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某公司承接一项地铁车站基坑工程,基坑长40m,宽20m,深11m,周围建筑物较少,地下管线纵横交错,项目部决定采用明挖法施工,围护结构为钻孔灌注桩,水泥土搅拌桩为止水帷幕。基坑开挖前,项目部编制了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
施工之前,项目部对施工现场进行了详细的踏勘,发现现场存在勘探资料未发现的特殊地层,该地层不适合水泥土搅拌桩施工,项目部决定将围护结构改成地下连续墙。基坑拟开挖断面示意图如下所示:


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基坑开挖过程中出现渗漏现象,调查发现是地下连续墙接缝处发生渗漏,为处理此事故施工单位经济损失3万元,影响工期5d。
事件二:基坑开挖过程中,施工单位挖断一条勘探质料未显示的排水管线,造成经济损失5万元,影响工期7d。
问题:
1.项目将钻孔灌注桩围护结构改变成地下连续墙需要履行什么手续?
2.写出图中第一道支撑、第二道支撑、换撑安装和拆除的先后顺序。(用→排序)
3.指出构件A、B的名称,并简述A的作用。
4.基坑开挖过程中监测项目有哪些?
5.针对事件一和事件二施工单位能否索赔工期和费用?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1.基坑开挖深度为11m,项目部将围护结构改变成地下连续墙,需要重新组织专家论证,按照专家论证意见修改专项方案后,报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再报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和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签字后确认。
2.安装第一道支撑→安装第二道支撑→安装换撑→拆除第二道支撑→拆除换撑→拆除第一道支撑。
3.A是导墙;B是冠梁;导墙的作用是:控制挖槽精度、挡土、基准作用、承重、存蓄泥浆、防止泥浆漏失和阻止雨水等地面水流入槽内。
4.基坑开挖过程中的监测项目:地表沉降、地下管线沉降、建筑物沉降、倾斜、围护桩顶垂直位移、地下水位、支撑轴力等。
5.事件一经济损失和工期都不能索赔;地下连续墙接缝发生渗漏是施工单位施工技术的问题,是施工单位的责任,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3万元和影响工期5d都不能赔。事件二经济损失5万元和工期7d都可以索赔,索赔成立;地质勘探资料是建设单位提供的,由于地质勘探资料没有显示造成施工单位挖断管线是建设单位的责任,经济损失3万元和工期7d都可以索赔。
更多 “某公司承接一项地铁车站基坑工程,基坑长40m,宽20m,深11m,周围建筑物较少,地下管线纵横交错,项目部决定采用明挖法施工,围护结构为钻孔灌注桩,水泥土搅拌桩为止水帷幕。基坑开挖前,项目部编制了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 施工之前,项目部对施工现场进行了详细的踏勘,发现现场存在勘探资料未发现的特殊地层,该地层不适合水泥土搅拌桩施工,项目部决定将围护结构改成地下连续墙。基坑拟开挖断面示意图如下所示: 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基坑开挖过程中出现渗漏现象,调查发现是地下连续墙接缝处发生渗漏,为处理此事故施工单位经济损失3万元,影响工期5d。 事件二:基坑开挖过程中,施工单位挖断一条勘探质料未显示的排水管线,造成经济损失5万元,影响工期7d。 问题: 1.项目将钻孔灌注桩围护结构改变成地下连续墙需要履行什么手续? 2.写出图中第一道支撑、第二道支撑、换撑安装和拆除的先后顺序。(用→排序) 3.指出构件A、B的名称,并简述A的作用。 4.基坑开挖过程中监测项目有哪些? 5.针对事件一和事件二施工单位能否索赔工期和费用?并说明理由。” 相关考题
考题 某城市地铁车站工程,车站的主体结构采用明挖法施工。明挖基坑深20m,支护结构采用灌注桩、钢支撑。项目部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由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了基坑施工专项方案,经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基坑施工中的土方工程分包给了专业公司曱施工,并在分包合同中明确了分包方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施工过程中对地表沉降、支撑结构内力、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地面建筑物沉降、倾斜及裂缝进行了监测,并采取了环保与文明施工措施。 【问题】 1.本工程中项目部制定与实施基坑施工专项方案的做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给出正 确做法。 2.分包方的安全生产责任有哪些? 3.本案例中施工监测项目是否齐全?如不齐全请补充全面。

