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MBA考试《写作》历年真题(2021-08-22)

发布时间:2021-08-22


2019年MBA考试《写作》考试共2题,分为论证有效性分析和论说文。51题库考试学习网带来了历年真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同学们考前自测提升!


1、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在一次管理培训课堂上,培训师把一杯酒倒进一桶污水中,然后问大家:“这是一桶什么?”大家说:“一桶污水。”培训师又把一杯污水倒进一桶酒中,然后问:“这是一桶什么?”“仍然是一桶污水。”“谁还愿意喝它?”台下的学员一个个都皱着眉头,回答说:“很恶心,不愿意!”“于是,我们就只能很遗憾地把它全部倒掉。”【论证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

参考范文:

《且慢把污水妖魔化》

       上文试图论证管理的第一要务是识别清除破坏性员工。很遗憾,这样的论证漏洞百出。
       首先,把组织比作一桶酒,把破坏性员工比作污水,犯了机械类比的逻辑错误。因为污水和酒是高度互溶的,但人和人之间却未必会这样毫不设防地相互渗透。组织里的大部分员工会有自己的判断和自控力,因此很可能就会主动远离和拒斥这些“污人”的不良影响。
       其次,就算驴子破坏陶瓷很容易,但也不能因此以偏概全地推出破坏就总是比建设容易。试想,如果让苍蝇来破坏工匠所做的陶瓷,或者让驴子来破坏铁匠锻铸的铁器,破坏就未必那么容易了。所以,我们也不能无限夸大破坏性员工的破坏力。
       再次,它错误地预设了人不可能改过自新。世上没有天生的坏人,大部分人做坏事,也许只是为了眼前的一点小私利而一时糊涂,或是无意中做了坏事,这时稍加提醒或者强化组织纪律和违规后果,也许他们就会立刻改正、继续为组织做贡献了。
       另外,也许有洁癖的人会仅仅因为苍蝇或老鼠屎的一点点玷污就把整锅汤粥全都废弃,但大部分人很可能只会把苍蝇和老鼠屎周围的粥汤舀出来倒掉就可以了,其余未被污染的部分完全可以继续饮用。同样,我们也不必仅仅因为某个污人,从而废弃整个组织。
       最后,就算污人需要识别和清除,但也推不出这就是管理的第一要务。也许管理的第一要务并不是整天拿着显微镜到处寻找微不足道的老鼠屎,而应是努力寻找和激励优秀员工,也许他们才真正决定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日前,多地密集出台高考改革方案,有不少省市拿英语开刀。但一个数万人的在线调查显示,竟然有七成网友支持“数学滚出高考”,看来许多人厌恶数学甚于英语。
        为什么数学应该滚出高考?因为初高中学的那些数学几乎没什么用。大多数人工作后基本不用数学,用也不过仅限于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范围。中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学习立体几何的公理与证明,添辅助线的特殊技巧,椭圆、双曲线与抛物线的表达式,微积分……牺牲了多少脑细胞,浪费了多少青春。为什么要学这些以后根本用不上的东西?
        当然有人说,学数学能够训练我们的逻辑思维呀。但不学数学难道就不能掌握逻辑思维了吗?有心掌握逻辑思维的人,学点逻辑学就够了。何况大部分工作是重复性、事务性的工作,第一对数学基本没有要求,第二对逻辑思维基本无特殊要求,能够按照上级的指示或规定的流程去做就行了。在这个意义上,让中学生普遍学那么高深的数学根本没有必要,他们完全可以学习对以后工作更有用的课程,比如礼仪呀、驾驶呀等等。
        其实,学数学只是考试的需要而已。但正是遴选的考虑导致了数学教育的异化。不就是要确定哪些人有资格上大学,哪些人没资格吗?为了把大家的差距拉开,就加大课程的难度。这就把所有中学生都卷进来了。须知,以后真正会走上学术道路的是少数,大部分人是常人,从事一份通常的工作,中学课程就得为这个服务,而不是异化成为了高考。【论证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

参考范文:

