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MBA考试《写作》历年真题(2019-11-02)

发布时间:2019-11-02


2019年MBA考试《写作》考试共2题,分为论证有效性分析和论说文。小编为您整理历年真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赢家诅咒”是一个经济学,也是行为金融学的概念。最近,我一直在想,它会不会就要在中国楼市发生。
        赢家诅咒的情形,主要发生在竞拍之中。拍卖时,市场只有一个卖家,但买家有很多。比如,古董、字画等艺术品,都会采取这种拍卖模式。
        买家在竞买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加价,最后是出价最高者得。但是,从常识来看,这样不断的买家“恶性竞争式”加价,会把一个拍卖品的价格抬得过高,大幅超越其本来应有的价值。那么,最后付了巨资,拿到这个拍卖品的人可能会暗自后悔。
        他拿到了那个拍卖品,是现场万众瞩目的人生赢家,但得到的却是一个“价值次品”——这些古人用过的瓶瓶罐罐或信手涂鸦根本就不值这个价。这就是赢家诅咒。
        从理论上讲,中国的房地产商和购房者都是有着赢家诅咒风险的一群人。房地产商拿地,是竞拍的,卖家只有一个,即当地政府,而很多个买家竞价。最后,楼面价不断被刷新。
        对购房者而言,由于这个市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所以,中介和房东(或者说先入楼市者)坐地起价、临时加价的现象司空见惯。实际上,前段时间,某些城市的学区房抢购大战,已经有点类似于拍卖了。真是天下奇观。
        不过,由于中国楼市,特别是一线城市“永远涨”的预期,帮助面临赢家诅咒的地产商和购房者似乎破除了这个“诅咒”。因为,还有更高的出价者来接盘。“离婚购房”、“贷款千万购房”的人,是否就是这么想的?
        但是,这样的想法也许恰好就是即将崩盘的中国楼市“赢家诅咒”出现的前兆?【论证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参考范文:

楼市真会出现赢家诅咒吗
        上文作者对于中国楼市赢家诅咒的担心看似有理,其实是难以必然成立的。
        首先,就算某些艺术品拍卖可能会出现赢家诅咒,但不能因此就以偏概全地推出所有艺术品拍卖都会出现该现象。因为大部分买家多数时候终究是理性的,内心对某艺术品的估价是有把握的,所以在自己的心理价位范围内成交,又怎么会导致普遍必然的后悔呢?
        其次,把中国的楼市比作艺术品拍卖,有机械类比的嫌疑。因为艺术品是独一无二的,价值比较主观,所以容易出现价格虚高。但一套房子是可以和周边地区的许多房子进行客观全面的比较的,比如地段、小区、套内面积、租金、过去的成交价……所以价值确定比较客观,自然也就不太容易出现所谓的赢家诅咒。
        再次,房地产商拿地虽然要参与竞拍,但是他出的价应该是事先经过比较严格的预算的,他相信以这个价拿地建房是卖得出并有钱可赚的,超出这个价他就不会举牌。所以,一般也不太会出现普遍的“地超所值”的情况。
        另外,就算房地产市场信息不对称,中介和房东也未必敢随意坐地起价加价。因为你加价,但如果你的竞争对手不加价,你就没法成交,也无法获利。反之,你真想卖房,就只能按照普遍的市场价开价。
        最后,目前楼面价、学区房被不断刷新、抢购,一线城市预期还会涨,未必就是赢家诅咒出现的前兆。因为很可能这些房子过去一直被价值低估,所以现在价格涨一涨,不是很正常的交易吗?怎么会推出崩盘的可怕结论呢?
        由于上文推理如此漏洞百出,所以,中国楼市的赢家诅咒未必真会出现。

2、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众所周知,人才是立国、富国、强国之本。如何使人才尽快的脱颖而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人才的出现有多重途径,其中有“拔尖”,有“冒尖”。拔尖是通过提拔而成为尖子,冒尖是指通过奋斗、取得成就而得到社会公认。有人认为我国当今某些领域的管理人才,拔尖的多而冒尖的少。【论说文】

答案解析:参考范文:

社会更需要冒尖人才
         如果“拔尖”是指被提拔而成为尖子,“冒尖”是指通过奋斗、取得成就而得到社会公认,那毫无疑问,我们应该大力呼唤更多管理人才的“冒尖”。
        首先,管理岗位更需要冒尖人才。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可见管理者对整个团队的重要性。很显然,拔尖有很大的主观性,拔错用错的概率很高。相反,如果新上任的管理者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该团队中自然地冒尖出来的,由于其经验、能力、品质、威信上都已经得到了事实的证明和团队其他成员的公认,这样众望所归的冒尖者对该团队的管理应该要远胜于被硬生生地提拔上来的人的。
        其次,创新战略更渴望冒尖人才。我们的改革开放现已进入了深水区,全球化的浪潮也愈演愈烈,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的发展,都没有先例可循,因此在管理人才方面最亟需的不是因循守旧、惟命是从的那种人,而是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在全球竞争中胜出。而相对于被动地选拔出来的人,冒尖性人才身上似乎更洋溢着一股原始的创新精神,一股天然的冲劲和闯劲――这些显然是不可能被“提拔”出来的。
         最后,顶尖领袖只能是冒尖人才。韩信原是项羽手下的一个小小执戟郎,后来被刘邦突击提拔为“大将军”,并最终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千古名将。这个例子确实很好地说明了伯乐、“拔尖”对于人才的重要性。但我们有没有进一步想过,如果所有人都等待被提拔,那最终谁来提拔那个处在人才金字塔最顶端的刘邦呢?显然,像刘邦、毛泽东、马云、俞敏洪这样的“帝国”的原创者,是不可能由别人提拔起来、而只能是自己冒尖出来的。
        既然社会更需要冒尖性人才,所以,我们年轻人为什么还只是消极地等待被人提拔、而不勇敢地去让自己去冒尖呢?

3、

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一支世界上最优秀的登山队,正在攀登一座雪山。这座雪山分外险峻,稍有不慎,人就会摔落悬崖,粉身碎骨。

        突然,队长一脚踩空,向下坠落。他想发出一声临死前的悲呼,但只要他一出声,准会有人受到惊吓,攀爬不稳,再掉下去!于是,他咬紧牙关,硬忍着不发出一点声音来。就这样,他无声无息地落在了万丈冰谷里。

        亲眼目睹这一惨烈场面的只有一个队员。本来,他差一点也发出了惊叫,但多年的经验使他明白,惊叫一声不仅不能救回队长,而且还会惊吓其他队员,给全队带来灾难。于是,他强忍着眼泪,像没事人一样一步一步向上攀登……

     登顶后大家发觉队长不在了,他才把事情的真相说了出来。

【论说文】

答案解析:参考范文:

凡事要顾全大局
        无论是悄无声息地坠落悬崖的队长,还是那个强忍着眼泪默默继续攀登的队员,他们的隐忍都是为了顾全大局。因为有了他们的顾全大局,整个登山队才能最终胜利登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作为团队中优秀的一员,凡事要顾全大局。
        首先,顾全大局才能正确决策取舍。大局是判断团队中的每一个个体该不该做某事的核心标准。没有大局这条标准,团队就会分崩离析。故事中的队长和队员,所以做出强烈的自我克制的行为来,乃是因为他们有大局意识――为了不影响整个团队的登顶。反之,关羽所以愚蠢地用“虎女安肯嫁犬子”来羞辱孙权的政治联姻、并最终导致蜀国失去荆州这一战略要地,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在这件事情上关羽没有大局观。
        其次,顾全大局才能让人尊重敬佩。为了顾全大局而牺牲自己的利益、乃至献出宝贵生命的人,是让人肃然起敬的。故事中的队长硬忍着一声不发地坠落山谷,赢得了整个登山团队所有队员的崇高敬意。同样,面对廉颇的多次挑衅和侮辱,蔺相如为了顾全大局而选择了隐忍,最终感动了廉颇,传下了“将相和”的千古美谈。反之,像范跑跑之类的损人利己、无视团队利益的小人,最终只会遭到大家的唾弃和声讨。
        最后,顾全大局才能实现团队目标。试想一下,在那样一座分外险峻的山峰,那位队长的“悲呼”和队员的“惊叫”会导致其他队员怎样的危险后果,很可能整个团队的这次登顶的目标也会随之泡汤。可以说,正是他们两位顾全大局的隐忍才赢得了团队最后的胜利。同样,在遵义会议上,正是周恩来顾全大局,率先做出自我检讨,才召开出了后来的、“拯救了党、拯救了红军”的遵义会议。
        总之,我们应该向故事中的那位队长和队员学习,学习他们作为团队中的一员顾全大局的精神。

