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内容标准为: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材料二:某版本初中物理教材“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实验器材有:丝绸、毛皮、橡胶棒、玻璃棒。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对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虽然在生活中有所了解,但可能是不全面的,而且印象不深。问题:(1)简述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2)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完成“观察电荷间相互作用和通过实验探究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教学设计。(不少于300字)
参考答案
更多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内容标准为: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材料二:某版本初中物理教材“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实验器材有:丝绸、毛皮、橡胶棒、玻璃棒。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对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虽然在生活中有所了解,但可能是不全面的,而且印象不深。问题:(1)简述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2)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完成“观察电荷间相互作用和通过实验探究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教学设计。(不少于300字)” 相关考题
考题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究最早是从静电现象开始的。关于静电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摩擦起电并没有创造电荷,而是电荷的转移B、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丝绸带负电荷C、小球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吸引,则该小球一定带正电D、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考题
初中物理课时,老师会使用玻璃棒与丝绸摩擦演示“摩擦起电”的物理现象,那是因为玻璃棒位于静电序列的正电荷端,而丝绸则位于静电序列的中段。这种摩擦起电属于静电起电方式中的()。A.接触—分离起电
B.破断起电
C.感应起电
D.电荷迁移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光的反射”的内容要求为:“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
材料二义务教育八年级物理某版本教科书“光的反射”一节。关于“探究光反射定律时的规律”的探究实验如下: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义务教育八年级学生,已学过光的直线传播等。任务:
(1)简述光的反射定律。(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探究光反射定律时的规律”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以采用表格式或叙述式)等。(24分)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凸透镜”的内容要求为:“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材料二义务教育八年级物理某版本教科书“凸透镜”一节,关于“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演示实验如下: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我们可以把物体放在距凸透镜较远的地方.然后逐渐移近,观察成像的情况。由于凸透镜对光的偏折程度跟透镜的焦距厂有关系,所以研究物距u的变化时,焦距可能是个应该注意的参照距离。比如.我们可以注意观察物距等于、大于或小于一倍焦距、二倍焦距……时,物体成像的情况(图5.3-1)。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义务教育八年级学生,已学过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内容。任务:
(1)简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以采用表格式或叙述式)等。(24分)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关于折射率的内容要求为:“测定材料的折射率”一
材料二高中物理教科书“折射率”一节的部分教学内容如下: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已学过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等知识点。
任务:
(1)简述什么是折射率。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实验“测定玻璃折射率”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包含有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考题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生活中的透镜”的内容标准为:“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中的应用。”
材料二图7为初中物理某教科书“生活中的透镜”一节中的某一演示实验装置和原理图。
材料三学生已经学习了光的折射定律和三条特殊光线的画法,知道生活中的透镜之一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任务:
(1)简述投影仪成像特点。
(2)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完成“生活中的透镜”投影仪教学设计(不少于300字)。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磁生电的内容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材料二某初中物理教材中为“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的实验器材及电路图如图所示。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三年级学生.已学过磁场、电生磁等相关知识。
任务:
(1)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24分)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关于“自感”的内容要求为:“通过实验,了解自感现象和涡流现象。举例说明自感现象和涡流现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材料二高中物理某版本教科书“自感”一节中关于“实验与探究:观察开关断开时小灯泡亮度的变化”内容如下:
实验与探究:观察开关断开时小灯泡亮度的变化取2只相同的小灯泡,1个带铁芯的线圈,1个滑动变阻器,1组电池,1个开关和若干导线。
(1)按图连接器材。(2)合上开关,连通电路,调节R,使小灯泡1和小灯泡2正常发光时的亮度相同。(3)打开开关,断开电路时,注意观察小灯泡l和小灯泡2的亮度变化,想想看,是什么原因造成了2只小灯泡亮度变化的不同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已学过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等知识。
任务:
(1)简述自感现象。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实验与探究:观察开关断开时小灯泡亮度的变化”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可以采用表格式或叙述式)等。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重力,,的内容标准为: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认识力的作用教果。
材料二: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1)简述重力的概念。(4分)
(2)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完成“重力,的教学设计(不少于300字)。(24分)
考题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内容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材料二某初中物理教材中为“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拨动张紧的橡皮筋:发声时摸喉头。
实验二: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这门课。任务:
(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24分)
考题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电荷”的内容标准:“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材料二某物理教科书关于“两种电荷”部分内容如下: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三年级学生,已学过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等知识。
任务:
(1)缺
(2)根据上述材料,利用该实验完成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等)。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扩散”的内容标准为:“观察扩散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加以说明。”
材料二初中物理某教科书中有关“内能和能量”一节中关于“实验探究:温度对扩散的影响”如下所示。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三年级学生,已学习过分子动理论基本内容等知识。
任务:
(1)简述扩散的含义。(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实验探究:温度对扩散的影响”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等)。(24分)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熔化和凝固,,的内容标准为: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材料二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
