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
(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
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2)课文摘录: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南迁。
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但是,三国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都在北方。长江以南的许多地区还非常落后。从东汉末开始,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中,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南迁的人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那时候,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经过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江南以种植水稻为主,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
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福建、广东等地,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
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教学的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15分)
(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
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2)课文摘录: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南迁。
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但是,三国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都在北方。长江以南的许多地区还非常落后。从东汉末开始,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中,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南迁的人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那时候,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经过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江南以种植水稻为主,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
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福建、广东等地,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
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教学的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15分)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环节一:导入新课 复习式导人: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之前的学习导入新课。
教师: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上的特点是局势动荡,王朝更迭频繁,但也正是这一时期,江南的社会经济却得到迅速的开发与发展。这是为什么?我们继续探讨。(板书课题:江南地区的开发)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得到开发江南经济的原因。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江南地区的开发”图,思考两个问题:
(1)江南地区的地理范围指的是哪里?
(2)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学生通过阅读很容易得出答案。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找出这一时期江南都有哪些有利的条件。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得到答案:
①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②北方人民的内迁给南方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西晋后期以来,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中,更多北方人迁到江南)
③战争相对北方较少,社会秩序稳定。
过渡:同学们回答得比较全面,以上的条件中,江南地区得到发展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北方人民的南迁。江南地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请同学们阅读“导入框”中司马迁关于江南地区落后状况的描述,及教材所引《宋书》中关于江南地区开发后的状况描述。对比感受一下江南地区开发前后的巨大变化。
(二)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
将学生分成小组,分组讨论农业、手工业的具体表现。学生讨论后得出:
农业:修建许多水利工程,荒地变良田。水稻栽培技术有了提高,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以推广普及。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
手工业:东晋南朝养蚕缫丝技术比前代大为提高。荆州、扬州是江南丝织品生产最多的地方。江南织锦技术得到普及与提高。扬州、荆州的冶铁水平也很高。灌钢法的采用是冶金技术的一大进步。制瓷技术有了明显的提高,瓷器成为普遍的生活用具,青瓷、白瓷的烧制技术都很有特色。纸的生产不仅质量精美,而且数量很大。
(三)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
教师展示江南地区开发前后的图片和史料,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学生在探究后得出:江南地区的开发,有利于江南交通网形成,商业活跃促进城市繁荣,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带领学生按照原因、表现、影响梳理本节课所学。
作业:如果你是西部大开发中的一位建设者,有什么好的建议吗?西部开发应注意哪些问题?还必须具备什么条件?请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历史小论文,为祖国发展积极献言。
板书设计:
教师: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上的特点是局势动荡,王朝更迭频繁,但也正是这一时期,江南的社会经济却得到迅速的开发与发展。这是为什么?我们继续探讨。(板书课题:江南地区的开发)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得到开发江南经济的原因。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江南地区的开发”图,思考两个问题:
(1)江南地区的地理范围指的是哪里?
(2)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学生通过阅读很容易得出答案。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找出这一时期江南都有哪些有利的条件。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得到答案:
①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②北方人民的内迁给南方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西晋后期以来,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中,更多北方人迁到江南)
③战争相对北方较少,社会秩序稳定。
过渡:同学们回答得比较全面,以上的条件中,江南地区得到发展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北方人民的南迁。江南地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请同学们阅读“导入框”中司马迁关于江南地区落后状况的描述,及教材所引《宋书》中关于江南地区开发后的状况描述。对比感受一下江南地区开发前后的巨大变化。
(二)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
将学生分成小组,分组讨论农业、手工业的具体表现。学生讨论后得出:
农业:修建许多水利工程,荒地变良田。水稻栽培技术有了提高,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以推广普及。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
手工业:东晋南朝养蚕缫丝技术比前代大为提高。荆州、扬州是江南丝织品生产最多的地方。江南织锦技术得到普及与提高。扬州、荆州的冶铁水平也很高。灌钢法的采用是冶金技术的一大进步。制瓷技术有了明显的提高,瓷器成为普遍的生活用具,青瓷、白瓷的烧制技术都很有特色。纸的生产不仅质量精美,而且数量很大。
(三)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
教师展示江南地区开发前后的图片和史料,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学生在探究后得出:江南地区的开发,有利于江南交通网形成,商业活跃促进城市繁荣,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带领学生按照原因、表现、影响梳理本节课所学。
作业:如果你是西部大开发中的一位建设者,有什么好的建议吗?西部开发应注意哪些问题?还必须具备什么条件?请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历史小论文,为祖国发展积极献言。
板书设计:
更多 “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 (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 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2)课文摘录: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南迁。 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但是,三国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都在北方。长江以南的许多地区还非常落后。从东汉末开始,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中,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南迁的人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那时候,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经过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江南以种植水稻为主,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 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福建、广东等地,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 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教学的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15分) ” 相关考题
考题
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用中文作答。
下面是某教师的课堂教学片段:
请根据所给材料回答下列3个问题。
(1)这是课堂教学的哪一个环节?(6分)
(2)该教师使用了哪些教学手段,分别达到什么教学目的?(12分)
(3)根据这一教学片段,教师在课堂互动中应注意哪些问题?(12分)
考题
下面是两位化学老师关于“二氧化硫”的教学设计片段。
设计一?
