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患者男性,53岁,因咯血1周就诊。患者一般状况良好,ECOG评分为0分,既往体健,无内科疾患。胸部X线平片提示双肺多发结节,最大者直径2.0cm,考虑为转移瘤。进一步行腹部CT检查提示右肾中部有8cm肿瘤,右肾静脉及下腔静脉未见异常,腹膜后可见数枚淋巴结,最短径线为1.8cm,肝脏未见转移征象。患者的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Cr)均正常,但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胆红素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明显升高。 对该患者下一步的处理方案为()【提示】该患者行肺部CT检查,再次证实双肺多发结节,考虑为转移癌。全身骨扫描未见异常浓聚灶。头颅MRI未见转移灶。
A

右肾肿瘤穿刺活检,明确病理类型后进行靶向药物治疗

B

右肾动脉栓塞术

C

局部放射治疗

D

右肾姑息性切除术

E

右肾姑息性切除术+腹膜后淋巴结活检术

F

直接靶向药物治疗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 “单选题患者男性,53岁,因咯血1周就诊。患者一般状况良好,ECOG评分为0分,既往体健,无内科疾患。胸部X线平片提示双肺多发结节,最大者直径2.0cm,考虑为转移瘤。进一步行腹部CT检查提示右肾中部有8cm肿瘤,右肾静脉及下腔静脉未见异常,腹膜后可见数枚淋巴结,最短径线为1.8cm,肝脏未见转移征象。患者的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Cr)均正常,但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胆红素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明显升高。 对该患者下一步的处理方案为()【提示】该患者行肺部CT检查,再次证实双肺多发结节,考虑为转移癌。全身骨扫描未见异常浓聚灶。头颅MRI未见转移灶。A 右肾肿瘤穿刺活检,明确病理类型后进行靶向药物治疗B 右肾动脉栓塞术C 局部放射治疗D 右肾姑息性切除术E 右肾姑息性切除术+腹膜后淋巴结活检术F 直接靶向药物治疗” 相关考题
考题 患者男性,58岁。上腹隐痛、食欲缺乏、乏力近2个月入院。既往有"胃溃疡"病史。发病以来体重减轻,夜间睡眠差。体检:贫血貌,腹部平坦,无胃型及蠕动波,肝、脾均未触及,未扪及包块,腹部无肌紧张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不亢进;心、肺及其他部位检查均未见异常。辅助检查:胃镜提示胃恶性肿瘤。CT示胃窦及胃体下部见胃壁增厚,表面见溃疡形成,胃小弯侧见多个可疑小淋巴结。后腹膜见增大淋巴结转移。腹腔内无积液。CT:胃窦及胃体下部恶性肿瘤,小弯侧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胸部X线平片:两肺未见实质性占位。请问该患者胃恶性肿瘤转移的途径是( )A、直接浸润B、间接浸润C、淋巴转移

考题 患者,男性,55岁,食管癌病人进食时呛咳。对于该患者的诊断应同哪些疾病鉴别A、脑梗塞B、食管气管瘘C、肿瘤侵犯喉返神经D、肿瘤广泛转移E、以上均正确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应首选的检查为A、胸部X线摄片B、胸部CT检查C、食管吞钡X线检查D、食管超声波检查E、胸部断层X线摄片胸部CT提示气管受侵,应采取的治疗措施应为A、食管癌根治术B、胃造瘘术C、小肠造瘘术D、放化疗E、姑息切除加术后放化疗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咳嗽、咯血,胸片提示双肺多发结节,则可能A、肺转移B、肺炎C、肺结核D、霉菌感染E、以上均有可能