《数学真该退出高考吗》

        数学真该退出高考吗?至少上文在逻辑上不能必然地推出这一结论。
        首先,这次在线调查是否具有代表性?也许被调查者大都是一些数学没学好、对数学有偏见、仅仅从事底层体力工作的人。而更多几千万上亿的未被调查者却可能认为,学数学很有用,高考考数学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什么叫有用?什么叫没用?也许学习一定难度的数学可以很好地训练我们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清晰严谨的逻辑思维、有条不紊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品质和能力可能最终决定了我们的工作能力和效率,怎能说对工作没用?
        再次,学习逻辑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训练逻辑思维,推不出就不要学数学。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双管齐下,既学逻辑,又学数学,也许对我们逻辑思维的提升能产生更好的化合和乘数效应呢?
另外,日常工作的重复性和事务性也未必能推出不要学数学。也许有了较强的数学和逻辑思维,你就能用比别人更简单有效的方法更快更好更多地完成工作;更准确、甚至创造性地理解和执行上级的指示或流程。这难道不比某些驾驶等低级的实用课程更有用?
        最后,不通过一定难度的考试,又怎么能判断哪些人适合、哪些人不适合读大学呢?中学的数学难度普遍降低之后,会不会损害那些将来读大学的人的数学基础?何况,如果你真觉得自己不想或不适合上大学,你完全可以选择职高而不是为升大学准备的普高啊。
由于上文推理如此漏洞百出,所以,数学是否应该退出高考,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3、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一天,一位成功学大师在开始演讲之前,问在座的学员:“世界的最高峰是哪一座山?”“珠穆朗玛峰。”学员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它的海拔有多高?”“原来是8848米,现在是8844米。” 学员们仍然异口同声地回答说。
      “那么,世界上的第二高峰是哪一座山?”这一问,把绝大部分的学员都问得面面相觑,虽然过了一会儿,台下稀稀落落地开始有人试图回答,但几乎没有人能说得准的,等到成功学大师再问“它的海拔有多高”时,台下就更是鸦雀无声了。 
     “好,我今天的演讲就从这里开始。”成功学大师深有感慨地说。【论说文】

答案解析:

参考范文:

《要做,就做第一》

        一位成功学大师在演讲前问学员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学员不但能答出珠穆朗玛峰,而且还能准确说出其高度,可当问到第二高峰,却没有人知道。可见,只有做到第一,才能在这个世界上脱颖而出。
        每个生活在当今社会中的人都渴望受到别人的瞩目,但往往只有比别人优秀的人才能真正得到众人的青睐。在总统竞选中,只有得票数第一的人,才能当选;在奥运会上,虽然第二和第一很可能只是差之毫厘,但是只有世界冠军国家的国歌才会在运动场上奏响;在吉尼斯世界纪录中,只有第一的,而从来没有记录过第二的……所有这些,难道还不足以说明只有“第一”才具有的独特价值吗?
       正因为人们眼里只有第一、没有第二,悉尼奥运会和雅典奥运会让世人记住了索普,虽然,那时一个名叫菲尔普斯的美国游泳小将也已经得了好几块金牌,但当时出尽风头的不是他,而是索普,因为索普才是当时世界泳坛的第一。不过,08年的北京奥运会却几乎可以看作是菲尔普斯一个人表演。因为他不仅获得了他所有8个参赛项目的金牌,并且也成为了奥运史上一次获得金牌最多的人。
       在北京奥运会上,菲尔普斯确实登上了泳坛乃至世界体坛的顶峰,让所有对手高山仰止。为此,各国媒体竞相采访他,美国NBC电视台亦全程跟踪并反复播放菲尔普斯的比赛。而很多人对于几乎每次领奖都站在菲尔普斯右下方的一位匈牙利选手视而不见。对于场场比赛都遭遇菲尔普斯的他来说,或许他心中的郁闷只能用“既生瑜,何生亮”来描述了。
       堵车的郁闷永远只是属于落后司机的。快者越快,慢者越慢,每一个开过车的人都知道这样一个道理。那么,就让我们在人生奋斗和企业经营的高速公路上,开足马力,跑在第一吧,这样展现在我们面前的道路就将是无限的,风驰电掣的我们享受到的也将是光速一样的绝对自由和超越了整个世界之后的极限快感!


4、分析下列论证中存在的缺陷与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述。
       曾几何时,新生的民营航空公司被种种负面消息所困扰。曾经有人预言,首飞的奥凯将很难摆脱退出舞台的命运。然而,经过了一系列的调整甚至是挣扎,进入今年以来,民营航空已经明显展现出不同以往的发展态势,成为市场的领军者。
       A航第一集团国际租赁有限责任公司与奥凯航空有限公司签署10架国产支线飞机“新舟60”融资租赁合同,而这个扩张速度超过了同期其他民营航空公司。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奥凯公司的机队规模即将进入同业的第一梯队。
       武汉东星正式获得开通国际航线资质则更加引人注目。东星航空成为第一家获准可以进入国际航线市场的民营航空公司,目前该公司的东南亚国际航线也在筹划之中。在解决飞机运力后,未来还将开通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际航线,打通以武汉为枢纽的空中国际化走廊。
       在已经运营的民营航空公司中,各家都在寻找适合只属于自己的盈利模式。
       东星民营航空公司老总介绍:“我们将和旅游公司合作,配备大量旅游车辆,可接送旅游团队。旅游和航空联合,是其他旅行社和航空公司无法比拟的优势。我们预计一架飞机每年的营运收入可以增长25%,这样我们就可以扭转亏损现状。”
       春秋航空有限公司总裁就说过:“我不担心上座率,我们国家还有那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特别是出去旅游的农民。”很显然这家航空公司对客源问题没有任何的担心,毕竟未来会有更多的农民会像商务人士一样成为他们稳定的客源。
       华夏航空有限公司总部设在贵州,并在重庆设立了基地。目前该公司已开通31条航线,通航22个城市,初步搭建起了覆盖西南地区的支线航空网络,并计划在3年时间内在全国建立6个基地,形成覆盖西南、东北、华中和华东地区的支线航空网络,该公司也将成为国内客货运输航空网络最为庞大的航空公司。【论证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论证结构分析


