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书答案

在某次考试中.小明的语文、数学成绩均为80,英语成绩为75。已知全班三科平均成绩都为65,语文标准差为10,数学标准差为l5,英语标准差为5。小明三科的成绩按照标准分 由大到小进行排序的结果是

A.语文、数学、英语 B.英语、数学、语文

C.英语、语文、数学 D.语文、英语、数学


正确答案:C


小玲是初二年级的学生。她在2011学年的期中考试中,估计自己的数学成绩为85分,可实际最终考试成绩为90分。于是,她将期末数学考试的理想成绩定为95分。根据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这反映了小玲的( )。

A.认知需要

B.求知需要

C.成长需要

D.关系需要


正确答案:C
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中,E是生存的需要,这类需要关系到人的机体的存在或生存。R是关系的需要,是指发展人际关系的需要。G是成长的需要,是个人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由题干可知,小玲通过不断学习希望自己能够不断提高,所以正确答案是C。


某校规定:学生的平时作业、期中练习、期末考试三项成绩分数按40%20%40%的比例计入学期总评成绩,小亮的平时作业、期中练习、期末考试的数学成绩依次为90分、92分、85分,小亮这学期的数学总评成绩是多少?


小亮的数学总评成绩为90×40%+92×20%+85×40%=88.4 


5年级北师大版数学全优AB卷B卷第3单元答案

请告诉我正确答案


把详细的具体问题发上来。才好解答啊。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书上面复习题的答案 只要复习题的答案   谢谢