4、分析下列论证中存在的缺陷与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述。
        下文摘录于“奥林匹克食品集团”给它的股票持有者的一份年度报告:
        随着时间的推移,加工成本会逐渐下降,原因是企业改进了工艺从而提高了效率。以彩照冲印为例,1970年冲印一张3×5英寸的照片成本为50美分;到了1984年,成本降到20美分。食品加工的情况也一样。我们奥林匹克食品集团马上要迎来25周年庆典,这么长的从业经历,无疑可以使我们建立信心:本公司可以实现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论证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论证结构分析


论证关系分析
论证一:改进工艺→提高效率→加工成本下降
①改进工艺提高效率并不意味着加工成本会下降。工艺成本只是加工成本的一部分,加工成本还包括原材料采购及损耗费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如果后面这些成本上升,则加工成本就不一定会下降。
②加工成本下降可能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促成。例如人工成本减少、制造费用减少、原材料损耗费用减少等等。
③随着技术的发展,改进工艺可能会提高工艺成本,如果效率的提高不足以抵消工艺成本的上升,那么改进工艺反而会导致加工成本上升。
论证二:以彩照冲印业为例→加工成本下降
①彩照冲印业成本的变化不足以代表整个行业的发展状况。再者照片成本由1970年的50美分到1984年的20美分,并不能说明加工成本下降,要考虑通货紧缩等因素而导致货币现值的变化。
②如果存在通货紧缩或其他原因,照片成本虽然由1970年50美分降到1984年20美分,但20美分的货币由于购买力比50美分的货币购买力强,反而说明加工成本上升。
论证三:以彩照冲印业为例→食品加工成本下降
彩照冲印业与食品加工业分属于两个行业,其行业特点并不相同,属于不当类比。其市场行情、技术变化以及消费者人群都有较大的区别,因此不能简单地把一个行业的发展状况推及另一个行业。
论证四:加工成本下降→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
①成本不仅包括加工成本,还包括管理成本、销售成本、资金使用成本。加工成本下降是总成本中的一小部分,即使加工成本下降,如果其他成本不降反升,也不可能得出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的结论。
②即使加工成本下降,在其他成本没有下降或者上升的条件下,总成本仍可能是不变的甚至是上升的。例如:加工成本下降,但原材料价格上涨,如若收入不变,利润反而会下降。

5、分析下列论证中存在的缺陷与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述。
       我们需要更有力度的法律,来保证我们的住宅安全系统不被盗版分子仿造并销售。有了这种保护手段,生产商自然就会投资研制新的住宅安全产品和生产技术。如果没有这种强有力的法律手段,生产商则会削减上述投资,相应会导致产品的质量、市场性能,乃至生产效率的滑坡,最后还会造成该行业生产性工作岗位的减少。
       另外,去年0.9%的客户对住宅安全系统的售后服务提出了投诉。这表明,尽管有近1%的人不满,绝大多数人还是相当满意的。可见要不要改进售后服务,对保持和增加销售量这一目标,并非至关重要。【论证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论证结构分析


论证关系分析
论证一:更有力度的法律→住宅安全系统不被盗版分子仿造并销售
①“有力度的法律”是指法律的处罚加重还是执法更严?文中没有明确界定,若只有其一,均不能达到论证者所说的保证住宅安全系统不被仿制的效果。
②确保盗版分子不仿造和销售住宅安全系统还有别的方法,例如,加大对不法分子的打击力度,更多健全的市场监督措施,都会使不法分子不去制造和销售住宅安全系统。仅仅依赖有力度的法律是不足够的。
论证二:有了法律保护手段→生产商投资研制新的住宅安全产品和生产技术
生产商首先考虑的是生产利润,如果没有可观的利润,只有法律保护手段,生产商不会研制新的住宅安全产品和生产技术。
论证三:没有相关法律手段→生产商削减投资→产品质量、生产效率下滑→工作岗位减少
①上述论证不合理地使用连串因果关系,将可能发生事件作为必然发生事件,其结论是不可信的。
②生产商削减了投资研制新产品的资金,而把大量投资应用在现有的产品和技术上,这样加大了对产品的投入力度,反而会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性能,也会提高劳动生产率,相应也会增加工作岗位。
论证四:0.9%的客户对售后服务等提出了投诉→绝大多数人还是相当满意的
①没有投诉并不意味着满意,0.9%的客户对售后服务提出了投诉并不意味着绝大多数人还是相当满意的。论证者犯了“数字陷阱”的逻辑错误。再有,0.9%的客户一定代表人数少吗?忽略基数的比较是没有意义的。
②0.9%的客户对售后服务提出了投诉,不代表绝大多数人还是相当满意的。有可能有些客户对其服务不满但是尚未进行投诉,还有一种可能是大多数客户对售后服务保持中立态度。

