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问答题
在《游击队歌》一课中,教师让学生听了两遍歌曲后提出了一个问题,问学生歌曲中有几个声部在歌唱。只见一个个学生争相举起了小手,很正常,因为问题实在是不难,但是老师还是说:小组合作讨论一下,我们再交流。简述对此案例的想法。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 “问答题在《游击队歌》一课中,教师让学生听了两遍歌曲后提出了一个问题,问学生歌曲中有几个声部在歌唱。只见一个个学生争相举起了小手,很正常,因为问题实在是不难,但是老师还是说:小组合作讨论一下,我们再交流。简述对此案例的想法。” 相关考题
考题
初中音乐《彩色的中国》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图片激趣:播放中国地图版面与全国各地的景色图片。
2.问题引导:提问学生图片上所展示的内容。
3.教师总结:中国地大物博,有众多的民族和人民生活在这个幸福的大家庭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彩色的中国》,让我们用这首歌曲来赞美中国大地,赞美我们亲爱的祖国。
(二)初步感知
1.老师接下来要播放一遍歌曲录音,同学们先听一遍歌曲,听的过程中呢,老师希望大家思考这样的问题:歌曲所表达的情绪是怎样的?(优美,抒情的,对祖国的赞美)
2.接下来老师弹唱一遍歌曲,同学们试着找一找歌曲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试着自己从歌词中寻找出来。(平原、沙漠、长江、黄河、台湾)
3.刚刚已经听了两遍歌曲,大家思考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描述了什么内容?(歌曲一共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描绘了祖国的美好景色;第二部分,抒发了对祖国的无限赞美及热爱之情。)
(三)深入学习
1.发声练习:6 5 4 5 4 3 4 3 2 3 2 1- |(“u”音)(注意声音放松、自然、连贯)
2.播放歌曲录音,轻声哼唱歌曲。
3.教师弹奏钢琴,学生学唱歌曲旋律。
6.学唱第二声部,注意音量问题,不宜过大。
7.第二段的组合练习。
(1)男生学唱低音声部旋律;
(2)女生学唱高音声部旋律;
(3)合作演唱旋律;(注意把握音准,不要被带跑了;注意声音的和谐统一)
(4)填词演唱第二部分。(注意音色统一、连贯)
8.完整齐唱歌曲,并表达出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用歌声为祖国舞动喝彩。
(四)巩固提升
1.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还有什么歌颂祖国的歌曲,大家来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鼓励学生演唱,生生互评。
(五)小结作业
1.教师总结:热爱祖国、热爱故土。
(通过对以上歌曲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歌曲《彩色的中国》的理解也更进了一步,老师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热爱自己的故土、热爱祖国。)
2.课后收集其他有关“祖国”的歌曲,课后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教师播放音频,在歌声中结束课堂。
【板书设计】
1.你还知道哪些歌颂祖国的歌曲?
2.由于学生合唱基础普遍薄弱,歌唱模块教学进入多声部教学出现困难,你有什么可行的解决措施与方法?
考题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设置情境教学,利用多媒体播放关于蒙古族的图片,提问学生图片上是哪个民族?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并追问对蒙古族又有哪些了解,学生回答后,顺势引入新课。
(二)感知歌曲
1.播放歌曲,引导学生听的同时,体会歌曲的情绪和速度。
(三)探究欣赏歌曲
1.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引导学生说说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总结这首歌的乐句规整,旋律走向呈波浪状,表现了歌曲的宽广,悠扬。
2.教师带领同学视读乐谱,回顾曲子中的连音线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后总结连线可以是乐曲更加连贯,继而追问歌曲中出现的倚音又有什么样的作用,可以使歌曲更加悠扬婉转,体现出蒙古族民歌的特色。
3..教师用钢琴弹奏歌曲旋律,带学生轻声哼唱,在唱的过程中提醒学生注音歌曲中出现的连线和倚音。
4.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学生可以跟唱,让学生思考歌曲表达了什么情感?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并总结,这首歌曲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四)巩固提升
1.教师引导学生为歌曲创编舞蹈动作。
2.小组展示,互评。
(五)小结作业
1.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引入了解蒙古族的音乐,并要在生活中了解多元化音乐。
2.作业:搜集一些其他的蒙古族的民歌,下节课分享交流。
【答辩题目解析】
1.蒙古族民歌都有哪些种类,分别有什么特点?
