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初中物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答辩题目解析】
1.物体带电的本质是什么?
2.这堂课中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是什么?
【答辩题目解析】
1.物体带电的本质是什么?
2.这堂课中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是什么?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1、带电的本质是得失电子,得到电子带正电,失去电子带负点。
2、很多学生会觉得玻璃棒一定带正点,橡胶棒一定带负点。这个其实要看它跟什么东西摩擦。另一个易错点就是验电器原理的理解上有误,当用带电体接触金属球后,就会发生电荷的转移,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上带的电荷应该是同一种。有的学生会认为金属球和下面的金箔上的电荷是不一样的。这个跟感应起电不一样。
2、很多学生会觉得玻璃棒一定带正点,橡胶棒一定带负点。这个其实要看它跟什么东西摩擦。另一个易错点就是验电器原理的理解上有误,当用带电体接触金属球后,就会发生电荷的转移,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上带的电荷应该是同一种。有的学生会认为金属球和下面的金箔上的电荷是不一样的。这个跟感应起电不一样。
更多 “初中物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答辩题目解析】 1.物体带电的本质是什么? 2.这堂课中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是什么?” 相关考题
考题
初中物理课时,老师会使用玻璃棒与丝绸摩擦演示“摩擦起电”的物理现象,那是因为玻璃棒位于静电序列的正电荷端,而丝绸则位于静电序列的中段。这种摩擦起电属于静电起电方式中的()。A.接触—分离起电
B.破断起电
C.感应起电
D.电荷迁移
考题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电荷”的内容标准:“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材料二某物理教科书关于“两种电荷”部分内容如下: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三年级学生,已学过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等知识。
任务:
(1)缺
(2)根据上述材料,利用该实验完成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等)。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内容标准为: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材料二:某版本初中物理教材“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实验器材有:丝绸、毛皮、橡胶棒、玻璃棒。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对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虽然在生活中有所了解,但可能是不全面的,而且印象不深。问题:(1)简述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2)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完成“观察电荷间相互作用和通过实验探究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教学设计。(不少于300字)
考题
库仑定律定义说法正确的是()A、在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跟它们的电量的乘积成正比,B、在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跟它们的电量的乘积成反比C、跟它们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D、跟它们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E、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F、作用力的方向不在它们的连线上
考题
填空题法国物理学家()(1736-1806)用实验研究了电荷间相互作用的电力,于1785年发现了下述规律: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电力,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这个规律叫()定律。
考题
填空题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并测出了静电力常量k的值。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