方法比答案更重要!要学会触类旁通!给你一些技巧和口决,希望能对你有一点点的帮助!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同号相加一边倒;异号相加“大”减“小”,符号跟着大的跑;绝对值相等“零”正好。【注】“大”减“小”是指绝对值的大小。
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法则不能忘,只求系数和,字母、指数不变样。
去、添括号法则:去括号、添括号,关键看符号,括号前面是正号,去、添括号不变号,括号前面是负号,去、添括号都变号。
一元一次方程:已知未知要分离,分离方法就是移,加减移项要变号,乘除移了要颠倒。
恒等变换:两个数字来相减,互换位置最常见,正负只看其指数,奇数变号偶不变。(a-b)2n+1=-(b - a)2n+1(a-b)2n=(b - a)2n
平方差公式:平方差公式有两项,符号相反切记牢,首加尾乘首减尾,莫与完全公式相混淆。
完全平方:完全平方有三项,首尾符号是同乡,首平方、尾平方,首尾二倍放中央;首±尾括号带平方,尾项符号随中央。
因式分解:一提(公因式)二套(公式)三分组,细看几项不离谱,两项只用平方差,三项十字相乘法,阵法熟练不马虎,四项仔细看清楚,若有三个平方数(项),就用一三来分组,否则二二去分组,五项、六项更多项,二三、三三试分组,以上若都行不通,拆项、添项看清楚。
代入口决:挖去字母换上数(式),数字、字母都保留;换上分数或负数,给它带上小括弧,原括弧内出(现)括弧,逐级向下变括弧(小—中—大)
单项式运算:加、减、乘、除、乘(开)方,三级运算分得清,系数进行同级(运)算,指数运算降级(进)行。
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题的一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时候要变号,同类项、合并好,再把系数来除掉,两边除(以)负数时,不等号改向别忘了。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大大取较大,小小取较小,小大,大小取中间,大小,小大无处找。
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一次绝对值不等式的解集:大(鱼)于(吃)取两边,小(鱼)于(吃)取中间。
分式混合运算法则:分式四则运算,顺序乘除加减,乘除同级运算,除法符号须变(乘);乘法进行化简,因式分解在先,分子分母相约,然后再行运算;加减分母需同,分母化积关键;找出最简公分母,通分不是很难;变号必须两处,结果要求最简。
分式方程的解法步骤:同乘最简公分母,化成整式写清楚,求得解后须验根,原(根)留、增(根)舍别含糊。
最简根式的条件:最简根式三条件,号内不把分母含,幂指(数)根指(数)要互质,幂指比根指小一点。
特殊点坐标特征:坐标平面点(x,y),横在前来纵在后;(+,+),(-,+),(-,-)和(+,-),四个象限分前后;X轴上y为0,x为0在Y轴。
象限角的平分线:象限角的平分线,坐标特征有特点,一、三横纵都相等,二、四横纵确相反。
平行某轴的直线:平行某轴的直线,点的坐标有讲究,直线平行X轴,纵坐标相等横不同; 直线平行于Y轴,点的横坐标仍照旧。
对称点坐标:对称点坐标要记牢,相反数位置莫混淆,X轴对称y相反, Y轴对称,x前面添负号; 原点对称最好记,横纵坐标变符号。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分式分母不为零,偶次根下负不行;零次幂底数不为零,整式、奇次根全能行。
函数图像的移动规律: 若把一次函数解析式写成y=k(x+0)+b、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写成y=a(x+h)2+k的形式,则用下面后的口诀“左右平移在括号,上下平移在末稍,左正右负须牢记,上正下负错不了”。
一次函数图像与性质口诀:一次函数是直线,图像经过仨象限;正比例函数更简单,经过原点一直线;两个系数k与b,作用之大莫小看,k是斜率定夹角,b与Y轴来相见,k为正来右上斜,x增减y增减;k为负来左下展,变化规律正相反;k的绝对值越大,线离横轴就越远。  
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口诀:二次函数抛物线,图象对称是关键;开口、顶点和交点, 它们确定图象现;开口、大小由a断,c与Y轴来相见,b的符号较特别,符号与a相关联;顶点位置先找见,Y轴作为参考线,左同右异中为0,牢记心中莫混乱;顶点坐标最重要,一般式配方它就现,横标即为对称轴,纵标函数最值见。若求对称轴位置, 符号反,一般、顶点、交点式,不同表达能互换。
反比例函数图像与性质口诀:反比例函数有特点,双曲线相背离的远;k为正,图在一、三(象)限,k为负,图在二、四(象)限;图在一、三函数减,两个分支分别减。图在二、四正相反,两个分支分别添;线越长越近轴,永远与轴不沾边。
巧记三角函数定义:初中所学的三角函数有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它们实际是三角形边的比值,可以把两个字用/隔开,再用下面的一句话记定义:一位不高明的厨子教徒弟杀鱼,说了这么一句话:正对鱼磷(余邻)直刀切。正:正弦或正切,对:对边即正是对;余:余弦或余弦,邻:邻边即余是邻;切是直角边。
三角函数的增减性:正增余减
特殊三角函数值记忆:首先记住30度、45度、60度的正弦值、余弦值的分母都是2、正切、余切的分母都是3,分子记口诀“123,321,三九二十七”既可。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要证平行四边形,两个条件才能行,一证对边都相等,或证对边都平行,一组对边也可以,必须相等且平行。对角线,是个宝,互相平分“跑不了”,对角相等也有用,“两组对角”才能成。