6、分析下列论证中存在的缺陷与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述。
       《中国陶瓷》杂志采访了几位知名的已退休的景泰蓝工艺师,以询问关于陶瓷业的变化。这些工艺师中仅有一位获得过大学相关专业学位,其他人都是在早期以学徒的身份进入该行业,并在一位经验丰富的景泰蓝工艺师的监督下工作。已经有几所学院表示,许多有前途的景泰蓝工艺方向的学生在他们本科还未毕业时就早早离开了学校。因此,鉴于目前招募有才华的景泰蓝工艺毕业生越来越难,景泰蓝工艺陶瓷公司应该设立一个锐意进取的学徒项目并雇佣那些对景泰蓝工艺表示浓厚兴趣的高中生,而不要等到他们从大学毕业之后再招募。【论证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论证结构分析


论证关系分析
论证一:《中国陶瓷》杂志采访了几位知名的已退休的景泰蓝工艺师→设立学徒项目并雇佣对景泰蓝工艺有浓厚兴趣的高中生
文中的基本论据是几位已退休的景泰蓝工艺师的采访录。但是,调查的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这些工艺师当中,“其他人都是在早期以学徒的身份进入景泰蓝工艺行业”,但是,我们还需要了解他们后来是否获得了在大学进修的机会。因此无法得出该结论。
论证二:早期以学徒的身份进入该行业,并在一位经验丰富的景泰蓝工艺师的监督下工作→设立一个锐意进取的学徒项目
要知道是否应该采用学徒制,我们还必须知道学徒制成功的概率大概是多少。虽然这几位学徒后来成为知名的景泰蓝工艺师,但是如果学徒成为景泰蓝工艺师的概率本来就很低,那么,在本公司开展学徒项目很可能就难达到目的。
论证三:许多有前途的景泰蓝工艺方向的学生早早离开了学校→雇佣对景泰蓝工艺有兴趣的高中生,而不要等到他们从大学毕业之后再招募
有前途的景泰蓝工艺方向的本科生还未毕业时就早早离开了学校。对此,我们的疑问是,这些本科生是在景泰蓝工艺方面有前途,还是在其他方面有前途?对于毕业前就早早离开了学校的那些学生,如果他们离开了这些学校后却到别的大学的景泰蓝工艺专业学习去了,那么,该论证还有待研究。
论证四:工艺师中仅有一位获得过大学相关专业学位,其他人都是在早期以学徒的身份进入该行业→设立学徒项目并雇佣对景泰蓝工艺有浓厚兴趣的高中生
采取学徒制,在40年前可能是成功的,但现在是否还会成功?现在有足够的理由说,它很可能不会成功,因为专业分工越来越细,知识更新越来越快,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材料所说的仅仅由“一位”经验丰富的景泰蓝工艺师来监督和指导一位“未来的景泰蓝工艺师”,显然很难称之为合格的当代景泰蓝工艺师,也不能说明该项目一定会成功。

7、分析下述材料,准确审题立意。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论说文】

答案解析:分析提示
这则材料的重心是“治标”与“治本”的问题。分析时,既可以顺向思考,指出“治标不如治本”;也可以逆向思维,换个角度思考,指出“治标未必不如治本”。当然,也可把二者结合起来思考,指出要“标本兼治”。亦可以联系反腐败等现实来思考,指出怎样做才能根除腐败。通过这样的分析,对这则素材的把握就比较全面了,到用时就可以以不同角度用到不同的文章中去。
参考范文一:

从改过自省开始
        枭将东徙,鸠问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故东徙。”鸠曰:“子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可见遇事逃避并非良策,改过自省才是正途。
        改过自省,即从自身出发,找寻问题的缘由,通过改变自身来解决问题。人要不断自省,才能更好地融入这个社会;不断自省,才能有所成就。
        自省方立足。
        曾子曰:“吾一日三省吾身。”何以如此?因为在遇到困难时,人第一反应往往是责怪他人或环境,而不会立刻想到自省。无法与别人沟通,是否是自己孤僻而非他人冷漠?做事遇到困难,是否是自己方向错误而非他人施以阻碍?柳永科举时所作的一句“忍把浮名,换了浅吟低唱”,让其一生仕途不得志,到底是皇帝狭隘,还是自己说错了话呢?既要洒脱,又求名利,未免太贪心了些。若柳永自省一下,认清自己,想必此生会舒服些。因而自省,是人们能立足于社会的法则之一。
        自省方成业。
        人需自省,企业更是如此。谷歌公司重组,建立Alphabet公司,此举看似超常震惊世界,但也有其内在道理。谷歌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创新,而一个行业巨头想保持创新力就需要不断的自省。从谷歌搜索到谷歌地图,再到生命监控和人工智能,正是不断的自省,发现自身优劣势并加以运用,才使得其一直是计算机领域的翘楚。相反,若不自省,盲目自大,被市场淘汰的诺基亚就是最好的警示牌。没有哪个企业可以靠着一种状态永久存活,因而自省,是企业得以长足发展的不二法则。
        自省不易,因为反问自己就要面对驳倒自己的可能,是对自身价值观的冲击。所以我们要认清目标,勇敢面对自己。企业亦如此,并非每一步决策都是有益的,要勇于止损,常常叩问运营目标是什么,才能不被利益模糊了视线。
        鸠需更鸣,人需自省,企业亦如是。新的未来从自省开始。
参考范文二:
治本方为良策
        鸠若不想被乡人恶,则需“更鸣”,而不是“东徙”。可见,“治标”并不能解决问题,“治本”方为良策。
治本,是指找出问题的核心,切中肯綮,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治标,只是看到了问题的表象,避重就轻,只是做些表面功夫。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而次要矛盾只是处于从属地位。“治本”就是抓住了主要矛盾,抓住了问题的核心,只有这样,问题才能得到彻底解决;“治标”则只是看到了次要矛盾,就如同隔靴搔痒,徒劳无功。
        只有治本,才能消除隐患,使问题得到根本解决,进而着手之事取得成功。
        中医上诊断病人,要“望、闻、问、切”,找出病根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妙手回春。倘若,医生只是看到病人表面上的症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则只能缓解病情,疾病得不到根治,而且留下了无穷的隐患,最终很可能发展成不治之症,这岂不是庸医?可见,为医应当“治本”。
        “治本”对于为医极为重要,对于为政也是如此。
        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出现,消费者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为政者如果只是每次事件发生之后追究几个责任人或提出几点要求,那么食品安全问题依然还会出现。只有制定切实可行的食品安全法规并确保法规有效实施,只有“治本”,食品安全才能得到有力保障。
        要想“治本”,首先要有敏锐的观察和智慧,要能够抽丝剥茧,找到问题的根源;同时,除了智慧,还要有决心和勇气。比起治标,治本总是艰难的,更需要我们有不怕麻烦、肯吃苦的精神。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治本方为良策。散、血流成河……
        生者在对往者的审视中找到了道德的标杆,也找到了纪念的理由。德国人用尽一切方法阻止时间淡褪那血色,稀薄那呼声:修建集中营纪念馆,全力处理战后的善后问题,还有那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德国人在60年里不断地反思,不停地纪念,终于完成了灵魂的自我救赎。德意志民族向世界展示了理性的力量,也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可见理性的纪念才是正确的纪念,理性让纪念闪耀出人性的光辉。(过渡段)
        但纪念一旦脱离理性的制约,它就会变成不可控制的魔鬼(过渡词)。日本在60年前那幕惨剧中同样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作为亚洲地区的主要刽子手,日本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往者已矣,大和民族的纪念却是如此这般:右翼势力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还妄图为二战罪行翻案;不顾史实修订历史教科书,文过饰非,美化侵略罪行;更有首相一年一度的靖国神社“拜鬼”……日本这种偏离理性范畴的“纪念”活动,自然得到各国人民的一致谴责。有句话说得好:“跪着的德国人比站着的日本人更高大!”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取得胜利,中国人民自然无法容忍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于是各地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议和纪念活动。但近来这些纪念活动在少数激进分子的鼓动下出现了打砸抢日货商店的不理智举动。群众爱国的赤子之心可以理解,但纪念并不是感情的挥霍,非理性举动无益于解决问题。我国领导人多次表达出严正立场,但同时并不关闭中日会晤的大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无疑就是对过去痛苦最理性,也是最深刻的祭奠。
        人不能忘本,“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而高贵的心灵在铭记苦难,咀嚼苦难过后,方能理智地纪念苦难。当纪念的洪波涌动时,勿忘用理性的“闸门”控制情感。