2.你认为应该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考题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以歌曲的方式进行导入,教师为学生演唱《歌唱二小放牛郎》,并提问这首歌曲讲的是什么故事?是谁的作品?
(讲述抗日英雄王二小的故事;作曲者是李劫夫;)
接下来,学习李劫夫的另一首歌《我们走在大路上》,听听这首歌曲讲述什么样的故事?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二)初步感知
1.初听歌曲,教师设置问题: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
学生自由发言; 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教师进行总结:歌曲稍快、坚定、有力
2.再次聆听歌曲,教师设置问题:歌曲是什么风格的作品?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进行总结:具有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
(三)探究学习
1.教师弹琴带领学生进行发声练习,并提醒学生注意嗓音的保护,用圆润、自然的声音进行练声。
2.教师弹唱,学生跟唱。教师设置问题: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有什么样的特点?
(节奏:规整、简单;旋律:起伏较大;)
教师顺势提问:这样的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想象到什么场面?
(大家团结一心,斗志昂扬,奋勇拼搏的场面)
4.学生集体演唱歌曲。教师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附点音符的演唱准确,以及对旋律起伏较大的部分音准要准确,且注意嗓音的保护。之后,进行细节练习。
5.教师请学生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
《我们走在大路上》是由李劫夫作词谱曲,三年自然灾害的亲身体验,全国人民咬紧牙关,与困难顽强斗争的精神和自力更生发展经济的冲天干劲,使李劫夫感动了要写一首鼓舞人们士气和斗志的歌!成为在最困难的时候鼓舞全国士气。
6.教师与学生共同有感情的朗诵歌曲;并提问学生:歌曲描述的场面是怎样的?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描述的是人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与恶势力斗争的场面;表达人们顽强拼搏、不畏恶势力的精神。)
7.学生再次演唱歌曲,教师提醒学生要注意歌词与旋律的对应,尤其是附点音符部分。
8.集体完整演唱歌曲。
(四)巩固提高
1.教师播放歌曲《歌唱祖国》,请学生与《我们走在大路上》进行对比欣赏。
2.学生推荐学生进行领唱,其余学生齐唱。 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体会作品中表达的人们与自然灾害顽强斗争的场面,呼吁学生树立与恶势力斗争、艰苦奋斗的精神;课下请同学们收集关于李劫夫的作品,下节课进行交流与学习。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你认为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该如何处理与同事之间的关系?
2.你认为一种科学的音乐备课方法是什么?
考题
小学音乐《请你唱个歌吧》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在上课之前,教师互动和学生一起唱《你的名字叫什么》,教师总结通过刚刚这首歌曲认识到了各位同学的名字,也感受到了学生们的热情,那么今天就让老师带领着同学们一起来学唱今天的这首歌曲叫做《请你唱个歌吧》。
以此激发学生兴趣,导入今天的新课,《请你唱个歌吧》。
(二)感受体验
1.初步聆听:
接下来教师播放歌曲,询问学生,这首歌曲是几拍的,速度是怎样的?
通过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总结:这首歌曲是一个由四三拍的歌曲,速度是中速欢快的。
2.复听歌曲
接下来教师询问学生这样的歌曲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画面。中公讲师解析
教师演唱歌曲,请学生去聆听,之后请学生代表进行作答,可以得出,这首作品主要表现了小动物杜鹃在欢快的唱歌的场景。
(三)学唱歌曲
1.首先,教师带领学生,按照课下给出的发声练习进行训练,并作出要求,要求学生轻声高位坐直身体进行演唱。
2.其次发声练习结束之后,教师弹唱,学生进行小声哼唱,通过学生的小声哼唱,教师提出这首歌曲出现了跳音,学生在此处演唱的不是很准确。
3.接下来教师用小杜鹃活泼快乐的图片展示,加上动作拍手,以此相对应进行解决。当学生将节奏熟练之后,分别加入,2 1的音高进行演唱。
4.随后要求同学们对歌词进行大声的朗读,既要体现出小杜鹃活泼的场景,又能够准确表现出跳音。
5.最后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之后,带领学生旋律加入歌词进行演唱,并强调要加上歌曲中小杜鹃欢乐活泼的感觉进行演唱。
(四)巩固提高
当歌曲的相关内容学习完成之后,教师接下来请学生按照节奏,以一边唱歌一边走路的方式,按照节奏行走,边走边唱,体会歌曲的律动节拍。
(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相关知识。
请学生在课下的时候,把这首歌曲分享给更多的人,邀请更多的人来一起唱歌。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一个合格的音乐老师的标准是什么?
