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MBA考试《写作》历年真题(2021-08-22)
发布时间:2021-08-22
2019年MBA考试《写作》考试共2题,分为论证有效性分析和论说文。51题库考试学习网带来历年真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同学们考前自测提升!
1、
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
如果我们把古代荀子、商鞅、韩飞等人的一些主张归纳起来,可以得出如下一套理论:
人的本性是"好荣恶辱,好利恶害"的,所以人们都会追求奖赏,逃避刑罚。因此拥有足够权力的国君只要利用赏罚就可以把臣民治理好了。
既然人的本性是好利恶害的,那么在选拔官员,既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去寻求那些不求私利的廉洁之士,因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这样的人。廉政建设的关键其实只在于任用官员之后有效地防止他们以权谋私。
怎样防止官员以权谋私呢?国君通常依靠设置监察官的方法,这种方法其实是不合理的。因为监察官也是人,也是好利恶害的,所以依靠监察官去制止其他官吏以权谋私,就是让一部分以权谋私者去制止另一部分人以权谋私。结果只能使他们共谋私利。
既然依靠设置监察官的方法不合理,那么依靠什么呢?可以利用赏罚的方法来促使臣民去监督,谁揭发官员的以权谋私,就奖赏谁。谁不揭发官员的以权谋私就惩罚谁,臣民出于好利恶害的本性就会揭发官员的以权谋私。
【论证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解析1:
结论:国君只要利用奖罚就可以把臣民治理好。
最好应该攻击的五个逻辑问题,分别是:
1.古人的观点未必正确,更不能不加批判和反思地直接作为现在治国的基础。而且法家的观点,在先秦时期也只是一家之言而已。除了法家,还有儒家、道家、农家……以及后来西方的各种各样的政治法律理论,为什么非要以法家作为现在治国的理论基础?何况历史上以严刑酷法治国的商纣王、秦始皇等都没有好的结局。
2.利用奖罚来治理臣民,也许是必要的,但以此推出只要利用奖罚就能把臣民治理好,就犯了混淆充分条件的逻辑错误。试想,如果出现了严重的天灾人祸导致过度贫困、民不聊生,或社会上的严重不公正,导致群情激愤,这个时候,单纯的奖罚就未必有效了。而且国君奖罚的对象、时机、程度、公平性如果不恰当,甚至倒过来会直接导致更严重的民愤。还有,某些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一心追求真理和正义的义士,如果他们就要致力于推翻你的暴政,你国君怎么奖励怎么惩罚他,很可能都是没用的。
3.就算世界上不存在什么绝对廉洁的人,但相对来说,还有是一些人比另一些人相对更廉洁些。所以,任用相对廉洁的人,就是有可能的。同时,因为他们相对廉洁一些,所以任用他们在防治贪腐、廉政建设的成本上,应该要比任用贪心重的人更低,监管也更加容易。
4.监察官也是人,也有可能以权谋私,所以依靠检察官确实未必能完全杜绝谋私,但不能因此就推出监察官完全没用,这种方法不合理。因为他们多少可以减少别人的谋私啊,而且勾结谋私的概率也应该比没有监察官时官吏独自谋私的概率更低。
5.监察官方法不合理,就能推出臣民监督揭发的方法合理可行吗?试想,如果没有检察官,国君又怎么知道臣民知道某官员犯罪而不揭发呢?臣民揭发某官员之后,如何判断这些揭发的真假?还有,臣民和官员之间的相互包庇,也是臣民监督的方法无法解决的。
解析2:
如果我们把古代荀子、商鞅、韩飞等人的一些主张归纳起来,可以得出如下一套理论:
人的本性是"好荣恶辱,好利恶害"。所以人们都会追求奖赏,逃避刑罚。因此,拥有足够权力的国君只要利用赏罚就可以把臣民治理好了。
1.条件缺失:利用赏罚也不足以治理好臣民,还需要其他条件。这是典型的“只要……就”形式的条件缺失。既然人的本性是好利恶害的,那么在选拔官员时,既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去寻求那些不求私利的廉洁之士,因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这样的人。廉政建设的关键其实只在于任用官员之后有效地防止他们以权谋私。
2.推断不当:人的本性好利恶害不能推断出没可能、没必要寻求廉洁之士。怎样防止官员以权谋私呢?国君通常依靠设置监察官的方法,这种方法其实是不合理的。因为监察官也是人,也是好利恶害的,所以依靠监察官去制止其他官吏以权谋私,就是让一部分以权谋私者去制止另一部分人以权谋私。结果只能使他们共谋私利。
