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某校初中物理教研组集体备课,讨论“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节的教学设计。老师们提出了三个演示实验:实验1:用钢锯条、橡皮筋、喉头进行发声实验教师指导观察学生实验,尤其强调将发声与不发声时进行比较。实验2:用音叉、鼓做实验让学生观察这次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的区别是否像实验1一样明显。询问学生如何使不明显的现象变明显。启发学生是否可利用它对别的物体产生的效果来显示(可用风吹草动,风吹树叶动)。实验3:用瓶子、小绒球做实验吹瓶子口,听声音。学生实验分工,一人吹,一人观察小球,然后交换进行。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2)确定“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利用这三个小实验,设计一个具体的教学过程。
参考答案
更多 “某校初中物理教研组集体备课,讨论“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节的教学设计。老师们提出了三个演示实验:实验1:用钢锯条、橡皮筋、喉头进行发声实验教师指导观察学生实验,尤其强调将发声与不发声时进行比较。实验2:用音叉、鼓做实验让学生观察这次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的区别是否像实验1一样明显。询问学生如何使不明显的现象变明显。启发学生是否可利用它对别的物体产生的效果来显示(可用风吹草动,风吹树叶动)。实验3:用瓶子、小绒球做实验吹瓶子口,听声音。学生实验分工,一人吹,一人观察小球,然后交换进行。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2)确定“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利用这三个小实验,设计一个具体的教学过程。” 相关考题
考题
下列关于化学实验教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采用“讲实验”的方法比“做实验”教学效果更好
B.采用教师演示实验代替学生实验.教学效果更好
C.家庭小实验在高中教学中不宜提倡,因为可能有危险
D.实验有利于学生直观感知物质性质及变化
考题
案例:
教材关于“金属的化学性质”的表述:钠是典型的活泼金属。某位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时.做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学生实验】首先,让学生通过实验获得一些认识,实验的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记录实验现象。(1)取一小块钠,观察表面,切开再观察。
(2)由学生取一小块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现象。
(3)由学生取一小块钠投入到盛有水的烧杯中,并滴加几滴酚酞。
(4)教师演示实验:收集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并进行验证。
【学生活动】讨论刚才的实验现象,分析、归纳得出钠的性质。实验
(1)结论:钠是银白色金
属。放置在空气中会因被氧化而变暗。
实验(2)结论:钠燃烧时火焰呈黄色,燃烧后得到黄色固体,也有少量黑色固体,推测可能是由杂质产生的.
实验(3)结论:学生均认为钠与水反应听到响声证明有气体生成.酚酞变红证明产生碱性物质。但对其他现象争论如下:
【学生甲】钠浮在水面上,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
【学生乙】钠浮在水面上,也可能是由于产生的气体使钠浮起来。【学生丙】钠呈球状游动,是由于反应放热,把钠熔化成球状。
选项 A B C D
1比例(%) 13.6 21.2 42.5 22.7
试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本题正确的选项是什么?
(2)请分析和诊断学生解答错误的可能原因。
(3)如果要你讲评本题,你教给学生的正确解题思路是什么?
【学生丁】钠呈球状游动,可能是由于速度太快让人看上去是圆的。但是,即便不是速度导致的圆形.也不能说明反应放热。
实验(4)结论:钠与水反应产生氢气。
【讨论】归纳总结金属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存在形式、保存方法、用途。问题:
(1)请你分析本教学设计符合新课程改革何种教学理念?优点是什么?(2)该种教学理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教师在贯彻该教学理念时应怎样做?
