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某单层临街商铺,屋顶设置花园,荷载分布不均匀,砌体承重结构,采用墙下条形基础,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基础剖面、土层分布及部分土层参数如题图所示。



假定,该项目采用预制管桩基础。试问,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进行变形计算时,桩基变形指标由下列何项控制?(  )


A.沉降量
B.沉降差
C.整体倾斜
D.局部倾斜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5.5.3条第1款,由于土层厚度与性质不均匀、荷载差异、体型复杂、相互影响等因素引起的地基沉降变形,对于砌体承重结构应由局部倾斜控制。根据题目给出条件单层建筑,荷载分布不均匀,砌体承重结构,墙下条形基础,故桩基变形指标由局部倾斜控制。
更多 “某单层临街商铺,屋顶设置花园,荷载分布不均匀,砌体承重结构,采用墙下条形基础,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基础剖面、土层分布及部分土层参数如题图所示。 假定,该项目采用预制管桩基础。试问,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进行变形计算时,桩基变形指标由下列何项控制?(  ) A.沉降量 B.沉降差 C.整体倾斜 D.局部倾斜” 相关考题
考题 在砌体结构抗震设计中,决定砌体房屋总高度和层数限制的因素是(  )。 A、砌体强度与高厚比 B、砌体结构的静力计算方案 C、砌体类别、最小墙厚,地震设防烈度及横墙的多少 D、砌体类别与高厚比及地震设防烈度

考题 某砌体房屋,采用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其埋置深度为1.2m,宽度为1.6m。场地土层分布如图所示,地下水位标高为-1.200m。[2012年真题] 3.假定,在荷载效应基本组合下,基础顶面处承受的竖向力设计值F=160kN/m,基础及其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20kN/m3。试问,每延米基础的最大弯矩设计值最接近下列何项数值?(  ) A、14 B、19 C、23 D、28

考题 某单层临街商铺,屋顶设置花园,荷载分布不均匀,砌体承重结构,采用墙下条形基础,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基础剖面、土层分布及部分土层参数如题图所示。 假定,该项目采用敞口管桩,桩长为10m,桩端进入持力层④层粉质黏土5.5m,桩外径500mm,壁厚1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C60。试问,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初步设计时,按土的承载力参数确定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500 B.750 C.1000 D.1250

考题 某15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其平立面示意如题27~30图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对风荷载不敏感,房屋高度58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建筑,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假定,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该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为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60%,设计计算分析时框架的抗震等级及抗震构造措施等级应为下列何项(  )A. 二级,一级 B. 二级,二级 C. 三级,二级 D. 三级,三级

考题 某15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其平立面示意如题27~30图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对风荷载不敏感,房屋高度58m,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建筑,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假定,该建筑物建设场地的地面粗糙度为B类,基本风压ω0=0.65kN/m2,屋顶处的风振系数βz=1.402。试问,计算主体结构的风荷载效应时,在题27~30图所示方向的风荷载作用下,屋顶A处垂直于建筑物外墙表面的风荷载标准值ωk(kN/m2),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体型系数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取值。A. 1.9 B. 2.0 C. 2.1 D. 2.2

考题 某高层普通民用办公楼,拟建高度为37.8m,地下2层,地上10层,如题图所示。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为Ⅳ类,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且框架柱数量各层保持不变,地下室顶板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假定,集中在屋盖和楼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为G10=15000kN,G2-9=16000kN,G1=18000kN。 试问,该结构采取的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应为下列何项(  ) A. 剪力墙一级,框架一级 B. 剪力墙一级,框架二级 C. 剪力墙二级,框架三级 D. 剪力墙二级,框架一级

考题 某单层临街商铺,屋顶设置花园,荷载分布不均匀,砌体承重结构,采用墙下条形基础,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基础剖面、土层分布及部分土层参数如题图所示。 试问,建筑的场地类别为下列何项?(  ) A.Ⅰ类场地 B.Ⅱ类场地 C.Ⅲ类场地 D.Ⅳ类场地

考题 某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对称轴以左平面如题图所示,各层平面布置相同,各层层高均为3.60m;底层室内外高差0.30m,楼、屋盖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板,静力计算方案为刚性方案。采用MU10级烧结普通砖、M7.5级混合砂浆,纵横墙厚度均为240mm,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 34.假定,该建筑为办公楼,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为65000kN。试问,底层墙体总水平地震剪力设计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5200 B.6800 C.7800 D.10000

考题 某高层普通民用办公楼,拟建高度为37.8m,地下2层,地上10层,如题图所示。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为Ⅳ类,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且框架柱数量各层保持不变,地下室顶板可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假定,集中在屋盖和楼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为G10=15000kN,G2-9=16000kN,G1=18000kN。 假定,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工程所在地地震动参数有所调整,基本地震峰值加速度由0.15g提高到0.20g,其余参数均保持不变。试问,若仅考虑第一振型的地震作用下,该结构在新、旧地震动参数下反应谱分析得到的水平地震作用(多遇地震)增大的比例,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 13% B. 23% C. 33% D. 36%

考题 某单层临街商铺,屋顶设置花园,荷载分布不均匀,砌体承重结构,采用墙下条形基础,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基础剖面、土层分布及部分土层参数如题图所示。 初步设计时,商铺部位拟采用水泥搅拌桩地基处理方案,搅拌桩桩径600mm,面积置换率m=15%,桩端进入④层粉质黏土一定深度,综合考虑桩身强度和土层性质后,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取140kN,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λ=1.0,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为0.4,处理前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不变。试问,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对处理后的地基进行变形计算时,②层粉质黏土复合土层的压缩模量(MPa)取值,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3.8 B.4.2 C.4.6 D.5.0

