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五章测试卷01及答案

波长λ=5000Ǻ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宽度a=0.25mm的单缝上,单缝后面放置一凸透镜,在凸透镜的焦平面上放置一屏幕,用以观测衍射条纹。今测的屏幕上中央条纹一侧三个暗条纹和另一侧三个暗条纹之间的距离为d=12mm,则凸透镜的焦距f为

A.2m

B.1m

C.0.5m

D.0.2m


参考答案:B


小岩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发现:当他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40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等大的像。此凸透镜的焦距是 cm,如果将蜡烛再远离凸透镜10cm,能成倒立、 的实像。


正确答案:
20    缩小  


正确选择透镜后,小明拿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当在纸上呈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_________cm.


正确答案:
5


用一块凸透镜对着阳光,在透镜后面放一张白色纸屏,由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纸 屏上出现三个明暗不同的区域,如图所示。因阳光会聚中央区域最亮,其次是周围阳光直射的地方,两者之间有一个最暗的区域,那里既没有直射的阳光也没有折射的阳光。现将 凸透镜换一块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那么明暗区域可能变成图中的_ 。


答案:D
解析:
凹透镜发散光线,周围形成的是亮的光线,中间是区域光线最暗的,最外边是阳光直射的光线,选D。


用一块凸透镜对着阳光,在透镜后面放一张白色纸屏,由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J 屏上出现三个明暗不同的区域,如图所示。因阳光会聚中央区域最亮,其次是周围阳光: 射的地方,两者之间有一个最暗的区域,那里既没有直射的阳光也没有折射的阳光。现; 凸透镜换一块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那么明暗区域可能变成图中的( )。