论证关系分析
论证一:奥凯航空机队扩张速度快于其他公司→规模即将进入同业的第一梯队
①奥凯航空有限公司机队扩张速度快于其他民营航空公司,并不意味机队规模即将进入同业的第一梯队,我们必须了解其他类型航空公司比如国有航空公司机队的现有规模。如果基数有很大差别的话,增长速度快,并不能说明其现有规模就一定大。
②奥凯航空有限公司机队扩张速度快于其他民营航空公司,说明奥凯公司同期发展比其他公司要快,如果奥凯公司位于起步阶段,虽然扩张速度快,但其规模可能是最小的。
论证二:武汉东星公司开通国际航线→成为行业领跑者
武汉东星公司开通国际航线可能得益于武汉是中国民航改革试点城市等因素。我们必须考虑东星民营航空公司所在区域的特殊性,这样就不能说明开通国际航线是民营航空公司独有的优势。解决运力是一个假设,它发生的可能性还需要研究,因此对未来的预测过于草率,不符合发展的规律。
论证三:武汉东星公司营业收入增长25%→扭转亏损现状
①东星公司现有的优势很有可能在被别人模仿后而丧失。25%在没有基数的情况下,也不能说明问题。现在的亏损状况没有明确的论述,25%的增长能否弥补亏损也无从谈起。
②在基数不确定的情况下,不能得出营业收入的多少。假设基数很小,原来的营业收入很低,即使增长了25%营业收入也没有大幅度增加,况且假如目前亏损状况很严峻,即使增加的25%的收入很客观,也不一定能弥补巨大的亏损。
论证四:还有很多人没坐过飞机,特别是出去旅游的农民→未来会有更多的农民像商务人士一样成为稳定客源
①农民和商务人士的消费能力以及消费偏好是不一致的。在不考虑农民消费水平的情况下,便将其作为未来的潜在客户,显然存在不当类比。
②即便许多出去旅游的农民没有坐过飞机,但是他们的收入水平不高,即使出去旅游也可能不坐飞机,而是选择价格适中的汽车或者火车,或者选择离家近的地方旅游,可能不需要乘坐飞机,因此也不必然成为春秋航空公司的稳定客源。
论证五:华夏公司形成大范围的航空网络→成为国内最庞大的航空公司
①评价一个航空公司是否为国内最大由多重指标共同衡量:内部因素比如公司自身经营规模、资金周转、客户群体等,还要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比如竞争对手公司的规模及航空网络覆盖范围等,材料提供指标显然过于单一。
②华夏公司的支线航空网络覆盖范围广、航线多,只是说明该公司自身具有的优势。但有可能还存在别的航空公司比华夏公司的优势更加明显,则华夏公司不必然成为国内最大的航空公司。

5、分析下列论证中存在的缺陷与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述。
       《中国陶瓷》杂志采访了几位知名的已退休的景泰蓝工艺师,以询问关于陶瓷业的变化。这些工艺师中仅有一位获得过大学相关专业学位,其他人都是在早期以学徒的身份进入该行业,并在一位经验丰富的景泰蓝工艺师的监督下工作。已经有几所学院表示,许多有前途的景泰蓝工艺方向的学生在他们本科还未毕业时就早早离开了学校。因此,鉴于目前招募有才华的景泰蓝工艺毕业生越来越难,景泰蓝工艺陶瓷公司应该设立一个锐意进取的学徒项目并雇佣那些对景泰蓝工艺表示浓厚兴趣的高中生,而不要等到他们从大学毕业之后再招募。【论证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论证结构分析


论证关系分析
论证一:《中国陶瓷》杂志采访了几位知名的已退休的景泰蓝工艺师→设立学徒项目并雇佣对景泰蓝工艺有浓厚兴趣的高中生
文中的基本论据是几位已退休的景泰蓝工艺师的采访录。但是,调查的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这些工艺师当中,“其他人都是在早期以学徒的身份进入景泰蓝工艺行业”,但是,我们还需要了解他们后来是否获得了在大学进修的机会。因此无法得出该结论。
论证二:早期以学徒的身份进入该行业,并在一位经验丰富的景泰蓝工艺师的监督下工作→设立一个锐意进取的学徒项目
要知道是否应该采用学徒制,我们还必须知道学徒制成功的概率大概是多少。虽然这几位学徒后来成为知名的景泰蓝工艺师,但是如果学徒成为景泰蓝工艺师的概率本来就很低,那么,在本公司开展学徒项目很可能就难达到目的。
论证三:许多有前途的景泰蓝工艺方向的学生早早离开了学校→雇佣对景泰蓝工艺有兴趣的高中生,而不要等到他们从大学毕业之后再招募
有前途的景泰蓝工艺方向的本科生还未毕业时就早早离开了学校。对此,我们的疑问是,这些本科生是在景泰蓝工艺方面有前途,还是在其他方面有前途?对于毕业前就早早离开了学校的那些学生,如果他们离开了这些学校后却到别的大学的景泰蓝工艺专业学习去了,那么,该论证还有待研究。
论证四:工艺师中仅有一位获得过大学相关专业学位,其他人都是在早期以学徒的身份进入该行业→设立学徒项目并雇佣对景泰蓝工艺有浓厚兴趣的高中生
采取学徒制,在40年前可能是成功的,但现在是否还会成功?现在有足够的理由说,它很可能不会成功,因为专业分工越来越细,知识更新越来越快,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材料所说的仅仅由“一位”经验丰富的景泰蓝工艺师来监督和指导一位“未来的景泰蓝工艺师”,显然很难称之为合格的当代景泰蓝工艺师,也不能说明该项目一定会成功。