考题 患者男性,41岁,主因“阴茎癌术后2年,发现左腹股沟区肿物5个月”就诊。患者2年前于外院发现阴茎肿物,行阴茎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考虑为阴茎癌,具体不详。术后1个月行双侧腹股沟区手术,考虑存在转移,术后行放疗。5个月前患者复查发现左腹股沟区肿物并逐渐增大。查体:阴茎部分切除术后改变,局部未见明显肿物;双侧腹股沟区分别可见约20cm长切口瘢痕;左腹股沟区可及直径约4cm肿物,活动度差;右侧腹股沟区未及肿物。该患者行腹股沟区CT检查,提示左侧腹股沟区肿物,直径约5cm,考虑为阴茎癌转移。对该患者下一步较为合理的处理是( )A、随访观察B、化疗C、再次放疗D、免疫治疗E、双侧腹股沟淋巴结再次清扫术F、抗炎治疗下一步较为合理的处理方法是( )【提示】该患者行全身化疗3个周期后,无3~4级副反应发生,再次评估疗效,腹股沟区CT显示肿瘤直径约4cm;查体:肿瘤活动度尚可。A、随访观察B、继续化疗C、放疗D、免疫治疗E、左侧腹股沟区肿物切除术及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F、抗炎进一步较为合理的处理方案是( )【提示】该患者继续行全身化疗3个周期后,再次评估疗效,双侧腹股沟区CT显示,肿瘤直径约5.5cm,肿瘤与股动静脉之间尚有间隙。查体:肿瘤活动度尚可。A、随访观察B、更换化疗方案,继续化疗C、放疗D、免疫治疗E、左侧腹股沟区肿物切除术及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F、抗炎此时较为恰当的处理措施是( )【提示】该患者更换化疗方案,继续行全身化疗3个周期后,再次评估,腹股沟区CT显示,肿瘤大小约7cm,与周围血管界限不清。胸部CT提示双肺多发结节,考虑转移可能性大。查体:肿瘤活动度较差。A、参加临床试验B、更换化疗方案,继续化疗C、放疗D、免疫治疗E、左侧腹股沟区肿物切除术及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F、对症支持疗法

考题 患者女,57岁,教师。背部黑色素瘤术后5年,干咳2个月。患者5年前背部皮肤黑痣行激光治疗后明显增大,破溃不愈,在当地医院行切除活检提示恶性黑色素瘤,浸润深度3mm,分期检查未见远处转移,之后进行了扩大切除术,切缘2cm。术后1个月开始行高剂量干扰素治疗1年。2个月前患者出现不明原因干咳,无痰,在当地行胸片提示肺部多发结节,进一步行胸部CT提示双肺多发结节,直径由2~4cm不等,考虑为黑色素瘤肺转移,CT引导下肺穿刺病理提示为黑色素瘤转移。头腹盆CT及骨扫描未见明确转移征象。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脑血管病、肝炎及其他传染病史。体格检查:背部术后改变,双肺呼吸音减低,无啰音,余查体未见异常。辅助检查:血尿便常规检查均正常,血生化:LDH360IU/L。该患者目前分期为( )A、ⅡAB、ⅢAC、ⅢBD、Ⅳ期(M1a)E、Ⅳ期(M1b)F、Ⅳ期(M1c)该患者为制定治疗计划最急需做的检查是( )A、免疫组化B、循环肿瘤细胞检测C、化疗药物药敏试验D、细胞流式检测E、肺部病理活检F、基因检测

考题 患者男,51岁。咳嗽伴头痛3个月。胸部CT提示双肺多发小结节影,双下肺背侧胸膜多发局限性增厚。脑MRI示枕骨占位伴骨质破坏。既往有甲状腺乳头状癌行甲状腺右叶全切及左叶大部分切除术,术后以优甲乐替代治疗。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A血性播散性肺结核B结节病C甲状腺癌复发肺内多发转移D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伴肺内转移E肺淋巴瘤

考题 患者女性,61岁,因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8个月,血尿伴排尿困难1周就诊。患者3个月前,因发现膀胱癌行TURBt治疗,术后病理检查提示膀胱移行细胞癌(pT2G3)。术后患者进一步行GC方案化疗6个疗程。至1周前,患者出现全程肉眼血尿,伴有排尿费力。遂至门诊就诊。门诊行泌尿系B超:提示膀胱内多发低回声占位伴血块形成。膀胱镜检查:提示膀胱颈口、三角区、两侧壁多发占位病变,考虑为膀胱癌复发。盆腔增强CT检查:提示膀胱内多发占位病变,盆腔未见肿大淋巴结。 该患者下一步较为合理的处理方案是()【提示】该患者接受了根治性膀胱切除+全尿道切除+回肠膀胱术,同时术中行局部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检查提示膀胱移行细胞癌(pT2G3),双侧输尿管切缘阴性。左盆腔淋巴结2枚及右盆腔淋巴结4枚均未见癌转移。A、辅助化疗,GC方案B、辅助化疗,MVAC方案C、辅助化疗,TC方案D、辅助放疗E、辅助放化疗F、密切随访,每3个月复查一次盆腔CTG、密切随访,每6个月复查生化、胸部X线平片及B超

