D.35T/A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该项目气化炉开车二氧化硫年排放量=5×10×3.5=175(t/a)。

7、房间内的吸声措施主要用于降低( )。【单选题】

A.室内墙面反射的混响声

B.声源辐射的直达声

C.振动引起的结构噪声

D.消声器的再生噪声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吸声技术主要适用于降低因室内表面反射而产生的混响噪声。

8、某粉料装车释放气收集处理系统,收集单元对废气的收集效率为90%,处理单元对颗粒物的处理效率为99%,则该收集处理系统的颗粒物去除效率为( )。【单选题】

A.99%

B.94.5%

C.90%

D.89.1%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90%*99%=89.1%。

9、某电厂凉水塔噪声对居民点产生影响,在凉水塔外侧安装了消声装置,为得到该装置对居民点的实际降噪效果,需测量的是( )。【单选题】

A.该装置的隔声量

B.该装置的消声量

C.该装置安装前后敏感点的声级

D.该装置安装前后的通风量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的性能通常可以采用插入损失、传递损失或声压级降低量来检测。检测声压级的降低量,需要测量消声装置安装前后敏感点的声级,这样才能得到该消声装置的实际降噪效果。

10、采用样方法进行的某次植被调查的“种植面积”曲线如图4,最合理的样方数量为( )。【单选题】

A.10个

B.40个

C.60个

D.80个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样方调查中采用“压线”植物计量。由所给坐标图可见,60个已包含了群落大部分物种,所以最合理的样方数量为60。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环境评价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地下水评价Ⅰ类改扩建项目,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点位布设的依据有()。

A:项目总图布置
B:现有污染源分布
C:项目污染物种类和浓度
D:项目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答案:A,B,D
解析:
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主要通过对地下水水位、水质的动态监测,了解和查明地下水水流与地下水化学组分的空间分布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和环境影响预测提供基础资料。对于Ⅰ类建设项目,应同时监测地下水水位、水质。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井点采用控制性布点与功能性布点相结合的布设原则。监测井点应主要布设在建设项目场地、周围环境敏感点、地下水污染源、主要现状环境水文地质问题以及对于确定边界有控制意义的点位。对于Ⅰ类和Ⅲ类改、扩建项目,当现有监测井不能满足监测位置和监测深度要求时,应布设新的地下水现状监测井。

景观敏感度评价中,视见频率是一个评价指标,从对视觉的冲击来看,一般观察时间(),视为“极敏感”。

A:大于40s
B:大于30s
C:10~30s
D:5~10s
答案:B
解析:
大于30s为“极敏感”,10~30s为“很敏感”,5~10s为“中等敏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家实行()制度。

A:土地资源管理
B:土地用途管理
C:土地用途管制
D:土地资源利用
答案:C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条的规定,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根据《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之一就是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开发区环境保护方案,包括()。

A:污染集中治理设施的规模
B:清洁生产工艺
C:工艺和布局的合理性
D:总量控制方案
答案:A,C
解析:
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开发区环境保护方案,包括污染集中治理设施的规模、工艺和布局的合理性、优化污染物排放口及排放方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