3.混淆概念:好利恶害不能跟以权谋私这个概念随意替换。监察官是人,可能好利恶害,但不能说成以权谋私。前者是人的本性,后者是实际行为,不能把所有监察官一概而论。因此,也就不能推出会共谋私利。
4.论据虚假:由于共谋私利这个理由并不恰当,所以,设置监察官是否是合适的方法还有待讨论,不能简单的下定论说不合理。既然依靠设动监察官的方法不合理,那么依靠什么呢?可以利用赏罚的方法来促使臣民去监督,谁揭发官员的以权谋私,就奖赏准。谁不揭发官员的以权谋私就惩罚谁,臣民出于好利恶害的本性就会揭发官员的以权谋私。
5.自相矛盾:臣民虽然未必是监察官,但也是人,按照文中逻辑,就也会跟监察官一样以权谋私最终造成共谋私利。如果因为监察官是人,这个方法行不通,那么让臣民监督,也就同样行不通。
2、分析下列论证中存在的缺陷与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述。
曾几何时,新生的民营航空公司被种种负面消息所困扰。曾经有人预言,首飞的奥凯将很难摆脱退出舞台的命运。然而,经过了一系列的调整甚至是挣扎,进入今年以来,民营航空已经明显展现出不同以往的发展态势,成为市场的领军者。
A航第一集团国际租赁有限责任公司与奥凯航空有限公司签署10架国产支线飞机“新舟60”融资租赁合同,而这个扩张速度超过了同期其他民营航空公司。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奥凯公司的机队规模即将进入同业的第一梯队。
武汉东星正式获得开通国际航线资质则更加引人注目。东星航空成为第一家获准可以进入国际航线市场的民营航空公司,目前该公司的东南亚国际航线也在筹划之中。在解决飞机运力后,未来还将开通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际航线,打通以武汉为枢纽的空中国际化走廊。
在已经运营的民营航空公司中,各家都在寻找适合只属于自己的盈利模式。
东星民营航空公司老总介绍:“我们将和旅游公司合作,配备大量旅游车辆,可接送旅游团队。旅游和航空联合,是其他旅行社和航空公司无法比拟的优势。我们预计一架飞机每年的营运收入可以增长25%,这样我们就可以扭转亏损现状。”
春秋航空有限公司总裁就说过:“我不担心上座率,我们国家还有那么多人没有坐过飞机,特别是出去旅游的农民。”很显然这家航空公司对客源问题没有任何的担心,毕竟未来会有更多的农民会像商务人士一样成为他们稳定的客源。
华夏航空有限公司总部设在贵州,并在重庆设立了基地。目前该公司已开通31条航线,通航22个城市,初步搭建起了覆盖西南地区的支线航空网络,并计划在3年时间内在全国建立6个基地,形成覆盖西南、东北、华中和华东地区的支线航空网络,该公司也将成为国内客货运输航空网络最为庞大的航空公司。【论证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论证结构分析
论证关系分析
论证一:奥凯航空机队扩张速度快于其他公司→规模即将进入同业的第一梯队
①奥凯航空有限公司机队扩张速度快于其他民营航空公司,并不意味机队规模即将进入同业的第一梯队,我们必须了解其他类型航空公司比如国有航空公司机队的现有规模。如果基数有很大差别的话,增长速度快,并不能说明其现有规模就一定大。
②奥凯航空有限公司机队扩张速度快于其他民营航空公司,说明奥凯公司同期发展比其他公司要快,如果奥凯公司位于起步阶段,虽然扩张速度快,但其规模可能是最小的。
论证二:武汉东星公司开通国际航线→成为行业领跑者
武汉东星公司开通国际航线可能得益于武汉是中国民航改革试点城市等因素。我们必须考虑东星民营航空公司所在区域的特殊性,这样就不能说明开通国际航线是民营航空公司独有的优势。解决运力是一个假设,它发生的可能性还需要研究,因此对未来的预测过于草率,不符合发展的规律。
论证三:武汉东星公司营业收入增长25%→扭转亏损现状
①东星公司现有的优势很有可能在被别人模仿后而丧失。25%在没有基数的情况下,也不能说明问题。现在的亏损状况没有明确的论述,25%的增长能否弥补亏损也无从谈起。
②在基数不确定的情况下,不能得出营业收入的多少。假设基数很小,原来的营业收入很低,即使增长了25%营业收入也没有大幅度增加,况且假如目前亏损状况很严峻,即使增加的25%的收入很客观,也不一定能弥补巨大的亏损。
论证四:还有很多人没坐过飞机,特别是出去旅游的农民→未来会有更多的农民像商务人士一样成为稳定客源
①农民和商务人士的消费能力以及消费偏好是不一致的。在不考虑农民消费水平的情况下,便将其作为未来的潜在客户,显然存在不当类比。
②即便许多出去旅游的农民没有坐过飞机,但是他们的收入水平不高,即使出去旅游也可能不坐飞机,而是选择价格适中的汽车或者火车,或者选择离家近的地方旅游,可能不需要乘坐飞机,因此也不必然成为春秋航空公司的稳定客源。
