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小学数学《平均分》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课件展示分糖的场景:这些小朋友在分糖果的时候出现了一点小麻烦,我们来帮帮他们可以吗?“把6块糖果分成3份,分一分”。让学生拿出学具6个圆片代替糖果动手分一分,分完以后小组内交流分的方法,看哪个小组的分法多。怎么分最公平。引出课题平均分。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平均分
(1)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活动后全班交流分的方法。(小组成员上展台前演示本组分的方法)
预设1:1,1,4
预设2:1,2,3
预设3:2,2,2
(2)这三种分法,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引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师: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知识点)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吗?
2.平均分方法
师:我们刚把6块糖果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分得了2块。如果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能分到几个呢?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橘子帮他们分一分。
用小棒代表橘子,小组讨论,分一分。
(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分橘子时“应该每份同样多”。
(2)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老师巡视参与活动)
(3)小组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橘子的方法。
(4)教师用课件一一演示三种分橘子的方法。强调三种分法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
(三)巩固提高
1.课件3个3个地出示胡萝卜图,3个一份,一共5份。出示问题:一共有( )个胡萝卜,每( )个一份,平均分成了( )份。
2.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 )盒。
(四)课堂小结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习本节课的内容,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平均分
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平均分。
1.你是怎么理解平均分的,你觉得你的成功之处在哪?
2.本节课你是如何讲解“平均分”的概念的?
一、考题回顾
![](https://assets.51tk.com/images/36912a4878a4aafd_img/cd741f0ed568c3a2.png)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课件展示分糖的场景:这些小朋友在分糖果的时候出现了一点小麻烦,我们来帮帮他们可以吗?“把6块糖果分成3份,分一分”。让学生拿出学具6个圆片代替糖果动手分一分,分完以后小组内交流分的方法,看哪个小组的分法多。怎么分最公平。引出课题平均分。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平均分
(1)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活动后全班交流分的方法。(小组成员上展台前演示本组分的方法)
预设1:1,1,4
预设2:1,2,3
预设3:2,2,2
(2)这三种分法,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引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师: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知识点)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吗?
2.平均分方法
师:我们刚把6块糖果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分得了2块。如果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能分到几个呢?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橘子帮他们分一分。
用小棒代表橘子,小组讨论,分一分。
(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分橘子时“应该每份同样多”。
(2)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老师巡视参与活动)
(3)小组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橘子的方法。
(4)教师用课件一一演示三种分橘子的方法。强调三种分法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
(三)巩固提高
1.课件3个3个地出示胡萝卜图,3个一份,一共5份。出示问题:一共有( )个胡萝卜,每( )个一份,平均分成了( )份。
2.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 )盒。
(四)课堂小结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习本节课的内容,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平均分
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平均分。
1.你是怎么理解平均分的,你觉得你的成功之处在哪?
2.本节课你是如何讲解“平均分”的概念的?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1.平均分就是每份分的同样多。在课堂上我是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分糖果情境,并放手让学生试着分一分,说一说,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更清楚地认识平均分的含义。分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得到课本中展示的三种分糖果的结果,杜绝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直接分成同样多的三份。为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教师可以安排小组合作活动,比一比哪组分糖果的方法多。
2.教学时我采用引导学生进行直观描述的教学方法,准备好生活中常见的相同的小物品,让学生分组在课堂上展开活动,注重学生对平均分的感受和体验。
2.教学时我采用引导学生进行直观描述的教学方法,准备好生活中常见的相同的小物品,让学生分组在课堂上展开活动,注重学生对平均分的感受和体验。
更多 “小学数学《平均分》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课件展示分糖的场景:这些小朋友在分糖果的时候出现了一点小麻烦,我们来帮帮他们可以吗?“把6块糖果分成3份,分一分”。让学生拿出学具6个圆片代替糖果动手分一分,分完以后小组内交流分的方法,看哪个小组的分法多。怎么分最公平。引出课题平均分。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平均分 (1)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活动后全班交流分的方法。(小组成员上展台前演示本组分的方法) 预设1:1,1,4 预设2:1,2,3 预设3:2,2,2 (2)这三种分法,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引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师: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知识点)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吗? 2.平均分方法 师:我们刚把6块糖果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分得了2块。如果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能分到几个呢?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橘子帮他们分一分。 用小棒代表橘子,小组讨论,分一分。 (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分橘子时“应该每份同样多”。 (2)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老师巡视参与活动) (3)小组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橘子的方法。 (4)教师用课件一一演示三种分橘子的方法。强调三种分法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 (三)巩固提高 1.课件3个3个地出示胡萝卜图,3个一份,一共5份。出示问题:一共有( )个胡萝卜,每( )个一份,平均分成了( )份。 2.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 )盒。 (四)课堂小结 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习本节课的内容,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平均分 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平均分。 1.你是怎么理解平均分的,你觉得你的成功之处在哪? 2.本节课你是如何讲解“平均分”的概念的?” 相关考题
考题
下面表达式中,执行后的结果是在“平均分”字段中显示“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字段中分数的平均值(结果取整)的是( )。A.平均分:([语文]+[数学]+[英语])\3B.平均分:([语文]+[数学]+[英语])/3C.平均分:语文+数学+英语\3D.平均分:语文+数学+英语/3
考题
小李在期末考试中,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生物五科的平均分是88分,政治、数学两科的 平均分是90. 5分,语文、英语两科的平均分是83分,政治、英语两科的平均分是85分,而 且英语比语文多10分。问小李这次考试的数学成绩应是多少分?( )
A. 96
B. 97
C. 98
D. 99
考题
己知某小学二年级学生语文期末成绩平均分 90,标准是 6,数学期末成绩平均分 89,标准差是 4 下列关于这两门课程成绩离散程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语文成绩离散程度小于数学成绩
B.语文成绩离散程度大于数学成绩
C.两门课程的成绩离散程度一样大
D.两门课程的成绩离散程度无法比较
考题
以下论述属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特征的是()A、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合情推理与论证推理相结合的过程B、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是逻辑思维与论证推理为主的过程C、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形象思维与合情推理为主的过程D、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是逻辑思维与合情推理为主的过程
考题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照评价的目的、作用和时间的不同,可将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分为()和();按照评价的表达方式不同,可以将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分为()和()。
考题
单选题以下论述属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特征的是()A
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合情推理与论证推理相结合的过程B
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是逻辑思维与论证推理为主的过程C
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形象思维与合情推理为主的过程D
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是逻辑思维与合情推理为主的过程
考题
单选题有甲、乙、丙、丁4人参加期末考试,考试的科目是语文、数学和自然(每一门科目的满分不一定相同)。已知甲语文得40分,数学和自然得满分,平均分为50分;乙数学得57分,语文和自然为满分,平均分为59分;丙自然得17分,语文和数学为满分,平均分为49分;丁的成绩最好,语文、数学和自然都是满分,那么丁的平均分为多少?A
60分B
65分C
70分D
75分
考题
单选题在报表中,要计算“数学”字段的平均分,应将控件的“控件来源”属性设置为()A
=Avg([数学])B
DAvg(数学)C
=Avg[数学]D
=DAvg([数学])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