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两个同样的梯形,上底长23厘米,下底长27厘米,高20厘米。如果把这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A

500

B

50

C

1000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 “单选题两个同样的梯形,上底长23厘米,下底长27厘米,高20厘米。如果把这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A 500B 50C 1000” 相关考题
考题 单选题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反映了德育的(  )。A 导向性原则B 疏导原则C 因材施教原则D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考题 单选题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A 自愿发展B 自动发展C 自主发展D 自由发展

考题 单选题外部影响转化为内部发展要素的根据是()。A 实践B 主观能动性C 教育D 训练

考题 单选题规定5吨记为0吨,6吨记为“+1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3吨记为-3吨B 10吨记为+5吨C 4吨记为﹣1吨

考题 单选题教育工作者对自己日常工作中获得的教育过程、心理现象的感性认识进行总结,得出规律性的东西的方法是()。A 教育经验总结法B 个案法C 调查法D 访谈法

考题 单选题科学课上,老师让学生分小组观察自己养的蚕宝宝,以此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并在全班交流学习成果。该老师运用的教学方法是( )A 演示法和谈论法B 演示法和讨论法C 讲授法和谈论法D 谈话法和参观法

考题 单选题飞机每小时行驶m千米,火车每小时行驶n千米。飞机速度是火车的()倍。A mnB m÷nC m-n

考题 单选题三年级数学李老师在教学《测量》一课时,安排学生在课后测量教室里桌椅、讲台的长、宽、高等数据,这种教学方法属于()。A 实物演示法B 社会实践法C 情景教学法D 实习作业法

考题 单选题教师采用摸底考试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的做法属于()。A 形成性评价B 相对性评价C 总结性评价D 诊断性评价

考题 单选题孔子通过“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退而省其私”等方法,细致地了解和研究每一个学生。 这种针对每个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符合教学的( )。A 巩固性原则B 直观性原则C 启发性原则D 因材施教原则

考题 单选题移情的动机因素是(  )。A 道德认知B 道德体验C 亲社会价值取向D 信任

考题 单选题令王老师最头疼的是班里的这些后进生,对于这些后进生,王老师应该()。A 对学生本人充满爱,对后进生的错误绝不姑息B 个别后进生不必在意C 严格管教,必要时可以使用体罚D 后进生道德认知能力较弱,应重视行为习惯的培养

考题 单选题以下关于能力的表述,错误的是()。A 抽象概括能力是能力的高级表现B 发散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构成C 注意力和工作记忆属于流体智力D "山寨"是"原创"的重要基础

考题 单选题《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发展(  )。A 专业教育B 基础教育C 中等教育D 职业教育

考题 单选题小学语文老师在学生作文上写的评语属于哪种评价类型?()A 总结性评价B 内部评价C 定性评价D 定量评价

考题 单选题群体规范通过从众使学生保持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的一致,并为学生的课堂行为规定了(  )。A 方向B 范围C 方向和范围D 纪律约束

考题 单选题孙老师已经在中小学任教多年,不但学生的学习成绩优秀,而且每个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教师足够的关注和良好的发展,说明孙老师处在教师专业发展的()。A 关注情景B 关注生存C 关注成绩D 关注学生

考题 问答题以下是《十几减九》的教学片段:  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例题“12—9”的计算方法,然后展开师生对话,交流算法。  师:谁来介绍自己的方法,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想的?  生1:我是数出来的。  师:你是怎么数出来的呢?  生1:我心里想着9,然后从9往下数(用手指表示),一直数到12,数了3个数,所以12减9就等于3。  师:你能给你的方法起个名称吗?  生1:(想了想)那就叫“数手指”法吧。  生2:老师,我不用数手指,而是用小棒来摆。  师:你是怎么摆的,又怎么算呢?  生2:我先摆出12根小棒,然后拿走9根,剩下3根,12减9就等于3,这种方法叫“摆小棒”法。  师:好一个“摆小棒”法,你真行!  生3:我不用数手指,也不用摆小棒就能算出来!  师:是吗?那就把你的高招说一说!  生3:(得意地)我把12分成10和2,先用10减9等于1,再用1和2加起来就等于3。师:哇!你真聪明,能想出这么巧妙的方法,老师佩服你!那你给这种方法起名称了吗?  生3:我不知道该叫什么方法好。  师:还有谁的方法和生3的一样?你们一起来商量一下,给这种方法起个什么名称。  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说出了很多名称,有的叫“分开减”法,有的叫“先算10”法,有的说是“10减”法,还有的叫“先算减,再算加”法。  师:这些名称都有道理,老师把你们的这些说法综合起来,起一个又简单又合理的名称,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那就叫“破十法”吧!  生4:我还有一种方法比“破十法”还好!  师:是吗?怎么个好法,你说说!  生4:因为我知道9加3等于12,所以12减9就等于3,这种方法叫“想加算减”法!师:你真会学习,能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  生5:老师,我还有一种更好的方法,叫“连续减”法!  师:(惊讶地)真的吗?怎么连续减呢?  生5:(兴奋地跑上讲台)我先用12里的2减去9里面的2,再用10减去剩下的7就得到3。  师:你真是一个“小数学家”,太了不起了!  问题:试述此教学片段中,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学活动的哪些特点?

考题 单选题如果一个长方体和圆锥体等底等高,那么长方体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A 3倍B 2倍C 1倍D 1/3

考题 单选题我们常说的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其标准是根据心理健康三层面中的哪一层的标准?(  )。A 非病状态B 良好适应状态C 理想状态D 正常状态

考题 单选题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要()祖国A 爱惜B 爱护C 爱戴D 热爱

考题 单选题周总理亲切地()扬眉,要像爸爸那样勇敢、坚强。A 鼓励B 鼓舞C 鼓动

考题 单选题908后面添上2个0,原数会()。A 变大B 变小C 大小不变

考题 单选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对这种文本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是()。A 简明、直观、概括性强,具有很强的实用功能B 往往由多种材料组合而成,形式上较为复杂C 文本内容充满跳跃性,与意识流文学作品相似D 将此类文本插入文字材料中,有助于读者理解材料

考题 单选题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的是()A 自然情景观察B 实验室观察C 结构式观察D 非结构式观察

考题 单选题用1元、5元和10元的人民币各一张,一共可以组成()种不同的面值。A 1B 2C 3

考题 单选题0.496÷1.2=()÷12A 4.96B 49.6C 496

考题 单选题下面关于“等腰三角形”的定义,()说法最为恰当。A 两腰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B 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