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21年上海市公务员面试考情及规律分析

发布时间:2021-07-31


准备面试最好的武器之一就是研究试题,能透彻地理解试题意味着面试成功了一半。因此,广大考生要想在面试考场上决胜千里,就需要充分把握上海市近年面试试题的基本命题规律和特点,从中挖掘有益于备考的部分。

下面对历年上海市公务员面试试题进行了梳理、分析和研究,以帮助考生备考。本节以2017-2021年上海市录用公务员面试试题为样本进行分析。一起和51题库考试学习网看看!

一、面试命题总体规律分析

上海市公务员面试试题总体上呈现出题型稳定中有创新,个性化、综合化、专业化的趋势。为了让考生更好地了解上海市公务员面试命题总体特点,我们将从题量及答题时间、主要测评要素两个维度来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题量及答题时间

近四年上海市公务员面试试题样本来看,一般每天上午、下午各用一套试卷,每套试卷以 4 道题为主,作答时间为 15~20 分钟,考生思考一道回答一道,考试时间剩余35分钟时考官会进行提醒。在2019年上海市公务员面试中,面试形式采取结构化面试,依旧是上午、下午各用一套题,每套题以4道题目为主,在公检法系统或是部分专业技术岗位的面试考试中存在追问情况,追问内容数量为 1~2 道,追问问题多为专业基础知识,但总的答题时间仍然在20分钟左右,包括考官读题的时间和考生思考时间。

()主要测评要素

通过分析近四年上海市公务员面试试题,我们发现上海市公务员面试对各种测评要素的考查存在综合化的特点,其中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性、综合分析能力、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是重点考查要素。

一般来说,在不含专业题目的面试套题中,一般第一道题为重点考查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性的人岗匹配类问题,第二道题为重点考查综合分析能力的时政热点类问题,第三道题为重点考查计划组织协调能力的组织活动类问题,第四道题则是重点考查应变能力的情境处理类问题。在第二轮招考面试题目中,集中考查的也是上述四种能力,除此之外,在公检法系统中会有一些对考生专业能力的考查,多是以追问的形式,问题的内容包括基本的专业知识和自我介绍等。

综上所述,考生在备考上海市公务员面试时一定要着重增强自己的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性、综合分析能力、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熟悉每类题型的答题思路,多多练习相关试题。

二、面试各测评要素考查特点分析

()求职动机和拟任职位匹配性

通过观察近几年上海市公务员面试试题,我们发现,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匹配性一直是上海市公务员面试的重点测评要素,多以人岗匹配类问题呈现。通常会选取领导人讲话、经典名言、社会热点作为题干背景,要求考生结合自身经历、报考岗位等来谈谈对于某种价值观、自身能力素质等的看法。

()综合分析能力

在上海市公务员面试中,综合分析能力也是重点测评要素之一,其在题目类型、题目选材上也具有一些鲜明的上海特色。

1、以时政热点类问题为主,名言俗语类为辅

就具体的命题内容来说,时政热点类问题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社会现象类,即要求考生就全国范围内的一些热点现象或是上海市的热点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二是公共政策类,要求考生就一定的方针政策或制度措施阐述看法,分析政策出台的背景、可能存在的不足,提出改善意见等;三是名言俗语类,此类题多以领导人的讲话为题干,设置问题,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时政内容范围广、时效性强

通过对近四年上海面试试题的梳理,我们发现时政热点类问题具有内容范围广、时效性强的特点。具体而言,在面试题目热点选择上,选取的皆是距离面试时间较近的全国性的热点事件或是上海市的热点新闻,如保护儿童视力问题、疫苗问题等。不仅如此,热点选择的范围也比较广泛:一是涉及多个领域,如教育、政策、社会民生、文化等方面;二是既选取全国又兼顾地方的特点,即在素材筛选上既会选择全国普遍存在的现象,也会选择具有上海特色的热点素材。

()计划组织协调能力

上海市公务员面试对于计划组织协调能力的考查,主要通过组织活动类问题来实现。其特点主要包括:

第一,注重对活动整体流程的考查。第二,2019年的设问有了些许创新,以前多会问你会怎么做2019年的题目问法有请谈谈你的工作思路”“请问你计划如何开展。第三,为考生限定不同身份,在近四年的上海市公务员面试中,此类题目给出的身份有教育部的工作人员、活动的负责人、负责农产品推广的工作人员等。这就要求考生在作答时不但要确保答好活动的基本环节,同时要能够结合题目限定的身份给出符合身份要求的答案,如作为活动的负责人要具有全局意识,能够从总体考虑活动的效果、可能存在的问题;而作为教育部的普通工作人员,做活动安排时要明确自己的职责权限,既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又要及时向上级或相关单位、人员进行问题反馈。

()应变能力

应变能力也是上海市公务员面试重点测查的要素之一,常以情境处理类问题来呈现,且多表现为工作危机类问题。就题目内容而言,多是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工作情境,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考生在作答时容易融入情境,避免产生陌生感;就题目涉及主体来说,题目常常以考生作为矛盾的一方或是让考生充当矛盾双方的第三方调节者;题目涉及的情境经常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或是与现实中的工作场景相似的,而情境内容多是群众或机构之间存在矛盾纠纷需要考生作为直接承办人进行处理或是作为第三方进行协调处理。考生在作答时,要结合具体情境及自己的身份定位,进行有针对性的应变处理。

()人际交往意识和技巧

近四年上海市公务员面试试题中,考查人际交往意识与技巧的题目并不多见,也没有出现过单纯考查考生人际交往意识与技巧的人际处理类问题,多是将人际交往意识与技巧应变能力进行综合考查。