6、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
       从前,有一只乌龟和一只兔子在互相争辩谁跑得快。它们决定来一场比赛分高下,于是选定了路线,就此起跑。兔子带头冲出,奔驰了一阵子,眼看它已遥遥领先乌龟,它心想,可以在树下坐一会儿,放松一下,然后再继续比赛。兔子很快地在树下就睡着了,而一路上笨手笨脚走来的乌龟则超越了它,率先完成比赛,成为货真价实的冠军。等兔子一觉醒来,才发觉它输了。
       “一红就死”成了许多快速发展企业的真实写照。企业的失败,大多都是高速发展,无限扩张的结果。相反,一些平稳前行的企业却最先看到了成功的终点。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对企业经营而言,缓慢且持续的经营比快速间断的经营更能成为竞争的胜利者。【论证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论证结构分析


论证关系分析
论证一:“龟兔赛跑”的故事→企业经营之道
材料未能将“龟兔赛跑”的故事和企业经营之道进行有效的类比。兔子失败的原因是轻视对手,而企业失败的原因是因为发展速度超出自身资源的匹配能力。龟兔赛跑只是一次,无论谁先到达终点,比赛就此结束;企业的经营是持续性的而不是阶段性的,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是没有终点的,任何企业经营的成功只能是暂时的。
论证二:“龟兔赛跑”的故事→“一红就死”成了许多快速发展企业的真实写照
材料中通过对“龟兔赛跑”故事的论述无法得出“一红就死”成了许多快速发展企业的真实写照的结论。文中提到:“‘一红就死’成了许多快速发展企业的真实写照。”事实上,快速发展不一定是企业失败的原因,管理跟不上可能才是实质。
论证三:高速发展,无限扩张→企业的失败
①“企业的失败”未必大多都是“高速发展,无限扩张”的结果。其还受其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比如:管理者无能,企业发展没有好的发展方案,竞争对手比较强,经济动荡不安,没有好的市场环境等,而高速发展,无限扩张只是部分原因,仅凭它们是不足够的。
②在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即使企业高速发展,无限扩张,但是企业只要将变革型管理和事务型管理的关系处理好,加强有效的管理体系的建设,依旧可以平稳前行,并非会失败。
论证四:“龟兔赛跑”的故事→缓慢且持续的经营比快速间断的经营更能成为竞争的胜利者
该论证显然存在“非黑即白”的逻辑错误,企业经营的方式并非只有“缓慢且持续和快速间断”两种,企业完全可以在“快速而持续”的经营中获得发展。
参考范文:

“龟兔赛跑”故事应用的质疑
        上述材料通过“龟兔赛跑”的故事,类比企业经营之道,认为对企业而言,缓慢且持续的经营比快速间断的经营更能成为竞争的胜利者,该论证是失之偏颇的。
        首先,材料未能将“龟兔赛跑”的故事和“企业经营”之道进行有效的类比。兔子失败的原因是轻视对手,而企业失败的原因是因为发展速度超出自身资源的匹配能力。龟兔赛跑只是一次,无论谁先到达终点,比赛就此结束;企业的经营是持续性的而不是阶段性的,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是没有终点的,任何企业经营的成功只能是暂时的。
        其次,材料中通过对“龟兔赛跑”故事的分析无法得出“一红就死”成了许多快速发展企业的真实写照。文中提到:“‘一红就死’成了许多快速发展企业的真实写照。”然而,快速发展不一定是企业失败的原因,管理跟不上可能才是实质。
        再有,“企业的失败”不能简单归因为“高速发展,无限扩张”。在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即使企业高速发展,无限扩张,但是企业只要将变革型管理和事务型管理的关系处理好,加强有效的管理体系的建设,依旧可以平稳前行,并非会失败。
        最后,由“龟兔赛跑”的故事不必然能说明“缓慢且持续的经营比快速间断的经营更能成为竞争的胜利者”。该论证显然存在“非黑即白”的逻辑错误,企业经营的方式并非只有“缓慢且持续和快速间断”两种,企业完全可以在“快速而持续”的经营中获得发展。
        综上所述,材料没有为“对企业经营而言,缓慢且持续的经营比快速间断的经营更能成为竞争的胜利者”这一结论提供有效的支持,有待进一步完善。