考题 下列地铁基坑围护结构中,止水性好的有()。A、 钢板桩 B、 SMW工法桩 C、 灌注桩 D、 地下连续墙 E、 水泥土搅拌桩挡墙

考题 在基坑开挖中,为了减缓或避免地下水的渗透变形和渗透破坏,施工中常采用的方法为(  )。A.在基坑周围打入钢筋混凝土灌注桩 B.在基坑周围打入止水帷幕 C.在基坑周围采用拉锚护坡 D.在基坑周围采用土钉墙的方法护坡

考题 某公司承建城市桥区泵站调蓄工程,其中调蓄池为地下式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C35,池内平面尺寸为62.0m×17.3m,筏板基础。场地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埋深6.6m。 设计基坑长63.8m、宽19.1m、深12.6m,围护结构采用φ800mm钻孔灌注桩排桩+2道中609mm钢支撑,桩间挂网喷射C20混凝土,桩顶设置钢筋混凝土冠梁。基坑围护桩外侧采用厚度700mm止水帷幕,如图1所示。 施工过程中,基坑土方开挖至深度8m处,侧壁出现渗漏,并夹带泥沙;迫于工期压力,项目部继续开挖施工;同时安排专人巡视现场,加大地表沉降、桩身水平变形等项目的监测频率。 按照规定,项目部编制了模板支架及混凝土浇筑专项施工方案,拟在基坑单侧设置泵车浇筑调蓄池结构混凝土。 【问题】  1.列式计算池顶模板承受的结构自重分布荷载q(kN/m2),(混凝土重度)γ=25kN/m3);根据计算结果,判断模板支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是否需要组织专家论证,说明理由。  2.计算止水帷幕在地下水中的高度。  3.指出基坑侧壁渗漏后,项目部继续开挖施工存在的风险。  4.指出基坑施工过程中风险最大的时段,并简述稳定坑底应采取的措施。  5.写出图1中细部构造A的名称,并说明其留置位置的有关规定和施工要求。  6.根据本工程特点,试述调蓄池混凝土浇筑工艺应满足的技术要求。

考题 背景资料: 某公司承建地铁A线2标区间隧道工程,隧道采用两种方法施工,过路段采用暗挖法施工,其余地段采用明挖法施工。双线暗挖隧道净距2.0m,隧道宽5.5m,高6.0m,设计采用中隔壁法(CD工法)施工;明挖基坑深21m,钻孔灌注桩围护结构+深层搅拌桩,∮609×12钢管支撑,基坑底加固。地面标高4.0m。明挖基坑场地地下管线较多,开工前由专业公司对管线进行改移、拆迁,完成后进行开挖。基坑深度范围内有地下水,地下水位标高-2.0m。 总包单位根据法律要求将暗挖隧道部分分包给专业公司施工。专业公司为加快进度,按以往工程经验,按图1所示开挖顺序(1→2→3→4)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发现地面变形明显,经实测,沉降最大达到50mm。监督站向总包单位开具罚单,要求整改。 基坑施工前,由施工单位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对基坑实施现场监测。工程结束后,监测单位提交了完整的监测总结报告。 【问题】 1.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写出正确做法。 2.明挖基坑采用哪种降水方法最合适? 3.深基坑加固的方法有哪些? 4.监测总结报告内容包括哪些?

