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阅读关于“温带的气候类型”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标准要求:“主要气候类型: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的分布”“举例说明纬度、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材料二湘教版教科书中关于“温带气候类型”的内容。
温带气候类型
温带的陆地,北半球明显多于南半球,温带的气候类型也主要分布在北温带。
亚欧大陆与太平洋的巨大海陆差异.使亚欧大陆温带地区的东部形成显著的温带季风气候,这种气候集中分布在中国的东北部、俄罗斯的东南部、朝鲜半岛等地区。
阅读“温带季风气候对人类”的影响:
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对农业生产比较有利,但是,该气候区的降水变率大,容易造成旱涝灾害,例如,1975年8月,河南省某地3天降水1700多毫米,造成罕见的特大洪水灾害,2000年夏初,我国的华北地区又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灾害,导致许多地方的冬小麦基本没有收成。
——摘自湖南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实验教科书七年级
要求:
(1)分析教材的知识组成。(9分)
(2)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知识组成,设计教学过程要点。(应包括教师和学生的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15分)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1)①温带季风气候的主要成因及气候特点~
成因:由于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有着巨大的海陆差异,冬夏季形成不同的高低压中心.冬季亚欧大陆受西北风(内陆吹来)的影响,寒冷干燥,夏季亚欧大陆受东南风(海洋吹来)的影响,高温多雨。~
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②温带季风气候类型在全球的分布和亚欧的分布~
全球:主要集中在北温带。~
亚欧: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部、俄罗斯的东南部等地区。~
③温带季风气候对人类的影响~
有利: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不利:该气候夏季降水丰沛,冬季降水较少,降水变率大,容易造成旱涝灾害,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2)①温带季风气候的主要成因及气候特点~
气候成因:教师结合亚欧大陆和海洋示意图进行讲解,讲解的时候让学生明白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影响即可.不用深入剖析气压中心~
气候特点:可以先让学生根据生活常识猜测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或者是根据温带季风气候的原因猜测该气候的特点。然后教师再来根据一系列的景观图片向学生展示该气候夏季和冬季的特点,最后教师归纳总结,用柱状图和折线图的形式呈现,让学生从感性和理性上认识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
②温带季风气候类型在全球的分布和亚欧的分布~
全球分布:直接把全球分布图给学生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温带季风气候在全球的分布,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总结。~
亚欧分布:教师指图,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指示,说出具体的分布区域。~
③温带季风气候对人类的影响~
有利影响:可以采用案例教学,出示小麦生长对温度和水分的季节需求,然后再出示温带季风气候的温度和降水.来向学生讲解该气候对当地农作物的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教学,向学生展示某些年份的旱涝灾害对当地农作物造成的不利影响的图片,然后,向学生提问,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哪些~学生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注意:此题为开放的教学设计题,围绕这三个知识点展开设计即可,可以有其他的教学设计思路,只要符合新课标、符合学生情况、突出重难点即可。~
更多 “阅读关于“温带的气候类型”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标准要求:“主要气候类型: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的分布”“举例说明纬度、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材料二湘教版教科书中关于“温带气候类型”的内容。 温带气候类型 温带的陆地,北半球明显多于南半球,温带的气候类型也主要分布在北温带。 亚欧大陆与太平洋的巨大海陆差异.使亚欧大陆温带地区的东部形成显著的温带季风气候,这种气候集中分布在中国的东北部、俄罗斯的东南部、朝鲜半岛等地区。 阅读“温带季风气候对人类”的影响: 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对农业生产比较有利,但是,该气候区的降水变率大,容易造成旱涝灾害,例如,1975年8月,河南省某地3天降水1700多毫米,造成罕见的特大洪水灾害,2000年夏初,我国的华北地区又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灾害,导致许多地方的冬小麦基本没有收成。 ——摘自湖南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实验教科书七年级 要求: (1)分析教材的知识组成。(9分) (2)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知识组成,设计教学过程要点。(应包括教师和学生的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15分) ” 相关考题
考题 北方类型的园林按气候带划分也可称“中温带园林”。 【 】

考题 阅读关于“亚热带气候类型”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标准要求:“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的分布”,举例说明纬度、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亚热带气候类型”的部分内容 在地球上的五带中,温带的较低纬度部分,既不像热带那样炎热,也没有温带其他部分那样有漫长的冬季,非常适宜人类的生存,被单独划分出来,称为亚热带,亚热带的大陆东西两岸,气候迥然不同。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部、美国东南部、巴西东南部,以及阿根廷、澳大利亚等的沿海地区,其最突出的特征是,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夏季高温多雨(常说雨热同期),四季分明。 (1)分析教材的知识组成。 (2)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知识组成设计教学过程要点。

考题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要求: (1)探究实验中每个实验步骤相应的实验现象及原因。 (2)完成“分子运动现象”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

考题 阅读关于“自然地理的差异性”的图文资料,按照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的内容标准“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垂直分异规律”的部分内容。 要求: (1)写出本课的知识组成。(9分) (2)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科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要点(包括教师、学生的方式和活动内容)。(15分)

