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扶贫干部自掏腰包到基层扶贫,是真扶贫、扶真贫的体现。但若一味宣扬扶贫干部自掏腰包扶贫,不仅会加重扶贫干部的经济负担,还会在一定程度上让贫困群众产生依赖心理。
对这段文字理解准确的是:
对这段文字理解准确的是:
A.一味宣扬扶贫干部自掏腰包扶贫具有一定的副作用
B.应该大力提倡扶贫干部自掏腰包支持贫困户
C.当前存在大量扶贫干部自掏腰包扶贫的情况
D.扶贫干部自掏腰包扶贫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B.应该大力提倡扶贫干部自掏腰包支持贫困户
C.当前存在大量扶贫干部自掏腰包扶贫的情况
D.扶贫干部自掏腰包扶贫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说到扶贫干部自掏腰包到基层扶贫,是真扶贫、扶真贫的一种体现。紧接着话题转折,提出扶贫干部经济能力有限,“自掏腰包”会加重他们的负担,让贫困群众产生依赖心理。最后一句通过反面论证指出“自掏腰包”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文段为“分—总”结构,最后一句提出观点。
第二步,辨析选项。文段主旨同义替换对应A项。
因此,选择A选项。
第二步,辨析选项。文段主旨同义替换对应A项。
因此,选择A选项。
更多 “ 扶贫干部自掏腰包到基层扶贫,是真扶贫、扶真贫的体现。但若一味宣扬扶贫干部自掏腰包扶贫,不仅会加重扶贫干部的经济负担,还会在一定程度上让贫困群众产生依赖心理。 对这段文字理解准确的是:A.一味宣扬扶贫干部自掏腰包扶贫具有一定的副作用 B.应该大力提倡扶贫干部自掏腰包支持贫困户 C.当前存在大量扶贫干部自掏腰包扶贫的情况 D.扶贫干部自掏腰包扶贫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相关考题
考题
避免扶贫产业“越扶越贫”
【背景链接】
基层干部群众反映在扶贫产业中存在“人情送礼”的行为,一瓜一果不值多少钱,难以上纲上线,但“人情送礼”却事关廉洁,让基层干部夹在中间左右为难,苦不堪言。
12月初,国务院扶贫办印发通知,强调要充分认识产业扶贫中“人情送礼”行为的危害性,明确坚决制止产业扶贫中“人情送礼”行为。
【提出观点】
国务院扶贫办这个文件很及时,是对地方发展扶贫产业的一种保障。对以后扶贫领域此类问题的查处、警示教育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综合分析】
一、国务院扶贫办出台的这个文件从根本上保护了贫困户的利益,避免让扶贫问题成为惯例,造成你送我也送的局面,让贫困户越送越贫、越扶越贫。
二、国务院扶贫办出台的这个文件,树立了廉政导向。避免基层干部在面对小瓜小果的人情时左右为难的局面,也从根本上杜绝了基层干部一步步陷入腐败的可能性。为基层干部开展扶贫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促使其洁身自好。
三、国务院扶贫办出台的这个文件,对于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大有裨益。扶贫产业人情送礼,说到底还是有些人想借机多得到一些扶贫资源和考核奖励。文件出台后,大家就不会在这些歪门邪道上动脑筋,主要精力就会放到扶贫主业上来。
【问题隐患】
国务院扶贫办出台的禁止扶贫领域人情送礼的文件,会不会过于上纲上线?在基层执行起来会不会碰壁?