考题 某公路承建城市主干道的地下隧道工程,长520m,为单箱双室箱型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隧道基坑深10m间隔安全等级为一级,基坑支护与结构设计断面示意图如图5所示,围护桩为钻孔灌注桩;截水帷幕为双排水泥土搅拌桩,两道内支撑中间设立柱支撑;基坑侧壁与隧道侧墙的净距为1m。 项目部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确定了基坑施工和主体结构施工方案,对结构施工与拆撑、换撑进行了详细安排。 施工过程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进场踏勘发现有一条横跨隧道的架空高压线无法转移,鉴于水泥土搅拌桩机设备高,距高压线距离处于危险范围,导致高压线两侧20m范围内水泥土搅拌桩无法施工。项目部建议变更此范围内的截水帷幕状设计,建设单位同意设计变更。 事件二:项目部编制的专项施工方案,隧道主体结构与拆撑、换撑施工流程为:(1)底板垫层施工→(2)→(3)传力带施工→(4)→(5)隧道中墙施工→(6)隧道侧墙和顶板施工→(7)基坑侧壁与隧道侧墙间隙回填→(8)。 事件三:某日上午监理人员在巡视工地时,发现以下问题,要求立即整改: ①在开挖工作面位置,第二道支撑未安装的情况下,已开挖至基坑底部; ②为方便挖土作业,挖掘机司机擅自拆除支撑立柱的个别水平联系梁;当日下午,项目部接到基坑监测单位关于围护结构变形超过允许值的报警; ③已开挖至基底的基坑侧壁局部位置出现漏水,水中夹带少量泥沙。 <1> 、补充本工程应提交专家论证的方案。 <2> 、事件一中项目部拟变更截水帷幕的形式是什么?说明理由。 <3> 、指出项目部办理设计变更的步骤。 <4> 、写出事件二流程中(2)、(4)、(8)的名称。 <5> 、列出本工程基坑施工监测的应测项目。 <6> 、针对事件三存在的问题,项目部应采取什么措施?

考题 某基坑采用钻孔灌注桩作为基坑围护结构,施工场地范围存在两条既有管线,硬塑黏土,土中存在孤石,根据现场情况,( )不宜作为隔水帷幕施工方法。 A.注浆法 B.冻结法 C.水泥搅拌法 D.地下连续墙法

考题 当止水帷幕采用水泥土搅拌桩时,宜()。A、先施工钻孔灌注桩,再施工泥土搅拌桩B、先施工泥土搅拌桩,再施工钻孔灌注桩C、水泥土搅拌桩与钻孔灌注桩同时施工D、先施工钻孔灌注桩,等龄期达到后,再施工泥土搅拌桩

考题 某公司中标一座地铁车站工程,车站基础全长约212m,宽度21m,开挖深度为16m,采用明挖法施工。围护结构为地下连续墙,采用锁口管接头;设三道φ609钢管支撑。场地土层自上而下分别为填土、黏土和粉土地层。地下水位于地表下Im左右。基坑北侧有三条需要重点保护的地下管线,其中一条横穿基坑;东侧基坑一倍开挖深度范围内邻近一座条形基础的老旧房屋,开挖时如果变形过大对其结构安全的影响很严重;基坑南侧邻近一条市政道路。 项目部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拟在基坑内侧采用管井降水,降水井按每250m2一口管井布置。方案中的地下连续墙施工工序为:开挖沟槽→修筑导沟→开挖沟槽(注入泥浆)→清除槽底淤泥和残渣→吊放接头管。项目部编制了基坑监测方案,并且决定自行监测,监测方案由上一级主管部门签字认可后实施。 基坑开挖至粉土时,由于地下连续墙接头夹泥而发生渗漏,项目采取导管引流并且用聚氨酯封堵后没有效果;渗漏渐渐导致水土流失,基坑后土体出现明显沉陷。如果继续发展可能会导致基坑坍塌。 对于横穿基坑的管线应该如何处理?

