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江西2020高级会计考试成绩查询10月17日前公布
发布时间:2020-08-19
距离2020高级会计职称考试越来越近了,现在已经进入了备考的冲刺阶段,各位考生在备考阶段更要调整好心态,不焦虑、不松懈,抓紧时间学习。
江西考生看过来:江西2020高级会计考试成绩查询10月17日前公布,届时51题库考试学习网会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准备参加2020年高会考试的小伙伴们,江西高级会计师成绩查询相关信息提前了解一下吧。
2020江西高级会计考试时间:2020年9月6日(星期日)。
2020江西高会成绩公布时间公布时间:2020年10月17日前,公布中、高级资格考试成绩。
高级会计师实行考评结合,考试结束后接下来就是评审了,论文发表需要提前准备吗?
论文成为很多学员的老大难,一定要提前准备,以免评审落榜,需要注意的是,高级会计实务是有成绩有效期的,全国线有效期 3 年,地区线有效期 1 年,在有效期内评审没过,需要重新参加考试。若发表核心期刊,周期相对比较长,不要一稿多投;不要临时集中发表;注意论文查重要求。
2020高级会计考试成绩公布时间:2020年10月17日前,公布中、高级资格考试成绩。高会考试成绩公布后,我们需要做什么呢?
1、资格审核
由于疫情的影响,多地实行考后资格审核,大家一定要准备或保存好相关材料,通过资格审核后才能拿到高级会计师合格证。
2、高级会计师实行考评结合,考试结束后接下来就是评审了,论文发表一定要提前准备!
论文成为很多学员的老大难,一定要提前准备,以免评审落榜,需要注意的是,高级会计实务是有成绩有效期的,全国线有效期 3 年,地区线有效期 1 年,在有效期内评审没过,需要重新参加考试。若发表核心期刊,周期相对比较长,不要一稿多投;不要临时集中发表;注意论文查重要求。
论文从选题、撰写、初稿、审核,定稿到发表需要极大的心力,论文的写作发表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大部分学员至少需要3-6月的时间才能发表一篇论文,而且有的地区要求3篇论文发表时间不能在同一年,一般情况下,中级职称考过以后发表的论文都是有效的,所以,提前准备论文总归是有备无患的。
论文最好不要等到高级会计师考试过后再准备。一般需要发表2篇以上论文,因为文章从写作到发表,过程会比较长,一般需要至少几个月的时间,时间太紧张,另外如果论文集中在一个时间段,评审老师很可能会认为你是为评审而写的文章,可能会对评审成绩有影响。总之,大家一定要提前准备噢!
论文在期刊的发表通常需要排期哦~考生们最好尽早准备,以便尽早发表避免节外生枝。
说明: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51题库考试学习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51题库考试学习网带给大家的资讯就到这啦,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的考试信息,请持续关注51题库考试学习网,51题库考试学习网也会努力为大家更新!!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高级会计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根据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要求,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甲公司组织人员对2015年度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2015年12月15日,甲公司召开董事会会议,就对外披露2015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审计报告相关事项进行专题研究,形成以下决议:
(1)关于内部控制评价的责任界定,内部审计部门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真实性负责。
(2)关于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董事会将公司所有的子公司纳入2015年度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范围。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单位、重大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3)关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用途。内部控制评价属于“控制的自我评估”,因此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上报经理层审核、董事会审批后确定,直接用于企业内部管理,不对外披露。
(4)关于内部控制审计。鉴于A会计师事务所一直为公司提供财务报表审计业务,对公司的情况比较了解,为提高审计效率,公司决定自2016年起,委托A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内部控制审计服务。
资料二
2015年12月20日,内部审计部门对甲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了全面审计。内部审计部门在审计过程中,发现公司的内部控制存在如下问题:
(1)基层员工根本不清楚公司的发展方向和战略。
(2)下属子公司在未履行授权审批的情况下为经营风险非常高的乙公司提供担保。
(3)全面预算草案经董事会审议批准后,就立即下达执行。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1>?、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逐项判断资料一中的董事会决议是否存在不当之处,存在不当之处的,请逐项指出并说明理由。
<2>?、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要求,逐项判断资料二中各个事项是否存在缺陷,存在缺陷的请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不当之处:内部审计部门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真实性负责。(1分)
理由:董事会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真实性负责。(1分)
(2)第二项决议不存在不当之处。(0.75分)
(3)存在不当之处。(1分)