考题 患者男性,53岁,因咯血1周就诊。患者一般状况良好,ECOG评分为0分,既往体健,无内科疾患。胸部X线平片提示双肺多发结节,最大者直径2.0cm,考虑为转移瘤。进一步行腹部CT检查提示右肾中部有8cm肿瘤,右肾静脉及下腔静脉未见异常,腹膜后可见数枚淋巴结,最短径线为1.8cm,肝脏未见转移征象。患者的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Cr)均正常,但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胆红素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明显升高。 该患者下一步的治疗方案为()【提示】患者接受了应用干扰素900万U每周3次的治疗方案。治疗12周后,影像学评估发现双肺有新发转移灶,腹部未见复发、转移征象,骨扫描未见异常。A、参加转移性肾癌治疗的临床研究B、继续应用干扰素900万U,每日1次C、继续应用干扰素900万U,每周3次,12周后再做评估D、应用舒尼替尼E、应用索拉非尼F、应用依维莫司G、应用肿瘤疫苗H、应用双磷酸盐预防骨转移

考题 患者男性,53岁,因咯血1周就诊。患者一般状况良好,ECOG评分为0分,既往体健,无内科疾患。胸部X线平片提示双肺多发结节,最大者直径2.0cm,考虑为转移瘤。进一步行腹部CT检查提示右肾中部有8cm肿瘤,右肾静脉及下腔静脉未见异常,腹膜后可见数枚淋巴结,最短径线为1.8cm,肝脏未见转移征象。患者的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Cr)均正常,但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胆红素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明显升高。 该患者还需进行哪些检查()A、肺部CTB、放射性核素骨扫描C、头颅MRID、腹部MRIE、肾动脉造影F、下腔静脉造影G、右肾肿瘤穿刺活检

考题 患者男性,53岁,因咯血1周就诊。患者一般状况良好,ECOG评分为0分,既往体健,无内科疾患。胸部X线平片提示双肺多发结节,最大者直径2.0cm,考虑为转移瘤。进一步行腹部CT检查提示右肾中部有8cm肿瘤,右肾静脉及下腔静脉未见异常,腹膜后可见数枚淋巴结,最短径线为1.8cm,肝脏未见转移征象。患者的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Cr)均正常,但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胆红素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明显升高。 该患者下一步的治疗方案是()【提示】患者接受了右肾姑息性切除术+腹膜后淋巴结活检术,术后病理报告:右肾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FurhmanⅢ级,肿瘤大小7.0cm×6.0cm×6.4cm,肾窦脂肪及肾周围脂肪未见侵犯,腹膜后3枚淋巴结呈反应性增生,未见癌转移。A、参加转移性肾癌治疗的临床研究B、应用干扰素300万U,每周3次C、应用干扰素900万U,每周3次D、应用舒尼替尼E、应用索拉非尼F、应用依维莫司G、应用肿瘤疫苗H、应用双磷酸盐预防骨转移

考题 患者男性,25岁,因右侧腰部阵发性绞痛1日就诊,行泌尿系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右肾轻度积水,右侧输尿管上段有约0.6cm大小的结石。 为进一步明确患者病因,最适于进行下列哪项检查()A、腹部CT平扫B、腹部CT增强扫描C、腹部X线平片D、逆行肾盂造影E、静脉肾造影F、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

考题 患者男性,69岁,因“进行性排尿困难2年,加重伴尿痛1天”就诊。患者无发热及腰痛。既往体健。查体:双肾区叩痛(-),直肠指诊(DRE)未及质硬结节。 对该患者下一步的处理措施为()【提示】该患者查尿常规提示白细胞30~40个/HP;血清总PSA为13.5μg/L;查泌尿系B超示前列腺大小为5.5cm×5.0cm×4.8cm,残余尿量30ml;经直肠腔内超声提示前列腺回声不均。A、静脉肾盂造影B、盆腔CTC、盆腔MRID、抗生素治疗后复查血清PSAE、前列腺穿刺F、尿流动力学检查