8、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学者南怀瑾在他的著作《论语别裁》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所谓畏就是敬,人生无所畏,实在很危险,一个人有所怕才有所成,一个人若无所怕,是不会成功的。”【论说文】

答案解析:参考范文一:

心怀敬畏
        学者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中讲到,人生无所畏是危险的,人有所怕才能有所成,无所怕则不能成功。
        心怀敬畏,才会有所成就。
        敬畏即尊敬与畏惧,对自然规律敬畏、对法律道德敬畏、对圣贤敬畏。敬畏并不是只有普通人才应有的态度,孔子、韩愈、南怀瑾都心怀敬畏。
        心怀敬畏才能不断进步取得成就。敬畏使人意识到自身的渺小,看到圣贤智者的伟大,见贤思齐,借助前人经验和历史教训,少走弯路,成就辉煌人生。相反,无畏者无知,盲目自大,难以取得进步。牛顿年轻时对科学前辈心怀敬畏,他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取得超越他们的成就。一些一夜暴富的商人不懂敬畏顾客,敬畏法律,他们的成功也只能是昙花一现,很快凋谢。
        心怀敬畏才能在自然与社会中生存下去。遵从自然规律,遵守法律,尊崇道德,人的生命才能延续。世界万物运转都有其规律,不懂得遵守这些规律,自然会受到惩罚。保护环境顺应自然,自然将给予人类舒适的生存空间和无限的财富;相反,不懂敬畏自然,过度开采,污染肆意排放,疯狂索取,人的生命将受到威胁,困扰许多城市的雾霾就是不敬畏自然的后果。
       心怀敬畏需要我们遵守客观规律,在运用客观规律顺应时代发展中求创新进步。心存敬畏需要我们放低姿态,坚持运用自我批判这一工具,努力塑造更好的自我。心存敬畏需要我们包容开放,不仅要听圣贤的建议,更要听逆耳之言,接受批评。
       人行走于世间,渺小如沧海一粟,懂得心怀敬畏才能有所成就,坐拥繁华。
参考范文二:
常怀敬畏之心
        学者南怀瑾在他的著作《论语别裁》中告诉我们:“所谓畏就是敬,人生无所畏,实在很危险,一个人有所怕才有所成,一个人若无所怕,是不会成功的。”
        换而言之,心怀敬畏,我们才能获得成功。
       “敬畏”是什么?就是“既敬重又畏惧”。这是人对待事物的情感态度,它囊括了“敬”与“畏”的双重情感内涵:对事物人格化的一种尊重以及一种对自身言行的自律和自我约束。
        人活在世界上是要有所敬畏的。只有心怀敬畏,我们才会不忘肩上的责任,时时想“干事”;只有心怀敬畏,我们才会事事有“干劲”,忠于职守,鞠躬尽瘁。
        心怀敬畏,华益慰用心灵呵护患者的生命。身为医生,华益慰始终把患者的生命看得最重。当别的医生因担心手术风险太大,若手术失败将会给自己找来不必要的麻烦而拒绝救治危急病人时,他那一句斩钉截铁的“我治!”震惊了所有在场的医护人员,也给了患者家属一丝生的希望。正是源于华益慰对生命的敬畏,才成就了他“救世华佗”的美名。心怀敬畏,时刻保持一颗高度敬畏生命的心灵,让我们看到华益慰内心让人景仰的高尚医德与人格。
        然而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很多人为了追求生活品位,抛弃了自己的敬畏之心,铤而走险,迷失了自己。全国最年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教授李宁,抛弃了自己的敬畏之心,挪用和贪污巨额科研经费,断送了自己的前程,实在令人惋惜。
        如何做到心怀敬畏呢?首先我们在思想上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净化自己的灵魂,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筑起道德防线,认真学习,主动对照反思,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固堤于未决。其次在行动上,我们要摒弃非分之想,用高标准来自我要求、自我约束和自我调整,经常戒备和提醒自己,真正做到“吾日三省吾身”。
        常怀敬畏之心,方能使我们走得更远。