7、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一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
       近些年,30个省份的高考状元中,女生比例超过70%。就像有的教育工作者说的那样:基础阶段学习,女生更占优势。
       针对以上现象,天庆小学张校长认为:男女生在心理特点、思维方式等许多方面有所不同,因此具体的学校教育中应当采取男女分校的方式。根据张校长多年的教学经验,相对于男生,女生更加的细致耐心。反之,男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但是不太注重细节。男生比较占优势的动手、实践等方面的能力,通过现在的书面考试方式往往难以检测出来。
       在社会评价中,考试制度不应该成为这个现象的着眼点。现在的考试制度经过高考30年的不断改革,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高考试卷,从最初的几道大题,到标准化改革,到3+X;从全国命题,到现在的分省自主命题,一切都从考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此,教育制度才是造成女状元不断产生的根本原因。
       我们再向社会上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女研究员、成功的女商人、卓有建树的女工程师……各种行业女性精英的身影越来越多,都足以证明女性的能力不断增强。刚刚成功发射的“嫦娥一号”卫星的背后,为其上天服务的各类专家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有4000多名,女科学家的比重约占十分之一。这都说明女性在基础阶段的优势成为她们事业成功的关键。【论证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论证结构分析


论证关系分析
论证一:高考状元中,女生比例超过70%→基础阶段学习,女生更占优势
高考状元中,女生比例超过70%不必然得出基础阶段学习女生更占优势。计算近年高考状元女生所占的比例,没有将男女生在高中阶段的人数比例以及高校男女入学比例考虑进去。比如:如果女生在校人数很多,产生状元的可能性也就越高;还有如果男生考上大学的比例更高,也不能说明基础教育女生有优势。
论证二:男女生在心理特点、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不同→采取男女分校方式
男女生心理思维等方面存在差异,可能更应该鼓励男女合校,使男、女在思维、心理等诸多方面优势互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从而共同发展进步。
论证三:考试制度日渐完善→教育制度是女状元不断产生的原因
①女状元产生的原因可以有很多,比如女生在学习方面比男生认真,对自己的要求比较高而且勤奋,自控能力比较强,因而容易取得高分。
②考试制度日渐完善并不意味着教育制度是女状元不断产生的原因,二者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考试制度不断完善不代表它已经完美无缺到对女状元的产生毫无影响。考试试卷可能更适合女生答题,题目设计的变化更多考查了学生的细心,而这正是女生的优势,更容易产生状元。
论证四:各行各业女性精英增多→女性能力不断增强
各行各业女性精英增多未必能证明女性能力不断增强。有可能是社会对女性需求量比较大,或者同期男性精英增长的数量更多,就有可能说明女性能力在下降。
论证五:女性事业的成功→基础阶段的优势是她们事业成功的关键
女科学家等一些成功女性,有可能她们在基础阶段不优秀,但是通过后天自己的不懈努力而取得成功,而材料中缺少对后续阶段的分析。再有从提供的数据看,女性成功的比例也不能够说明她们在基础阶段的优势有所延伸。
参考范文:

基础教育阶段女生更占优势吗
        材料从近年高考状元中女生所占的比例入手,欲得出“基础教育阶段女生更占优势”的结论。该论证过程是缺乏有效性的。
        高考状元中,“女生比例超过70%”并不能说明在基础阶段学习“女生更占优势”。计算近年高考状元女生所占的比例,没有将男女生在高中阶段的人数比例以及高校男女入学比例考虑进去。如果女生在校人数很多,产生状元的可能性也就越高;还有如果男生考上大学的比例更高,也不能说明基础教育女生有优势。
       “男女生在心理特点、思维方式等许多方面存在不同”未必要“采取男女分校方式”。男女心理、思维等方面的不同,不仅不需要男女分校,反而更应鼓励男女合校,使男、女在思维、心理等诸多方面优势互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从而共同发展进步。
        即便“考试制度日渐完善”,也不能将女状元不断产生的原因归于“教育制度”。考试制度不断完善不代表它已经完美无缺到对女状元的产生毫无影响。考试试卷可能更适合女生答题,题目设计的变化更多考查了学生的细心,而这正是女生的优势,更容易产生状元。
       “各行各业女性精英增多”未必能证明“女性能力不断增强”。有可能是社会对女性需求量比较大,或者同期男性精英增长的数量更多,在这种情况下,就无法说明“女性能力不断增强”,很有可能说明女性能力在下降。
        综上所述,该论证过程是存在缺陷的,若想得出其结论,还需提供更为有力的论据。