答案:D
解析:
凹透镜发散光线,周围形成的是亮的光线,中间是区域光线最暗的,最外 边是阳光直射的光线,选D。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测试卷01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小星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所示。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 )A.一定小于B.一定大于C.可能等于D.可能小于,也可能大于2.如图所示,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为物体的像,则物体在( )A.图中区域,比大,箭头方向向上B图中区域,比大,箭头方向向下C.图中区域,比大,箭头方向向上D.图中区域,比小,箭头方向向下3.把高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A,B.C.D.4.张宁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甲 乙A.凸透镜的焦距是B.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C.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D.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烛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5.关于透镜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B.监控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C.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实像D.隔着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6.小明同学用放大镜看自己的指纹时,觉得指纹的像太小。为了使指纹的像能大一些,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B.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远些D.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近些7.物体(未画出)经凸透镜成像于处的光屏上。若将光屏移至处,仍要在屏上得到物体的像,则在凸透镜左侧处放置的透镜是( )8.鱼眼与人眼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我们观察发现:像鱼这样的眼睛如果到陆地上观察物体,像将成在视网膜的前面,童话世界中生活在水里的美人鱼,上岸后,若要看清远处的物体,应该佩戴( )A.近视眼镜B.远视眼镜C.凹面镜D.凸面镜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9.微型手电筒所用的小灯泡如图所示,小灯泡前端的部分相当于_,对光有_作用。10.如图,夜晚,把桌子放在电灯下面,在桌面放一张白纸,然后再把凹透镜放在白纸上。当逐渐向上移动凹透镜时,可以观察到:通过凹透镜的光束在白纸上所形成的光斑的面积会随着凹透镜的移动而逐渐变_,光斑的亮度则逐渐变_。(均选填“大”或“小”)11.市公交公司为了保证人们从公交车后门上下车时的安全,在无人售票车上安装了“车载电视监控器”,如图所示。图中的摄像头的工作原理相当于_透镜,成_(选填“实”或“虚”)像。12.给你一副老花镜,在不能用手触摸镜片的前提下,你如何辨别两镜片的度数是否相同。方法:_。13.某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距和像距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1)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2)把物体从距凸透镜处移到处的过程中,像距逐渐变_(选填“大”或“小”)。(3)当把物体放到距凸透镜处时,光屏上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14.某记者使用的照相机镜头成像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在图中所标的、三点中,点_表示凸透镜的焦点。如果他在同一位置用数码相机(焦距可调)拍摄下了人民大会堂精彩的画面,如图甲、乙所示。结合图分析可知,拍摄照片_时,镜头焦距调得较大。三、作图题(每题8分,共16分)15.我国古代的“千里眼”是富有想象力的神话,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天文望远镜已将神话变成现实。图中天文望远镜是由两个透镜组成的,请完成两条入射光线经过两个透镜的光路(其中是透镜的焦点,是透镜的焦点)。16.图中为凸透镜,为其主光轴,为光心,若物体经凸透镜成的实像为,试用作图的方法确定凸透镜的一个焦点,并在图中标出的位置。四、实验探究题(20分)17.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1)实验前,首先应调节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大致在_,这样可以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2)蜡烛在的位置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3)如果凸透镜焦距为,物距为,从光屏的一侧透过凸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_(选填“虚”或“实”)像,应用这一原理可以制成_。(4)在实验中已得到清晰的实像,当用黑色硬纸片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则所成的像将是_(选填“完整”或“不完整”)的,但亮度变暗。第五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D【解析】由于太阳距离地球很遥远,从太阳射到凸透镜的光线可以认为是平行光。正对太阳光时,平行光线将平行于主光轴入射,会聚于透镜另一侧的焦点上,但若纸片不在焦点处而是靠近或远离焦点时,在纸片上的光斑就不是最小,所以焦距可能小于,也可能大于,故选D。2.【答案】C【解析】由于像距故物距,且物体与像应在主光轴的两侧,故应在题图中区域,且箭头方向应该向上,因为成缩小的像,所以,故选C。3.【答案】A【解析】本题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答问题。把高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高的像,说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只有A项符合这一要求。4.【答案】B【解析】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会聚于点,点即为此透镜的焦点,从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即为焦距,则透镜的焦距为,故选项A错误;题图乙中,物距,像距,像距大于物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题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选项B正确;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故选项C错误;因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所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则在光屏上不能成清晰的像,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故选项D错误。5.【答案】A【解析】由于近视眼的折光能力强,提前会聚在视网膜上,所以矫正近视应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故A正确;监控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故B错误;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C错误;当物体距离放大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时,隔着放大镜看物体不再是放大的而是缩小的像,故D错误。6.【答案】A【解析】当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远,所成的像越大。7.【答案】A【解析】当光屏靠近凸透镜时,若仍能成清晰的像,说明光线被会聚了,此时应在透镜的左侧放置一个会聚透镜,即凸透镜。只有选项A中的透镜属于凸透镜,所以本题正确选项为A。8.【答案】A【解析】鱼眼的晶状体曲度大,焦距短,会聚能力强,在陆地上看远处的物体,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的会聚能力减弱。二、9.【答案】凸透镜会聚10.【答案】大小【解析】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灯光射出的光线经过凹透镜的折射,变得更发散,从而在纸上形成一个光斑。当逐渐向上移动凹透镜时,电灯照向凹透镜的光线更发散,所以纸上的光斑越大,光线越分散,光斑的亮度就越小。11.【答案】凸实【解析】“车载电视监控器”的镜头是凸透镜,利用它所成的实像可以使司机对上下车的情况实施监控。12.【答案】方法一:分别将两镜片作放大镜使用,保持物距不变,观察放大倍数是否相同。方法二:找一较远光源(如太阳),分别将两镜片在光屏上成实像,观察像距是否相同。【解析】可以采用太阳光照射的方法,判断焦点到镜片的距离大小;也可将其作放大镜使用,根据放大的虚像是否相同来判断两镜片的度数大小。13.【答案】(1)10(2)大(3)不能【解析】(1)物距等于像距时,物距和像距为焦距的2倍,由题图可以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示数为,则焦距为;(2)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距变小,像距变大;(3)当物距在处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不会成在光屏上。14.【答案】乙【解析】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经过焦点,由此可知:凸透镜的焦点是点。通过光路图可以看出:在保持物距相同的情况下,凸透镜的焦距越小,所成的像越小;凸透镜的焦距越大,所成的像就越大。照片乙中的景物的像比照片甲中的同一景物的像大,所以在拍摄照片乙时照相机镜头的焦距较大。三、15.【答案】如图所示【解析】解答本题应明确以下几点:(1)射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与主光轴平行;(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将远离主光轴,其反向延长线通过焦点;(3)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将射向焦点;(4)由于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会向主光轴偏折。16.【答案】如图所示【解析】本题中点的像在主光轴上,并且的像垂直于主光轴,关键是找点的像,选择由点发出的通过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中的任意两条即可完成光路图: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通过焦点,通过焦点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两条折射光线的交点即为像点。四、17.【答案】(1)同一高度(2)缩小(3)虚放大镜(4)完整【解析】(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要调整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且在同一高度;(2)当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当时,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4)当遮住透镜的一半时,由于物体入射到透镜上的光线少了一半,故虽能成完整的像,但像的亮度会变暗。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凸透镜”的内容要求为:“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材料二义务教育八年级物理某版本教科书“凸透镜”一节,关于“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演示实验如下: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我们可以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较远的地方.然后逐渐移近,观察成像的情况。由于凸透镜对光的偏折程度跟透镜的焦距厂有关系,所以研究物距u的变化时,焦距可能是个应该注意的参照距离。比如.我们可以注意观察物距等于、大于或小于一倍焦距、二倍焦距……时,物体成像的情况(图5.3-1)。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义务教育八年级学生,已学过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内容。任务:
(1)简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以采用表格式或叙述式)等。(24分)


答案:
解析:
(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教学设计如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②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
①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②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并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出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的条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以及对其成像规律的分析,有意识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②通过探究活动,提高学>--j兴趣,学生增强了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难点:科学探究中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










