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管住大数据杀熟的手
发布时间:2020-09-12
关于2020年公务员考试中的《面试》考试。51题库考试学习网为大家准备了2020国考公务员面试热点解析,一起来和51题库考试学习网看看吧。
【热点背景】
日前,北京市消协发布“大数据杀熟”榜,不少知名企业榜上有名。该协会的调查数据还显示,超过半数网友有被杀熟的经历。大数据时代,要想真正管住企业大数据杀熟的手,不仅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还需要监管技术手段的升级换代。
俗话说,人熟为宝。在传统商业道德里,熟客应该享受优待。然而,如今人们发现,熟客往往频频挨宰:个人信息被滥用、给老客户的价格高于新手价、专挑会员定向涨价、买得越多价格越贵……一些网络平台用大数据技术收集分析消费者偏好、消费能力等信息后,不约而同地把矛头指向熟客,以至于有人感叹“最懂你的人伤你最深”。
这种怪现象的关键就在于技术不对等、信息不对称。大数据已经渗透到了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大都与一款款软件或APP牢牢绑在一起。在这个过程中,商家通过算法,对消费者进行量身定制,而消费者对商家的运作方式却一无所知。换句话说,之所以有不少互联网企业有敢于杀熟的底气,正在于大数据垄断、算法不透明等给企业带来的便利。
依靠这种便利,无良企业杀熟“杀”得神不知鬼不觉,消费者不仅难以发现,更不易取证,维护权益变得十分困难。而这恰恰也是监管的难点和痛点。面对大数据的个性化、多样化,隐蔽性强等诸多特点,传统的监管查处机制显然已不适用,如果没有相应的技术手段作为保障,很难实施有效监管。
(《南方日报》2019年04月09日第A04版:评论:关注大数据杀熟的手 高健钧)
【试题】
日前,北京市消协发布“大数据杀熟”榜,不少知名企业榜上有名。该协会的调查数据还显示,超过半数网友有被杀熟的经历。对此,你怎么看?
【解析】
大数据杀熟通过掌握大数据做到对用户更全面精细地了解和?,但买方却因为线上交易与日俱增的用户黏性而导致很难真正“用脚投票”。“杀熟”其实是“店大欺客”的一种表现,不仅消费了消费者的忠诚度,践踏其权益,也影响了网络平台自身长远的发展。大数据杀熟泛滥,亟待解决。
走同样的航线,坐同一航班飞机,自己APP上显示的价格比别人贵;同样的手机,老用户的价格比新用户更贵...同样的服务、同样的商品却被网络平台“看碟下菜”。这可能就是遇上了大数据杀熟了。俗话说,人熟为宝。在当下却被商家技术分析之后,拔刀相向。不禁感叹“最懂你的人伤你最深”。
之所以大数据杀熟这般泛滥,其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来我认为其中最关键就在于技术不对等、信息不对称。进入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与网络建立密切的联系,但又不可避免了留下了痕迹,从而在网络上形成了庞大的数据库。商家则可以利用这掌握互联网优势,剥削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从而杀的“杀的神不知、鬼不觉”;二来当然也存在监管痛点。大数据的个性化、多样化、隐蔽性让传统的监管机制黯然失色,确实给监管带来新的挑战;三来时下关于电商领域法律法规建设还比较滞后,围绕大数据杀熟的争议不断,商家矢口否认等.
