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重力,,的内容标准为: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认识力的作用教果。
材料二: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1)简述重力的概念。(4分)
(2)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完成“重力,的教学设计(不少于300字)。(24分)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重力,,的内容标准为: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认识力的作用教果。
材料二: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1)简述重力的概念。(4分)
(2)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完成“重力,的教学设计(不少于300字)。(24分)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教学设计如下:
[设计思想]
1.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
《重力》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与重力有关的物理现象联系起来,-L,t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科学探究,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本节课通过探究“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的过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问、质疑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制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建立基础。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兴趣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只有当学生对物理有了兴趣,才能有学习的乐趣,进而发展到有研究物理的志向。本节课通过探究“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的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通过实验研究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发展学生终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教材分析]
(1)教材的感性材料丰富,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从观察或实验引入的,符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2)书中的插图极富启发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本让学生通过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习者情况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较强的观察能力。通过之前物理学规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以及多种物理研究方法。初步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规律,正处于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如熟透的苹果要落向地面,并且下落时速度越来越快等有关事例,但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2.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应具备一定的生活体验,掌握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有关知识,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
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进而使学生由对生活现象的初步了解.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现象-逻辑推断,最后上升为理论认识,有效的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②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的应用;
③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探究实验得出影响重力的因素;
②通过“实验分析”强化理解重力方向及重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规律的兴趣,提高辩证的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②提高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
[重点与难点]
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力方向。
难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垂线的应用。
[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
本次教学需要实物教具、实验器材和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实物教具:重物、重垂线,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多个钩码、细线、小重物。
实物教具、实验器材和多媒体课件分别在本课的引入、学生探究等环节中得到应用.它们的使用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充足的实验器材,使学生的学习资源更为丰富.
[教学方法]
探究法、引导发现法、阅读指导法、直观演示法和讲解法.
引导发现法属于启发式教学,本课将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和发现物理规律。直观演示法就是:通过插图、实验、模型、投影、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教学手段,使物理情景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知识由具体感知向抽象思维的转化。这两种教学方法配合使用,加上指导学生阅读和教师精确的讲解,严密的推理,将达到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教学评价方式]
(1)通过观察实验,关注学生在观察操作、现象等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与合作交流意识,及时给与鼓励、强化、指导和矫正。
(2)通过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给学生机会,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将思维充分发散,揭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过程,并反馈班级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使老师可以及时诊断学情,调查教学。
[教学和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1.课前根据本节课需要自制了一系列重物落地的动画演示多媒体课件.在引入新课时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2.需要对学生分组,前后桌4人一组,每组包括能力不同的学生,设组长1名,中心发言人1名,其他人可适时补充。组长主要肩负引领和鼓舞同学学习积极性之责.
二、具体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首先以提问的方式复习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为学好本节新课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
然后。利用课本50页“想想做做”,让学生做“模拟引力”实验。再利用“苹果落地”及“一系列重物落地”的多媒体动画引入新课
(说明:1.让学生通过实验先感受橡皮不会飞走是因为受到“引力”作用,拉进了学生跟所学知识的距离。2.由于学生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重力现象的体验,并且在小学时就知道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因此他们对插图所展示的物理情景是很熟悉的,知道重物的落地是由于重物的吸引.即重力的作用:所以这样引入新课很自然.体现了物理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
(二)进行新课
1.重力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引入新课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重力”的概念,分析重力产生的原因和施力物体。使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说明:方法简单明了,并有助于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2.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利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完成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实验方法是:先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质量为l00克、200克、300克的钩码分别受到的重力,填入书中表格,然后算出每次测得的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使学生自己“发现”.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其比值是一个定值为9.8牛/千克,由此得出G=m9这个计算重力大小的公式.
