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环保工程师《专业知识》历年真题(2020-12-11)

发布时间:2020-12-11


2020年环保工程师《专业知识》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历年真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下列重金属中,在焚烧烟气中浓度较低的为:【单选题】

A.Hg

B.Cd

C.Pb

D.Cr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记忆题。

2、明渠水流模型实验,长度比尺为4,则原型流量为模型流量的:【单选题】

A.2倍

B.4倍

C.8倍

D.32倍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故原型流量为模型流量的32倍。

3、平流管中心流速0. 8m/s,管径20mm,管中流量为:【单选题】

A.

B.

C.

D.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4、在一自由声场中,距离面声源5m处的直达声压级为70dB,则距离面声源20m处 的直达声压级为:【单选题】

A. 64dB

B.62dB

C.60dB

D.58dB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5、下列关于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的工艺流程中,不是其主要特点的是:【单选题】

A.废水沿池长分段注入曝气池,有机物负荷分布较均衡

B.废水分段注人,提高了曝气池对冲击负荷的适应能力

C.混合液中的活性污泥浓度沿池长逐步降低

D.能耗较大,出流混合液的污泥浓度较高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的工艺流程主要特点:①废水沿池长分段注入曝气池, 有机物负荷分布较均衡;②改善了供养速率与需氧速率间的矛盾,有利于降低能耗;③混 合液中的活性污泥浓度沿池长逐步降低,出流混合液的污泥浓度较低;④曝气池出口混合 液中活性污泥不易处于过氧化状态,二沉池内固液分离效果好。

6、生物浸出方法处理含重金厲废物的必要条件是:【单选题】

A.铜的存在

B.氮的存在

C.还原性硫的存在

D.的存在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重金厲要在酸性条件下浸出。硫能被氧化产生琉酸。

7、下列关于环境目标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A.环境目标值只可定性描述,不宜定量化说明

B.通常所说的“碧水蓝天”就是人类追求的环境目标

C.境目标就是指基本能满足区域社会经济活动和人群健康要求的环境目标

D.环境目标就是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依据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环境目标也称为环境质目标,指基本能满足区域社会经济活动和人群健康 要求的环境目标;也是各级政府为改善辖区(或流域)内环境质量而规定的在一定阶段内必须达到的各种环境质量指标值的总称。

8、硝化细菌属于哪一类微生物:【单选题】

A.好氧自养微生物

B.兼性自养微生物 D.兼性异养微生物

C.好氧异养微生物

D.兼性异养微生物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硝化细菌分类:硝化细菌属于自养型细菌,原核生物,包括两种完全不同的代 谢群:亚硝酸菌属(nitrosomonas)及硝酸菌属(nitrobacter),它们包括形态互异的杆菌、球 菌和螺旋菌。亚硝酸菌包括亚硝化单胞菌属、亚硝化球菌属、亚硝化螺菌属和亚硝化叶菌属中的细菌。硝酸菌包括硝化杆菌属、硝化球菌属和硝化*菌属中的细菌。两类菌均为专性好氧菌,在氧化过程中均以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

9、已知河流某均匀段的流量为1m/s,河段始端河水的COD浓度为15mg/L,河段末端河水的COD浓度为10mg/L,河流的功能区划分为三类水体,该河COD的静态环境容量为:【单选题】

A.0. 43t/d

B.0.86t/d

C.1. 3t/d

D.1. 73t/d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10、对于水面宽度大于100m且断面水质不均匀的大江大河,应至少设多少条采样垂线:【单选题】

A.1条

B.2条

C.3条

D.4条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采样垂线数目见解表。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环保工程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下列分子中,属于极性分子的是:

A.O2
B.CO2
C. BF3
D. C2H3F
答案:D
解析:
提示 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CO2为直线型,BF3为平面三角形,为对称构型,为非极性分子。

关于环境污染的定义,下列哪项说明是正确的?(  )

A.排入环境的某种污染物使得环境中该种污染物的浓度发生了变化
B.排入环境的某种污染物破坏了该环境的功能
C.排入环境的某种污染物超出了该环境的环境容量
D.排入环境的某种污染物超出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答案:D
解析:
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产生大量污染物排放环境,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引起环境质量下降以至不断恶化,从而危害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有一隔声墙,对某一频率的入射声波的透射系数为0.01,则其隔声量为( )。
A 10
B 20
C 1
D 5

答案:B
解析:
根据隔声量与透射系数的关系公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