设计二?
问题:?
(1)说明两个教学设计片段的特点。
(2)根据上述设计片段说说情境教学的好处,以及在化学教学中应如何选取素材。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图10为初中物理某教科书“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一节中关于“保险丝的作用”的一个演示实验。
任务:
(1)说明该演示实验“观察保险丝的作用”的设计意图。(4分)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片段。(8分)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某物理单教科书关于“电与磁”一章某节的一个演示实验如图10所示。
任务:
(1)这个演示实验用了什么物理知识的教学
(2).用此实验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帮助学生理解与该现象相关的物理知识。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图12所示为高中物理某教科书“光”一章某节中用酒精灯、肥皂膜做薄膜干涉实验。
?
任务: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向学生介绍薄膜干涉实验现象与原理。(12分)?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如图所示为高中物理某教科书“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一节中水面上单分子油膜的示意图。
任务:
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向学生介绍如何估算油酸分子的大小。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初中物理某教科书“测量铝块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的演示实验如下:
任务:
(1)说明上述实验中“把铝块浸没在水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的操作意图。(4分)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体现师生交流的教学片段。(8分)
考题
阅读材料, 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 图 10 为初中物理某教科书中“光现象” 一章中的演示实验。
任务:
(1) 该演示实验最适合哪个物理知识点的教学? (4 分)
(2) 基于该演示实验, 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互动的教学片段。(8 分)
考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多媒体教学的优缺点。(10分)
(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呈现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设计理由。(20分)
考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Let’s learn
材料①
There is a tree in front of the house.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请简述什么是课堂操练。
(2)设计Presentation环节的教学活动,并对设计意图加以说明。
(3)设计 Practice环节的教学活动(不少于2个),并对设计意图加以说明。
考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同类色与邻近色的区别。(10分)
(2)依据该材料,试拟定教学重难点。(10分)
(3)设计教学过程,体现出教学重难点并说明设计意图。(20分)
考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如何提高课堂活泼性。
(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巩固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设计理由。
考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同类色与邻近色的区别。
(2)依据该材料,试拟定教学重难点。
(3)设计教学过程,体现出教学重难点并说明设计意图。
考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呈现演示的原则有哪些?
(2)请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3)请设计本节“句型课”的新知呈现环节并说明设计意图。
考题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第1~3题。本文见本教材P142《孔乙己》(片段) 1.根据以上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 2.请为本课文设计一段导入语。 3.请根据本文特色及你自己的理解,说明本文的教学方式。
考题
问答题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第1~3题。本文见本教材P142《孔乙己》(片段) 1.根据以上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 2.请为本课文设计一段导入语。 3.请根据本文特色及你自己的理解,说明本文的教学方式。
考题
问答题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材料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内容标准: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问题:(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拟定本教材片段的教学目标。(8分)(2)请简述本教材片段的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4分)(3)请设计本教材片段的提纲式板书。(4分)
考题
问答题写一个汉语拼音教学与说话教学、识字教学相结合的教学设计片段。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