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环境评价师《技术方法》章节练习(2021-09-08)

发布时间:2021-09-08


2021年环境评价师《技术方法》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第一章 工程分析5道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供您备考练习。


1、具有日调节性能的水电站,运营期对坝址下游河道水生态产生影响的因素有( )。【多选题】

A.水量波动

B.水位涨落

C.水温分层

D.气候变化

正确答案:A、B

答案解析:具有日调节性能的水电站,运营期对坝址下游河道水生态产生影响的因素有水量波动、水位涨落。

2、下列自然或人为活动中,可能成为生态风险源的有( )。【多选题】

A.地质灾害

B.外来物种引入

C.生物技术应用

D.农田土壤改良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生态风险的概念是由人体健康风险演进而来的,是对人体健康风险的拓展,即将受体范围由人类转向包括人类在内的生态系统。人们通常所说的环境风险可以认为是生态风险的一个发展较为完善的子系统,环境风险更多地关注污染物带来的风险,生态风险将这一范围拓展至自然灾害(如生物入侵、滑坡、地震、火灾、洪水等)、人类活动(如土地利用、生物技术应用等)更广的范围。

3、某拟建项目设计排气筒高度为7.5m,二甲苯排放浓度为40mg/,排放速率为0.2kg/h。排放标准规定二甲苯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70mg/,15m排气筒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为1.0kg/h。该排气筒二甲苯的( )。【单选题】

A.排放浓度超标,排放速率超标

B.排放浓度超标,排放速率达标

C.排放浓度达标,排放速率超标

D.排放浓度达标,排放速率达标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新污染源的排气筒一般不应低于15 m。若新污染源的排气筒必须低于15m时,其排放速率标准值按外推计算结果再严格50%执行。因此,7.5m高排气筒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Q=1.0×(7.5/15)2×50%=0.125(kg/h)。排气筒二甲苯排放速率为0.2kg/h>0.125 kg/h,故该排气筒二甲苯的排放速率超标,而排放浓度达标。

4、采用萃取工艺生产植物油的过程中,能减少有机溶剂排放的豆瓣干燥工艺是( )。【单选题】

A.自然通风干燥

B.通风加热干燥

C.循环气回收干燥

D.带式通风干燥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各种通风干燥方式都会导致有机溶剂挥发损失,只有循环气回收干燥可以减少有机溶剂的排放。

5、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达标,环保措施可行性论证内容有( )。【多选题】

A.技术可行性

B.经济可行性

C.达标排放的可靠性

D.满足排污许可要求的可行性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7.1明确提出建设项目建设阶段、生产运行阶段和服务期满后(可根据项目情况选择)拟采取的具体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境风险防范等环境保护措施;分析论证拟采取措施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长期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的可靠性、满足环境质量改善和可要求的可行性、生态保护和恢复效果的可达性。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环境评价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2014年)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评价中,AERMOD模式需要输入的参数有( )。

A.土地利用类型
B.湿沉降参数
C.干沉降参数
D.地表反照率
答案:B,C,D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建设项目清洁生产分析的重点不包括()。

A:资源能源利用
B:项目投资收益
C:环境管理要求
D:生产工艺与设备
答案:B
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中规定,清洁生产分析的重点是:①国家已发布行业清洁生产规范性文件和相关技术指南的建设项目,应按所发布的规定内容和指标进行清洁生产水平分析,必要时提出进一步改进措施与建议;②国家未发布行业清洁生产规范性文件和相关技术指南的建设项目,结合行业及工程特点,从资源能源利用、生产工艺与设备、生产过程、污染物产生、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环境管理要求等方面确定清洁生产指标和开展评价。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非金属矿山大规模露天爆破开采工程属于( )类建设项目。

A.Ⅰ
B.Ⅱ
C.Ⅲ
D.Ⅳ
答案:C
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中指出,根据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特征,将建设项目分为:①Ⅰ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②Ⅱ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③Ⅲ类,指同时具备Ⅰ类和Ⅱ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特征的建设项目。露天采矿影响地下水水位、水质、水资源量;矿石、矿渣、废石的渗滤液影响地下水水质;尾矿库坝下淋渗、渗漏影响地下水水质。 【说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规定,根据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程度,结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将建设项目分为四类,具体见导则附录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自2016年1月7日起实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已废止。

根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全面推进污染防治的具体措施包括( )
A、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
B、制定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优先保护农用地土壤环境,强化工业污染场地治理,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
C、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大种养业特别是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力度
D、加太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

答案:A,C,D
解析:
见教材P179。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