梯形问题的辅助线:移动梯形对角线,两腰之和成一线;平行移动一条腰,两腰同在“”现;延长两腰交一点,“”中有平行线;作出梯形两高线,矩形显示在眼前;已知腰上一中线,莫忘作出中位线。
添加辅助线歌:辅助线,怎么添?找出规律是关键,题中若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线段垂直平分线,引向两端把线连,三角形边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翻一番。
圆的证明歌:圆的证明不算难, 常把半径直径连;有弦可作弦心距,它定垂直平分弦;直径是圆最大弦,直圆周角立上边,它若垂直平分弦,垂径、射影响耳边;还有与圆有关角,勿忘相互有关联, 圆周、圆心、弦切角,细找关系把线连。同弧圆周角相等,证题用它最多见,  圆中若有弦切角,夹弧找到就好办;圆有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记心间,外角等于内对角,四边形定内接圆;直角相对或共弦,试试加个辅助圆;若是证题打转转,四点共圆可解难;要想证明圆切线,垂直半径过外端,直线与圆有共点,证垂直来半径连,直线与圆未给点,需证半径作垂线;四边形有内切圆,对边和等是条件;如果遇到圆与圆,弄清位置很关键,两圆相切作公切,两圆相交连公弦。
圆中比例线段:遇等积,改等比,横找竖找定相似;不相似,别生气,等线等比来代替,遇等比,改等积,引用射影和圆幂,平行线,转比例,两端各自找联系。
正多边形诀窍歌:份相等分割圆,n值必须大于三, 依次连接各分点,内接正n边形在眼前.
经过分点做切线,切线相交n个点.n个交点做顶点,外切正n边形便出现.正n边形很美观,它有内接,外切圆,内接、外切都唯一,两圆还是同心圆,它的图形轴对称,n条对称轴都过圆心点,如果n值为偶数,中心对称很方便.正n边形做计算,边心距、半径是关键,内切、外接圆半径,边心距、半径分别换,分成直角三角形2n个整,依此计算便简单.
函数学习口决:正比例函数是直线,图象一定过圆点,k的正负是关键,决定直线的象限,负k经过二四限,x增大y在减,上下平移k不变,由引得到一次线,向上加b向下减,图象经过三个限,两点决定一条线,选定系数是关键。
反比例函数双曲线,待定只需一个点,正k落在一三限,x增大y在减,图象上面任意点,矩形面积都不变,对称轴是角分线x、y的顺序可交换。
二次函数抛物线,选定需要三个点,a的正负开口判,c的大小y轴看,的符号最简便,x轴上数交点,a、b同号轴左边抛物线平移a不变,顶点牵着图象转,三种形式可变换,配方法作用最关键。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书答案 篇一: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期中复习题及答案 20212021学年第一学期初二数学期中复习要点 范围:2021版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八年级(上)第一章全等三角形、第二章轴对称图形及第四章实数;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分值:130分。 第一章全等三角形 知识点:全等图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条件。 第二章轴对称图形 知识点: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轴对称性质,线段、角、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练习: 1.下列图形中:平行四边形;有一个角是30的直角三角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其中是轴对称图形有( )个 A1个B2个C3个D4个 0 2.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3cm,其中一边长为3cm,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长为( ) A3cm或5cm,B3cm或7cm C3cm D5cm 3.ABC中,若AB=BC=CA,则ABC是等边三角形;属于轴对称图形,且有一个角为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上述结论中正确的有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下面能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 ) A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 B三个角对应相等 C有两边及其中一边所对的角对应相等D两个三角形周长相等 5.如图,在ABC中,ACADBD,DAC80,则B的度数是( ) A40; B35; C25; D20 6如图,已知AOPBOP15,PC/OA,PDOA,若PC4,则PD( ) A4 B3C2 D1 7. 如图,南北向的公路上有一点A,东西向的公路上有一点B,若要在南北向的公路上确定点P,使得PAB是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点P最多能确定( )个 A2 B3 C4 D 5 (第5题) (第6题)(第7题) 8如图,已知12,ACAD,增加下列条件: ABAE;BCED; CD;BE,其中能使ABCAED的条件的个数( ) A4个 B3个C2 个 D1个 1 9如图,将矩形ABCD纸片沿对角线BD折叠,使点C落在C处, CD交AB于E,若BDC=225,则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图中45的角(图中虚线也可视为角的边)有 ( ) A7个 B6个 C5个 D4个 10如图,D是ABC中BC边上一点,AB=AC=BD,则1和2的关系是( ) A2=31180 B2601() 3 C1=22D1=902 (8题图) 11. 