考题 患者男性,53岁,因咯血1周就诊。患者一般状况良好,ECOG评分为0分,既往体健,无内科疾患。胸部X线平片提示双肺多发结节,最大者直径2.0cm,考虑为转移瘤。进一步行腹部CT检查提示右肾中部有8cm肿瘤,右肾静脉及下腔静脉未见异常,腹膜后可见数枚淋巴结,最短径线为1.8cm,肝脏未见转移征象。患者的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Cr)均正常,但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胆红素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明显升高。 对该患者下一步的处理方案为()【提示】该患者行肺部CT检查,再次证实双肺多发结节,考虑为转移癌。全身骨扫描未见异常浓聚灶。头颅MRI未见转移灶。A、右肾肿瘤穿刺活检,明确病理类型后进行靶向药物治疗B、右肾动脉栓塞术C、局部放射治疗D、右肾姑息性切除术E、右肾姑息性切除术+腹膜后淋巴结活检术F、直接靶向药物治疗

考题 患者男性,54岁,2005年2月前因左肾癌行左肾根治性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报告: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FurhmanⅢ级,pT2。术后定期规律随访复查。2009年7月复查时胸部X线平片提示左上肺可疑阴影,进一步行胸部CT检查后,确认左肺上叶尖部有孤立性1.5cm大小结节,结合患者病史考虑为肾癌转移。患者随后行腹部CT、头部MRI及核素全身骨扫描,均未发现异常。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任何内科疾患。 针对该患者,术后治疗建议是()【提示】患者于2009年8月接受了胸腔镜下左肺病灶切除术,病理检查证实为肾透明细胞癌转移。A、参加转移性肾癌治疗的临床研究B、应用大剂量白介素-2C、应用干扰素900万U,每周3次D、应用舒尼替尼E、应用索拉非尼F、应用依维莫司G、应用肿瘤疫苗H、密切随诊监测

考题 女,31岁。"间断肉眼血尿1年"就诊,查体:右侧下腹扪及包块,无压痛。辅助检查:泌尿系统B超提示双肾大小、形态正常,膀胱未见异常;CT检查提示双侧肾脏未见肿块;静脉肾盂造影以及肾脏平片显示右肾立位比卧位下降一个椎体。该患者诊断为()A、右肾肿瘤B、膀胱癌C、膀胱炎D、右肾下垂E、子宫内膜异位症

考题 患者,女,52岁,出现刺激性干咳就诊,胸部X线片及CT示:两肺多发结节,最大直径15mm,考虑多发转移瘤。行开胸探查,左肺上叶舌段楔形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梭形细胞瘤。怀疑此肿瘤为间叶组织来源,下列标志物有助于诊断的是()A、lamininB、GFAPC、VimentinD、CKE、CD68

考题 女性31岁,“间断肉眼血尿1年”就诊,查体:右侧下腹扪及包块,无压痛。辅助检查:泌尿系统B超提示双肾大小、形态正常,膀胱未见异常;CT检查提示双侧肾脏未见肿块;静脉肾盂造影以及肾脏平片显示右肾立位比卧位下降一个椎体。该患者诊断为以下中的哪项()A、右肾肿瘤B、膀胱癌C、膀胱炎D、右肾下垂E、子宫内膜异位症

考题 患者男性,54岁,2005年2月前因左肾癌行左肾根治性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报告: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FurhmanⅢ级,pT2。术后定期规律随访复查。2009年7月复查时胸部X线平片提示左上肺可疑阴影,进一步行胸部CT检查后,确认左肺上叶尖部有孤立性1.5cm大小结节,结合患者病史考虑为肾癌转移。患者随后行腹部CT、头部MRI及核素全身骨扫描,均未发现异常。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任何内科疾患。 此时对患者的首选治疗建议是()【提示】患者术后密切随诊且行影像学监测。2011年10月复查胸部CT,提示左肺共3处有小结节,最大直径均小于0.8cm。2011年12月再次复查胸部CT,提示左肺结节增大,最大者直径为1.1cm,考虑为肾癌肺转移复发。进一步全身检查未发现其他部位的转移。A、参加转移性肾癌治疗的临床研究B、应用大剂量白介素-2治疗C、应用干扰素900万U,每周3次D、应用舒尼替尼E、应用索拉非尼F、应用依维莫司G、应用肿瘤疫苗H、左侧肺部转移灶切除术