(1)简述熔化和凝固的概念。(4分)
(2)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完成“熔化和凝固,,的教学设计(不少于300字)。(24分)
考题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速度”的内容要求为:“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材料二初中物理某教科书中有关“科学研究:速度的变化”一节中的实验探究如图10所示: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已学习过路程、速度等知识。
任务:
(1)简述速度的概念。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探究速度的变化”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等)。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欧姆定律,,的内容标准为:通过实验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
材料二某版本初中物理教材“探究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器材:定值电阻若干.电流表,电压表,电池组(或干电池),单刀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三年级学生,已学过电压、电流和电阻的知识,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欧姆定律。(7分)
(2)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完成“探究电阻一定.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教学设计。(不少于300字)(33分)
考题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液体压强的内容要求是:“通过实验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材料二小明做“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时得到的几组数据如下表: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已学过压强等方面的知识。
任务:(1)请设计一个引出液体压强产生原因的教学方案并简要说明设计的意图。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关于“洛伦兹力”的内容标准为:(1)通过实验,认为洛伦兹力.知道影响洛伦兹力方向的因素。了解电子束的磁偏转原理及其在技术中的应用。
(2)观察阴极射线在磁场中的偏转。
材料二某高中物理教科书“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一节部分教学内容如下:
(1)简述左手定则的内容。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实验:洛伦兹力的方向”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不少于300字)。
考题
阅读材料, 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 关于“焦耳定律” 的内容要求有:“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焦耳定律, 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 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材料二 初中物理某教科书中有关“焦耳定律” 一节中的演示实验如下所示:
材料三 教学对象为初中三年级的学生, 已学习过电功、 电功率等知识。
任务:
(1) 简述焦耳定律的内容。(4 分)
(2) 根据上述材料, 完成“探究电热的影响因素” 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要求包括: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等)。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汽化与液化”的内容要求是:“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材料二某初中物理教材中“汽化和液化”一节为“探究水的沸腾”设计了如下实验:
探究水的沸腾
你认真观察过水的沸腾吗 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 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
按照下图安装实验仪器。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仿照晶体熔化曲线,作出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依照前面对熔化过程的探究,可以从这个实验得到什么结论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已学过温度计、熔化和凝固等知识。
(1)什么是沸点 (7分)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探究水的沸腾”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33分)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电阻’’的内容要求为:“知道电压、电流和电阻。”
材料二义务教育九年级物理某版本教科书“电阻”一节,关于“比较小灯泡的亮度”的演示实验如下:
比较小灯泡的亮度
如图l6.3-l,把长短、粗细相同的铜丝和镍铬合金(或锰铜)丝分别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电路中小灯泡的亮度。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义务教育九年级学生,已学过电流、电压等内容。任务:
(1)简述电阻的内涵。(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电阻”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以采用表格式或叙述式)等。(24分)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关于“静电现象”的内容标准为:“通过实验,了解静电现象。能用原子结构模型和电核守恒的知识分析静电现象。”?
材料二高中物理某教科书“静电现象的应用”一节的部分内容。
演示?
研究静电平衡时导体内部的电荷?
如图1.7—2所示,取两个验电器A和B,在B上装一个几乎封闭的空心金属筒C(历史上把它叫做法拉第圆筒),使曰和C带电。A不带电。
D是带有绝缘柄的金属小球,使D跟C的外部接触,再让D跟A的金属球接触;这样操作若干次,观察A的箔片的变化(图1.7—2甲)。
重复上述操作,不过这一次让D在C的内表面与A之间反复接触,观察A的箔片的变化(图1.7-2乙)。
金属筒C的开口很小,其内表面可以认为就是导体的内部。通过这个实验,关于导体内部与外表面的电荷分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已学过电场、静电平衡状态等知识。
任务:
(1)简述什么是静电平衡状态。(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研究静电平衡时导体内部的电荷”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等)。(24分)?
考题
请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说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可能性”的教学要求。
(2)若指导五年级学生学习本课,试拟定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3)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教学过程。
考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结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本材料的教学应注重学生哪些方面的发展?
(2)如指导高年级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新授过程。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速度”的内容标准为: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材料二: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已学过运动的描述。问题:(1)简述速度的定义。(2)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完成“速度”的教学设计。(不少于300字)
考题
问答题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速度”的内容标准为: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材料二: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已学过运动的描述。问题:(1)简述速度的定义。(2)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完成“速度”的教学设计。(不少于300字)
考题
问答题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摩擦力”的内容要求为:“通过实验,认识摩擦力。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材料二义务教育八年级物理某版本教科书“摩擦力”一节,关于“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探究实验如图:1)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水平长木板滑动,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2)改变放在木块上的砝码,从而改变木块对长木板的压力,测出此种情况下的滑动摩擦力。3)换用材料相同但表面粗糙的长木板,保持木块上的砝码不变,测出此种情况下的滑动摩擦力。自己设计表格,记录测量数据。通过这个实验,你得出了什么结论?材料三教学对象为义务教育八年级学生,已学过力的概念。任务:(1)简述滑动摩擦力的概念。(4分)(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以采用表格式或叙述式)等。(24分)
考题
问答题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熔化和凝固,,的内容标准为: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材料二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1)简述熔化和凝固的概念。(4分)(2)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完成“熔化和凝固,,的教学设计(不少于300字)。(24分)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