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则其底角为_ 12. 如图,在ABC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E=4 cm,ABD的周长为13cm,则ABC的周长为 cm. 13如图,AD是ABC的中线,ADC60,BC4,把ABC沿直线AD折叠后,点C落在C的位置上,那么BC的长为 ; 14如图,ABAE,12,要使ABCAED,还需添加的条件是; 15如图,AB/CD,AD/BC,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16. 如图,已知OB、OC为ABC的角平分线,EFBC交AB、AC于E、F,AEF的周长为15,BC长为7,求ABC的周长 17. 如图,在RtABC中,C90,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D,连结AD (1)若ADC的周长为16,AB12,求ABC的周长; (2)若AD将CAB分成两个角,DAB36,求DAC的度数 2 篇二: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期末试卷(含答案)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期末试卷 班级姓名 学号 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 1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一点P(2,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 A、(3,2)B、(2,3) C、(2,3) D、(2,3) 3若数据2,x,4,8的平均数是4,则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是( ) A、3和2 B、2和3 C、2和2D、2和4 4在 3,4,2,3.14,(2)0,0.58588588858888,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2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5下列说法: (1)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3)有一个角为直角且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 (4)菱形的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边长的平方的4倍。 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如图(1),在直角梯形ABCD中,ABCD,ABC 90o,动点P从点B出发,沿BC,CD运动至点D停 止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x, ABP的面积为y,如 果y关于x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BCD的面 积是 () A、3 B、4 C、5 D、6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4分) 7函数yx3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 8直线ykxb经过一、二、四象限,则k、b应满足k_0, b_0 (填“”、“”或“”)。 9点C到x轴的距离为1,到y轴的距离为3,且在第三象限,则C点坐标是 10小明的体重约为51.549千克,保留两个有效数字是_;近似数1.69万精确到 位。 1164的立方根是 ,49的平方根是。 012已知:如图,矩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AOB60,AB1,AE 平分BAD交BC于点E.则AC的长为 ,EC的长为 。 13如果平行四边形的四个内角的平分线能围成一个四边形,那么这个四边形一定 是 。 14如图DE是ABC的中位线,FG是梯形BCED的中位线,如果DE=4,那么FG=。 15若菱形的的周长为40cm,两条对角线长的比为3:4,则此菱形的面积为。 A E BCM 第12题 (第18题) 第14题 16一次函数的图象平行于y=2x且与x轴交于点(-3,0),则这个函数的关系式为 。 17已知直线y=kx+b经过点(0,1)且与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2,则该直线的 解析式为。 18如图,在RtABC中,ABC90,ABBC8,点M在BC上,且BM2,N是AC 上一动点,则BNMN的最小值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64分) 19(本题共两小题,每题4分,共8分) 2(1)已知:(x5)16,求x; 2(2 20(本题满分8分) 镇江市局为了了解本市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情况,抽查了某校初一年级甲、乙两个班的部分学生,了解他们在一周内(星期一至星期五)参加课外活动的次数情况,抽查结果统计如下: (1)在这抽查中,甲班被抽查了 人;乙班被抽查了人. (2)在被抽查的学生中,甲班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平均次数为次,中位数是次;乙班