考题 以下关于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的说法,( )是正确的。A.6度抗震设防烈度对应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 B.7度抗震设防烈度对应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 C.8度抗震设防烈度对应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40 D.9度抗震设防烈度对应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50

考题 某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所采用条形基础宽度b=2.0m,埋深2.0m,地基剖面如图9-5所示,场地土层勘察资料如表9-10所示。作用在基础顶面的竖向荷载标准值为Fk=450kN,荷载按地震效应组合计算。 (2)根据建筑物性质和对地基液化判别,应采取( )的抗液化措施。 A.部分消除液化沉陷,或对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 B.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或更高要求 C.全部消除液化沉陷 D.可不采取措施

考题 某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所采用条形基础宽度b=2.0m,埋深2.0m,地基剖面如图9-5所示,场地土层勘察资料如表9-10所示。作用在基础顶面的竖向荷载标准值为Fk=450kN,荷载按地震效应组合计算。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进行天然地基基础抗震验算时,地基抗震承载力是( )kPa。 A, 240 B. 295 C. 316 D. 425

考题 某民用建筑五层砌体承重结构,底层承重墙240厚墙体传至基础±0.000处的荷载效应Fk=200kN/m,持力土层土工实验的实验成果如表1所示。 表1 持力土层土工实验的实验成果 地质土层剖面及土的工程特性指标如图3所示。比较适宜的基础方案为(  )。 A.刚性条形基础 B.钢筋混凝土筏形基础 C.钢筋混凝土箱形基础 D.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考题 某民用建筑五层砌体承重结构,底层承重墙240厚墙体传至基础±0.000处的荷载效应Fk=200kN/m,持力土层土工实验的实验成果如表2所示。地质土层剖面及土的工程特性指标如图4所示。基础埋置深度可以选择为(  )m。 表2 持力土层土工实验的实验成果 A.0.5 B.0.8 C.1.5 D.1.6

考题 某多层砌体房屋,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基础剖面及土层分布如题图所示。基础及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20kN/m3。 假定,基础底面处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的平均竖向力为300kN/m,①层粉质黏土地基压力扩散角θ=14°。试问,按地基承载力确定的条形基础最小宽度b(mm),与下述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 2200 B. 2500 C. 2800 D. 3100

考题 某公共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其联合柱下桩基采用边长为400mm预制方桩.承台及其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20kN/m3。柱及承台下桩的布置、地下水位、地基土层分布及相关参数如题图所示。该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假定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柱1传给承台顶面的荷载为:M1=205kN·m,F1=2900kN,H1=50kN,柱2传给承台顶面的荷载为:M2=360kN·m,F2=4000kN,H2=80kN。荷载效应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试问,承台在柱2柱边A—A截面的弯矩设计值M(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 1400 B. 2000 C. 3600 D. 4400

考题 题1~4:某四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各层结构计算高度均为6m,平面布置如图3-1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 假定,考虑非承重墙影响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1.08s,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均为12.5kN/m2(按建筑面积37.5mx37.5m计算)。试问,按底部剪力法确定的多遇地震下的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2010)作答。 (A)2000 (B)2700 (C)2900 (D)3400

考题 某多层砌体房屋,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基础剖面及土层分布如题图所示。基础及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20kN/m3。 假定,基础宽度b=2.8m,基础有效高度h0=550mm。在荷载效应基本组合下,传给基础顶面的竖向力F=364kN/m,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受力钢筋采用HPB300。试问,基础受力钢筋采用下列何项配置最为合理(  ) A. 12@200 B. 12@140 C. 14@150 D. 14@100

考题 某多层砌体房屋,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基础剖面及土层分布如题图所示。基础及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20kN/m3。 假定,场地各土层的实测剪切波速vs,如题3~5图所示。试问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该建筑场地的类别应为下列何项(  ) A. Ⅰ B. Ⅱ C. Ⅲ D. Ⅳ

考题 某公共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其联合柱下桩基采用边长为400mm预制方桩.承台及其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20kN/m3。柱及承台下桩的布置、地下水位、地基土层分布及相关参数如题图所示。该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假定,②层细砂在地震作用下存在液化的可能,需进一步进行判别。该层土厚度中点的标准贯入锤击数实测平均值N=11。试问,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的有关规定,基桩的竖向受压抗震承载力特征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⑤层粗砂不液化。 A. 1300 B. 1600 C. 1700 D. 2600

考题 某公共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其联合柱下桩基采用边长为400mm预制方桩.承台及其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20kN/m3。柱及承台下桩的布置、地下水位、地基土层分布及相关参数如题图所示。该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假定,承台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承台的有效高度h0=1400mm。试问,承台受角桩1冲切的承载力设计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 3200 B. 3600 C. 4000 D. 4400

考题 下列()情况应按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各类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A、建筑场地为Ⅱ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B、建筑场地为Ⅲ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C、建筑场地为Ⅱ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D、建筑场地为Ⅲ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

考题 当上部结构为框架或排架结构,且荷载较大或荷载分布不均匀时,可采用墙下条形基础。

考题 判断题当上部结构为框架或排架结构,且荷载较大或荷载分布不均匀时,可采用墙下条形基础。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某框架—剪力墙结构高40m,框架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5g,建筑场地类别为Ⅳ类。则框架的抗震等级为(  )。A 一级B 二级C 三级D 四级

考题 单选题下列()情况应按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各类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A 建筑场地为Ⅱ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B 建筑场地为Ⅲ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C 建筑场地为Ⅱ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D 建筑场地为Ⅲ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