将数据整理画出图像.(正比例函数图像,利用投影仪展示一)
此实验的关键是:①要选精确度较高的弹簧稃、②要正确使用弹簧秤
(说明:利用学生探究来完成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好处有两个:一是使学生有机会参与课堂教学,自主地进行物理规律的探究,体现自主性原则:二是再次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重力的方向
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内容教学时先做演示实验:用细线把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让学生观察细线的方向是否竖直 然后剪断细线.同时让学生观察: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什么方向下落 这样又一次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这个知识有一个重要的应用——重垂线,它是建筑工人砌墙时用来校;隹墙壁是否竖直的由于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学时要先易到难,先要求学生观察图片,再让一位学生利用重垂线进行操作,其他同学分析其工作原理当学生理解了这一现象后提问:如何用这个重垂线来检查窗台、桌面是否水平 需要什么辅助器材 这是学生较难理解的地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测量人体身高的办法,并通过一些动作适当提示,最后在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基础上归纳:重垂线其实是应用了重力的方向.然后再解决水平问题
(说明:这一部分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遵循了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方法.重垂线、水平仪是重力方向的重要应用,对它们的学习,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这个内容比较抽象,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这个物理模型,可以先做一个小实验(找刻度尺的重心),然后告诉学生,刻度尺上与手指接触的位置就是重力的作用点,叫做重心重心的位置不仅跟物体的形状有关,而且还和材料是否均匀有关,向学生展示圆形薄板等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指出其重心就在它的几何中心上(演示),并在黑板上画出这两种形状的物体图形,标出重心位置,做出重力的示意图、通过这样的教学处理,学生便对重心的概念有了一个具体的感知,知道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看作集中在一点上:利用这个重心的平衡特点,还能找出材料不均匀或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重心
(说明:利用实验帮助学生建立了“重心”这个较难理解的物理模型,并应用于实际,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5.布置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1~5题[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是当前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本节课重点是指导学生如何主动去观察思考、动手实验,初步掌握研究常见力的方法,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引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
2.由于八年级学生刚接触到力,所以本节课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完成教学.并获得了成功。
3.通过实验探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提高了综合思维能力
(2)教学设计如下:
[设计思想]
1.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
《重力》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与重力有关的物理现象联系起来,-L,t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科学探究,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本节课通过探究“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的过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问、质疑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制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建立基础。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兴趣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只有当学生对物理有了兴趣,才能有学习的乐趣,进而发展到有研究物理的志向。本节课通过探究“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的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通过实验研究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发展学生终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教材分析]
(1)教材的感性材料丰富,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从观察或实验引入的,符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2)书中的插图极富启发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本让学生通过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习者情况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较强的观察能力。通过之前物理学规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以及多种物理研究方法。初步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规律,正处于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如熟透的苹果要落向地面,并且下落时速度越来越快等有关事例,但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2.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应具备一定的生活体验,掌握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有关知识,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
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进而使学生由对生活现象的初步了解.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现象-逻辑推断,最后上升为理论认识,有效的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②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的应用;
③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探究实验得出影响重力的因素;
②通过“实验分析”强化理解重力方向及重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规律的兴趣,提高辩证的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②提高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
[重点与难点]
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力方向。
难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垂线的应用。
[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
本次教学需要实物教具、实验器材和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实物教具:重物、重垂线,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多个钩码、细线、小重物。
实物教具、实验器材和多媒体课件分别在本课的引入、学生探究等环节中得到应用.它们的使用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充足的实验器材,使学生的学习资源更为丰富.
[教学方法]
探究法、引导发现法、阅读指导法、直观演示法和讲解法.
引导发现法属于启发式教学,本课将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和发现物理规律。直观演示法就是:通过插图、实验、模型、投影、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教学手段,使物理情景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知识由具体感知向抽象思维的转化。这两种教学方法配合使用,加上指导学生阅读和教师精确的讲解,严密的推理,将达到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教学评价方式]
(1)通过观察实验,关注学生在观察操作、现象等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与合作交流意识,及时给与鼓励、强化、指导和矫正。
(2)通过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给学生机会,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将思维充分发散,揭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过程,并反馈班级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使老师可以及时诊断学情,调查教学。
[教学和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1.课前根据本节课需要自制了一系列重物落地的动画演示多媒体课件.在引入新课时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2.需要对学生分组,前后桌4人一组,每组包括能力不同的学生,设组长1名,中心发言人1名,其他人可适时补充。组长主要肩负引领和鼓舞同学学习积极性之责.
二、具体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首先以提问的方式复习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为学好本节新课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
然后。利用课本50页“想想做做”,让学生做“模拟引力”实验。再利用“苹果落地”及“一系列重物落地”的多媒体动画引入新课
(说明:1.让学生通过实验先感受橡皮不会飞走是因为受到“引力”作用,拉进了学生跟所学知识的距离。2.由于学生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重力现象的体验,并且在小学时就知道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因此他们对插图所展示的物理情景是很熟悉的,知道重物的落地是由于重物的吸引.即重力的作用:所以这样引入新课很自然.体现了物理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
(二)进行新课
1.重力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引入新课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重力”的概念,分析重力产生的原因和施力物体。使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说明:方法简单明了,并有助于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2.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利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完成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实验方法是:先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质量为l00克、200克、300克的钩码分别受到的重力,填入书中表格,然后算出每次测得的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使学生自己“发现”.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其比值是一个定值为9.8牛/千克,由此得出G=m9这个计算重力大小的公式.