八年级上册数学成功训练计划主编刘增利答案

情告诉我正确的答案


这些没有挖。我查了下。好象只有书卖。连书的内容网上也没有。要写答案也不可行了!最好是把题目拿来。或者你看看原来应该有答案的吧!http://www.51maishu.com/Book/821122.aspx


高等数学第二版答案 作者 张家琦

2012 4 考试参考




苏马罗科夫直接将中文版的《赵氏孤儿》引入了俄国。


参考答案:错


请为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编写一篇教学设计。


答案:
解析: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并依据内容分析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扮演邓世昌等英雄人物的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观看电影《甲午风云》中“黄海大战”的片段,再现历史情景,培养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甲午中日战争中广大爱国官兵和台湾军民英勇杀敌、顽强反对外来侵略的教学,号召学生向英雄学习,树立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人生观。
  (2)通过帝国、主义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打败无能的清政府,再次与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教学,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培养立志成才、振兴中华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黄海大战及《马关条约》。
  教学难点
  清政府在当时海军实力比较强大的情况下为何战败;《马关条约》产生的影响。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方式
  本课综合运用情境式、比较法和自主学习等各种教学方式,形成师生互动。
  多媒体辅助课件
  日本当时先进的军用武器和装备(“双联主炮”和旗舰“松岛号,,)、《黄海大战》的片段、《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黄海激战》图、人物像《邓世昌》《致远号》《日军屠杀旅顺居民》、“三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复合图表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1.组织学生查找阅读与本课相关的一些资料,如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起因、经过(尤其是“黄海大战”)和结果;清朝战败的原因;《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等。
  2.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尝试用口诀归纳出《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3.结合当今热点,探讨中日关系的发展趋势等。
  (二)导入设计
  1.情境营造
  放映日本当时先进的军用武器,为导入新课做铺垫。
  2.教学导语
  设问:同学们,当今的中日关系如何呢?
  教师切入屏幕,显示课件:2011年l2月25—26日,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对中国进行了访问,呼吁增加政治互信、扩大交流合作。
  那么,一百多年前的中日关系又如何呢?现在我们来学习《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了解当时的中日关系。
  (三)教学结构
  1.发生的原因;
  2.爆发;
  3.重要战役;
  4.结果;
  5.《马关条约》。
  (四)师生互动
  1.发生的原因
  思考:这场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如何?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点援:简要从日本、朝鲜、清朝三国分析战争的背景,并归纳出战争发生的原因。
  日本明治雏新后,制定了侵华的“大陆政策”(根本原因);朝鲜农民起义,为日本提供了契机(直接原因)。
  2.爆发
  提问:这场战争发生在哪一年?为什么称之为甲午中日战争?
  3.重要战役
  (1)了解战争的简要经过
  教学策略:先总(简要经过)后分(黄海大战、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溃败)。
  在屏幕上打开《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
  (2)着重学习重要战役——“黄海大战”
  放映“黄海大战”的片段,着重观看邓世昌率领士兵英勇抗敌的感人场面。
  请个别学生扮演邓世昌的英雄形象,并由学生简要评价。
  提问:邓世昌有哪些高贵品质?
  (3)旅顺大屠杀
  承接上文:黄海大战后,日军轻易侵入辽东半岛,出现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这场大屠杀发生在哪里?
  在屏幕上打开《习军屠杀旅顺居民》图片。
  (4)威海卫溃败
  设问:接着,日军又夹击威海卫,我军战况如何?
  4.结果
  提问:本次战争的结果如何?清政府战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过渡语:面对日军的节节进逼,清政府加紧求和,与日本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奈约》。
  5.《马关条约》
  指名回答:《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及双方的代表。
  要求学生阅读文中相关的资料,完成下列任务:
  邻座讨论:尝试用口诀归纳《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师生共同归纳口诀:割三地;赔二亿;允设厂;开四口。
  邻座讨论:《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危害?
  进一步细化《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探究下列问题:
  “割三地”有什么危害?
  诱导:采用“三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复合图表进行比较。
  点拨并屏幕显示:台湾是中国的宝岛,是大陆的屏障,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日本占领台湾长达50年之久,不仅掠夺了资源,而且把台湾作为侵略中国大陆的基地。“赔二亿”又有什么危害?
  诱导:采用“三约”复合图表进行比较。
  剖析并屏幕显示:
  “赔二亿”与前两个条约相比,赔款数额剧增,严重破坏了中国财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这笔巨款相当于日本全年收入的三倍多,其中85%作为日本军费,助长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发展;清政府除了大肆搜刮民众外,还要大借外债,更加依赖于帝国主义。
  “允设厂”带来了哪些危害?
  启示:鸦片战争爆发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列强在中国开设工厂,是否签订条约?
  剖析并屏幕显示:鸦片战争爆发后,列强对我国的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甲午中日战争后则相反;鸦片战争爆发后西方列强开始在中国开设工厂,但没有条约依据,《马关条约》签订后则有了条约依据,表现为帝国主义向中国输出资本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日本在我国建厂,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原料,严重阻碍了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教师归纳并屏幕显示:
  “开四口”又产生了哪些危害?
  诱导:采用“三约”复合图表进行比较。
  剖析:《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都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北京条约》开设汉口、南京、天津等共十一处(《天津条约》开十口,《北京条约》增设天津一处,中英、中法《北京奈约》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故《北京条约》共开十一口),已经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和长江以北沿海,开埠天津,北京的大门被打开;《马关条约》开四口,说明最富庶的长江流域特别是江浙两省沦为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地。
  综述并屏幕显示:
  经济侵略的路线:江南沿海一长江中下游、江北沿海一长江上游
  简言之,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由沿海逐步伸向中国内地,范围不断扩展。小结:
  《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哪些进一步的危害?
  (五)教学总结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被迫同日本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从此,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请为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编写一篇教学设计。