论证五:华夏公司形成大范围的航空网络→成为国内最庞大的航空公司
①评价一个航空公司是否为国内最大由多重指标共同衡量:内部因素比如公司自身经营规模、资金周转、客户群体等,还要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比如竞争对手公司的规模及航空网络覆盖范围等,材料提供指标显然过于单一。
②华夏公司的支线航空网络覆盖范围广、航线多,只是说明该公司自身具有的优势。但有可能还存在别的航空公司比华夏公司的优势更加明显,则华夏公司不必然成为国内最大的航空公司。
3、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
下面是一家饮料公司的报告:
值得关注的是我们的竞争对手近期分别推出了果汁饮料和运动型功能饮料,因此可以看出目前的新型饮料是存在市场机会的,我们公司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加大投资力度。
一些酒吧顾客调查结果显示,许多经常消费梦幻葡萄酒的顾客会在饮用时加入一些star冰饮。考虑到新的市场机会和调查结果,我们可以通过研制一种新型的star冰饮葡萄酒来提高公司的销售额。这种饮料能够吸引新的顾客,同时留住那些可能转向消费star冰饮的顾客。star冰饮葡萄酒将会比我们公司不久前推出的star冰饮加强型饮料更成功,因为顾客很容易把它和普通的star冰饮区分开。
我们还可以把这种新型饮料推广到学生市场,根据学生求新心理,这种新型的饮料一定会获得更多人的认可。【论证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论证结构分析
论证关系分析
论证一:竞争对手推出新型饮料→新型饮料存在市场机会,公司应加大投资
①新型饮料存在市场机会,公司加大投资还需考虑其他因素。比如消费者偏好、市场容量、市场发展潜力等,而不能仅仅依赖竞争对手的一个行为。
②竞争对手推出新型饮料并不能说明还有市场机会,我们不知道竞争对手推出新型饮料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因为其本身对产品市场判断失误,甚至是恶意误导市场走向,那么本公司就应该从实情出发,不加大相应的投资力度。
论证二:消费梦幻葡萄酒的顾客会在饮用时加入star冰饮→研制新型star冰饮葡萄酒提高销售额
①新型star冰饮葡萄酒提高销售额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这种冰饮葡萄酒,本身有着良好的口味,获得消费者喜爱,很容易打开市场。其次,酒类饮料的市场处于转型期,原有的酒类饮料逐渐退出市场,而star冰饮葡萄酒通过好的宣传,趁机占领市场,并不能仅依赖消费者在饮用其他酒时加入star冰饮。
②酒吧消费者习惯往葡萄酒里加入star冰饮,不代表研制新型star冰饮葡萄酒会提高销售额。喜欢这么喝的,可能只限于消费者在酒吧的时候,所以这种饮料,不一定会受到酒吧以外的消费者的青睐。销售这种饮料所获得的利润,可能很难超过葡萄酒和star冰饮一起卖的利润。所以,酒吧也不一定会选择出售这种饮料。
论证三:顾客很容易区分star冰饮葡萄酒和普通star冰饮→star冰饮葡萄酒会卖得更好
①star冰饮葡萄酒会比star冰饮饮料更加成功,依靠的可能不仅仅是两种饮料易于区分,可能是因为葡萄酒比饮料拥有较多的消费者,葡萄酒的口味更适合消费者的需求,而且人们总是对新出的产品有新鲜感,更愿意去消费新型产品。
②顾客能否区分这两种饮料,和star冰饮葡萄酒能否卖得好之间没有必然联系。顾客选择哪种饮料,最重要的原因是这种饮料是否符合自己的口感,如果star冰饮葡萄酒的口感不如普通的star冰饮,那么很有可能普通的star冰饮会卖得更好,而不是star冰饮葡萄酒。
论证四:学生具有求新心理→可以将这种新型饮料推广到学生市场
①使得此种饮料打开学生市场可能不仅仅因为学生的求新心理,而是其他因素。如首先是口感,这是购买饮料的首选因素,口感好自然对打开市场很有益。其次是健康,如果饮料能有益于健康那么很多学生也会有所侧重。再次是包装,新颖时尚的包装也会吸引很多学生。
②学生具有求新心理并不意味着将这种饮料推广到学生市场就能有所成效。学生的求新心理,可能驱使学生买第一次、第二次,但是时间一长,如果此种饮料本身不能获得学生的喜爱,那么学生就不会再购买。再者说,学生喜爱的大多数还是碳酸饮料、果汁饮料等,这种酒类饮料会被很多学生下意识地排斥。
参考范文:
“竞争对手推出新型饮料”并不意味着“新型饮料存在市场机会,公司加大投资”。新型饮料存在市场机会,公司加大投资还需考虑其他因素。比如消费者偏好、市场容量、市场潜力等,而不能仅仅依赖竞争对手的一个行为。