考题 阅读关于“中国气候”的图文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注(2011年版)》中内容标准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中国气候”有关内容 气候复杂多样 气候复杂多样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 中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夏季南北气温都较高。 【阅读】中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的原因 冬季,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白昼短,得到的太阳光热少。同时,北方邻近冬季风的源地.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而冬季风在翻越重重山岭到达南方时。风力大大减弱。因此,黑龙江省北部冬季低温可达-30℃到-40℃,滴水成冰,大地白雪皑皑;而海南省冬季平均气温在20℃左右,气候暖热,到处绿树成荫。 要求:(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8分) (2)设计本课主要的教学环节,并说明设计依据。(16分)

考题 阅读关于“人口迁移”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要求:“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某版本教材书中关于“人口迁移”的内容。 要求: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 (2)设计本课主要的教学环节,并说明设计意图。

考题 阅读关于“亚热带气候类型”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标准要求:“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的分布”,举例说明纬度、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亚热带气候类型”的部分内容。 亚热带的气候类型 在地球上的五带中。温带的较低纬度部分,既不像热带那样炎热,也没有温带其他部分那样有漫长的冬季,非常适宜人类的生存,被单独划分出来,称为亚热带,亚热带的大陆东西两岸.气候迥然不同。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部、美国东南部、巴西东南部.以及阿根廷、澳大利亚等的沿海地区,其最突出的特征是,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摄氏度以上,夏季高温多雨(常说雨热同期),四季分明。 要求: (1)分析教材的知识组成。(9分) (2)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知识组成设计教学过程要点。(15分)

考题 阅读关于“大洲和大洋”的图文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标准要求“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材料二下图为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 (1)对本节内容的教材和教法进行分析。(9分) (2)完成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可略去教学过程)。(15分)

考题 阅读关于“地形地势与气候”的图文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内容标准要求:“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材料二 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地形地势与气候”的内容。 地形地势与气候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脉对太阳辐射的屏障作用,使得山地阴坡和阳坡的温度、湿度状况都产生了很大的差异,自然景观也随之明显不同。 山脉对底层空气运动的阻挡作用,使山脉西侧的水分、气温状况也产生差异。比如,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的南端“拦截”了来自太平洋的大量水汽,使西侧沿海平原的湿润景观与东侧巴塔哥尼亚高原上的荒漠景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气温随着地势的增高而降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这就是导致某些高山“一山有四季”、“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现象的主要原因。 要求: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 (2)设计本课主要的教学环节,并说明各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

考题 阅读关于"地图"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内容标准的要求是"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纬网,量算距离"。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地图"中"比例尺"的有关内容。 阅读关于"地图"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要求: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9分) (2)设计本课主要的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等),并说明设计理由。(15分)

考题 阅读关于“34个省级行政区”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此标准要求:“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材料二下面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地理教材中的一页。 要求:设计出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要体现出探究性),并说明设计意图。

考题 阅读关于“中国气候”的图文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注(2001版)》中内容标准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中国气候”有关内容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8分) (2)设计本课主要的教学环节,并说明设计依据。(16分)

考题 阅读关于“城市空间结构”的图文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内容要求“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城市空间结构”的内容。 要求: (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8分) (2)设计本课主要的教学环节,并说明各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16分)

考题 阅读关于“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的内容标准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的相关内容。 要求: (1)写出本课的知识组成。(9分) (2)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知识组成,设计教学过程要点(应包括教师、学生的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15分)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某物理单教科书关于“电与磁”一章某节的一个演示实验如图10所示。 任务: (1)这个演示实验用了什么物理知识的教学 (2).用此实验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理解与该现象相关的物理知识。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某高中物理教科书关于“动量守恒定律”一章某节的一个演示实验如图14所示: 任务: (1)这个演示实验可用于什么物理知识的教学 (2)用此实验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理解与该现象相关的物理知识。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动能定理的内容。 (2)完成该节课的教学片段的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某高中物理教科书“光的衍射”一节中介绍的单缝衍射示意图。 任务: 设计教学片段,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分析实验装置和实验现象。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图l所示为高中物理某教科书“全反射”一节中的演示实验。 任务: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向学生介绍全反射现象。

考题 请阅读下面材料内容,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要求:(1)拟写本部分教材内容的教学目标。(6分) (2)设计一个主题为“辩证看待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的情境教学片段。(20分)

考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要求:请根据思想政治辩论式教学的相关要求,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个辩题,并围绕该辩题设计教学活动简案。

考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如何提高课堂活泼性。 (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巩固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设计理由。

考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同类色与邻近色的区别。 (2)依据该材料,试拟定教学重难点。 (3)设计教学过程,体现出教学重难点并说明设计意图。

考题 按热量指标分类,我国的气候类型有()。A、赤道季风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C、副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E、寒温带季风气候F、高原气候

考题 泰国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温带沙漠气候

考题 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师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是指()A、教学策略B、教学过程C、教学组织形式D、教学设计

考题 问答题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如图6是某初中物理教科书“功率”一节中的内容。 任务:(1)简述什么是功率。(2)基于该图片内容,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