2.跳音在音乐当中的作用。
考题
高中音乐《阳关三叠》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采用古诗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同学们能背诵曾经学习过的唐诗《送元二使安西》吗?”学生集体背诵。
之后,教师请学生分享对于《送元二使安西》的了解。
从古诗情感引申到音乐形式对于情感的表达,由此顺势导入本课《阳关三叠》的学习。
(二)感受体验
1.播放歌曲,教师引导学生听歌曲的旋律表现了怎样的情绪?是什么速度?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情绪沉稳、坚定,速度为中速、稍慢的。
2.聆听《阳关三叠》感受音乐,请学生回答:歌曲描述了怎样的画面?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进行总结:歌曲通过对于场景的描述,描绘的是送别友人的场景,感受到依依惜别,浓郁的离别之情。
(三)深入赏析
1.教师组织学生聆听歌曲范唱《阳关三叠》,并提醒学生对于嗓子的保护。
2.教师弹奏旋律,与学生共同跟唱高声部。
教师提问学生:歌曲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每句旋律的强弱变化,第二句前十六后八的节奏,唱满句尾两拍的时值,注意“遄行”这句八度音程的音准,第二个“遄行”比第一个多了一拍;唱准附点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注意“历历苦”的重音记号,通过力度变化表现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3.教师有感情地范唱歌曲,学生体会歌曲情感。
4.教师指挥,学生完整演唱高声部。
5.教师与学生共同朗读歌词,并提问学生:歌曲表达的情感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进行总结:“柳色新”暗示离别在即,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故唐诗宋词中常有借杨柳以寓离别意,带有依依惜别之情,歌曲主要是忧伤、惜别和期待的情感。中公讲师解析
6.教师、学生带着这种情感完整演唱《阳关三叠》
(四)巩固提高
请大家分小组讨论,采用各种形式表现《阳关三叠》。
学生表现,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五)小结作业
教师采用师生问答的方式,总结本课所学,呼吁学生珍惜友谊,互相关爱。
作业设置:思考古诗与音乐的表达方式有何不同,下节课进行分享。
【板书设计】
1.简单介绍《阳关三叠》这部作品。
2.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对古琴曲产生兴趣?
考题
案例:
某教师在45分钟的《大海啊,故乡》教学过程中,导入环节通过介绍大海的相关知识来引导学生们学习这首歌曲(10分钟),并播放《大海啊,故乡》的视频让学生们观看学习(20分钟)。
在课堂最后的l5分钟,老师带领学生歌唱《大海啊,故乡》,并提问生这首作品:“好不好听”
学生回答:“好听。”最后结束课堂。
问题:依据《义务教育课程基本理念》对案例进行分析,并简述你的观点。
考题
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分析(7分),并说明理由(8分)。
【课题名称】《清流》
【教学对象】选修“创作”模块的学生
【教学内容】用支声复调改写二声部歌曲(清流》
【主要目标】学习支声复调,能够模仿范例改写一个乐句。
(其他目标略)
【教学过程片段】
一、导入阶段(略)
二、展开阶段:新课教学
1.老师播放合唱曲《清流》,学生欣赏。
2.视唱歌曲旋律
(1)学生随琴视唱歌曲低声部旋律,老师注意纠错。
(2)学生随琴学习歌曲高声部旋律后,分组用“lu"进行两声部合唱。
3.歌曲分析
师问:低声部旋律的线条有什么特点?在音程和节奏上与高声部有什么关系?
生答:旋律的线条起伏比较平缓。很多音程关系都是三度和四度,有的音一样,前四句的节奏也完全一样......