答案:
解析: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并依据内容分析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扮演邓世昌等英雄人物的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观看电影《甲午风云》中“黄海大战”的片段,再现历史情景,培养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甲午中日战争中广大爱国官兵和台湾军民英勇杀敌、顽强反对外来侵略的教学,号召学生向英雄学习,树立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人生观。
  (2)通过帝国、主义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打败无能的清政府,再次与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教学,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培养立志成才、振兴中华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黄海大战及《马关条约》。
  教学难点
  清政府在当时海军实力比较强大的情况下为何战败;《马关条约》产生的影响。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方式
  本课综合运用情境式、比较法和自主学习等各种教学方式,形成师生互动。
  多媒体辅助课件
  日本当时先进的军用武器和装备(“双联主炮”和旗舰“松岛号,,)、《黄海大战》的片段、《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黄海激战》图、人物像《邓世昌》《致远号》《日军屠杀旅顺居民》、“三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复合图表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1.组织学生查找阅读与本课相关的一些资料,如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起因、经过(尤其是“黄海大战”)和结果;清朝战败的原因;《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等。
  2.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尝试用口诀归纳出《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3.结合当今热点,探讨中日关系的发展趋势等。
  (二)导入设计
  1.情境营造
  放映日本当时先进的军用武器,为导入新课做铺垫。
  2.教学导语
  设问:同学们,当今的中日关系如何呢?
  教师切入屏幕,显示课件:2011年l2月25—26日,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对中国进行了访问,呼吁增加政治互信、扩大交流合作。
  那么,一百多年前的中日关系又如何呢?现在我们来学习《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了解当时的中日关系。
  (三)教学结构
  1.发生的原因;
  2.爆发;
  3.重要战役;
  4.结果;
  5.《马关条约》。
  (四)师生互动
  1.发生的原因
  思考:这场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如何?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点援:简要从日本、朝鲜、清朝三国分析战争的背景,并归纳出战争发生的原因。
  日本明治雏新后,制定了侵华的“大陆政策”(根本原因);朝鲜农民起义,为日本提供了契机(直接原因)。
  2.爆发
  提问:这场战争发生在哪一年?为什么称之为甲午中日战争?
  3.重要战役
  (1)了解战争的简要经过
  教学策略:先总(简要经过)后分(黄海大战、旅顺大屠杀、威海卫溃败)。
  在屏幕上打开《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
  (2)着重学习重要战役——“黄海大战”
  放映“黄海大战”的片段,着重观看邓世昌率领士兵英勇抗敌的感人场面。
  请个别学生扮演邓世昌的英雄形象,并由学生简要评价。
  提问:邓世昌有哪些高贵品质?
  (3)旅顺大屠杀
  承接上文:黄海大战后,日军轻易侵入辽东半岛,出现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这场大屠杀发生在哪里?
  在屏幕上打开《习军屠杀旅顺居民》图片。
  (4)威海卫溃败
  设问:接着,日军又夹击威海卫,我军战况如何?
  4.结果
  提问:本次战争的结果如何?清政府战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过渡语:面对日军的节节进逼,清政府加紧求和,与日本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奈约》。
  5.《马关条约》
  指名回答:《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及双方的代表。
  要求学生阅读文中相关的资料,完成下列任务:
  邻座讨论:尝试用口诀归纳《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师生共同归纳口诀:割三地;赔二亿;允设厂;开四口。
  邻座讨论:《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危害?
  进一步细化《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探究下列问题:
  “割三地”有什么危害?
  诱导:采用“三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复合图表进行比较。
  点拨并屏幕显示:台湾是中国的宝岛,是大陆的屏障,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日本占领台湾长达50年之久,不仅掠夺了资源,而且把台湾作为侵略中国大陆的基地。“赔二亿”又有什么危害?
  诱导:采用“三约”复合图表进行比较。
  剖析并屏幕显示:
  “赔二亿”与前两个条约相比,赔款数额剧增,严重破坏了中国财政;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这笔巨款相当于日本全年收入的三倍多,其中85%作为日本军费,助长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发展;清政府除了大肆搜刮民众外,还要大借外债,更加依赖于帝国主义。
  “允设厂”带来了哪些危害?
  启示:鸦片战争爆发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列强在中国开设工厂,是否签订条约?
  剖析并屏幕显示:鸦片战争爆发后,列强对我国的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甲午中日战争后则相反;鸦片战争爆发后西方列强开始在中国开设工厂,但没有条约依据,《马关条约》签订后则有了条约依据,表现为帝国主义向中国输出资本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日本在我国建厂,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原料,严重阻碍了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教师归纳并屏幕显示:
  “开四口”又产生了哪些危害?
  诱导:采用“三约”复合图表进行比较。
  剖析:《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都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北京条约》开设汉口、南京、天津等共十一处(《天津条约》开十口,《北京条约》增设天津一处,中英、中法《北京奈约》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故《北京条约》共开十一口),已经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和长江以北沿海,开埠天津,北京的大门被打开;《马关条约》开四口,说明最富庶的长江流域特别是江浙两省沦为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地。
  综述并屏幕显示:
  经济侵略的路线:江南沿海一长江中下游、江北沿海一长江上游
  简言之,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由沿海逐步伸向中国内地,范围不断扩展。小结:
  《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哪些进一步的危害?
  (五)教学总结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被迫同日本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从此,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更多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书答案” 相关考题
考题 单选题小玲是初二年级的学生。她在2011学年的期中考试中,估计自己的数学成绩为85分,可实际最终考试成绩为90分。于是,她将期末数学考试的理想成绩定为95分。根据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这反映了小玲的( )。A 认知需要B 求知需要C 成长需要D 关系需要正确答案: D 解析: 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中,E是生存的需要,这类需要关系到人的机体的存在或生存。R是关系的需要,是指发展人际关系的需要。G是成长的需要,是个人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由题干可知,小玲通过不断学习希望自己能够不断提高,所以正确答案是C。

