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一幼儿回答教师问题,6根香蕉,两个人分,要分一样多,每人分3根,但幼儿却答不出“3+3”等于几?
(1)该幼儿思维发展处于什么阶段?有什么特点?结合材料分析。
(2)幼儿思维发展趋势是什么?
(1)该幼儿思维发展处于什么阶段?有什么特点?结合材料分析。
(2)幼儿思维发展趋势是什么?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该幼儿的思维发展处于前运算阶段。这是皮亚杰关于儿童智力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年龄大约从2岁到7岁。此阶段儿童认识活动的特点是:①相对的具体性。只能借助于表象进行思维活动,不能进行运算思维。②不可逆性。各种关系是单向的、不可返回的,没有守恒结构。③自我中心性。只能从自己的角度理解
事物。④刻板性。在思考问题时,只能注意到某一方面,不能顾及其他。⑤缺乏概括事物性
质的层次性。材料中,该J乙童知道6根香蕉分给两个人,要求两个人一样多,每个人可以分得3根,却不知道3+3等于多少,正是思维不可逆的体现。
(2)[参考答案]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表现为:
①从概括的性质的演变来看,一般认为是从动作的概括向表象概括发展,再向概念概括发展。
②从反映的内容的演变来看,是从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现象到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发展;从反映当前事物到反映未来事物的发展。
③从思维发展的方式看,儿童的思维最初是直观的,然后出现具体形象的,最后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
事物。④刻板性。在思考问题时,只能注意到某一方面,不能顾及其他。⑤缺乏概括事物性
质的层次性。材料中,该J乙童知道6根香蕉分给两个人,要求两个人一样多,每个人可以分得3根,却不知道3+3等于多少,正是思维不可逆的体现。
(2)[参考答案]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表现为:
①从概括的性质的演变来看,一般认为是从动作的概括向表象概括发展,再向概念概括发展。
②从反映的内容的演变来看,是从反映事物的外部联系、现象到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发展;从反映当前事物到反映未来事物的发展。
③从思维发展的方式看,儿童的思维最初是直观的,然后出现具体形象的,最后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
更多 “一幼儿回答教师问题,6根香蕉,两个人分,要分一样多,每人分3根,但幼儿却答不出“3+3”等于几? (1)该幼儿思维发展处于什么阶段?有什么特点?结合材料分析。 (2)幼儿思维发展趋势是什么?” 相关考题
考题
幼儿园买来桃93个、杏123个、桔子150个,分给大班的小朋友,每人要分得一样多,结果桃、杏各剩下3个,桔子恰好分完。大班小朋友最多有几个人?每人分到几个水果?A.20,18B.30,12C.45,8D.40,9
考题
一名幼儿能正确回答:“这里由6个苹果,分给两个人吃,两个人要一样多,每个人应该得到几个苹果?”,但是却不会回答:“3+3等于几?”一名幼儿往金鱼缸里倒豆浆,一边倒,一边告诉身边的小朋友:“我妈妈说了,多喝豆浆就能长的又快又好。”试分析上述现象的原因。
考题
(1)大家轮流分粥,结果负责那天才吃饱,其余6天都要挨饿
(2)7人轮流值日分粥,每人一天,这次分粥者要最后才可领取粥
(3)大家选举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负责分粥,久了,他却开始徇私
(4)7人一起居住,面对同一个问题:怎样将一锅粥平均分配
(5)在这种制度下,无论谁来分粥,7个碗里的粥都是一样多的(1)大家轮流分粥,结果负责那天才吃饱,其余6天都要挨饿
(2)7人轮流值日分粥,每人一天,这次分粥者要最后才可领取粥
(3)大家选举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负责分粥,久了,他却开始徇私
(4)7人一起居住,面对同一个问题:怎样将一锅粥平均分配
(5)在这种制度下,无论谁来分粥,7个碗里的粥都是一样多的
考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茵茵已经上了中班,她知道把两个苹果和三个苹果加起来,就有5个苹果。但是问她2加3等于几?她直摇头。
问题:根据上述材料简述中班幼儿数学学习的思维特点以及教育的启示。(15分)
考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大班幼儿在玩积木时,出现了自发探究行为,其探究过程与结果如下图所示。
[问题1][简答题]
图中的幼儿在搭建中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4分)
[问题2][简答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能获得哪些学习经验?(10分)
[问题3][简答题]
该游戏中的材料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对幼儿的学习活动有什么影响? (6分)
考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情境一:一天晩上,莉莉和妈妈散步时,有下列对话:
妈妈:月亮在动还是不动?