8、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
如何解决网络假货问题?
       2014年11月,在中国互联网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和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围绕网络假货问题各自发表了看法。刘强东已多次指责淘宝“假货”和“逃税问题”,大会开幕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直言不讳:中国互联网假货流行已严重影响消费者网购信心,这是整个电子商务行业最重要的“瓶颈”。目前,网络售卖假货、水货的大多是大型的有组织化的,动辄千万、几个亿规模的公司。
       马云说:“你想想,25块钱买一个劳力士表,这是不可能的,原因是你自己太贪。”他指出:卖假货的商家害怕在淘宝上卖假货,阿里巴巴很容易就可以查出谁在卖。近一两年中国电商发展迅猛,若靠假货,每天的交易额不可能达到六七十亿元。阿里巴巴每年支出逾1610万美元用来打击假货,打假行动也获得了国际上的认可,所以,美国贸易代表将淘宝从2012年恶名市场名单中移除。
       刘强东指出解决网络假货问题要依靠行业合作,政府监管。他建议一方面要在整个电子商务行业推广使用电子发票,另一方面,推进卖家进行电子工商注册。政府各部门联合起来加强跨平台联合监管,共同打击有组织有规模的假货公司。此外,他认为解决互联网假货问题要从征税根源问题上改进,一方面要将电商营业额起征点提高到100万元,另一方面,日常运营人数达百人以上的大商家要注册电子工商营业执照,并规定使用电子发票。
       马云认为,解决网络假货问题要依靠生态系统和大数据。互联网技术为知识产权保护和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提供了便利条件。生态系统建设和大数据技术能够快速找出假货问题,在信用体系中弘扬正能量,从而有效地解决假货问题。马云还补充说,阿里巴巴集团正在建设一个互联网生态系统,该系统对知识产权保护和解决假货问题最有效。
(本篇改自《火药味!两个大佬互联网大会上互掐》广州日报2014年11月21日)【论证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论证结构分析


论证关系分析
论证一:消费者贪心→25元买一个劳力士的假表
劳力士的例子过于极端,并非所有假货和真货之间都存在如此大的价格差异。假货盛行可能是因为消费者对淘宝平台的信任而购买假货,也可能是消费者缺乏辨别假货的能力,不能盲目地归因于消费者贪心。
论证二:阿里巴巴很容易就可以查出谁在卖假货→卖假货的商家害怕在淘宝上卖假货
①卖假货的商家害怕在淘宝上卖假货,除了阿里巴巴很容易就可以查出谁在卖假货外,还受其他原因的影响,比如:对于假货惩罚力度比较大、巨额罚款、禁止在淘宝上再开网店、刑事拘留等。
②由“阿里巴巴很容易就可以查出谁在卖假货”推不出“卖假货的商家害怕在淘宝上卖假货”,如果阿里巴巴仅是有能力查出谁在卖假货,但并没有切实采取行动严厉打击假货,怎可能使商家害怕?
论证三:卖假货→每天的交易额不可能达到六七十亿元
①每天的交易额不可能达到六七十亿元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比如:货物质量比较差,不能很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等,卖假货只是其中一个因素,仅凭它是片面的。
②“卖假货”推不出“每天的交易额不可能达到六七十亿元”。假货与真货的质量差异不大,但是价格相对更能被消费者接受,会导致假货网络交易市场销售优于真货,相对的成交量、成交额、顾客认可度、交易活跃度都会增加,所以额度的多少与是否是假货不存在必然联系。
论证四:阿里巴巴斥巨资打击假货、打假行动获国际认可→美国贸易代表将淘宝从2012年恶名市场名单中移除
由“阿里巴巴斥巨资打击假货”和“打假行动获国际认可”推不出“美国贸易代表将淘宝从2012年恶名市场名单中移除”,有可能美国想利用淘宝的平台扩大本国商品销售范围,占领中国市场,或者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以此向中国政府示好等。
论证五:刘强东建议使用电子发票,并推进卖家进行电子工商注册→打击有组织有规模的假货公司
①打击有组织有规模的假货公司需要行之有效的措施,比如:明确规定,如果有组织有规模的公司售卖假货,就会要求将其关闭,且永久不能再开网店等。其中使用电子发票,并推进卖家进行电子工商注册未必是最佳手段。
②刘强东建议的目的是“打击有组织、有规模的假货公司”,但网络假货未必都是此类公司在经营,可能众多的小型卖家才是假货的主要来源。如果是这样,如此简单的论证是有待商榷的。
论证六:将电商营业额起征点提高到100万元→解决互联网假货问题
①解决互联网假货问题,除了将电商营业额起征点提高到100万元外,还需其他途径共同解决,比如:消费者抵制假货的意识比较强,都不买假货,使卖假货的卖家自动灭亡,或者打假力度较大等。
②由“将电商营业额起征点提高到100万元”推不出“解决互联网假货问题”,可能营业额高的电商才需要纳税,但是网络商家以中小型网店为主,如果营业额未达到纳税起征点,该方法就不能解决假货问题。
论证七:生态系统建设和大数据技术能够找出假货问题和弘扬正能量→有效解决假货问题
由“生态系统建设和大数据技术能够找出假货问题”和“弘扬正能量”不能推出“有效解决假货问题”,该论证不当建立了找出和解决两者之间的关系。技术上能找出假货问题,但主观上没有严格打假的意愿,行动上没有实行打假措施,是不可能解决假货问题的。
参考范文:

如此措施,未必可行
        材料对于如何解决网络假货问题展开了一系列论证,然而该论证过程存在几点缺陷。
       “靠假货”“每日销售额就不可能达到六七十亿元”?交易额的大小只与货物单价和销量相关,而与真假没有必然的关系。若靠售卖假货,节约了生产成本,就可以花更多钱在营销上,这样反而可能会带来更高的销售额,所以即使靠卖假货,也可能达到六七十亿元的日交易额。
       “打假行动获得国际支持”和“美国贸易代表将淘宝从2012年恶名市场名单上移除”存在因果关联吗?淘宝被从恶名市场名单上移除可能有很多因素影响。如果是因为改善了淘宝自身的物流服务使得它被从名单上移除,那么即使没有打假行为的国际认可,淘宝仍能够被从恶名市场名单上移除。
       “打击有组织有规模的假货公司”并不一定能“解决假货问题”。若有组织的假货公司生产的假货只占到市场上很小的份额,而大部分假货货源是来自没组织规模的小厂家,那么就算打击了有组织有规模的假货公司也不足以解决网络假货问题。
       “快速找到假货问题”能确保“有效地解决网络假货问题”吗?未必能。仅找到假货问题不一定能解决网络假货问题。首先淘宝找到假货问题后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可能不会关闭所有售假店铺。再者这些售假店铺如果被关闭也可能转移到监管力度还很不足的微商等渠道经营,这样并没有解决网络假货问题,所以仅仅找到问题对此不过是治标不治本罢了。
        综上所述,该材料的论证有效性是有待商榷的。


9、分析下述材料,准确审题立意。
        一把坚实的锁挂在门上,钥匙来了,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啪”的一声锁开了。铁棒好奇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也打不开,你却轻而易举就把它弄开了呢?”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它的心。”【论说文】

答案解析:分析提示
材料中的“锁”“钥匙”“铁棒”都运用了比喻,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锁”比喻为问题、矛盾;“钥匙”和“铁棒”比喻为两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钥匙——因为我最了解它的心——说明做任何事情必须以了解为基础,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的规律,才能把事情做好。
②铁棒——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也打不开——说明做事不讲究方法,一味蛮干。所以,做事讲究科学的方法,就会事半功倍;一味蛮干,只会把事情办糟。
参考范文一:

把握本质,铸就卓越
        坚实蛮干如铁棒也打不开那把坚实的锁,但瘦小机智的钥匙最了解锁的心,能轻而易举打开它。这则材料告诉我们,只有把握事物本质,按规律办事,方能铸就卓越人生。
        所谓本质,是事物发展背后的内在要点,是事物构成及自身发展的实质部分。毛泽东带领共产党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开启游击战等新模式,他看到了革命发展的本质趋势,最终获胜,这是把握事物本质的典型例子。
        对个人而言,把握事物的本质,有利于个人顺应趋势,抓住核心,有效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进而事半功倍。郎成平教授一再强调要看清事物的本质,看清行业发展本质,进而稳步经营。IBM前管理者郭士纳同样深谙其理,看到IBM发展受阻的本质原因,消减成本,进行结构重组,带领IBM重拾昔日风采。
        对企业而言,把握事物的本质,才能在竞争中成长,在合作中共赢,生机勃勃,基业长青。苹果公司作为现在最成功的电子产品公司,其卓越之道离不开创新二字。而创新也正是当代电子产品行业发展的本质所在。从最初的iMac到iPad到如今的iPhone,苹果公司以不停地创新书写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把握事物发展本质要求个人在思想上要重视规律,明确规律的重要性,然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在行为上要细心地分析事物变化的趋势,并合理利用规律。要求企业要做到知己知彼,建设相关的企业文化,定期制订相关的策略,及时了解市场信息。
         把握本质,就如同开启成功之门的万能钥匙,只有充分利用好其本质方能铸就卓越。
参考范文二:
把握规律
        铁棒使尽浑身解数最终也无法打开锁,而钥匙却可以轻而易举的开启,只因为钥匙了解锁的“心”。
        心,便是规律;把握规律,不可或缺。
        规律是亘古不变的,它反映了事物现象和内在的必然联系。
        老子曾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人们只有把握天下万物的内在规律,用心认知和感悟,世间万物才能了然于心。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我们才能更快捷地取得成功。
        充分了解事物客观规律,便可如钥匙般轻而易举成功。牛顿把握苹果落地的规律,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科研人员把握水母反冲的规律,帮助火箭成功升空;国家把握市场经济的规律,才能更好调控,规避风险。
        忽视规律,只能像铁棒般无从下手。正如滥砍滥伐导致的“荒漠化”现象,因为人们不遵循大自然的客观规律,而导致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不充分了解规律,必然会遭受其制裁。
        把握规律,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必须以对规律的认识为基础,坚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我们少受其害或免受其害,甚至为人类造福。
        把握规律,要求我们不能蔑视客观规律,不能逾越规律。违背客观规律,只会办不好事情,也可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灾祸。
        正如康德所言:“规律未必令你感到愉快,但是它就是这样的,不会以你的好恶为转移。”有的时候,规律可能并不和我们内心的愿望相符,但是,把握规律却可以为我们带来轻而易举的解决方法。
        把握规律,为生活中的每一把“锁”寻得一把“钥匙”。