因此,要想管住大数据杀熟的手,还应双管齐下。
一方面是职能部门加强监管体制创新,尤其是提升监管的技术能力,依托新技术,建立如大数据价格监测体系,建立相应的大数据网上监管平台,比如可以引入区块链技术用于记录消费与收入历史,以防止数据被修改,这样即使是平台的管理者也无法任意修改任何数据。此外,还可以创建消费者网上投诉机制,对杀熟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做到及时、全面地管控。
另一方面是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完善相应《电子商务法》及其配套。明确大数据的“杀熟”的判断标准、界定大数据使用权限、违法成本和主体责任等。将大数据杀熟的行为纳入法治化的规范,让监管部门有法可依,增强执法的刚性。
51题库考试学习网带给大家的资讯就到这啦,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51题库考试学习网,51题库考试学习网也会努力为大家更新!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公务员考试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B 文艺批评失语和缺位是由于缺乏理论勇气造成的
C 健康的文艺批评必须要有足够强大的新方法、新理论来支撑
D 健康的文艺批评必须能宽容、理性地对待不同的文化主张
就像几千年前掉在牛顿头上的那颗苹果一样,但古往今来,被苹果砸中的人不在少数,但只有牛顿自己发现了万有引力,这就表明机遇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否抓住机遇。马云正是抓住了电子商务这个大机遇,并且用心地做下去,才在沧海横流的今天,一显英雄本色。而俞敏洪也正是因为掌握住学习英语的热潮,并且在艰苦岁月中坚持自己的梦想,才有了现在的新东方。古今中外,无数事例都在告诉我们机遇永远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也要做生活上的有心人,主动地发现机遇、利用机遇。
第一,要有好的心态,在等待机遇和创造机遇的过程中,我们要经过长期的磨练和等待,这时我们要树立好好的心态,把等待当成是对自己的一种历练,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能力和业务水平,不患得患失,做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第二,提高自身修养学识,抓住机遇是建立在一定能力基础上的,没有一定的学识,没有开阔的视野,机遇出现时也会茫然不知,通过自我学习和向他人学习,提高自己综合能力,做到有机遇时就能立马抓住,机遇从不光顾没有准备的头脑。
第三,主动创造机遇,弱者等待时机,强者制造时机。不可犯了守株待兔式的错误,也不可过于教条主义。要学以致用,作为一名公务员,要走出办公室,走到田间地头,走到邻里乡间。要有一颗踏实为民的心和勤劳肯干的手,发现所在地的地区优势,为群众致富创造机遇。
【背景链接】
2019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记者会,科技部部长王志刚等就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总源头。”王志刚说,要补齐这块短板,提高投入至关重要;不仅中央财政要加大投入,地方政府和企业同样要更加积极主动作为。
【提出观点】
基础研究当然要发挥国家力量,财政投入必不可少。但是,企业也是基础研究的获益者,也负有一定的投资责任,企业应与政府一道成为推进基础研究的“双引擎”。
【综合分析】
基础研究是创新发展的原动力,重要性不言而喻。处于跟跑阶段时,既无力撑起基础研究大厦,对其重要性的感受也没那么强烈;从跟跑追到领跑阵营时,就会觉得再不加强基础研究,前面的路就不好走,也走不好。当中国科学家在越来越多的领域闯入“无人区”,基础研究领域留下中国人的名字就越发显得重要。
基础研究投入大、见效慢,某种意义上说,是需要不断投入的事业。基础研究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催生一系列新技术、新发明,从而给相关企业带来新机遇。关于这一点,企业家也知道。但苦于基础研究投资巨大,短期内难以见到效果,且存在很大的风险性,被企业视为畏途。一些企业即使投入大量研发经费,多半也投在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应用技术领域,基础研究难沾雨露。
基础研究收益未必立竿见影,但却是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企业要有参与的责任感与自觉性。须知,富有卓识远见、敢为人先的企业才能坚持更久、走得更远。
【参考对策】
中国企业隐藏着无穷力量,只要其投入的积极性被激活,基础研究便多了一股源头活水。激励企业参与基础研究投入,不是一声呼吁就足够,必须营造良好的环境,让企业从中尝甜头、有劲头。
一是加大对企业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让企业有靠山。
二是发挥专利保护的激励作用,让企业有回报。
三是减免基础研究领域投入的相关税费,让企业降成本。
四是简化课题申报和评价手续,让企业更轻松。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 2020-07-23
- 2020-07-23
- 2020-09-12
- 2019-01-28
- 2020-09-12
- 2020-07-23
- 2020-09-12
- 2020-09-12
- 2020-09-12
- 2019-01-28
- 2020-09-12
- 2019-01-28
- 2020-09-12
- 2019-01-18
- 2020-07-23
- 2020-07-23
- 2020-07-23
- 2020-09-12
- 2020-09-12
- 2020-09-12
- 2019-01-28
- 2020-07-23
- 2020-09-12
- 2020-09-12
- 2020-07-23
- 2020-09-12
- 2020-09-12
- 2020-09-12
- 2020-09-12
- 2020-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