9、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下面是中央电视台经常播出的一则公益广告。
        有时候,文明离我们只不过是10厘米的距离;有时候,也许只是几厘米的宽度;也有时候,可能只是一张纸的厚度。我相信,其实文明就在我们心中,我们会在生活中不经意地流露着。有时候,多一个手势,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份体谅;有时候,多一点耐心的等待,对别人来说就是一种关爱;有时候,多一点分享,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分温暖。【论说文】

答案解析:参考范文一:

文明,从点滴做起
        有时候,多一个手势,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份体谅;多一点耐心的等待,对别人来说就是一种关爱,这都是细节的体现。因此,文明,要从点滴做起。
        文明是良好的行为体现,是一种精神追求。它从小处散发出来,代表着一个人的个人素养,更代表着一个国家的人文精神。
        对个人来说,从点滴开始的文明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加强个人自身修养。我们不可能因为一件事、一句话便具备文明的素养,真正的文明是在生活中不经意流露出来的,因此应当从小处开始改变。多一点耐心会让别人感受到关爱,多一点分享会使他人感受到温暖,这些无疑都会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温暖与感动,一点一滴的积累也会让我们变得更加优秀。
        对国家来说,从点滴倡导文明会推动社会的发展,促进国家软实力的提高。国家是一个大的集体,只有集体中的每个人都有了文明,国家才能体现出文明。习近平主席与夫人彭丽媛的行为与细节处处体现着我国的文明,这也带动了群众的积极性。由此可见,国家倡导文明从点滴做起会带动群众,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也无疑会增强国家的软实力。
        文明要从点滴做起,个人应当从细节开始改变,真心真意地对待他人,多一声问候,多一句关怀,让温暖的力量在人群之中不断扩散。国家应当倡导人们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每人的一小步就是国家的一大步。在倡导群众的同时还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推动政治、经济建设,为精神文明提供坚实的基础。
        文明就在我们身边,从点滴做起,从细节出发。
参考范文二:
愿文明之美常驻心间
        我们的生活中其实并不缺少文明,生活中的不经意中往往流露着文明之美。也许只是一个简单的手势,一次耐心的等待,一种彼此之间的分享,生活中处处有文明。
        何为文明?它或许不像巍峨高山般磅礴,可能也不似山涧清泉般娟秀清丽,生活中的文明往往不是能用感官真切地看到、听到的,但它却似一股暖流,温暖着每个接触到它的人的心灵。
        心怀文明,个人才能抛弃小我,得到灵魂升华。对于个人来说,文明并没有那么复杂。小到过马路时的礼让先行,开车时不抢道、不超线,一次力所能及的举手之劳……生活处处有文明。只有个人文明,整个社会才能取得长足的发展。我们憧憬文明,期盼文明,但却不得不承认现实中还有些不文明现象。从大街上人们随意丢弃垃圾到人们乘车时的抢上抢下,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却是阻碍人们向文明迈进的大事。唯有提高个人素质才能让全社会的文明得到进步与发展。
        心怀文明,国家才能科学发展,社会才会和谐,才会不断进步,最终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反映了这个社会全体成员综合素质的水平。只有全社会共同意识到文明的重要性并不断践行文明,人类才能得到长足的进步。发生在社会上的种种不良现象需要我们去规避、去防范,为建设更加文明的现代社会而不懈努力。
        要做到心怀文明,我们需要经常清点自己的内心,抛弃不切实际的庸俗思想,保持清醒的头脑,守住道德的底线,磨去损人利己的小聪明,打造我们人生的大格局。国家需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关注以物质生产进步和物质生活改善为代表的物质文明,更要关注以人类智慧、道德进步状态为代表的精神文明。唯有如此,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才能实现中国梦想。
        文明虽大,却在小处体现。每个人文明进步一小步,社会进步一大步,愿文明常驻心间。