(4)本教学设计是否有不适当的地方?如果有,请指出并简要说明。
考题
案例:
某版本化学教科书“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的片段。
1.观察下列实验,并将观察到的现象及所得的结论填入表2—3。
实验1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去一端的表层。观察表面的颜
色;将其放置在空气中,观察表面颜色的变化。
实验2将一小块金属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3向一只盛有水的小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投入一小块(约绿豆大小)金属钠,观察实验现象。
2.根据上述反应中钠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情况,总结钠在反应中体现出的性质。
问题:
(1)“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属于高中__________模块的内容(填模块名称)。(2分)
(2)实验1、2、3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实验1:(2分)
实验2:(2分)
实验3:(2分)
(3)根据实验l、2、3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总结钠在反应中体现出的性质。(4分)
(4)在实验2中,观察到少量黑色物质的出现,试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4分)
(5)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应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4分)
考题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有位化学教师在进行高一化学1(必修)“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教学时,先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①:将金属钠从煤油中取出,用小刀切去表层,再将绿豆粒大小的钠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然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验开展教学。接着,教师做了实验②:在空气中点燃一小块钠,实验③:向包有过氧化钠的脱脂棉上滴少量水。
问题:
(1)写出该教师所用的教学方法。(2分)
(2)实验②、③的实验现象分别是什么?(4分)
(3)利用实验①、②、③,教师将分别开展哪些知识的教学?(3分)上述教学过程的优点是什
么?(4分)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某物理单教科书关于“电与磁”一章某节的一个演示实验如图10所示。
任务:
(1)这个演示实验用了什么物理知识的教学
(2).用此实验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理解与该现象相关的物理知识。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某高中物理教科书关于“动量守恒定律”一章某节的一个演示实验如图14所示:
任务:
(1)这个演示实验可用于什么物理知识的教学
(2)用此实验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理解与该现象相关的物理知识。
考题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内容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材料二某初中物理教材中为“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拨动张紧的橡皮筋:发声时摸喉头。
实验二: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这门课。任务:
(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24分)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高中物理某教科书关于“分子动理论”一章某节的一个演示实验如图10所示。
任务:
(1)这个演示实验可用于什么物理知识的教学
(2)用此实验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理解与该现象相关的物理知识。
考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某同学在物理实验课上做测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时,没听老师讲完就开启电源做实验,结果电压过大,灯泡烧毁,老师给予严厉的批评并取消其实验课,停课写检查。
问题:对此事件提出你对学生的处理意见,并对整个事件进行点评。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初中物理某教材“声音的特性”一节中“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的演示实验如下:
如图2.2.3,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任务:
(1)为什么要观察乒乓球的振幅。(4分)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方案。(8分)
考题
阅读材料, 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 图 7 所示为高中物理某教科书“科学的转折: 光的粒子性” 一节中的一个演示实验。
任务:
(1) 这个演示实验可用于什么物理知识的教学? (4 分)
(2) 用此实验设计一个教学片断, 帮助学生理解与该现象相关的物理知识。(8 分)
考题
一、考题回顾
【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铁能不能与水蒸气的反应。
环节二:新课教学
【学生操作实验1】将一根光亮的细铁丝放入盛有冷水的烧杯中,观察有什么现象?
【学生操作实验2】将1根光亮的细铁丝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有什么现象?
【学生操作实验3】将1根光亮的细铁丝在酒精灯中加热至红,然后迅速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观察有什么现象?
【教师提问】通过观察三个实验,发现都有哪些现象。
【学生回答】实验1无现象;实验2无现象;实验3细铁丝表面变黑。
【教师提问】通过实验3,推测铁与水蒸气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吗?若能发生反应,其产物是什么?
【教师提问】如何设计实验来实现这个反应,并对产物进行验证?
【教师引导】设计实验可以包括:水蒸气的发生部分、水蒸气与铁的反应部分、产物的验证部分。
并强调设计实验装置的主要依据:(1)反应的状态;(2)反应条件;(3)产物的性质。
【教师提问】如果提供给你3支试管、水槽、蒸发皿、胶塞、导管、酒精喷灯及其他必要的仪器和物品,应该如何设计实验?画出你设计的装置简图。
【学生小组探究后画出】(这个过程中,教师有巡视检查)
【教师总结】我们还可以用一支稍大一些的试管代替3支试管来完成实验。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提问】课本上给出的实验,设计思路和优点在哪里?
【学生回答】少量水蒸气可以用湿棉花制备,少量氢气可以用肥皂泡收集,再进行点燃检验。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作业】小组之间讨论通过这节探究活动都有哪些收获,书写一篇有关探究实验的学习心得。
【板书设计】
考题
材料:
某教师在讲授“动物的学习行为”时。先让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的材料“蚯蚓走迷宫”,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实验,记录小鼠走出迷宫所用的时间。小组汇报.统计全班的结果。最后,通过比较两个实验的结果,带领学生得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的结论。
问题:
(1)在设计小鼠走迷宫实验时,教师应提示学生在控制变量方面注意哪些事项
(2)在该实验中,教师得出结论的证据是否充足为什么
考题
材料:
教学内容:酶的发现和高效性。
实验: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教师活动:分组实验比较Fe3+与肝脏研磨液对过氧化氢的作用。启发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得出肝脏研磨液中存在某种物质其催化效率比Fe3+高,从而引出酶的存在及特性。
