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阅读《行路难》的课例评析,回答问题。
本课是《行路难》设计的朗读课型。目标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层层朗读推进对文本的理解,但朗读在课堂中体现得不到位。首先,从形式上讲,这节课采用了自由读、范读、个人展示读、师生配合读几种形式,但教学设计中的分角色读、轮读在课堂上未体现。其次,从时间上说,学生自由读2分钟,范读1分钟10秒,展示读1分钟,齐读2分30秒,配合读31秒,合计7分11秒,对一节朗读课讲,在90分钟的课上占的比例太小。再次,从参与人数来说,除了两个自由读,三个齐读,70名学生只有6名学生朗读,课堂参与度不够。
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本课是《行路难》设计的朗读课型。目标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层层朗读推进对文本的理解,但朗读在课堂中体现得不到位。首先,从形式上讲,这节课采用了自由读、范读、个人展示读、师生配合读几种形式,但教学设计中的分角色读、轮读在课堂上未体现。其次,从时间上说,学生自由读2分钟,范读1分钟10秒,展示读1分钟,齐读2分30秒,配合读31秒,合计7分11秒,对一节朗读课讲,在90分钟的课上占的比例太小。再次,从参与人数来说,除了两个自由读,三个齐读,70名学生只有6名学生朗读,课堂参与度不够。
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教师的预设和课堂生成是一致的
B.教学内容设计有效达成了教学目标
C.多样的朗读形式意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D.有限的课堂时问不利于朗读的充分展开
B.教学内容设计有效达成了教学目标
C.多样的朗读形式意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D.有限的课堂时问不利于朗读的充分展开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知识点:对阅读教学设计的分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要求:要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语文学习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语文教学基本任务应该是:以能力训练为主,重视文化熏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上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考生需结合选项和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来对选项进行分析。
A项:从课例评析可以看出,朗读在课堂中体现的不到位,教师的预设和课堂生成并不一致。A项理解错误。与选项不符,排除。
B项:从课例评析可以看出,朗读的形式、时间、参与人数都没有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B项理解错误。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阅读目标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层层阅读推进对文本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C项理解正确。与题干相符,当选。
D项:从课例评析中并不能看出“有限的课堂时间不利于朗读的充分展开”。D项分析错误。与题干不符,排除。
A项:从课例评析可以看出,朗读在课堂中体现的不到位,教师的预设和课堂生成并不一致。A项理解错误。与选项不符,排除。
B项:从课例评析可以看出,朗读的形式、时间、参与人数都没有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B项理解错误。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阅读目标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层层阅读推进对文本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C项理解正确。与题干相符,当选。
D项:从课例评析中并不能看出“有限的课堂时间不利于朗读的充分展开”。D项分析错误。与题干不符,排除。
更多 “阅读《行路难》的课例评析,回答问题。 本课是《行路难》设计的朗读课型。目标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层层朗读推进对文本的理解,但朗读在课堂中体现得不到位。首先,从形式上讲,这节课采用了自由读、范读、个人展示读、师生配合读几种形式,但教学设计中的分角色读、轮读在课堂上未体现。其次,从时间上说,学生自由读2分钟,范读1分钟10秒,展示读1分钟,齐读2分30秒,配合读31秒,合计7分11秒,对一节朗读课讲,在90分钟的课上占的比例太小。再次,从参与人数来说,除了两个自由读,三个齐读,70名学生只有6名学生朗读,课堂参与度不够。 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教师的预设和课堂生成是一致的 B.教学内容设计有效达成了教学目标 C.多样的朗读形式意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D.有限的课堂时问不利于朗读的充分展开” 相关考题
考题
例:张老师上《写意花鸟》一课,教学倒入由关于“鸟”的话题开始,大家最喜欢什么鸟?请你来说一说,由于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太多了,不知不觉时间已经过去了半节课了。