莉莉:我们动它就动。
妈妈:是什么使它动起来的呢?
莉莉:是我们。
妈妈:我们怎么使它动起来的呢?
莉莉:我们走路的时候它自己就走了。
情境二:在幼儿园教学区活动中,老师给莉莉出示两排一样多的纽扣,莉莉认为一一对应排列的两排一样多。当老师把下面一排聚拢时,她就认为两排不一样多了……
[问题1][简答题]
莉莉的行为表明她处于思维发展的什么阶段?举例说明这个阶段思维的主要特征及表现。(14分)
[问题2][简答题]
幼儿这种思维特征对幼儿园教师的保教活动有什么启示?(6分)
考题
材料:李老师第一次带班,她发现中班幼儿比小班幼儿更喜欢告状,教研活动时,大班教师告诉她说中班幼儿确实更喜欢告状,但到了大班,告状行为就会明显减少。
(1)请分析中班幼儿喜欢告状的可能原因。(10分)
(2)请分析大班幼儿行为告状减少的可能原因。(10分)
考题
教师在户外投放一些“拱桥”(见图1),希望幼儿通过走“拱桥”提高平衡能力。但是,有幼儿却将他们翻过来,玩起了“运病人”游戏(见图2)他们有的拖、有的推、有的抢、、、、、、玩的不亦乐乎。对此,两位教师反应不同。A教师认为应立即劝阻,并引导幼儿走“拱桥”;B教师认为不应阻止,应支持幼儿新玩法。
问题:
(1)你更赞同哪位老师的想法(2分)?为什么?(8分)
(2)你认为“运病人”游戏有什么价值?(10分)
考题
材料:
李老师第一次带中班,她发现中班幼儿比小班幼儿更喜欢告状,教研活动时,大班教师告诉她说中班幼儿确实更喜欢告状,但到了大班,告状行为就会明显减少。
问题:
(1)请分析中班幼儿喜欢告状的可能原因。(10分)
(2)请分析大班幼儿行为告状减少的可能原因。(10分)
考题
观看视频,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题目:《尊重幼儿》
视频描述:一位幼儿教师在教授《动物的对话》时,让幼儿分角色表演。有一位幼儿问老师, 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老师和蔼地问:“为什么呢?”幼儿说:“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但拿书表演,又不好。”“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我相信你能够表演好。”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
问题:请评价一下这位幼儿教师的做法。(14分)
考题
材料在幼儿园中,教师要学会与幼儿沟通。比如,要熟记每个幼儿的名字,这样幼儿会感到非常亲切,对教师的话作出积极反应;教师与幼儿交谈时,语言要简单明确,才容易被幼儿接受;教师说话的态度要友善,比如:“我很喜欢听你的描述,相信其他小朋友都会喜欢。”“你这一次比上一次说得更清楚了。”在交流的时候,教师还要注意与幼儿的目光接触,要耐心倾听幼儿的谈话,作出积极反馈。现实生活中,有的老师能灵活运用其交流技能,有的老师则因为与幼儿缺乏有效沟通而苦恼。
问题:请你从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能力出发,谈谈教师如何与幼儿实现有效的沟通。(14分)
考题
一个幼儿能够正确回答“6个苹果,两人平分,每人分几个”,却不知道“3+3=?”,这是因为()。A、主要凭借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理解B、只能理解事物的表面现象C、不能客观的理解事物D、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
考题
幼儿教师不仅要对幼儿生活进行精心料理,还要像妈妈一样给予幼儿情感上的呵护和关心,使幼儿在生、心理方面得到和谐发展,最能表达这句话的意思是()。A、幼儿教师要像真正的妈妈一样照顾幼儿B、幼儿教师要在精神上像真正的妈妈一样照顾幼儿C、幼儿教师既要有妈妈的爱心,还要有教师的责任D、在幼儿园里,幼儿教师不仅是老师,也是妈妈
考题
单选题一个幼儿能够正确回答“6个苹果,两人平分,每人分几个”,却不知道“3+3=?”,这是因为()。A
主要凭借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理解B
只能理解事物的表面现象C
不能客观的理解事物D
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
考题
判断题民主型幼儿教师十分重视知识的传授,但很少根据幼儿的实践情况调整教育活动,幼儿自主探究少A
对B
错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