学生活动:人人动手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积极思考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并由此而推测酶与一般的化学催化剂相比具有哪些相同、不同的特点。通过对“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以及前后的联系,大部分学生能得出实验结论:酶具有高效性。
问题:
(1)上述材料中的教师教学使用了哪种教学策略 试对其进行评析。(10分)
(2)结合以上材料说说这种教学策略的特征有哪些 (10分)
考题
教师在实验前不告诉学生实验将会出现什么现象,实验结论是什么,而是让学生带着明确的问题。自己动手进行观察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去探究、发现和获得新知识属于哪种实验教学 ( )A.模仿性实验
B.验证性实验
C.探究性实验
D.分段实验
考题
材料:
某教师设计的“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课堂教学实录片段: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为的是我们下节课带着问题来更好地学习“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这节内容。课前我已经布置给同学们,让同学们带着问题来研究,现在我们一起来复习细胞膜的结构和特点,并讨论一下各小组的实验方案。
(师生共同交流,复习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教师捎带将原生质的概念和质壁分离所发生的现象进行描述。)
(一)分析学生的实验方案
师:现在让我们将各小组针对不同问题的实验设计进行交流。
生(小组1):我们的问题是: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是什么,是水分子从细胞内排出到细胞外还是溶液从细胞内排出细胞外 所以我们的实验设计是……
生(小组2):我们想知道不同浓度的溶液对质壁分离的影响,所以我们的实验设计是……
生(小组3):我们研究的问题也是不同物质溶液对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产生的影响,所以我们的实验设计是……
……(8分钟)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说明大家在课前的预习是有效的,但有些小组的实验设计还是有点小问题,刚才别的小组都帮你们纠正了,一会儿做实验时还要注意。
师:(简要说明实验关键步骤)好!现在开始按各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2分钟)
(二)学生独立实验
(教师在学生进行实验时,在各小组之间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18分钟)
(三)实验结果汇报和交流
(四)师生共同总结归纳
问题:
(1)从教学活动特点来看,该教师设计的“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属于哪种类型 (6分)
(2)根据该教师的做法,简单谈谈在中学生物学实验的准备以及组织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14分)
考题
视听媒体教材的演播观察代替不了实体观察,视听媒体教材中的实验代替不了学生亲自做实验,“看”代替不了“做”。为了解决学生实验能力和操作技巧的培养,训练问题,应实行实验、观察、演播三结合。A对B错
考题
视听媒体教材的演播观察代替不了实体观察,视听媒体教材中的实验代替不了学生亲自做实验,“看”代替不了“做”。为了解决学生实验能力和操作技巧的培养,训练问题,应实行实验、观察、演播三结合。
考题
在教学实验环节,为了保障实验的安全性,教师应做哪些工作?()A、做实验示范并对注意事项重点强调,学生做实验时在一旁进行监督和指导B、教师先做实验示范,学生观察教师的操作步骤和动作C、对实验步骤进行详细地讲解,但无需进行实验示范D、直接进入学生的实验环节,教师对操作错误的地方及时地进行指正
考题
材料:
教学内容:酶的发现和高效性。
实验:比较过氧化氢酶和3价铁离子的催化效率。
教师活动:分组实验比较与3价铁离子肝脏研磨液对过氧化氢的作用。启发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得出肝脏研磨液中存在某种物质,其催化效率比3价铁离子高,从而引出酶的存在及特性。
学生活动:人人动手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积极思考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并由此推测酶与一般的化学催化剂相比具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特点。通过对“比较过氧化氢酶和3价铁离子的催化效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以及前后的联系,大部分学生能得出实验结论:酶具有高效性。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上述材料中的教师教学使用了哪种教学策略?试对其进行评析。(2)结合以上材料说说这种教学策略的特征有哪些?
考题
材料:某教师设计的“细胞呼吸”的课堂教学实录片段。师:请同学们来看一组实验,这两个锥形瓶都装有葡萄糖溶液,唯一的区别在于是否添加酵母菌,一段时间会出现怎样的现象呢?(教师展示实验现象。)今天我给大家准备了实验材料,那么下面请同学们参照大屏幕,按照步骤进行分组实验。(一)学生独立实验(教师在学生进行实验时,在各小组之间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二)实验结果汇报和交流(三)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从教学活动特点来看,该教师设计的实验属于哪种类型?(2)根据该教师的做法,简单谈谈在中学生物学实验的准备以及组织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考题
在教学“杠杆原理”时,一教师先出示概念,然后用实验验证,最后让学生做适应性练习;另一教师则先让学生用扁担挑重物,然后让他们自己做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最后得出相关结论。这两位教师的教学过程有何不同?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考题
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演示实验时,课室上存在多种刺激,学生常常把教师的讲述、演示的实验清晰地反映出来,而把黑板、墙壁、讲台、教室内其他声音等作为知觉的背景。知觉对象与背景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可以相互调换。如当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突然有一学生将自己的文具盒掉到地面发出一个较响的声音时,声音就变成了学生知觉的对象,而教师的讲述及演示实验就成为知觉的背景。 问题:材料中描述的现象体现了知觉的哪种特性,并阐述影响这种特性的因素。
考题
问答题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声音的特性”的内容要求是:“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材料二某初中物理教材中为“声音的特性”设计了如下演示实验:实验1:将一把钢足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足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钢足。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实验2: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 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3:观察音叉、钢琴与长笛发出的C调1 (do)的波形图,用计算机播放这几个声音片段,边听边比较它们的波形有何异同。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这门课。任务:(1)声音的特性有哪些?(4分)(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声音的特性”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24分)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