4.老师写作示范
(1)老师讲解支声复调的写作手法。
(2)老师先示范改写结束句的低声部旋律,然后让学生视唱,再用“lu”与高声部合唱。
5.学生尝试写作
(1)学生运用支声复调的手法,改写低声部旋律。
(2)选出刘红同学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师:许多同学都写得较好,但老师更欣赏刘红同学写的旋律,主要有几点值得赞赏.....结尾的三个音,比老师写的更有特色。
(3)学生练唱刘红同学的低音部旋律,并与高声部合唱。
三、小结
考题
在初中音乐歌唱课《桑塔·露琪亚》中,教师以创境导人的方式引入新课,新课学习中。教师运用了各种教学方法教学,并且学生通过聆听学唱歌曲。学唱途中,有学生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这首歌曲第二段变的好吵。”教师没有理会,继续带领学生们了解歌曲的知识要素以及表达的情绪情感,还分组让学生讨论比较意大利船歌和中国民歌的不同风格以及分小组为这首歌曲自由地进行节奏创编。最后,师生共同回顾所学内容。结束本课。案例中的教师违背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哪一条?()A.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都动力
B.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C.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D.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
考题
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分析,并说明理由。
【课题名称】《清流》
【教学对象】选修 “创作”模块的学生
【教学内容】用支声复调改写二声部歌曲《清流》
【主要目标】
学习支声复调,能够模仿范例改写一个乐句。
(其他目标略)
【教学过程片段】
一、导入阶段(略)
二、展开阶段:新课教学
1.老师播放合唱曲《清流》,学生欣赏。
2.视唱歌曲旋律
(1)学生随琴视唱歌曲低声部旋律,老师注意纠错。
(2)学生随琴学习歌曲高声部旋律后,分组用 “lu”进行两声部合唱。
3.歌曲分析
师问:低声部旋律的线条有什么特点在音程和节奏上与高声部有什么关系
生答:旋律的线条起伏比较平缓。很多音程关系都是三度和四度,有的音一样,前四句的节奏也完全一样 ……
4.老师写作示范
(1)老师讲解支声复调的写作手法;
(2)老师先示范改写结束句的低声部旋律,然后让学生视唱,再用“lu”与高声部合唱。
5.学生尝试写作
(1)学生运用支声复调的手法,改写低声部旋律。
(2)选出刘红同学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师:许多同学都写得较好,但老师更欣赏刘红同学写的旋律,主要有几点值得赞赏 ……结尾的三个音,比老师写的更有特色。
(3)学生练唱刘红同学的低音部旋律,并与高声部合唱。
三、小结
(后略)
考题
下列教学目标的描述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的是( )。
A.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自主学习歌曲
B.通过播放录音,让学生模唱歌曲
C.通过教师逐句教唱,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
D.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掌握三连音
考题
在歌唱教学活动中,学生分为四组讨论歌曲的艺术处理,接下来的环节,下列哪个选项察《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理念( )
A.选一组学生表演歌曲
B.选有舞蹈基础的同学表演歌曲
C.四组学生分别表演歌曲
D.选有乐器基础的同学演奏歌曲
考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分析下面初中编创教学课例。对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
【课题名称】猎人合唱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对调、拍号、倚音、顿音基本乐理知识的识别和运用。
2.对歌曲情绪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领唱《苏珊娜》来集中学生注意力。
指出学生在唱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2.导入新课
(1)简单介绍歌剧及相关国家、代表人物及世界三大男高音。
(2)作曲家简介。
让学生看大屏幕并介绍作曲家韦伯,了解其生平及代表作品。
韦伯(1786--1826):德国作曲家、钢琴演奏家、音乐评论家、指挥家,代表作有《邀舞》《自由射手》等。
(3)歌剧《自由射手》的故事梗概,本剧在德国音乐史上的地位和《猎人合唱》在本剧中的位置。
(4)用多媒体来欣赏歌曲,引出今天学习的内容《猎人合唱》。
3.讲授新课
(1)教师范唱。
教师有感情地范唱一遍歌曲,在学生认真聆听音乐,熟悉旋律的同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歌曲的强弱对比关系和歌曲感情地表达。
(2)学生回答歌曲主要表达的内容和歌曲的表达情绪。
(3)按乐句来逐步教学生唱熟这首歌曲,等学生唱熟练后还可教唱乐谱。
(4)再次聆听范唱,并指出范唱中歌曲乐句、停顿、延长以及情绪等的变化,调动学生积极性,并在演唱中落实难点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
四、巩固练习