“消费梦幻葡萄酒的顾客会在饮用时加入star冰饮”不代表“研制新型star冰饮葡萄酒会提高销售额”。喜欢这么喝的,可能只限于消费者在酒吧的时候,所以这种饮料,不一定会受到酒吧以外的消费者的青睐。销售这种饮料所获得的利润,可能很难超过葡萄酒和star冰饮一起卖的利润。所以,酒吧也不一定会选择出售这种饮料。
“顾客很容易区分star冰饮葡萄酒和普通star冰饮”未必得出“star冰饮葡萄酒会卖得更好”的结论。star冰饮葡萄酒之所以会比star冰饮饮料更加成功,依靠的不一定是两种饮料能否区分,可能是因为葡萄酒比饮料拥有较多的消费者,葡萄酒的口味更适合消费者的需求,而且人们总是对新出的产品有新鲜感,更愿意去消费新型产品。
“学生具有求新心理”并非”可以将这种新型饮料推广到学生市场”。学生的求新心理,可能驱使学生买第一次、第二次,但是时间一长,如果此种饮料本身不能获得学生的喜爱,那么学生就不会再购买。再者说,学生喜爱的大多数还是碳酸饮料、果汁饮料等,这种酒类饮料会被很多学生下意识地排斥。
综上所述,材料所提建议存在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如果盲目采纳,对企业而言是不利的。
4、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
“我发现清华、北大的毕业生似乎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一位曾担任过几家跨国公司中国区总经理的人士对我说。中国本土的声音也反映了同样观点:华盛集团董事长曾说,中国企业的最大挑战是大学毕业生中缺乏创新型人才。
上述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国学术的功利性”。自1999年以来,我国大学生和研究生人数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在校总人数几乎达原有的5倍,量的变化必然导致质的下滑。国家“985计划”希望能打造“世界一流大学”。但迈向“一流大学”的进度如何评估?最佳方法就是论文数量的统计。中国人发表的论文数,已从1995年占全球性科学期刊论文发表总数的2%,提升至今日约占8%。其中部分研究极出色,但是在纳米技术和材料科学等领域出现的还很少,这意味着我们整体科研能力的低下。
数量的要求,源自中国现阶段对“可见性成果”的重视。出版近1800种科技期刊的荷兰爱思唯尔(Elsevier)集团前中国区副总裁保罗·伊万斯曾说:“中国学生面临的论文压力,导致大批粗制滥造论文的出现……这对中国科学界的总体声誉而言,也是个不良因素。”这也是中国学生缺少创新能力的根本。【论证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论证结构分析
论证关系分析
论证一:大学生、研究生人数快速增长→质量的下滑
①培养质量下滑的原因可能是其他因素。比如:老师教学兴趣下降,学生的学习风气下滑。即便研究生人数没有增长,培养质量依旧会下滑。
②人数的增长反映了量的增加,而量变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的变化,而质变不一定是下滑,也有可能是质的飞跃。
论证二:论文数量→迈向“一流大学”的评估标准
评估迈向“一流大学”的进度应考虑到许多因素,例如该校的教学设备、师资力量、教学水平、安全管理、对于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的就业率等。论文数量不一定是“一流大学”的最佳评估方法。
论证三:纳米技术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很少→整体科研能力低下
①整体科研能力低下可能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比如中国用于科研投入的经费有限,科学家不能更好地研究;而国外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科研技术的开发,用高薪酬吸引了大量的中国人才,导致我国人才流失等。
②纳米技术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很少,并不代表整体科研能力低下,它们只是科研的一部分,这只能说明在纳米技术以及材料科学等方面的研究能力不强。纳米技术和材料科学对科学整体而言只是冰山一角,在这两个领域的研究状况不能说明科研的整体情况。
论证四:论文压力→中国学生缺少创新能力
①造成创新能力缺乏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在平常的学习中,老师没有注重对创新能力的引导与培养;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不注重理解与反思,只是为了获得知识后应付考试,缺乏主动创新性。
