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题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考题
《四库全书》是清朝乾隆帝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该书包括经、史、子、集四部,可谓超级文化大典。《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称其所收录的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A.韩非子
B.董仲舒
C.李贽
D.魏源
考题
李贽在《藏书》中说:“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该材料表明李贽的基本观点是()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之制度B、主张经世致用C、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D、主张工商皆本
考题
《全球通史》中写到:“这些哲人……相信存在着不仅象牛顿所证实的那样控制物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规则。”这里的“自然规则”是指()A、“人是万物的尺度”B、“美德即知识”C、“主权在民”、自由平等D、“因信称义”
考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食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学者只宜于伦物上识真空(源),不当于伦物上辨伦物。”
──李贽《焚书•答邓石阳书》
材料二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
但是……儒家政治理论的核心部分恰好是君主专制的一个主要的障碍。
——余英时《现代儒学的回顾和展望》
材料二中黄宗羲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简述这些政治主张对近代思想的影响。
考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吾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为政》
材料二:(董)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珠(异)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那些)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一致)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四: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明)李贽《藏书》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三、四指出李贽的观点同朱熹的观点有何不同。这种不同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
考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材料二
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不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
材料三
李贽还同样以不留情面的态度解剖自己,指责自己缺乏诚信:“志在温饱,而自谓伯夷叔齐;质本齐人,而自谓饱道饶德。”……如果李贽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了言行的一致,那么唯一合理的解释是他在追求个性与行动的自由,而不是叛离他衷心皈依的儒家宗旨。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请回答:
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依据材料二,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
考题
“这些哲人(指启蒙思想家)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该论述反映了科学()A、改变了人类的宗教信仰B、摆脱了宗教神学的束缚C、影响了人类的思想观念D、提升了人类的物质生活
考题
儒家思想产生后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他们的政权合法性寻找某种原则,对于他们是至关重要的。……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他们最大成就是……孔子的学说能够应用于新的政治体制。
——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
材料二朱熹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食都作了道德规定。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贽书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另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尤以罪不容诛者。其书可毁,其名亦不足以污简犊,特以贽大言欺世,至今乡曲陋儒,震其虚名,如置之不论恐贻害人心,故特存其目,以深曝其罪。
——《四库全书总目·别史类存目》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时期“孔子的学说”为什么“能够应用于新的政治体制”?
考题
《日知录》是谁写的()A、顾炎武B、李贽C、朱熹D、王阳明
考题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其发展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顾炎武《亭林文集》
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王夫之《思问录》
请回答:
材料一的主要思想是什么?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有何发展?分析其原因。
考题
“这些哲人收……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这些哲人”之一是()A、但丁B、莎士比亚C、伏尔泰D、达尔文
考题
顾炎武指责李贽“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黄宗羲谴责李贽“非名教之所能羁绊”,王夫之以“循礼”“秉礼”为“君子之道”,以“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为理想政治局面,并强烈主张严君子、小人之辨。明清时期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专制主义还未进入崩溃阶段B、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C、传统儒家思想在批判中继承D、李贽挑战理学权威
考题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
考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顾炎武说“自古以来,小人之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者,莫甚于李贽“。
——《日知录》卷一八
材料二:李贽著作“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尤为罪不容诛”。
——礼科给事中张问达弹劾李贽上疏
材料三:这些哲人受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法则。他们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受到理性的检验。虽然这对任何时期的任何社会来说,都是一个严峻考验,但是,对于已过了全盛时期、许多关节嘎嘎作响的法国旧制度,是尤其严峻的考验。因而,这些哲人使法国和整个欧洲的旧制度受到毁灭性的批判的猛击。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
——(美)斯塔夫里阿若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他的思想中包括一整套西方的政治价值观,这是康有为与其他同时代维新派思想家全都具有的,所不同的是康氏用一种思想体系来阐明这些价值:这个体系不但把他们纳入对儒家总的解释之中,而且将它们和清末国内的重要思潮联系在一起。由于康有为以人们熟悉的传统形式提出问题,因而西方的政治价值观发挥的号召力比以往其他形式所发挥的要大得多。
——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三,分析康有为思想的主要来源。
考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宜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礼》
材料三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焚书》
根据材料三,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
考题
材料一:史学家顾颉刚说:“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
——《中国历史众生相》
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三:“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讲明义理之归,闭塞私邪之路,然后乃可得而正。”
——朱熹
材料四:“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李贽
材料中提到的“不要人民读书”、“只读一种书”分别是指何事?