考题 一、考题回顾 题目:《光明行》 注:图片节选自花城版出版社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第40页 3.基本要求: (1)10分钟之内讲完试讲; (2)教师介绍作者背景; (3)需要分析视唱旋律; (4)要体现适当的板书。答案:解析: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出示刘天华的人物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对刘天华的了解,并且讲解一个故事:1930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北京饭店门口停着多辆小轿车,那是一些外国人来听刘天华演奏会。他们认为“中国有什么音乐?”闲来无事,抱着姑妄听之的心态而来。刘天华演奏自己写的二胡曲、琵琶曲,有“病中吟”“月夜”“空山鸟语”“良宵”“光明行”等曲,震撼全场。 2.教师引入课程《光明行》。 (二)初步感知 1.教师介绍《光明行》创作来源。 《光明行》产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后,当时国内动荡不安,各种社会矛盾日趋激化。“五四”运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爆发的。“五四”对中国知识分子及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就音乐而言,当时黄色音乐泛滥,靡靡之音流行。而主张“真正的音乐”的刘天华此时创作的一曲《光明行》,使中外一些对传统民乐有偏见的人不得不刮目相看,从而有利地驳斥了那些认为二胡乐曲只能表现缠绵无力情绪的论调,为民族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 2.教师播放乐曲,引导学生聆听,并且听完谈谈所了解的二胡及其音乐的印象。 (三)深入赏析 1.播放《光明行》,设问:与你平时听到的二胡曲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调性明亮,跳弓、颤弓、顿弓的演奏技法和效果。 2.分段落聆听分析《光明行》的特点。 (1)教师引导学生聆听第一段,学生小组讨论,从旋律、节奏等方面总结音乐特点。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第一段的音乐,节奏富于弹性和推动力,旋律情绪激扬。宽阔有力的分弓,连续的带附点节奏的顿音加之饶有变化的力度的使用,是音乐具有一种强烈的冲击力量。 (2)聆听第二段,对比第一段有什么不同? 第二段进行曲风格的旋律,流畅舒展,优美如歌。先在G调上用内弦演奏出现,而在D大调上重复主题时,则移至外弦演奏,这样运用内、外弦不同的特性,乐曲由一种内在的、被抑制的热情,发展为更加开朗和富于自信心的新的音乐形象 (3)第三四段,学生小组自学,教师检验成果。 第三段犹如人们踏着矫健步伐,昂首阔步地前进。第四段雄壮威武。尾声中,利用颤弓的特殊效果再现第二段的主题,并且加以扩展;当情绪发展到高潮时,又运用了紧缩重复的手法,使音乐更加热烈;最后出现了模拟军号声的主三和弦分解进行的旋律,这一切都使全曲生气勃勃,充满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和对光明前途的乐观自信 3.教师总结:全曲共分为四段,另有引子和尾声。在中国民族音乐传统习惯用的循环变奏的基础上,采用西洋的复三部曲式的特点,结构严整。 4.视唱第二段的主旋律。 (四)拓展延伸 1.聆听刘天华的《空山鸟语》,感受乐曲意境。 2.学生讨论自己喜欢的民族乐器,来介绍一下,教师点评。 (五)小结作业 1.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 2.作业:查找其他的二胡作品聆听。