10、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欲望和好奇正是使世界在人面前变得五彩缤纷的一双神奇的眼睛。——史蒂文森【论说文】

答案解析:参考范文一:

辩证地看待“欲望”
        林则徐有言:“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而史蒂文森却说:“欲望和好奇正是使世界在人面前变得五彩缤纷的一双神奇的眼睛。”因此,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欲望”。
        欲望,指的是强烈的向往。“无欲则刚”的“欲”指的是会让我们失去底线的诱惑,是一种总体而言弊大于利的欲望;而史蒂文森让世界多彩的欲望,更多的是一种探知与好奇,是一种总体而言利大于弊的向往。
        欲望有利有弊,显然,我们应当辩证地看待欲望,存利除弊。
        事物的发展是矛盾的,具有两面性,因此我们看待问题应当坚持辩证的否定观,一分为二地看待。否定就是扬弃,要有克服、有保留。继承一切积极因素,抛弃一切消极因素。积极的欲望使人完善自我、走向成功,消极的欲望让人失去底线、步入失败。因此,我们应当辩证地看待欲望,保留积极的、促进自身发展的好的欲望,抛弃消极的、妨碍自我超越的坏的欲望。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只有辩证地看待欲望,我们才能远离诱惑,完善自我,最终实现自我超越。“钢铁侠”的原型马斯克对知识与技术有无穷的欲望,他10岁便学会了编程,12岁完成了第一个个人制作的电脑游戏。长大后先后进入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学习,但这些远远无法满足他对知识的渴求,他选择了辍学。辍学后他创立了Zip2,成立了贝宝,实现了一箭九星的低成本高技术,他发明的特斯拉汽车引发全球疯狂。马斯克的成功源于他对探索无穷的欲望以及对外部诱惑的抗拒,来自于他能辩证地看待欲望。
        辩证地看待欲望,要求我们树立辩证观,其根本原则是要有一个内心的制约。有了内心的制约就会减少行为的过失,能够反省到因自身欲望带来的弊端并加以克制。我们应做到思想上辩证对待,行为上严于律己。
        辩证地看待欲望,是智者应有的眼光。
参考范文二:
正确看待欲望
        林则徐言无欲则刚,而史蒂文森则把欲望看作是一双神奇的眼睛。欲望有好的一面,但它也有缺陷的一面,我们要正确地看待欲望。
        欲望,人生而有之,是一种对某种事物的渴求,想要把其拥为已有的冲动。我们日常的行为大多都由欲望掌控着,如购买水果是满足对“吃”的欲望,为灾区捐款是满足对“助人为乐”的欲望,偷窃是满足对“金钱”的欲望……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矛盾”与“统一”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他们相互排斥,又相辅相成。欲望便是如此,有的欲望“诲”人不倦,而有的欲望“毁”人不倦。因而我们要正确地对待欲望,分清好坏,才能“诲”而不“毁”。
        正确看待欲望对我们、对企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只有正确看待欲望,我们才能分清事物的好与坏,黑与白,做该做之事,行该行之路,为自己奋进向上的欲望骄傲。对于企业而言,只有正确看待欲望,企业才能有前进的动力,担负起对民众、对社会的责任,专心研发优质的产品,推出周到的服务,选择合作共赢而非恶意竞争,使企业在良性竞争环境中走好每一步。
        正确看待欲望,需要个人和企业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多地认识欲望好的一面,并从该方面着手追求自己的目标。如对于“金钱”的欲望,“智者”会努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培养理财投资意识,或发挥自身优势下商海拼搏,从而挖掘人生的金桶;而“小人”往往愿意取巧,走歪门邪道,坑蒙拐骗无所不用其极。二者虽均能满足欲望,但一个满足自己,造福社会;一个为害一方,不能长久。因而欲望需要我们以“正确”的途径实现。
        正确看待欲望,走好每一步,唯有如此,个人和企业才能成就自我,铸就辉煌。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MBA考试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