考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学家顾颉刚说:“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
——《中国历史众生相》
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三:“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讲明义理之归,闭塞私邪之路,然后乃可得而正。”
——朱熹
材料四:“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李贽
材料一中提到的“不要人民读书”、“只读一种书”分别是指何事?对此你有何看法?
考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材料二
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不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
材料三
李贽还同样以不留情面的态度解剖自己,指责自己缺乏诚信:“志在温饱,而自谓伯夷叔齐;质本齐人,而自谓饱道饶德。”……如果李贽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了言行的一致,那么唯一合理的解释是他在追求个性与行动的自由,而不是叛离他衷心皈依的儒家宗旨。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请回答:
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
考题
儒家思想产生后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他们的政权合法性寻找某种原则,对于他们是至关重要的。……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他们最大成就是……孔子的学说能够应用于新的政治体制。
——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
材料二朱熹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食都作了道德规定。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贽书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另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尤以罪不容诛者。其书可毁,其名亦不足以污简犊,特以贽大言欺世,至今乡曲陋儒,震其虚名,如置之不论恐贻害人心,故特存其目,以深曝其罪。
——《四库全书总目·别史类存目》
根据材料二,概括朱熹在推广理学方面所做的努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推广理学的社会条件。
考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顾炎武说“自古以来,小人之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者,莫甚于李贽“。
——《日知录》卷一八
材料二:李贽著作“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尤为罪不容诛”。
——礼科给事中张问达弹劾李贽上疏
材料三:这些哲人受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法则。他们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受到理性的检验。虽然这对任何时期的任何社会来说,都是一个严峻考验,但是,对于已过了全盛时期、许多关节嘎嘎作响的法国旧制度,是尤其严峻的考验。因而,这些哲人使法国和整个欧洲的旧制度受到毁灭性的批判的猛击。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
——(美)斯塔夫里阿若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他的思想中包括一整套西方的政治价值观,这是康有为与其他同时代维新派思想家全都具有的,所不同的是康氏用一种思想体系来阐明这些价值:这个体系不但把他们纳入对儒家总的解释之中,而且将它们和清末国内的重要思潮联系在一起。由于康有为以人们熟悉的传统形式提出问题,因而西方的政治价值观发挥的号召力比以往其他形式所发挥的要大得多。
——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请回答:
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评述李贽的思想有哪些积极意义?
考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
材料二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黄宗羲
材料三
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世之君子必曰,“有公而无私”,此后代之美言,非先王之圣训。——顾炎武
请回答:
据材料归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三位思想家对人性认识的共同点。
考题
材料一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二程集》
材料二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门是谓物各付物,天地之所以因材而笃也,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也。
——李贽《道古录》
材料三清朝前期戴震等一些儒学思想家关于“礼”的设想,隐含了一些瓦解文化专制和真理独占的政治集权体制,将社会秩序建立在常识与规则之上的设想也隐含了作为个体的“人”在社会生活中独立存在的空间被承认的可能性。
——据葛兆光《中国思想史》据材料二,李贽对人性有着怎样的认识?结合李贽所处时代,指出影响这些认识产生的因素。
考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宜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礼》
材料三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焚书》
根据材料二、三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
考题
礼科教给事中张问达上疏劾某人:“刻《藏书》、《焚书》等书,流行海内,惑乱人心。……以卓文君为善择佳偶,以孔子之是非为不足据,狂诞悖戾。”这里的“某人”是()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
考题
单选题《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A
李贽B
黄宗羲C
顾炎武D
王夫之
考题
单选题“这些哲人收……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这些哲人”之一是()A
但丁B
莎士比亚C
伏尔泰D
达尔文
考题
单选题“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他们相信不仅存在着控制物质世界的自然法则,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理性被用来检验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这段材料说明启蒙思想家( )。A
摆脱了宗教思想的影响B
受到自然科学的启示C
揭示出社会发展的规律D
力图融合自然与社会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