()专业能力

在近几年的上海市公务员面试中,公检法系统及个别岗位加大了对考生专业能力的考查,通过设置专业知识类问题,以追问的形式,测查考生是否具备符合岗位要求的专业能力。专业问题往往偏向于基础专业知识,而且大多是与入职后的工作相关。虽然在2019年和2018年的上海市公务员面试中,没有出现对专业能力考查的题目,但在2017年面试中涉及了对专业能力的考查。因此,考生在备考时对专业问题也要有相应的重视。

()言语表达能力

近四年上海市公务员面试中,没有出现过专门考查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的题目,但是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是公务员应当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对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的测查实际上是始终贯穿于公务员面试过程的,它是考生其他能力得以表现的载体。面试中考官与考生交流的基本方式就是语言,不管考生的其他能力和素质有多强,如果无法很好地表达出来,也就难以得到考官的认可。因此,考生在平时也要加强自己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的练习,争取在面试中能够做到口齿清楚、表达流利、言语简洁、意思明确。

51题库考试学习网带给大家的资讯就到这里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51题库考试学习网,51题库考试学习网也会努力为大家更新!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公务员考试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0,0,6,24,60,120,( )

A. 180
B. 196
C. 210
D. 216
答案:C
解析:
原数列各项分别加 0,1,2,3,4,5,得到数列:0,1,8,27,64,125,该数列为立方数列,因此下一项为 63-6=210。故答案为C。

泰国平均每个展位商品贸易成交额为多少万美元:
A 151.3
B 152.3
C 153.3
D 154.3

答案:C
解析:

白色农业是指以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为基础,用基因工程等高科技手段开发微生物资源的工程农业。它是通过优化配置微生物资源,利用微生物惊人的繁殖生产能力,在工厂化条件下生产人类及动植物所需营养品和保健品的新型农业。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不属于白色农业的是:

A. 使用各种农业废料制成蛋白饲料
B. 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水稻新品种
C. 农业生产中应用细菌。真菌制成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
D. 应用科学技术措施,形成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的高效农业群
答案:D
解析:
生物学类。关键词:①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为手段,②开发微生物资源的工程农业,③人类及动植物所需营养品和保健品的新型农业。A农业废料需运用蛋白质工程,酶工程等手段优化微生物资源,生成蛋白饲料,符合定义;B转基因技术符合基因工程,水稻为人类所需,符合定义。C应用真菌,细菌符合微生物工程,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符合植物保健品,符合定义。D科学技术不具体不符合①,没有利用微生物资源②,农业群不符合③,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的选项。

让守信者得“甜头”、让失信者有“痛感”

“早餐奶奶”毛师花、打造国产好奶粉的吴松航,“诚信之星”带动周围人以信用立身兴业;福州推出“茉莉分”、杭州上线“钱江分”,将市民的“信用画像”与便民服务挂钩,营造出知信、用信、守信的社会氛围……“诚信建设万里行”主题宣传活动开启以来,让守信者得“甜头”、让失信者有“痛感”,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用历史广角镜看,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从传统经济到市场经济,诚信的润滑剂作用日益显现。当人们脚力所至、目力所及的范围不断拓展,信用的“应用场景”也从担保、租赁等授信活动,扩宽到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无现金社会里,网络端数以亿计的交易无不靠信用来托底;说到做到、承诺了就办好,政务诚信让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合作共赢的国家交往,同样依靠信用来维系。从个人到国家,从商务到政务,信用之光洒遍社会的每个角落,与你我如影随形。

诚信是“百行之源”。在西子湖畔的胡庆余堂国药号,徽商“戒欺”牌匾,历经百年仍熠熠生辉。“言必信,行必果”“言顾行,行顾言”等古语,“一诺千金”等故事,无不证明言行一致是诚信的重要内涵。手艺人真材实料、生意人童叟无欺,干部立政德、公民守公德、从业人员遵循职业道德,诚信是不言自明的标准。而无论是假冒伪劣、企业偷税,还是乘客霸座、明星流量造假,只要逾越了诚信道德规范,那就是失信。守信构成道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无不需要以诚信为立身名片。

从严惩假冒伪劣,到大力保护知识产权,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信用经济。诚信建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地基,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需。总书记强调,对突出的诚信缺失问题,既要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又要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使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诚信建设,成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形成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制度机制和社会风尚,国富民强才有厚实根基。

信用无处不在,诚信建设也应无处不在。回望历史,与改革开放同龄的全国“质量月”,让中国产品有口皆碑;上世纪90年代发起“百城万店无假货”,“打假”一词家喻户晓。今天,“诚信建设万里行”活动在全国掀起“信旋风”,助推一个健全规范的社会诚信体系拔地而起。特别是,社会信用代码基本实现全覆盖,不良经济活动面对“百行征信”系统无处遁形,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联合惩治下“老赖”寸步难行,制度的刚性确保失信行为无缝可钻。制度、技术、法治处处用力,各地区、各领域共同出击,共同护佑一个全面、立体的信用社会加速到来。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这句脍炙人口的童谣,让诚信做人的理念,从童年时期就印刻在中国人的脑海里。当每个人都视信用如生命,打造以质取胜的中国制造,遵循取信于民的为政之道,激励以身许国的家国情怀,培育亲密清澈的人际交往,中国一定能更自如地走向世界、赢得未来。

答案:
解析:
无解析,请查看标题题目及内容 瑞牛题库考试软件 www.niutk.com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