1.以各种形式(男女分声部,左右分声部,乐句分声部,学生自由组合)唱这首歌曲,还可以进行简单的律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唱好这首歌曲。检验学生在演唱过程中重难点问题是否解决,并根据实际情况再对歌曲进行处理。
2.合唱
(1)范唱第二声部并让学生讲听过后的感受。
(2)找同学和教师分两个声部共同合唱《猎人合唱》,引导学生对《猎人合唱》的第二声部充满期待。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猎人合唱》,演唱了《猎人合唱》,掌握了歌曲的声部之间的和谐与均衡,希望同学们今后多参加合唱,创造出我们自己的合唱队。
考题
音乐教师在讲授《青春舞曲》一课时,在教授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氛围,同时发展学生全面的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在学生整体聆听后,让学生结合着该歌曲进行声势练习。这名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哪种音乐教学法?( )A.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
B.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C.日本铃木镇一音乐教学法
D.柯达伊音乐教学法
考题
下列教学目标的描述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数学理含的是( )。A.通过小组合作,学集自主学习歌曲
B.通过播放录音,让学生模唱歌曲
C.通过教师逐句教唱,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
D.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常握三连音
考题
在教案中,教师通过语言描绘、音乐渲染等手段促进学生对歌曲意境的理解以及情趣的培养,其理论依据是()A、创设情境,学生参与教学活动B、安排任务,学生在探究中学习C、问题引导,学生边学边练D、教师讲授,学生练习
考题
课例点评题:分析下面八年级唱歌课《长城谣》教学课例,并对其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课题名称】唱歌课《长城谣》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歌曲《长城谣》体验抗日时期我国人民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2.通过歌曲练习表现质朴自然、苍凉悲壮的深切感情。3.注意歌唱的发声和吐字。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演唱前面学习过的歌曲。注意引导表达歌曲的情绪,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2.通过与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情绪的联系或对比引入本课将要学习的歌曲。3.听歌曲范唱录音(合唱)。在聆听之前,提示学生注意歌曲演唱形式和情绪。听后引导学生进行简单讨论。(二)学习新歌1.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历史背景。(1)学生朗诵歌词。教师纠正、解释歌词中的个别字词。(2)请学生谈这首歌曲的时代背景和对歌曲情感的理解。(3)再听歌曲的范唱演唱(最好是教师范唱,也可听独唱录音)。(4)调查了解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熟悉程度(可用举手统计方法,也可在课前进行)。2.随琴视唱歌曲歌词(为了体验歌曲的情感,也为了实际检验一下学生对歌曲的熟悉程度)。(1)请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特点。(2)学生读节奏(可用“哒”或其他读法)。提示读节奏时要注意节奏的乐句。(3)在教师弹奏歌曲曲调的“伴奏”下,再读一遍节奏。3.学习歌曲的曲调。(1)学生随着教师的琴声试着视唱曲谱(只唱一遍,以便确定下面的练习方式)。(2)请学生分析一下歌曲的“旋律线”(可用手势来表示,注意一个乐句用一个动作)。然后一边作“用手势表现旋律线”的动作,一边进行视唱曲谱练习。4.学习歌曲的歌词。(1)联系前面分析过的歌词和情绪唱歌词。(2)在练习中提示要注意运用气息的控制唱好连音。5.用乐器演奏整首歌曲的曲调或其中的几个乐句。三、小结1.再听一遍歌曲录音,请学生对比一下,自己的演唱还有哪些不足。2.了解一下用乐器演奏这首歌曲的情况。3.指出下一节课的任务或课下的乐器练习任务。
考题
在一堂音乐歌唱课上,在聆听完由某高音歌唱家演唱的《长江之歌》,某老师提问:“同学们,这首歌的情绪是怎样的?”一位学生大声地回答:“它是慢速的。”教师一愣,请这位学生坐下,又请了另外几位学生回答,并归纳小结了歌曲的情绪特点。课堂教学线索似乎又被牢牢掌控在教师的手中。
简要叙述自己对案例的看法。
考题
某新教师听了特级教师张老师的一堂课。张老师开始上课就播放了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一首歌曲,把学生带到了相应的学习情境之中。接着,又通过设置一些巧妙的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各自钻研,还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最后,学生掌握了有关知识,初步形成相应能力。总的来说,张老师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阅读以上材料,简要分析张老师在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中采用了哪几方面的知识?