考题 下列地铁基坑围护结构中,止水性好的有()。A、拉森钢板桩B、SMW工法桩C、灌注桩D、地下连续墙E、水泥土搅拌桩挡墙

考题 天津某沿海住宅小区工程,总建筑面积86700m2,由5栋地下2层,地上24层的建筑组成,地下室为一个整体。建筑为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由于地质条件较差,基坑支护采用支撑式支护形式。地下水降排采用坑内井点结合截水帷幕的形式。基坑周围地下管线复杂,需要保护。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基坑施工前,项目部编制了基坑支护与降水、土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并进行了安全验算,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组织了实施。 事件二:基坑开挖过程中,出现了渗水现象,项目部及时采取了坑底设沟排水和引流修补措施,效果不佳。 事件三: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撑式支护结构发生了墙背土体沉陷,项目部及时采取了增设坑内降水设备降低地下水措施。实施效果不好,监理单位要求增加处理措施。 基坑周围管线保护应急措施一般包括哪些?

考题 明挖法施工分为()。A、浅基坑开挖和放坡开挖B、浅基坑开挖和深基坑开挖C、放坡开挖和附加基坑围护结构的基坑开挖D、深基坑开挖和附加基坑围护结构的基坑开挖

考题 地下车站深基坑工程可采用的围护结构形式包括()。A、地下连续墙B、钻孔灌注桩C、钢板桩D、SMW工法桩E、土钉墙

考题 问答题背景资料 A公司中标某供水厂的扩建工程,主要内容为一座在建调蓄水池。水池长65m,宽32m。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筏板式基础。新建水池采用基坑明挖施工,挖深为6m。设计采用直径800mm混凝土灌注桩作为基坑围护结构、水泥土搅拌桩止水帷幕。新建水池壁外侧距现有构筑物最小距离仅有2.6m,新建水池基坑挖深大于既有构筑物底板0.5m;附近有多条地下管线。地层主要为粉土,地下水位于地表下0.5m。 施工前,项目部确定池壁砼施工程序有: (1)测量定位; (2)土方开挖及地基处理; (3)垫层施工; (4)底板浇筑; (5)池壁及顶板支撑桩浇筑; (6)底板防水层施工; (7)功能性试验; (8)顶板浇筑。 项目部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后按程序报批。A公司主管部门审核时,提出以下质疑: (一)水池浇筑混凝土采用桩墙作为外模板,仅支设内侧模板方案,没有考虑桩墙与内模之间杂物的清扫措施; (二)池壁砼施工缝浇筑时,事先清除干净,保持湿润,不得有积水,随后继续浇筑上一层砼。 基坑开挖至坑底时,由于止水帷幕缺陷西北角发生渗漏。项目部采用导流管引流后用双快水泥封堵,但渗漏较严重,该措施没有成功。 针对背景中渗漏情况,应采取什么措施封堵?

考题 问答题深基坑支护结构与变形控制之案例分析 1.背景 A公司中标某市地铁车站工程。车站为地下双层三跨箱形框架结构,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车站主体基坑长度约212m,宽度约21m,基坑平面呈长方形,开挖深度为16m,围护结构标准段为+1000@1600钻孔桩加三道+609钢支撑。基坑所在位置均为现状道路,基坑长边临近运河,车站围护桩外皮与河堤最近距离约9m,且基坑周边存在多条重要地下管线,基坑安全等级设计定为一级。工程项目部在A公司批准了项目部施工组织设计及安全保证计划等文件后,组织了实施。 2.问题 (1)试分析本工程施工重点和难点 (2)简述一级基坑施工安全的主要控制指标 (3)给出基坑开挖和基坑支护的主要技术措施

考题 问答题某城市地铁车站工程,车站的主体结构采用明挖法施工。明挖基坑深18m,支护结构采用灌注桩、钢支撑。项目部按《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由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了基坑施工专项方案,总监理工程师签任后实施。基坑施工中的土方工程分包给了专业公司施工,并在分包合同中明确了分包方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施工过程中对地表沉降、支撑结构内力、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地面建筑物沉降、倾斜及裂缝进行了监测,并采取了环保与文明施工措施。背景资料中施工监测项目是否齐全?若不齐全请补充全面。

考题 问答题某城市地铁车站工程,车站的主体结构采用明挖法施工。明挖基坑深18m,支护结构采用灌注桩、钢支撑。项目部按《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由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了基坑施工专项方案,总监理工程师签任后实施。基坑施工中的土方工程分包给了专业公司施工,并在分包合同中明确了分包方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施工过程中对地表沉降、支撑结构内力、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地面建筑物沉降、倾斜及裂缝进行了监测,并采取了环保与文明施工措施。项目部采取的环保与文明施工措施中,施工土方外弃应采取哪些措施?