{图9}


某同学在做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透镜20 cm的地方,当它向透镜移动时,其倒立的像移动速度大于蜡烛移动速度,则可判断此透镜( )。

A.是凸透镜.焦距为20 cm
B.是凸透镜,焦距可能为15 cm
C.是凹透镜.焦距为20 cm
D.是凹透镜,焦距可能为15 cm

答案:B
解析:
(1)蜡烛经透镜成倒立的像,说明此透镜一定是凸透镜。(2)蜡烛放在距离透镜20 cm的地方,当它向透镜移动时,其倒立的像移动速度大于蜡烛移动速度,说明蜡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所以2f>20 cm>f,所以20 cm>f>10 cm。故选B。


如图所示的凸透镜成像的装置中,F、F/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均等于焦距。P,P/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均为2倍焦距,若保证图中的烛像与透镜的位置保持不变,移动光屏找像,则能在光屏上看到一个( )。



A.倒立等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答案:B
解析:
由题可知,物距U>2f,当移动光屏满足f


用一块凸透镜对着阳光,在透镜后面放一张白色纸屏,由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纸 屏上出现三个明暗不同的区域,如图所示。因阳光会聚中央区域最亮,其次是周围阳光直射的地方,两者之间有一个最暗的区域,那里既没有直射的阳光也没有折射的阳光。现将 凸透镜换一块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那么明暗区域可能变成图中的_ 。


答案:D
解析:
凹透镜发散光线,周围形成的是亮的光线,中间是区域光线最暗的,最外边是阳光直射的光线,选D。


用一块凸透镜对着阳光,在透镜后面放一张白色纸屏,由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J 屏上出现三个明暗不同的区域,如图所示。因阳光会聚中央区域最亮,其次是周围阳光: 射的地方,两者之间有一个最暗的区域,那里既没有直射的阳光也没有折射的阳光。现; 凸透镜换一块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那么明暗区域可能变成图中的( )。


答案:D
解析:
凹透镜发散光线,周围形成的是亮的光线,中间是区域光线最暗的,最外 边是阳光直射的光线,选D。


更多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五章测试卷01及答案” 相关考题
考题 当物体到凸透镜距离大于两倍焦距时凸透镜成()的像。A、正立放大B、倒立缩小C、正立缩小D、倒立放大正确答案:D

考题 单选题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的像。A 正立缩小B 正立放大C 倒立放大D 倒立缩小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考题 单选题利用凸透镜在阳光的照射下点燃火柴,是利用了()的原理。A 凸透镜可以聚光B 凸透镜可以散光C 凸透镜可以反射光D 凸透镜可以透光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考题 单选题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在距凸透镜20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40 cm处,则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  ).A 倒立、放大的实像B 倒立、缩小的实像C 倒立、等大的实像D 正立、放大的虚像正确答案: D 解析: 将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透镜20cm的地方得到一个最小的亮点,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20cm,一个物体放在这个透镜前40cm处,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考题 以下关于光学透镜焦距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才有焦距B、凸透镜没有焦距C、凹透镜没有焦距D、凸透镜、凹透镜都有焦距正确答案:D

考题 利用自准直法测凸透镜的焦距时,为什么会发现透镜能在两个不同位置,使1字孔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正确答案:这是因为除了自准直法产生的哪个像外,凸透镜背对1字孔的那个凹面能象凹面反射镜那样成一个倒立的实像,只是这个像距比凸透镜的焦距小。

考题 填空题小华测焦距f时,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在透镜下方的白纸上呈现一光斑时,测得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l,将白纸再远离透镜一段距离,发现白纸上又出现了相同大小的光斑.则l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f;小华取一发光的小电灯放在凸透镜主光轴离光心距离为l处,在透镜另一侧将白纸沿主光轴远离透镜过程中,纸上的光斑大小将____.正确答案: 小于,逐渐变大 解析: 焦距是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焦点是光线透过凸透镜会聚得最小、最亮的光斑,此时不论凸透镜远离还是靠近光斑,光斑都会变大,但本题中将白纸远离透镜,白纸上又出现了大小相同的光斑,则说明光斑是先变小后变大,故原来测得的焦距l小于凸透镜的真实焦距f;将小灯泡放在l处,即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处,光屏上没有像,凸透镜另一侧的白纸远离透镜过程中,由于小电灯发出的光向四周射去,故光斑将逐渐变大.

考题 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的像。A、正立缩小B、正立放大C、倒立放大D、倒立缩小正确答案:B

考题 单选题利用凸透镜在阳光的照射下点燃火柴,是利用了()的原理。A 凸透镜可以聚光B 凸透镜可以散光C 凸透镜可以反射光D 凸透镜可以透光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考题 以下关于光学透镜焦距与成像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成像的像距等于焦距B、凸透镜成像的像距大于焦距C、凸透镜成像的像距小于焦距D、凸透镜只能成虚像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