考题 单选题女,31岁。"间断肉眼血尿1年"就诊,查体:右侧下腹扪及包块,无压痛。辅助检查:泌尿系统B超提示双肾大小、形态正常,膀胱未见异常;CT检查提示双侧肾脏未见肿块;静脉肾盂造影以及肾脏平片显示右肾立位比卧位下降一个椎体。该患者诊断为()A 右肾肿瘤B 膀胱癌C 膀胱炎D 右肾下垂E 子宫内膜异位症

考题 单选题患者男性,69岁,因“进行性排尿困难2年,加重伴尿痛1天”就诊。患者无发热及腰痛。既往体健。查体:双肾区叩痛(-),直肠指诊(DRE)未及质硬结节。 对该患者下一步的处理措施为()【提示】该患者查尿常规提示白细胞30~40个/HP;血清总PSA为13.5μg/L;查泌尿系B超示前列腺大小为5.5cm×5.0cm×4.8cm,残余尿量30ml;经直肠腔内超声提示前列腺回声不均。A 静脉肾盂造影B 盆腔CTC 盆腔MRID 抗生素治疗后复查血清PSAE 前列腺穿刺F 尿流动力学检查

考题 单选题女性31岁,“间断肉眼血尿1年”就诊,查体:右侧下腹扪及包块,无压痛。辅助检查:泌尿系统B超提示双肾大小、形态正常,膀胱未见异常;CT检查提示双侧肾脏未见肿块;静脉肾盂造影以及肾脏平片显示右肾立位比卧位下降一个椎体。该患者诊断为以下中的哪项()A 右肾肿瘤B 膀胱癌C 膀胱炎D 右肾下垂E 子宫内膜异位症

考题 单选题患者女性,61岁,因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8个月,血尿伴排尿困难1周就诊。患者3个月前,因发现膀胱癌行TURBt治疗,术后病理检查提示膀胱移行细胞癌(pT2G3)。术后患者进一步行GC方案化疗6个疗程。至1周前,患者出现全程肉眼血尿,伴有排尿费力。遂至门诊就诊。门诊行泌尿系B超:提示膀胱内多发低回声占位伴血块形成。膀胱镜检查:提示膀胱颈口、三角区、两侧壁多发占位病变,考虑为膀胱癌复发。盆腔增强CT检查:提示膀胱内多发占位病变,盆腔未见肿大淋巴结。 该患者下一步较为合理的处理方案是()【提示】该患者接受了根治性膀胱切除+全尿道切除+回肠膀胱术,同时术中行局部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检查提示膀胱移行细胞癌(pT2G3),双侧输尿管切缘阴性。左盆腔淋巴结2枚及右盆腔淋巴结4枚均未见癌转移。A 辅助化疗,GC方案B 辅助化疗,MVAC方案C 辅助化疗,TC方案D 辅助放疗E 辅助放化疗F 密切随访,每3个月复查一次盆腔CTG 密切随访,每6个月复查生化、胸部X线平片及B超

考题 单选题患者,女,52岁,出现刺激性干咳就诊,胸部X线片及CT示:两肺多发结节,最大直径15mm,考虑多发转移瘤。行开胸探查,左肺上叶舌段楔形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梭形细胞瘤。进一步考虑为平滑肌肉瘤,还需检测的标志物是()A SMA+DesminB ER+PRC HMBEl+calretininD HCG+SPlE PSA+PSAF

考题 单选题患者,女,52岁,出现刺激性干咳就诊,胸部X线片及CT示:两肺多发结节,最大直径15mm,考虑多发转移瘤。行开胸探查,左肺上叶舌段楔形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梭形细胞瘤。怀疑此肿瘤为间叶组织来源,下列标志物有助于诊断的是()A lamininB GFAPC VimentinD CKE CD68

考题 单选题患者男,51岁。咳嗽伴头痛3个月。胸部CT提示双肺多发小结节影,双下肺背侧胸膜多发局限性增厚。脑MRI示枕骨占位伴骨质破坏。既往有甲状腺乳头状癌行甲状腺右叶全切及左叶大部分切除术,术后以优甲乐替代治疗。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A 血性播散性肺结核B 结节病C 甲状腺癌复发肺内多发转移D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伴肺内转移E 肺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