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环境评价师《技术方法》每日一练(2022-02-22)

发布时间:2022-02-22


2022年环境评价师《技术方法》考试共题,分为。小编每天为您准备了5道每日一练题目(附答案解析),一步一步陪你备考,每一次练习的成功,都会淋漓尽致的反映在分数上。一起加油前行。


1、为保证堤坝式电站在建设和运行期间不造成下游河道断流,必须考虑下泄生态流量的时期有( )。【多选题】

A.电站初期蓄水期间

B.电站正常发电过程中

C.电站机组部分停机时

D.电站机组全部停机时

正确答案:A、D

答案解析:对于引水式电站,厂址间段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河段,其水生生态、用水设施和景观影响较大;对于日调节水电站,下泄流量、下游河段河水流速和水位在日内变化较大,对下游河道的航运和用水设施影响明显;对于年调节电站,水库水温分层相对稳定,下泄河水温度相对较低,对下游水生生物和农灌作物影响较大。生态流量,一般按10%(当多年平均流量小于80/s)或5%(当多年平均流量大于80/s),流量不会很大。水电站机组发电时,额定流量很大,一般都是三位数,足以满足下游生态流量。所以部分机组停机也不用考虑下游生态流量,单机发电的流量足以满足下游的流量。

2、距某点声源1m处的等效声级为80dB(A),在只考虑几何发散衰减情况下,为满足2类声环境功能区昼间限值,距该声源的最小距离应为( )。【单选题】

A.100M

B.21.5M

C.10M

D.4M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2类声环境功能区昼间限值为 60dB(A),根据公式点声源自由空间传播公式

3、某新建项目拟穿越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下列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措施中,应优先考虑的是( )。【单选题】

A.避让

B.补偿

C.减缓

D.重建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生态影响的防护、恢复与补偿原则包括:①应按照避让、减缓、补偿和重建的次序提出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的措施;②所采取措施的效果应有利修复和增强区域生态功能。凡涉及不可替代、极具价值、极敏感、被破坏后很难恢复的敏感生态保护目标(如特殊生态敏感区、珍稀濒危物种)时,必须提出可靠的避让措施或生境替代方案;③涉及采取措施后可恢复或修复的生态目标时,也应尽可能提出避让措施;否则,应制定恢复、修复和补偿措施。各项生态保护措施应按项目实施阶段分别提出,并提出实施时限和估算经费。

4、排污口形成的混合区出现在排污口的两侧(或上、下游),通常情况下这样的水体包括( )。【多选题】

A.山区河流

B.湖泊

C.感潮河段

D.海湾

正确答案:B、C、D

答案解析:A项,由于山区河流是单向流,混合区不可能出现在排污口的两侧。

5、地下水量均衡法适用于( )。【单选题】

A.Ⅰ类建设项目对地下水污染的预测评价

B.Ⅱ类建设项目对地下水水位的预测评价

C.Ⅲ类建设项目对地下水污染的预测评价

D.Ⅰ类和Ⅱ类建设项目对地下水污染及地下水水位的预测评价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水量均衡法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是Ⅱ类项目(如矿井涌水量,矿床开发对区域地下水资源的影响等)的地下水评价与预测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水量均衡法既可用于区域又可用于局域水量计算,既可估算补、排总量又可计算某一单项补给量。 【说明】根据最新版考试教材,该知识点更改为:水量均衡分析是估算评价区补、排总量的一种分析方法,水量均衡分析的结果是地下水流场预测的基础。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环境评价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2018-59、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下列措施中,属于企业技术改造过程中应当采取的清洁生产措施的是( )。

A、为提高产品质量改造生产工艺
B、为提高矿石开采量引进先进采矿工艺
C、为减少废气污染物排放量采用替代能源
D、为大幅度增加产品产量调整产品生产工序
答案:C
解析:

含尘废气中水汽接近饱和,取出其中颗粒物的使用工艺技术是()

A.洗涤
B.吸附
C.布袋除尘
D.旋风分离
答案:A
解析:
本题是气中水汽接近饱和,说明水分含量高,布袋除尘和旋风分离均不适合。颗粒物吸附容易造成堵塞,效率低,故本题选择A 比较合适。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内容依据()而定。
A.项目建设的性质 B.评价工作范围
C.评价工作等级 D.项目的特点


答案:C,D
解析: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内容依据评价工作等级和项目的特点而定。

根据《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重点区域规划目标涉及的污染物包括()。

A:臭氧
B:二氧化硫
C:挥发性有机物
D:二氧化氮、细颗粒物
答案:A,B,C,D
解析:
根据《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的规定,重点区域的规划目标为:到2015年,重点区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工业烟粉尘排放量分别下降12%、13%、10%,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展开;环境空气质量有所改善,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细颗粒物年均浓度分别下降10%、10%、7%、5%,臭氧污染得到初步控制,酸雨污染有所减轻;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区域大气环境管理能力明显提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将细颗粒物纳入考核指标,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6%;其他城市群将其作为预期性指标。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