考题 单选题明挖法施工分为()。A 浅基坑开挖和放坡开挖B 浅基坑开挖和深基坑开挖C 放坡开挖和附加基坑围护结构的基坑开挖D 深基坑开挖和附加基坑围护结构的基坑开挖

考题 问答题某城市地铁车站工程,车站的主体结构采用明挖法施工。明挖基坑深18m,支护结构采用灌注桩、钢支撑。项目部按《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由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了基坑施工专项方案,总监理工程师签任后实施。基坑施工中的土方工程分包给了专业公司施工,并在分包合同中明确了分包方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施工过程中对地表沉降、支撑结构内力、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地面建筑物沉降、倾斜及裂缝进行了监测,并采取了环保与文明施工措施。项目部制定与实施基坑施工专项方案的做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给出正确做法。

考题 问答题某水池采用基坑明挖施工,挖深为6m。设计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基坑围护结构、水泥土搅拌桩止水帷幕。由建设方提供的资料可知施工场地附近有多条地下管线;地层主要为粉土,地下水位于地表下0.5m处。 项目部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并据企业下达的目标成本和承包合同价格编制了成本管理计划,拟根据现场变化情况,调整部分分项工程价格和组成内容,计算成本后调整成本计划。 项目部拟定的地下连续墙工艺流程如下: 开挖导沟→A→开挖沟槽→B→吊放接头管→吊放钢筋笼→下导管一灌注水下混凝土→C。 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降水井施工时,发现钻孔部位有过路电缆管,项目部及时调整了降水井位置。 事件二:基坑开挖至坑底时,基坑底部出现隆起现象。 事件二中,基坑底部出现隆起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考题 问答题某水池采用基坑明挖施工,挖深为6m。设计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基坑围护结构、水泥土搅拌桩止水帷幕。由建设方提供的资料可知施工场地附近有多条地下管线;地层主要为粉土,地下水位于地表下0.5m处。 项目部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并据企业下达的目标成本和承包合同价格编制了成本管理计划,拟根据现场变化情况,调整部分分项工程价格和组成内容,计算成本后调整成本计划。 项目部拟定的地下连续墙工艺流程如下: 开挖导沟→A→开挖沟槽→B→吊放接头管→吊放钢筋笼→下导管一灌注水下混凝土→C。 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降水井施工时,发现钻孔部位有过路电缆管,项目部及时调整了降水井位置。 事件二:基坑开挖至坑底时,基坑底部出现隆起现象。 项目部修订成本管理计划有何不妥之处?请指出并改正。

考题 问答题背景资料 A公司中标某供水厂的扩建工程,主要内容为一座在建调蓄水池。水池长65m,宽32m。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筏板式基础。新建水池采用基坑明挖施工,挖深为6m。设计采用直径800mm混凝土灌注桩作为基坑围护结构、水泥土搅拌桩止水帷幕。新建水池壁外侧距现有构筑物最小距离仅有2.6m,新建水池基坑挖深大于既有构筑物底板0.5m;附近有多条地下管线。地层主要为粉土,地下水位于地表下0.5m。 施工前,项目部确定池壁砼施工程序有: (1)测量定位; (2)土方开挖及地基处理; (3)垫层施工; (4)底板浇筑; (5)池壁及顶板支撑桩浇筑; (6)底板防水层施工; (7)功能性试验; (8)顶板浇筑。 项目部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后按程序报批。A公司主管部门审核时,提出以下质疑: (一)水池浇筑混凝土采用桩墙作为外模板,仅支设内侧模板方案,没有考虑桩墙与内模之间杂物的清扫措施; (二)池壁砼施工缝浇筑时,事先清除干净,保持湿润,不得有积水,随后继续浇筑上一层砼。 基坑开挖至坑底时,由于止水帷幕缺陷西北角发生渗漏。项目部采用导流管引流后用双快水泥封堵,但渗漏较严重,该措施没有成功。 请确定池壁砼施工顺序。(用序号表示即可)