不当之处: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不向社会公众披露。(1分)
理由:上市公司为接受社会监督,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决策提供依据,其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必须向社会公开披露。(1分)
(4)第四项决议不存在不当之处。(0.75分)
2.第(1)项内容存在缺陷。(1分)
控制措施:甲公司应当将发展战略的宣传工作做到位,及时传递到全体员工。(1.5分)
第(2)项内容存在缺陷。(1分)
控制措施:企业应当对担保申请人进行资信调查和风险评估,并出具书面报告。企业应当建立担保授权和审批制度,规定担保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权限审批。企业应当加强对子公司担保业务的统一监控。(1.5分)
第(3)项内容存在缺陷。(1分)
控制措施:董事会审核全面预算草案,重点关注预算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确保全面预算与企业发展战略、年度生产经营计划相协调。全面预算报经股东大会审议批准后,以文件形式下达执行。(1.5分)
要求:
(1)如果所有股东均参与配股,计算配股除权价格和每股股票配股权价值。如果甲股东持有100万股股票,分析配股前后该股东财富水平的变化。
(2)如果有20%股东放弃配股权,计算配股除权价格和每股股票配股权价值。如果甲股东持有100万股股票,放弃了配售权,分析配股前后该股东财富水平的变化。
每股股票配股权价值=(4.83-4)/5=0.17(元/股)
配股前甲股东股票市值=100×5=500(万元)
配股后甲股东股票市值=100×(1+2/10)×4.833=579.96(万元)
配股投资额=100×2/10×4=80(万元)
配股后的财富水平=579.96-80=499.96(万元)
配股后甲股东财富水平没有变化(忽略尾差)。
(2)实际配售股数=1000×(1-20%)×2/10=160(万股)
配股除权价格=(1000×5+160×4)/(1000+160)=4.86(元/股)
或:配股除权价格=(5+4×2/10×80%)/(1+2/10×80%)
=4.86(元/股)
每股股票配股权价值=(4.86-4)/5=0.17(元/股)
配股前甲股东股票市值=100×5=500(万元)
配股后甲股东股票市值=100×4.86=486(万元)
配股后甲股东财富水平减少。
鉴于双方的资源与能力具有显著的互补性,甲公司与乙公司都有进行合作的意愿。双方管理层就合作的相关事宜进行了协商和谈判。从降低协调成本考虑,最终双方决定建立产销合作联盟:乙公司以较低的价格为甲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甲公司为乙公司提供组装、仓储等服务,并以较低的价格让乙公司的空调进驻甲公司的线下门店。双方约定按照一定的比例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并对双方的违约责任和联盟解体等问题都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对于和乙公司结成战略联盟的计划,甲公司也对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公司内部一致认为,产销合作联盟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下列风险:首先,双方分别提供的技术与渠道难以按照合适的比例参与利益分配,并且各项成本一直在变动,很难建立合理的、动态的利润分配机制;其次,双方同为白色家电制造企业,存在相互竞争的关系,帮助乙公司销售产品可能会损害自身的利益,合作过程中可能存在商业机密泄露的风险;再者,近期政府的环保标准提升还可能会导致甲公司自身大量产品不合格,而对于乙公司提供的技术支持,甲公司由于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全面、专业经验不足等原因在短期内难以消化吸收。为了规避这些风险,公司领导层决定,一方面,努力巩固与完善与乙公司已建立的信任合作的联盟关系;另一方面,尽快建立风险预控机制,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1>?、根据以上资料,指出按照战略发展的思路划分,甲公司战略制定的类型。
<2>?、根据以上资料,简要分析甲公司与乙公司结成战略联盟之后需要规避的主要运营风险。
2. ①产品结构、新产品研发方面可能引发的风险。“政府的环保标准提升可能会导致甲公司自身大量产品不合格”。(1分)
②新市场开发,市场营销策略,包括产品或服务定价与销售渠道,市场营销环境状况等方面可能引发的风险。“双方同为白色家电制造企业,存在相互竞争的关系,帮助乙公司销售产品可能会损害自身的利益”。(2分)
③企业组织效能、管理现状、企业文化,高、中层管理人员和重要业务流程中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经验方面可能引发的风险。“而对于乙公司提供的技术支持,甲公司由于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经验不足等原因在短期内难以消化吸收”。(2分)
④质量、安全、环保、信息安全等管理中曾发生或易发生失误的业务流程或环节可能引发的风险。“政府的环保标准提升可能会导致甲公司自身大量产品不合格”。(1分)
⑤因企业内、外部人员的道德风险致使企业遭受损失或业务控制系统失灵可能引发的风险。“联盟过程中可能存在商业机密泄露的风险”。(1分)
⑥对现有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操作运行情况的监管、运行评价及持续改进能力方面可能引发的风险。“双方分别提供的技术与渠道难以按照合适的比例参与利益分配,并且各项成本一直在变动,很难建立合理的、动态的利润分配机制”。(2分)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 2020-09-01
- 2020-09-07
- 2020-02-12
- 2020-08-31
- 2020-01-15
- 2020-08-31
- 2020-09-07
- 2020-01-03
- 2020-01-07
- 2020-01-26
- 2020-02-07
- 2020-09-03
- 2020-02-01
- 2020-01-18
- 2020-09-05
- 2020-09-05
- 2020-07-27
- 2020-09-03
- 2020-09-07
- 2021-04-25
- 2020-02-12
- 2020-10-09
- 2020-09-03
- 2020-04-18
- 2020-09-02
- 2020-09-03
- 2020-02-14
- 2019-01-27
- 2020-09-05
- 202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