问:请指出案例中张老师教学存在的问题什么?请说明理由。
考题
在校内教研传统研究课与课例研究课并存,阅读下面表格,按要求回答问题。
对于表格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两种研究课都依据研究目标确定研究方式
B.两种研究课都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改善
C.两种研究课都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D.两种研究课都以观察学生为重点进行评价
考题
阅读《行路难》的课例评析,按要求回答问题。
本课是《行路难》设计的朗读课型,目标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层层朗读推进对文本的理解,但朗读在课堂中体现的不到位。首先,从形式上讲,这节课采用了自由读、范读、个人展示读、师生配合读几种形式,但教学设计中的分角色读、轮读在课堂上未体现。其次,从时间上说,学生自由读2分钟,范读1分钟10秒,展示读1分钟,齐读2分30秒,配合读31秒,合计7分11秒,对一节朗读课讲,在90分钟的课上占的比例太小。再次,从参与人数来说,除了两个自由读、三次齐读,70名学生只有6名学生朗读.课堂参与度不够。
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教师的预设和课堂生成是一致的
B、教学内容设计有效达成了教学目标
C、多样的朗渎形式意在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D、有限的课堂时间不利于朗读的充分展开
考题
阅读下面的课例评析(节选),按要求答题。
关于《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教学,我还想补充几则资料供参考,一是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二是梁启超的《饮冰室文集》,深刻体会梁先生“印象最深”“至今不能忘记”等语句。这几则资料对理解文本或许有所帮助。
对上述课例评析中提及的资料分析正确的是( )。
A..帮助教师更为全面地了解梁启超其人其文
B.三份资料指向不一,不利于师生解读文本
C.均为回忆性散文,对了解人物性格有所帮助
D.供教师备课参考,不宜作为课堂教学资源
考题
阅读下列程序,回答问题1至问题3,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说明】逻辑覆盖法是设计白盒测试用例的主要方法之一,它是通过对程序逻辑结构的遍历实现程序的覆盖。针对以下由C 语言编写的程序,按要求回答问题。
main( ){int i,n; //1for(i=1;i
考题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课程的名称】《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
【教学对象】高一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鉴赏《魔王》
【主要目标】聆听《魔王》, 感受与分析歌曲的音乐情绪和形象,了解艺术歌曲的特征。
【教学过程】(前略)
展开阶段:新课教学
学生阅读了解德奥浪漫主义乐派,舒伯特及其音乐创作。
欣赏《魔王》
(1)学生阅读材料并讨论以下问题:
①歌词是谁的诗作?
②表达什么内容?有几个人物?
③什么乐器伴奏?
(2)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3)聆听《魔王》
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评析(7分),并说明理由。(8分)
考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某校一位学生期中物理考试成绩12分,让学生自评时,该生给自己打了99分,于是老师在卷面上批示:“你去死!”
问题:指出该教师存在的错误,分析其原因,并进行评析。
考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幼儿园大班班主任何老师,对班里学习好的小朋友总是关爱有加。班里的小彬体育很好,是班级的“跑步小王子”,也经常帮助其他小朋友收拾饭桌,但总是回答不上来何老师课堂上的提问。何老师便对他冷眼相待,不管不顾,每天只夸奖能回答上来问题的几个小朋友,忽视小彬等几个回答不上来问题的小朋友的存在。
问题:
请从儿童观的角度,评析何老师的教育行为。
考题
阅读李白《行路难》,然后回答下列各题。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分析这首诗的感情脉络?
考题
阅读李白《行路难》,回答问题: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使用了何种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考题
阅读《行路难》(其一),回答问题: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首诗的主要艺术特色是什么?
考题
问答题阅读李白《行路难》,然后回答下列各题。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分析这首诗的感情脉络?
考题
问答题阅读《行路难》(其一),回答问题: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矛盾?
考题
问答题阅读《行路难》(其一),回答问题: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闲来垂钓碧溪上”用了哪位历史人物的典故?
考题
问答题1.以上是某位初中教师有关《谈生命》一课的教学,阅读并对其进行评析。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