考题 单选题在基坑开挖中,为了减缓或避免地下水的渗透变形和渗透破坏,施工中常采用的方法为()A 在基坑周围打入钢筋混凝土灌注桩B 在基坑周围打入止水帷幕C 在基坑周围采用锚杆护坡D 在基坑周围采用土钉墙护坡

考题 问答题A公司某项目部承建一供水扩建工程,工程主要内容为新建一座钢筋混凝土水池,长32m,宽4m,池体深6.5m,基坑与邻近建筑物距离2.6m,设计要求基坑用灌注桩作为围护结构,搅拌桩作止水帷幕。项目部编制了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其中水池浇筑方案包含控制混凝 土入模温度,控制配合比和坍落度,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地层土为黏土,地下水位于地表水以下.5m。 项目部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按程序报批,A公司主管部门审批时发现了以下情况: (1)因施工结构位于供水厂内不属于社会环境,施工不需要搭设围挡,存在事故隐患。 (2)水池池壁与顶板连续施工时,池壁内模立柱作为顶板模板立柱。 (3)施工组织设计中考虑了围护桩变形,但监测项目偏少。 (4)为控制结构裂缝,混凝土浇筑时控制内外温差不大于25℃。 在基坑开挖到放坡时,由于止水帷幕缺陷,西北角渗漏严重,采用双快水泥法进行封堵,由于水量较大,没有效果。 基坑监测的主要对象除围护桩变形外,还应有哪些监测项目?

考题 问答题某水池采用基坑明挖施工,挖深为6m。设计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基坑围护结构、水泥土搅拌桩止水帷幕。由建设方提供的资料可知施工场地附近有多条地下管线;地层主要为粉土,地下水位于地表下0.5m处。 项目部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并据企业下达的目标成本和承包合同价格编制了成本管理计划,拟根据现场变化情况,调整部分分项工程价格和组成内容,计算成本后调整成本计划。 项目部拟定的地下连续墙工艺流程如下: 开挖导沟→A→开挖沟槽→B→吊放接头管→吊放钢筋笼→下导管一灌注水下混凝土→C。 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降水井施工时,发现钻孔部位有过路电缆管,项目部及时调整了降水井位置。 事件二:基坑开挖至坑底时,基坑底部出现隆起现象。 事件一反映出项目部管线调查可能存在哪些不足?

考题 问答题某水池采用基坑明挖施工,挖深为6m。设计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基坑围护结构、水泥土搅拌桩止水帷幕。由建设方提供的资料可知施工场地附近有多条地下管线;地层主要为粉土,地下水位于地表下0.5m处。 项目部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并据企业下达的目标成本和承包合同价格编制了成本管理计划,拟根据现场变化情况,调整部分分项工程价格和组成内容,计算成本后调整成本计划。 项目部拟定的地下连续墙工艺流程如下: 开挖导沟→A→开挖沟槽→B→吊放接头管→吊放钢筋笼→下导管一灌注水下混凝土→C。 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降水井施工时,发现钻孔部位有过路电缆管,项目部及时调整了降水井位置。 事件二:基坑开挖至坑底时,基坑底部出现隆起现象。 补充地下连续墙工艺流程中A、B、C的名称。

考题 问答题某城市地铁车站工程,车站的主体结构采用明挖法施工。明挖基坑深18m,支护结构采用灌注桩、钢支撑。项目部按《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由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编制了基坑施工专项方案,总监理工程师签任后实施。基坑施工中的土方工程分包给了专业公司施工,并在分包合同中明确了分包方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施工过程中对地表沉降、支撑结构内力、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地面建筑物沉降、倾斜及裂缝进行了监测,并采取了环保与文明施工措施。分包方的安全生产责任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