考题
案例:在鉴赏课《独特的民族风》的教学中,教师针对课本歌曲采用总听、分段听、演唱歌曲旋律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听了一遍又一遍,但每遍都没有提出要学生去欣赏歌曲的内涵,感受其中的情感。结果重复演听了许多遍后.不仅学生对歌曲内容、内涵没有把握,而且大家均流露出厌倦之感。问题: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上面的教学案例片段进行分析,并简述你的观点。
考题
在《游击队歌》一课中,教师让学生听了两遍歌曲后提出了一个问题,问学生歌曲中有几个声部在歌唱。只见一个个学生争相举起了小手,很正常,因为问题实在是不难,但是老师还是说:小组合作讨论一下,我们再交流。简述对此案例的想法。
考题
问答题课例点评题:分析下面八年级唱歌课《长城谣》教学课例,并对其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课题名称】唱歌课《长城谣》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歌曲《长城谣》体验抗日时期我国人民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2.通过歌曲练习表现质朴自然、苍凉悲壮的深切感情。3.注意歌唱的发声和吐字。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演唱前面学习过的歌曲。注意引导表达歌曲的情绪,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2.通过与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情绪的联系或对比引入本课将要学习的歌曲。3.听歌曲范唱录音(合唱)。在聆听之前,提示学生注意歌曲演唱形式和情绪。听后引导学生进行简单讨论。(二)学习新歌1.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历史背景。(1)学生朗诵歌词。教师纠正、解释歌词中的个别字词。(2)请学生谈这首歌曲的时代背景和对歌曲情感的理解。(3)再听歌曲的范唱演唱(最好是教师范唱,也可听独唱录音)。(4)调查了解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熟悉程度(可用举手统计方法,也可在课前进行)。2.随琴视唱歌曲歌词(为了体验歌曲的情感,也为了实际检验一下学生对歌曲的熟悉程度)。(1)请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特点。(2)学生读节奏(可用“哒”或其他读法)。提示读节奏时要注意节奏的乐句。(3)在教师弹奏歌曲曲调的“伴奏”下,再读一遍节奏。3.学习歌曲的曲调。(1)学生随着教师的琴声试着视唱曲谱(只唱一遍,以便确定下面的练习方式)。(2)请学生分析一下歌曲的“旋律线”(可用手势来表示,注意一个乐句用一个动作)。然后一边作“用手势表现旋律线”的动作,一边进行视唱曲谱练习。4.学习歌曲的歌词。(1)联系前面分析过的歌词和情绪唱歌词。(2)在练习中提示要注意运用气息的控制唱好连音。5.用乐器演奏整首歌曲的曲调或其中的几个乐句。三、小结1.再听一遍歌曲录音,请学生对比一下,自己的演唱还有哪些不足。2.了解一下用乐器演奏这首歌曲的情况。3.指出下一节课的任务或课下的乐器练习任务。
考题
问答题案例:在鉴赏课《独特的民族风》的教学中,教师针对课本歌曲采用总听、分段听、演唱歌曲旋律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听了一遍又一遍,但每遍都没有提出要学生去欣赏歌曲的内涵,感受其中的情感。结果重复演听了许多遍后.不仅学生对歌曲内容、内涵没有把握,而且大家均流露出厌倦之感。问题: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上面的教学案例片段进行分析,并简述你的观点。
考题
问答题课例点评题:对下面八年级歌唱课《踏雪寻梅》这一课例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并点评。【课题名称】《踏雪寻梅》 一、教学目标 1.学会二声部歌曲《踏雪寻梅》,做到演唱时声音和谐统一,体会歌曲美好的意境。 2.了解黄自生平,感知其艺术歌曲的风格。 3.了解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歌唱《踏雪寻梅》,体会歌曲情韵。 三、教学难点运用强弱对比,连音与顿音对比等表现手法来表现歌曲。 四、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钢琴,录音机。 五、教学过程1.首先播放为毛泽东诗词谱写的歌曲《沁园春·雪》的歌曲录音,并通过投影或电视画面,展现冬雪的美景,使学生在视、听双重感官的作用下,感受冬的圣洁、博大与美丽。在音、画的结合中享受审美,从而自然地导入本课主题。 (1)聆听之后可以让学生简述一下初步的感受。 (2)说出歌中所表达的内容。 2.播放歌曲录音《踏雪寻梅》,学生对照歌词认真聆听,并与《沁园春·雪》从下面这几个方面作一些对比:情绪、情感、速度、力度。 3.教师轻声播放歌曲《踏雪寻梅》旋律,有感情地朗诵歌曲的歌词。