将数据整理画出图像.(正比例函数图像,利用投影仪展示一)
此实验的关键是:①要选精确度较高的弹簧稃、②要正确使用弹簧秤
(说明:利用学生探究来完成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好处有两个:一是使学生有机会参与课堂教学,自主地进行物理规律的探究,体现自主性原则:二是再次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重力的方向
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内容教学时先做演示实验:用细线把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让学生观察细线的方向是否竖直 然后剪断细线.同时让学生观察: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什么方向下落 这样又一次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这个知识有一个重要的应用——重垂线,它是建筑工人砌墙时用来校;隹墙壁是否竖直的由于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学时要先易到难,先要求学生观察图片,再让一位学生利用重垂线进行操作,其他同学分析其工作原理当学生理解了这一现象后提问:如何用这个重垂线来检查窗台、桌面是否水平 需要什么辅助器材 这是学生较难理解的地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测量人体身高的办法,并通过一些动作适当提示,最后在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基础上归纳:重垂线其实是应用了重力的方向.然后再解决水平问题
(说明:这一部分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遵循了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方法.重垂线、水平仪是重力方向的重要应用,对它们的学习,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这个内容比较抽象,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这个物理模型,可以先做一个小实验(找刻度尺的重心),然后告诉学生,刻度尺上与手指接触的位置就是重力的作用点,叫做重心重心的位置不仅跟物体的形状有关,而且还和材料是否均匀有关,向学生展示圆形薄板等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指出其重心就在它的几何中心上(演示),并在黑板上画出这两种形状的物体图形,标出重心位置,做出重力的示意图、通过这样的教学处理,学生便对重心的概念有了一个具体的感知,知道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看作集中在一点上:利用这个重心的平衡特点,还能找出材料不均匀或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重心
(说明:利用实验帮助学生建立了“重心”这个较难理解的物理模型,并应用于实际,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5.布置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1~5题[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是当前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本节课重点是指导学生如何主动去观察思考、动手实验,初步掌握研究常见力的方法,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引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
2.由于八年级学生刚接触到力,所以本节课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完成教学.并获得了成功。
3.通过实验探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提高了综合思维能力
更多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重力,,的内容标准为: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认识力的作用教果。 材料二: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1)简述重力的概念。(4分) (2)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完成“重力,的教学设计(不少于300字)。(24分) ” 相关考题
考题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要求:
(1)探究实验中每个实验步骤相应的实验现象及原因。
(2)完成“分子运动现象”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关于折射率的内容要求为:“测定材料的折射率”一
材料二高中物理教科书“折射率”一节的部分教学内容如下: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已学过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等知识点。
任务:
(1)简述什么是折射率。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实验“测定玻璃折射率”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包含有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考题
阅读材料, 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 关于“焦耳定律” 的内容要求有:“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焦耳定律, 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 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材料二 初中物理某教科书中有关“焦耳定律” 一节中的演示实验如下所示:
材料三 教学对象为初中三年级的学生, 已学习过电功、 电功率等知识。
任务:
(1) 简述焦耳定律的内容。(4 分)
(2) 根据上述材料, 完成“探究电热的影响因素” 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要求包括: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等)。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要求:
(1)根据材料的介绍确定该课程内容的教学重难点。(15分)
(2)列举一个实例,说明基因突变对性状的表达的影响(用流程图作详细说明)。(15分)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要求:
(1)按照教材要求,设计一个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10分)
(2)根据材料中“思考与讨论”,设计一个引导学生分组进行交流讨论的教学过程,完成模型制作。(20分)
考题
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英语儿歌的特点
(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操练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考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试对上文进行文本解读。
(2)如指导低年级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
(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识字环节的教学过程并说明意图。
考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多媒体教学的优缺点。(10分)
(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呈现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设计理由。(20分)
考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水墨画将墨色分为几种用笔又有哪些变化
(2)依据本课材料,拟定合适的教学方法并说明理由。
(3)依据拟定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
考题
请认真阅读以下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指出上述材料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考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Let’s learn
材料①
There is a tree in front of the house.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请简述什么是课堂操练。
(2)设计Presentation环节的教学活动,并对设计意图加以说明。
(3)设计 Practice环节的教学活动(不少于2个),并对设计意图加以说明。
考题
请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说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可能性”的教学要求。
(2)若指导五年级学生学习本课,试拟定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3)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教学过程。
考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同类色与邻近色的区别。(10分)
(2)依据该材料,试拟定教学重难点。(10分)
(3)设计教学过程,体现出教学重难点并说明设计意图。(20分)
考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如何提高课堂活泼性。
(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巩固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设计理由。
考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写前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设计理由。
考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英语游戏教学的作用。
(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和操练环节的游戏活动并说明理由。
考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同类色与邻近色的区别。
(2)依据该材料,试拟定教学重难点。
(3)设计教学过程,体现出教学重难点并说明设计意图。
考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线条的种类都有哪些不同的线条感受如何
(2)围绕教学内容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概述教学过程并说明设计意图。
考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呈现演示的原则有哪些?
(2)请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3)请设计本节“句型课”的新知呈现环节并说明设计意图。
考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谈谈应如何开展阅读教学?
(2)如指导三年级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过程。
考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10分)
(2)如指导低年级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歌曲的学习,设计“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轮唱特点”的教学环节,并说明设计理由。(20分)
考题
问答题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如图6是某初中物理教科书“功率”一节中的内容。 任务:(1)简述什么是功率。(2)基于该图片内容,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方案。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