【应对措施】
一、加强党性教育、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的素质,提高基层干部的觉悟。让基层干部明白人情送礼问题的恶劣性质。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廉政教育,重点抓村一级,防止刮起扶贫项目、资金分配优亲厚友的不正之风,堵住人情送礼的歪风。
二、严格执行文件精神,配合纪委监委的严格监督,彻底落实好文件内容。所有扶贫项目落实、收益分配都要公开,接受监督,保证实时可查。
三、始终围绕保证老百姓对扶贫工作的满意度开展工作,搞好扶贫政策的集中宣传。
四、要持续推进作风建设,避免文件贯彻过程中出现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
五、扶贫部门跟纪委部门要加强协作,强化扶贫领域廉政督查巡视巡察,及时发现问题。对扶贫领域违纪违规问题,实行精准打击,曝光典型案例,形成震慑效应警示更多人。
考题
某地49名扶贫干部一周共走访530户贫困农户,每人至少走访3户。已知不可能从这49人中找出4名当周走访贫困农户数量完全相同的扶贫干部,问任选1名扶贫干部,其当周最多可能走访了多少户贫困农户?A.24
B.26
C.28
D.30
考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扶贫开发在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中央要求,作为提高贫困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第一民生工程”,扶贫工作不能拖后腿,贫困地区不能掉队,贫困人口不留锅底。为此,谋生某省政府创造出了精准扶贫帮扶“双到”(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模式;扶谁的贫——发动基层群众参与,透明程序,把识别权交给基层群众,让同村老百姓按他们自己的“标准”认定贫困户,再次基础上对3407个村36.7万贫困户158.6万贫困人口建档立卡;谁去扶贫——全省派出3541个工作组11524名干部进村驻点,落实严格的责任制,做到不脱贫不脱钩;用什么去扶贫——筹集227.3亿元资金为“双到”提供支撑,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帮助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如何去扶贫——通过深入农户,分析掌握致贫原因,创造金融扶贫、劳力转移扶贫、产业扶贫、移民搬迁扶贫等扶贫模式,真正把资源优势挖掘出来,把扶贫政策含量释放出来。该省扶贫开发成效显著。
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政府在做好“第一民生工程”中应如何发挥作用。
考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扶贫开发在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中央要求,作为提高贫困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第一民生工程”,扶贫工作不能拖后腿,贫困地区不能掉队,贫困人口不留锅底。为此,谋生某省政府创造出了精准扶贫帮扶“双到”(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模式;扶谁的贫——发动基层群众参与,透明程序,把识别权交给基层群众,让同村老百姓按他们自己的“标准”认定贫困户,再次基础上对3407个村36.7万贫困户158.6万贫困人口建档立卡;谁去扶贫——全省派出3541个工作组11524名干部进村驻点,落实严格的责任制,做到不脱贫不脱钩;用什么去扶贫——筹集227.3亿元资金为“双到”提供支撑,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帮助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如何去扶贫——通过深入农户,分析掌握致贫原因,创造金融扶贫、劳力转移扶贫、产业扶贫、移民搬迁扶贫等扶贫模式,真正把资源优势挖掘出来,把扶贫政策含量释放出来。该省扶贫开发成效显著。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现阶段我国高度重视扶贫开发“第一民生工程”的理由,并就如何做好产业扶贫提出你的建议。
考题
2017年是正式进行()工作的第一年,开展扶贫工作成效考核和第三方评估,进一步传导压力、压实责任、形成导向,促进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A、国家级扶贫考核评估B、省级扶贫考核评估C、市级扶贫考核评估D、县级扶贫考核评估
考题
单选题17年是正式进行()工作的第一年,开展扶贫工作成效考核和第三方评……进一步传导压力、压实责任、形成导向,促进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A
国家级扶贫考核评枯B
省级扶贫考核评枯C
市级扶贫考核评枯D
县级扶贫考核评枯
考题
单选题2017年是正式进行()工作的第一年,开展扶贫工作成效考核和第三方评估,进一步传导压力、压实责任、形成导向,促进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A
国家级扶贫考核评估B
省级扶贫考核评估C
市级扶贫考核评估D
县级扶贫考核评估
考题
单选题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必须增强导向引领。注重从()的一线考验干部、识别干部,把在扶贫开发中作出的实绩作为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A
教育工作B
基层工作C
扶贫开发D
统战工作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