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吸收酸的浓度选择98.3%时,可以使气相中SO3的吸收率达到最完全的程度,浓度过高或过低均不适宜,请阐述为什么?


参考答案

更多 “吸收酸的浓度选择98.3%时,可以使气相中SO3的吸收率达到最完全的程度,浓度过高或过低均不适宜,请阐述为什么?” 相关考题
考题 以下哪个浓度的酸适宜于吸收SO3生产浓硫酸() A、100%B、98.3%C、97.5%D、75%

考题 在晴天中午,密闭的玻璃温室中栽培的玉米,即使温度及水分条件适宜,光合速率仍然较低,其主要原因是A.O2浓度过低 B.O2浓度过高C.CO2浓度过低 D.CO2浓度过高

考题 新银盐法测砷时,加入硫酸至一定的酸度。实验表明,适宜的酸度是0.8~2mol/L。酸度过高过低都有哪些影响A、不加硫酸,不能与锌反应产生新生态氢B、硫酸浓度低于适宜浓度时,不能使砷完全变成砷化氢逸出C、硫酸的浓度过高,会生成红色鳞片状的碘化物沉淀D、硫酸浓度大于适宜浓度时,会有硫化氢气体产生,干扰测定E、过氯酸可以替代硫酸

考题 气相色谱中试样组分的分配系数越大,则()。A每次分配在气相中的浓度越大,保留时间越长B每次分配在气相中的浓度越大,保留时间越短C每次分配在气相中的浓度越小,保留时间越长D每次分配在气相中的浓度越小,保留时间越短

考题 相平衡观点看,吸收酸浓度在多少时吸收SO3最完全()A、93.5%B、93.0%C、98.0%D、98.30%

考题 吸收SO3效率最高的硫酸浓度是()。A、98.1%B、98.2%C、98.3%D、98.4%

考题 结晶K4落酸管结晶的原因是()。A、落酸温度控制过低B、落酸温度控制过高C、酸浓度过高D、锌浓度过高

考题 吸收过程和精馏过程都存在气、液两相间的相平衡问题,在达到平衡时,其组分在气液两相中的分子浓度都服从平衡关系,即()。

考题 为什么说吸收酸浓为98.3%时吸收率最高?

考题 关于硫酸密度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98.3%以下浓度范围内,浓度增加,密度增加B、100%以下浓度范围内,浓度增加,密度增加C、发烟酸密度总是随着SO3含量增加,密度增大D、98.3%以上浓度范围内,浓度增加,密度增加

考题 进吸收塔的工艺水量过大,将导致成品酸浓度()。A、过高B、过低C、无影响D、少量升高

考题 吸收操作气、液一两相达到平衡时把吸收质在液相中的浓度称为(),把吸收质在气相中的分压称为()。

考题 与地高辛中毒有关的离子变化是()A、心肌细胞内钾离子浓度过高,钠离子浓度过低B、心肌细胞内钾离子浓度过低,钠离子浓度过高C、心肌细胞内镁离子浓度过高,钙离子浓度过低D、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过高,钾离子浓度过低E、心肌细胞内钾离子浓度过高,钙离子浓度过低

考题 吸收SO3气体最适宜的浓硫酸浓度是98.3%,因为此时浓硫酸液面上的SO3饱和蒸汽压()。A、最低B、最高C、处于中间水平D、与吸收SO3无关

考题 溶剂浓度过低会影响吸收效果,溶剂浓度过高也会影响吸收效果,造成净化尾气硫化氢含量过高。

考题 O2、N2混合物达到气液相平衡时,气相氮浓度()液相中氮浓度A、无法判断B、小于C、等于D、大于

考题 吸收质在溶液中的浓度与其在气相中的平衡分压成反比。

考题 去沙时,()左右的盐水浓度最容易使蛏子将泥沙吐出,浓度过低侧泥沙不容易吐出,浓度过高则会使蛏子死亡。

考题 恩氟烷麻醉时容易诱发惊厥的条件是()。A、浓度过高、PaCO2过高B、浓度过低、PaCO2过低C、浓度过低、PaCO2过高D、浓度过高、PaCO2过低E、浓度过高、体温过高

考题 目前国内在硫酸工业中,常用浓度为98.3%硫酸作吸收剂,吸收SO3。

考题 溶质在两相达到分配平衡时,溶质在两相中的浓度()。A、相等B、轻相大于重相中的浓度C、不再改变D、轻相小于重相中的浓度

考题 气调贮藏时,O2浓度过低或CO2浓度过高都会导致果蔬生理病害。说明其原因。

考题 在吸收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相中吸收质分子进入吸收剂中的过程B、当吸收剂中吸收质的浓度达到一定浓度时吸收质返回气相C、吸收质气相液相不溶解,同时吸收质从液相返回气相D、吸收质从气相进入液相与从液相返回气相的时间相等时达平衡

考题 腌制腐乳时怎样加盐?瓶口为什么要多加盐?盐浓度过高或是过低会怎样?

考题 问答题气调贮藏时,O2浓度过低或CO2浓度过高都会导致果蔬生理病害。说明其原因。

考题 单选题在吸收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气相中吸收质分子进入吸收剂中的过程B 当吸收剂中吸收质的浓度达到一定浓度时吸收质返回气相C 吸收质气相液相不溶解,同时吸收质从液相返回气相D 吸收质从气相进入液相与从液相返回气相的时间相等时达平衡

考题 单选题恩氟烷麻醉时容易诱发惊厥的条件是()A 浓度过高、PaCO2过高B 浓度过低、PaCO2过低C 浓度过低、PaCO2过高D 浓度过高、PaCO2过低E 浓度过高、体温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