10、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硬度很大而易碎的瓷器、陶器、玉器,一旦破碎,几乎无法修补。而在以前,有一些匠人,专门用一种工具在破损的瓷器上钻孔,用来修补碎了的瓷器,如碗、瓶等。修补好的瓷器可以做到滴水不漏。这种工具叫作“金刚钻”,一般要两年才能完成一个,而拥有一个即可用一生。掌握用好“金刚钻”的技巧,则需要数十年的时间。【论说文】

答案解析:参考范文一:

在磨砺中成才
        修补瓷器用的“金刚钻”要用一两年才能制成一件,而匠人掌握使用“金刚钻”的技巧需要十年,可见成才需要磨砺。
        磨砺的本意是在磨刀石上摩擦,比喻经受锻炼。“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等都是在磨砺中成才的经典事例。
        量变是质变的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趋势,量变达到一定程度能够引起质变。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而靠一砖一瓦积累。宝剑不是一次铸成的,而靠不断磨砺。因此,成才是在不断磨砺中塑造的。
        个人只有经过不断磨砺,才能从苦难中成长,学会技能,形成美好的品质,才能成才。刘邦当年与项羽争锋,打过无数次仗,几乎都失败了,但是他没有气馁,从中吸取经验继续作战,即所谓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终于在垓下一战取得了成功,奠定了大汉江山。不经历磨砺和锻炼,人将软弱无力,很难取得成功,很难有大作为。
        企业只有经过磨砺,才能完善管理,学会应对危机与变革,抓住机遇,积累经营之道,筑就商业帝国。安卓手机操作系统如今在手机操作系统中占据大片江山,并且在不断更新,变得更加便捷和简化,更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但谁又知道它最初只是一家不起眼的小厂商,曾经立于当时的手机巨头诺基亚门前请求合作,但却惨遭拒绝,黯然离开。但安卓并未就此放弃,而选择以磨砺自身的方式颠覆了整个行业,获得了成功。
        在磨砺中成才需要个人耐得住寂寞,还需要不懈努力,正视苦难与挫折,放下心中的浮躁,吸取前人的经验,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相信自己终将成功。在磨砺中成长要求企业要守住经营的底线,不为一时小利违反法律法规伤害顾客,要正视危机与变革,提前做好准备,要有稳中求发展的意识,为企业积累有形的资产与无形的财富。
        个人成才需要磨砺,企业成长需要磨砺,这样才能熬过苦寒,闻到成功之花。
参考范文二:
沉潜的力量
        金刚钻可以修补破损的瓷器。而一个好的金刚钻需要两年的时间完成,掌握用好金刚钻的技巧又需要花费十年的时间。
        优秀的事物都经得起时间的打磨,耐得住反复锤炼,在沉潜中积累力量,酝酿爆发。
        沉潜的力量源自持之以恒的毅力。俗话说:“水滴石穿,绳锯木断。”水滴的力量来源于它们将自己沉潜在时间的长河中,日复一日终成穿石壮举;细绳的力量来自它们会将自己捆绑在岁月的车轮上,一次又一次,终成断木伟业。倘若水滴没有坚持的信念和穿石的勇气,绳子没有恒久的毅力和足够的耐心,它们还会将多年积聚的力量坚持到最后一刻吗?正如修补瓷器的金刚钻,如果不精耕细作地打磨与研究,金刚钻就不会成为补瓷良器。
        沉潜的力量源自于始终如一的专注。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只有专注才能将人的力量发挥到极致,创造出无限的可能。专注的人可以做到抛开一切全身心地投入,不受外界干扰,不受安逸诱惑,也不被琐事困扰。沉潜,只为有朝一日能彻底浮出水面。
        沉潜的力量源自于不畏困难的勇气。人生道路蜿蜒曲折,荆棘丛生,只有具备开拓进取的勇气才能无往不前。阴冷、肮脏、潮湿的实验室可以让仪器失灵,可以使人的健康受损,但从未动摇过居里夫人投身科学研究的信念。居里夫人,一个女子,一个科学家,更是一个勇者。她成功的力量在她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后,在重复了一次又一次的实验中得以迸发。
        没有沉潜的深度,水滴就不会成功穿石,绳子也不会顺利锯木,居里夫人也不会举世闻名。因此,我们需要将自己沉淀,吸收精髓,不断完善自我,从而积蓄能量,成就人生新高度。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长江万丈非一日之功。让我们在沉潜的力量中创造辉煌。以上便是本次51题库考试学习网带来了的全部内容。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MBA考试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