师:这首优美的诗词是我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刘雪庵写的,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 4.简单介绍作者:刘雪庵,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30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师范组,毕业后曾从事过救亡歌咏运动。他的作品有《长城谣》《游击队歌》《红豆词》等。 5.多媒体出示歌词,学生在歌曲旋律的音乐背景中有感情地朗诵歌词。师:你们朗诵得真好,老师听着这么美的词,看着这么美的画面,想把它唱出来,你们想不想听呀?(师范唱歌曲)师:这首词加上音乐是不是更美了?(学生回答)那你们知道这么美的音乐是谁写的吗?介绍作者:黄自,现代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16-1929年在北京清华大学学习,期间参加学生合唱队和管弦乐队,并学习钢琴,后赴美留学。他的主要作品有《花非花》《长恨歌》《抗敌歌》等50余首。 6.歌曲学习请学生在老师的钢琴伴奏下学唱歌曲,其方法,可采用听唱法或视唱法,其步骤: (1)轻声哼唱高声部旋律,熟悉曲调。(如有些学生直接唱准旋律有困难,也可用“啦”“啊”等方法练唱。) (2)轻声唱歌词(1~2遍)。 (3)练唱低声部旋律。老师用钢琴或其他乐器为学生伴奏(2~3遍)。 (4)轻声唱一唱低声部的歌词(1~2遍)。 (5)重点是将两个声部的旋律结合在一起练唱。教师可随时关照低声部的音准,用钢琴助学生一臂之力,达到声部和谐、准确。 (6)填入歌词练唱二声部歌曲(2~3遍)。 (7)教师启发学生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踏雪寻梅》。 (8)教师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分析与演唱情感方面的处理,如:在处理相同歌词反复时可将前两小节唱得轻一些,后两小节唱得强一些,长音还可以做渐强处理。六、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踏雪寻梅》,这首歌表现了一种高雅的意境和纯朴的生活情趣。雪映梅开是天景,踏雪寻梅是人趣。自古以来,人们不惧天寒地冻,不畏山高路远,去探访,去寻找。“踏”跟“寻”也表现了主人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古至今,梅花都是美好人品的象征,人们都喜欢梅花的那种坚贞不屈,无所畏惧的大无畏精神。有很多人以诗歌来赞颂梅花,也有许多的歌曲歌颂着梅花,比如《红梅赞》《一剪梅》等。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课后自己找些歌曲听一听。
考题
问答题课例点评题:通过对下面七年级歌唱课《友谊地久天长》这一课例教学过程的分析,并进行点评。【课题名称】《友谊地久天长》【教学目标】一、通过歌唱《友谊地久天长》,表达优美、怀念的音乐情绪,激发珍爱友谊的情感。二、能够用圆润的声音演唱《友谊地久天长》,基本做到声部均衡、和谐。【教学重点】二声部合唱的训练。【教学过程】一、聆听合唱《友谊地久天长》教师提出问题:歌曲表达了怎样的内容和情感?它的演唱形式是什么?学生聆听后回答问题。教师引导:演唱时注意气息的控制,注意吐音的清晰及后两小节的连贯性。二、发声练习要求:(1)吸气要深,连贯地歌唱。节拍、节奏唱准确。(2)每个音发声位置要统一,注意声音连贯、圆润。(3)注意两个声部的协调性。二声部进入要整齐。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做二声部的合唱练习。三、学唱歌曲《友谊地久天长》1.分声部学唱要求:节拍、节奏、音准要准确,咬字、吐字清晰,保持练声时的状态。教师钢琴伴奏,指导学生练习。2.两声部合唱要求:注意保持音准,声部间互相聆听。教师钢琴伴奏,并随时给予指导和点评。3.合唱处理要求:轻声而有感情地歌唱,注意声音的位置及气息的控制,注意声部间的配合及声音的协调性。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4.师生点评和交流教师提出问题:怎样才能表现出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师生围绕力度、速度、音色、和声等要素进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歌词,进一步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5.再次演唱教师指挥,学生钢琴伴奏。要求:学会看指挥及聆听钢琴伴奏,歌唱中进一步体验歌曲所表达的内容与感情。四、欣赏电影《魂断蓝桥》片段启发学生对《友谊地久天长》这首歌曲情感的把握。学生简要介绍电影《魂断蓝桥》的主要内容,教师给以必要的补充。五、对比欣赏三拍子、四拍子的歌曲《友谊地久天长》教师提示:两首歌曲在音乐表现上有什么不同?学生谈感受,教师与学生交流。六、课后作业同学自由组合,学唱三拍子或四拍子的《友谊地久天长》,下节课交流。
考题
单选题20世纪30年代中期,在中国大学生中传唱着许多歌曲,这些歌曲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A
歌唱祖国B
追求理想C
抨击时弊D
抗日救亡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