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浙江高会报名渠道有哪几个你知道吗?

发布时间:2020-03-05


报考了浙江省2020年高会考试的小伙伴看过来!2020年浙江高会报名渠道有哪几个你知道吗?接下来,51题库考试学习网带大家来了解一下吧!

浙江2020年高级会计师报名时间统一为202031010:00-201600;补报名时间为202032510:00-2716:002020年浙江高级会计师报名渠道有哪几个?

渠道1:浙江2020年高级会计师报名入口:全国会计资格评价网

渠道2:凡要求参加考试的会计人员,请考生在报名前登录“浙江政务服务网”,进行个人实名注册,报名期间请登录浙江会计考试报名网或浙江会计之家,按网上报名系统的要求进行报名及交费;

渠道3:考生也可直接通过手机“浙里办”APP—“会计之家”栏目,点击“考试报名”按钮,按要求进行报名及缴费。考生可点击进入“浙里办”APP——点击下方的“办事服务”——点击上方的“服务超市”——页面下拉找到“教育职考”栏目——点击“会计之家”进入。也可直接在“服务超市”的“为你推荐”中查看到“会计之家”

看了上面的内容,再看看报名流程有哪些吧!

浙江省2020年高级会计职称报名流程:

注册登录→报名填报→报名交费→打印准考证→参加考试。

浙江省2020年高会考试实行网上报名方式。网上报名须知:

1. 报名参加会计资格考试须首先在本网上报名系统进行注册。注册成功后,自行设定登录本网上报名系统的密码,并记录自动生成的注册号,再次登录时,需要使用注册号和密码。注册号及密码的找回方法详见登录界面。请妥善保管注册号和密码,因保管不善造成无法登录由报考人员本人负责。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注册号和密码仅用于报名期间登录系统使用,考生在打印准考证、查询成绩时不需要提供注册号和密码。

2.报考人员应在规定的日期内,自行登录本网上报名系统,查询本人报名状态。因本人未查询确认而带来的任何后果,由报考人员自行负责。

3.考试报名交费方式按所在地省级考试管理机构的相关规定执行,未交费或交费不成功无法取得参加考试的资格。

4.考试时间和考试批次由省级考试管理机构统一安排,并在准考证上载明。

好了,以上就是关于2020年浙江省高级会计师报名渠道及报名程序的相关信息,因考试政策、内容的不断变化与调整,51题库考试学习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高级会计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A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A 公司)是从事化工产品生产经营的大型上市企业。2004 年 9月,为了取得原材料供应的主动权,A 公司董事会决定收购其主要原材料供应商 B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B 公司)的全部股权,并聘请某证券公司作为并购顾问。
有关资料如下:
1.并购及融资预案
(1)并购计划
B 公司全部股份 l 亿股均为流通股。A 公司预计在 2005 年一季度以平均每股 l2 元的价格收购 B 公司全部股份,另支付律师费、顾问费等并购费用 0.2 亿元,B 公司被并购后将成为 A 公司的全资子公司。A 公司预计 2005 年需要再投资 7.8 亿元对其设备进行改造,2007 年底完成。
(2)融资计划
A 公司并购及并购后所需投资总额为 20 亿元,有甲、乙、丙三个融资方案:
甲方案:向银行借入 20 亿元贷款,年利率 5%,贷款期限为 1 年,贷款期满后可根据情况申请贷款展期。
乙方案:按照每股 5 元价格配发普通股 4 亿股,筹集 20 亿元。
丙方案:按照面值发行 3 年期可转换公司债券 20 亿元(共 200 万张,每张面值 1000 元),票面利率为 2.5%,每年年末付息。预计在 2008 年初按照每张债券转换为 200 股的比例全部转换为 A 公司的普通股。
2.其他相关资料
(1)B 公司在 2002 年、2003 年和 2004 年的净利润分别为 l.4 亿元、1.6 亿元和 0.6 亿元。其中 2003 年净利润中包括处置闲置设备的净收益 0.6 亿元。B 公司所在行业比较合理的市盈率指标为 11.经评估确认,A 公司并购 B 公司后的公司总价值将达 55 亿元。并购 B 公司前,A 公司价值为 40 亿元,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为 6 亿股。
(2)A 公司并购 B 公司后各年相关财务指标预测值如下:

(3)贷款银行要求 A 公司并购 B 公司后,A 公司必须满足资产负债率≤65%、利息倍数≥5.5的条件。
(4)在 A 公司特别股东大会上,绝大多数股东支持并购 B 公司,但要求管理层从财务分析角度对并购的合理性进行论证,确保并购后 A 公司每股收益不低于 0.45 元。
要求:

根据 B 公司近三年盈利的算术平均数,运用市盈率法计算 B 公司的价值。
答案:
解析:
近三年平均净利润为:{1.4+(1.6-0.6)+0.6}/3=1(亿元)
运用市盈率法计算的 B 公司的价值为:1*11=11(亿元)

甲公司系一家集规划设计、装备制造、工程施工为一体的国有大型综合性建设集团公司。2015年初,甲公司召开总经理办公会。会议听取了关于采用“平衡计分卡”改进绩效评价体系的报告。会议指出:公司近年来单纯采用财务指标进行绩效评价存在较大局限性,同意从2015年起采用“平衡计分卡”对绩效评价体系进行改进;同时要求加快推进此项工作,以更好地促进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指出平衡计分卡中“平衡”的含义及该评价方法的优点

答案:
解析:
平衡计分卡中“平衡”的含义包括:(1)财务绩效与非财务绩效平衡;(2)与客户有关的外部衡量与关键业务过程和学习成长相关的内部衡量的平衡;(3)领先指标与滞后指标设计的平衡;(4)结果的衡量与未来绩效衡量的平衡。
  平衡计分卡的优点包括:(1)战略目标逐层分解并转化为被评价对象的绩效指标和行动方案,使整个组织行动协调一致;(2)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确定绩效指标,使绩效评价更为全面完整;(3)将学习与成长作为一个维度,注重员工的发展要求和组织资本、信息资本等无形资产的开发利用, 有利于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甲公司是能源类上市公司,当年取得的利润下年分配。2019年净利润12000万元,甲公司采用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低正常股利2000万元,额外股利是净利润扣除正常股利后的16%。
  要求:计算甲公司的股利分配额与股利支付率。

答案:
解析:
股利分配额=2000+(12000-2000)×16%=3600(万元)
  股利支付率=3600/12000=30%

(2017年)甲公司为一家国有企业的下属子公司,主要从事X、Y两种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现拟新投产A、B两种产品。2017年初,甲公司召开成本管控专题会议。有关人员发言要点如下:
(1)市场部经理:经市场部调研,A、B产品的竞争性市场价格分别为207元/件和322元/件。为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实现公司经营目标,建议:①以竞争性市场价格销售A、B产品;②以15%的产品必要成本利润率[(销售单价-单位生产成本)/单位生产成本×100%]确定A、B产品的单位目标成本。
(2)财务部经理:根据传统成本法测算,制造费用按机器小时数分配后,A、B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170元和310元。根据作业成本法测算,A、B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为220元和275元。根据A、B产品的生产特点,采用机器小时数分配制造费用的传统法扭曲了成本信息,建议按作业成本法提供的成本信息进行决策。
(3)企业发展部经理:产品成本控制应考虑包括产品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售后服务等价值链各环节所发生的全部成本。如果只考虑产品制造环节所发生成本,而不考虑价值链其他环节所发生成本,将有可能得出错误的决策结果。根据企业发展部测算,A、B产品应分摊的单位上游成本(研发、设计等环节成本)分别为13元和18元,应分摊的单位下游成本(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成本)分别为8元和12元。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
1.根据资料(1),依据目标成本法,分别计算A、B两种产品的单位目标成本。
2.根据资料(2),结合产品单位目标成本,指出在作业成本法下A、B两种产品哪种更具有成本优势,并说明理由。
3.根据资料(3),结合作业成本法下的单位生产成本,分别计算A、B两种产品的单位生命周期成本。
4.根据资料(1)至(3),在不考虑产品必要成本利润率的条件下,结合竞争性市场价格和作业成本法下计算的生命周期成本,分别判断A、B两种产品的财务可行性。

答案:
解析:

或:
设A、B产品单位目标成本分别为X、Y,则

2.B产品更具有成本优势。
理由:在作业成本法下,B产品的单位成本为275元,低于单位目标成本280元;而A产品的单位成本为220元,高于单位目标成本180元。
或:
理由:在作业成本法下,B产品的单位成本低于单位目标成本,而A产品的单位成本高于单位目标成本。
3.A产品的单位生命周期成本=13+220+8=241(元)
B产品的单位生命周期成本=18+275+12=305(元)
4.财务可行性判断:
A产品销售价格为207元,低于单位生命周期成本241元,在财务上不具有可行性。
B产品销售价格为322元,高于单位生命周期成本305元,在财务上具有可行性。
或:
A产品单位利润=207-241=-34(元),在财务上不具有可行性。
B产品单位利润=322-305=17(元),在财务上具有可行性。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