考题 小玲是初二年级的学生。她在2011学年的期中考试中,估计自己的数学成绩为85分,可实际最终考试成绩为90分。于是,她将期末数学考试的理想成绩定为95分。根据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这反映了小玲的( )。A、认知需要B、求知需要C、成长需要D、关系需要正确答案:C

考题 小李在期末考试中,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生物五科的平均分是88分,政治、数学两科的平均分是90.5分,语文、英语两科的平均分是83分,政治、英语两科的平均分是85分,而且英语比语文多10分。问小李这次考试的数学成绩应是多少分?( ) A. 96 B. 97 C. 98 D. 99 答案:D解析:注意到语文和英语给了两个条件,可以从这个条件入手求出成绩。英语比语文多10分,因此英语应该比英语、语文的平均分多5分,即83 + 5 = 88(分)。因此,可求得政治的得分为85 X 2-88 = 82 (分),再求得数学得分为90.5 X 2-82 = 99 (分)。故本题选D。

考题 小李在期末考试中,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生物五科的平均分是88分,政治、数学两科的平均分是90.5分,语文、英语两科的平均分是83分,政治、英语两科的平均分是85分,而且英语比语文多10分。问小李这次考试的数学成绩应是多少分?( ) A. 96 B. 97 C. 98 D. 99 答案:D解析:注意到语文和英语给了两个条件,可以从这个条件入手求出成绩。英语比语文多10分,因此英语应该比英语、语文的平均分多5分,即83 + 5 = 88(分)。因此,可求得政治的得分为85 X 2-88 = 82 (分),再求得数学得分为90.5 X 2-82 = 99 (分)。故本题选D。

考题 单选题小玲是初二年级的学生。她在2011学年的期中考试中,估计自己的数学成绩为85分,可实际最终考试成绩为90分。于是,她将期末数学考试的理想成绩定为95分。根据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这反映了小玲的( )。A 认知需要B 求知需要C 成长需要D 关系需要正确答案: B 解析: 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中,E是生存的需要,这类需要关系到人的机体的存在或生存。R是关系的需要,是指发展人际关系的需要。G是成长的需要,是个人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由题干可知,小玲通过不断学习希望自己能够不断提高,所以正确答案是C。

考题 单选题小玲是初二年级的学生。她在2011学年的期中考试中,估计自己的数学成绩为85分,可实际最终考试成绩为90分。于是,她将期末数学考试的理想成绩定为95分。根据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这反映了小玲的( )。A 认知需要B 求知需要C 成长需要D 关系需要正确答案: B 解析: 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中,E是生存的需要,这类需要关系到人的机体的存在或生存。R是关系的需要,是指发展人际关系的需要。G是成长的需要,是个人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由题干可知,小玲通过不断学习希望自己能够不断提高,所以正确答案是C。

考题 单选题在某次考试中,小明的语文、数学成绩均为80,英语成绩为75。已知全班三科平均成绩都为65,语文标准差为10,数学标准差为15,英语标准差为5。小明三科的成绩按照标准分由大到小进行排序的结果是(  )。A 语文、数学、英语B 英语、数学、语文C 英语、语文、数学D 语文、英语、数学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考题 单选题在某次考试中,小明的语文、数学成绩均为80,英语成绩为75。已知全班三科平均成绩都为65,语文标准差为10,数学标准差为15,英语标准差为5。小明三科的成绩按照标准分由大到小进行排序的结果是(  )。A 语文、数学、英语B 英语、数学、语文C 英语、语文、数学D 语文、英语、数学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考题 单选题小玲是初二年级的学生。她在2011学年的期中考试中,估计自己的数学成绩为85分,可实际最终考试成绩为90分。于是,她将期末数学考试的理想成绩定为95分。根据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这反映了小玲的( )。A 认知需要B 求知需要C 成长需要D 关系需要正确答案: A 解析: 阿尔德弗尔的ERG理论中,E是生存的需要,这类需要关系到人的机体的存在或生存。R是关系的需要,是指发展人际关系的需要。G是成长的需要,是个人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由题干可知,小玲通过不断学习希望自己能够不断提高,所以正确答案是C。
最新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