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9年环保工程师,关于生化泡沫浮渣问题汇总(二)

发布时间:2019-03-28


问题6:CAST工艺在滗水阶段有小气泡冒出,请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首先排除反硝化气泡,由于硝态氮浓度较低,也排除曝气管里有余气,因为已经放空。

回答:

1.不知道产生气泡的数量有多少。滗水阶段也是沉淀阶段的后期,部分活性污泥缺氧和正常代谢活动也会产生气泡,最终浮出水面。

2.并不是说反硝化才会有气泡。缺氧状态下,部分微生物继续分解有机物时也同样会产生气泡上浮,一般对系统影响不会太大。

问题7:沉淀池这两天老有泥块上浮,目前进水COD为150mg/L,污泥浓度不高,工艺类似UNITANK,晚上停止进水和曝气,第二天早上就有泥块浮起。

回答:

既然晚上不进水,也不曝气,那有污泥上浮应该是很正常的。是否半夜开一下曝气,可追加自动控制装置。应该会有好转。

问题8:在调试一家织造水洗废水时,发现接触氧化池的泡沫多的惊人,进水量增加,泡沫就一直增高,泡沫小而密实,以白色为主,用水消泡很难。做实验微生物没有异常,sv30为40%,出水还可以,cod不高,为200mg/L,可生化性一般,但含有硅油。近期就要监测验收了,请问老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解决的方法?

回答:

1.这样的泡沫多见于污泥浓度快速增长期或培菌初期,系统进入正常阶段的话会好些。

2.水体里含有油类的话,容易形成泡沫。

问题9:三 沟式氧化沟处理能力2万吨/日,预处理是平流式曝气沉砂池,氧化沟运行周期为8小时,1.5小时转刷低速运转,1.5小时转刷高速运转,1小时沉淀,另4 小时相同。中沟DO约3.5mg/l,SV7%,MLSS为1319mg/l,灰分42.6%,污泥指数83,进水COD为200mg/l,BOD为 100mg/l,出水SS为28mg/l,COD为63mg/l,BOD为10mg/l,NH3-N为5mg/,l出水DO约0.7mg/l。氧化沟转刷 运转时全是一个个大泡泡,灰白色的,转刷停止泡泡挤在一起成了一大片漂浮物,灰白色,有10CM的厚度,出水混浊。请问应如何控制工艺?

回答:

1.分别从COD及BOD的去除率,可以看到,BOD的去除率很高,说明,微生物已经尽力了,再要依靠微生物降低BOD已经不太可能了。而COD的去除率不高,说明出水的这部分COD属于难降解部分为此,已无必要刻意提高微生物的有机物去除率了。

2.目前看到的泡沫及出水混浊,基本认定为活性污泥老化,停留时间过长所致。

3.从结果论讲,出水达标即可,至于液面泡沫等,在此种低负荷条件下也是不可避免的。最多降低点MLSS,适当改善一下。

问题10:“污泥龄过短会使泡沫增多,沫的色泽呈茶色或灰色等其它颜色则有可能污泥龄太长”这两句话怎么理解?另外,微生物活性高也会导致如此厉害的泡泡?从原理角度谈谈如何理解?

回答:

1.污泥龄过短也就是相对的提高了污泥负荷,导致微生物被动处于对数增长期。泡沫茶色代表污泥龄过长,一般是可以这样认为的。皆为污泥老化解体所致。

2. 微生物活性高指的是因为饲料充足,而导致微生物处于对数增长期,此时的活性污泥因为微生物的活性高而不容易絮凝,导致阶段结果就是曝气后加剧微生物的解体,解体的微生物同样具备高有机成分,它与进水高有机成分一起作为产泡原因,使大量白色粘稠泡沫产生,通常产生的阶段是配菌阶段,但是,在突然的进水负荷 剧增时,同样可以在以培菌结束后的运行过程中出现。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环保工程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单色平行光束垂直照射到宽度1.0mm的单缝上,在缝后放一焦距为2.0m的会聚透镜。已知位于透镜焦平面处的屏幕上的中央明条纹宽度为2.0mm,则入射光的波长约为( )。


A.10000
B.4000
C.5000
D.6000
答案:C
解析:
根据公式△x=2fλ/a进行计算


答案:B
解析:

为了减少汽车尾气中NO和CO污染大气,拟按下列反应进行催化转化NO(g) +CO(g)=(1/2)N2(g) +CO2(g),为提高转化率,应采取的措施是:

A.低温高压
B.高温高压
C.低温低压
D.高温低压
答案:A
解析:
提示 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温度降低,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A、 y1=x,y2=ex
B、 y1=e-x,y2=ex
C、 y1=e-x,y2=xe-x
D、 y1=ex,y2=xex
答案:D
解析: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