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中学教师资格证化学(统考) 问题列表
问题
2005年1月14日,成功登陆"土卫六"的"惠更斯"号探测器发回了350张照片和大量数据。分析指出,"土卫六"酷似地球经常下"雨",不过"雨"的成分是液态甲烷。下列关于"土卫六"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土卫六上存在有机分子B、地表温度极高C、地貌形成与液态甲烷冲刷有关D、土卫六上形成了甲烷的气液循环系统
问题
CO分子的偶极矩较小,几乎为零,是因为()。A、碳和氧的电负性差值小B、碳原子存在孤对电子C、氧原子是π配健电子对接受体D、氧原子既吸引σ键电子对,又是π配健电子对的给予体,使氧原子略带正电荷
问题
标准状况下,往100mL0.2mol/L的FeBr2溶液中通入一定体积的Cl2,充分反应后,溶液中有50%的Br-被氧化。则通入的氯气的体积是多少?上面是某学校化学测试中的一道题,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考试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及原因。(2)对本题给出正确的解答。
问题
背景材料:
某教师按如下教学设计组织学生研究"物质定量检测实验":
新装修的家居中,甲醛的浓度往往很高,严重污染空气,危害居住者的身体健康。利用甲醛可以使高锰酸钾褪色的反应,可以检测室内甲醛的含量:
SHCHO+4KMnO4+6H2SO4=SCO2+11H2O+2K2SO4+4MnSO4
实验过程如下:
①配制100mL1.00×10-4mol·L-1KMnO4溶液;
②用2.5mL注射器量取2mL上述KMnO4溶液注入井穴板的孔内,再滴加3滴6mol·L-1H2SO4溶液:
③将此装置置于待测地点,用50mL大注射器向溶液中鼓气,每次鼓气50mL,直到溶液红色褪去,记录抽气次数。
回答问题:①设抽气次数为n,试计算甲醛在空气中的含量(mg/m3)。
②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实验过程应注意什么?
③如果让你根据这一原理设计一种检测空气甲醛浓度的仪器,你能想到哪些设计方案?
问题: (1)请说出下列有机物的鉴别方法及实验现象,乙烯、乙醇、乙醛、乙酸、苯酚。 (2)试说明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一般思路。 (3)对材料中问题设计进行评价。
问题
阅读下列三个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内容标准】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反应的限度,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活动建议】实验探究:温度、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设计实验:证明某些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材料二某教科书的知识结构体系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材料三某版高中实验教科书,《化学》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部分内容 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浓度常以mol/L为单位,时间常以min(分)或s(秒)为单位,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相应为mol/(L·min)或mol/(L·s)。例如,某反应的反应物浓度在5min内由6mol/L变成2mol/L,则以该反应物浓度的变化表示的该反应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8mol/(L·min)。 有哪些条件能够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呢?我们通过下面的实验来进行探究。 【实验2-5】 在2支大小相同的试管中,装入2~3mL,约5%的H2O2溶液,分别滴入1~2滴1mol/LFeCl溶液。待试管中均有适量气泡出现时,将其中一支试管放入盛有5℃左右的冷水的烧杯中;另一支试管放入盛有40℃左右的热水的烧杯中,对比观察现象。待放入热水烧杯中的试管里出现大量气泡时,用带火星的火柴梗检验放出的气体。 要求: (1)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2)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和重点。 (3)写出实验2-5的现象。 (4)由上述发生的反应可得出什么结论? (5)给本节课设计一个板书。
问题
王老师在"物质的分类"一节课中,首先让学生对自己之前所学过的化学物质进行分类,让学生在分类过程中,自己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之后再对问题进行讲解,以便学生清楚地认识自己的疑问所在。最后通过树状图的形式,将所学知识点进行展示,以便学生更好的记忆和理解。最后让学生自己将课堂开始的分类进行更正,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在这节课的设置中,体现了以下哪个过程?()A、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新课学习-解决问题B、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新课学习-解决问题C、发现问题-新课学习-理解问题-解决问题D、研究问题-发现问题-新课学习-解决问题
问题
下列哪一个属于认知性学习目标中应用水平的行为动词?()A、知道B、辨认C、解释D、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