②在论文数量要求的压力下,学生可能更具有创新能力,学生可能会更加注重完成一篇优质论文,所以在写作过程中进行多方面的思考与创新,进而使个人的创新能力得以体现与提升。
参考范文:
“大学生、研究生人数快速增长”未必导致“质的下滑”。引起质量下滑的原因可能不是人数的快速增长,而是其他因素。比如:老师教学兴趣下降,学生的学习风气下滑。即使研究生人数没有增长,培养质量依旧会下滑。
“论文数量”未必是“评估迈向‘一流大学’的进度”的合理标准。论文数量只是评估“一流大学”的一个标准,并不是全部。即使论文发表的数量很多,但是忽视了教学水平、师资力量、人才培养等各种因素,那么自然也不是一流的大学。
“纳米技术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很少”,“整体科研能力便低下”吗?并非如此。整体科研能力低下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中国用于科研投入的经费有限,科学家不能更好地研究;而国外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科研技术的开发,用高薪酬吸引了大量的中国人才,导致我国人才流失等。
“论文压力”未必是“中国学生缺少创新能力”的原因。在论文数量要求的压力下,学生可能更具有创新能力,学生可能会更加注重完成一篇优质论文,所以在写作过程中进行多方面的思考与创新,进而使个人的创新能力得以体现与提升。
总而言之,论证者的上述论证存在着诸多纰漏,因此,其观点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5、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一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
近些年,30个省份的高考状元中,女生比例超过70%。就像有的教育工作者说的那样:基础阶段学习,女生更占优势。
针对以上现象,天庆小学张校长认为:男女生在心理特点、思维方式等许多方面有所不同,因此具体的学校教育中应当采取男女分校的方式。根据张校长多年的教学经验,相对于男生,女生更加的细致耐心。反之,男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但是不太注重细节。男生比较占优势的动手、实践等方面的能力,通过现在的书面考试方式往往难以检测出来。
在社会评价中,考试制度不应该成为这个现象的着眼点。现在的考试制度经过高考30年的不断改革,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高考试卷,从最初的几道大题,到标准化改革,到3+X;从全国命题,到现在的分省自主命题,一切都从考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此,教育制度才是造成女状元不断产生的根本原因。
我们再向社会上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女研究员、成功的女商人、卓有建树的女工程师……各种行业女性精英的身影越来越多,都足以证明女性的能力不断增强。刚刚成功发射的“嫦娥一号”卫星的背后,为其上天服务的各类专家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有4000多名,女科学家的比重约占十分之一。这都说明女性在基础阶段的优势成为她们事业成功的关键。【论证有效性分析】
答案解析:论证结构分析
论证关系分析
论证一:高考状元中,女生比例超过70%→基础阶段学习,女生更占优势
高考状元中,女生比例超过70%不必然得出基础阶段学习女生更占优势。计算近年高考状元女生所占的比例,没有将男女生在高中阶段的人数比例以及高校男女入学比例考虑进去。比如:如果女生在校人数很多,产生状元的可能性也就越高;还有如果男生考上大学的比例更高,也不能说明基础教育女生有优势。
论证二:男女生在心理特点、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不同→采取男女分校方式
男女生心理思维等方面存在差异,可能更应该鼓励男女合校,使男、女在思维、心理等诸多方面优势互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从而共同发展进步。
论证三:考试制度日渐完善→教育制度是女状元不断产生的原因
①女状元产生的原因可以有很多,比如女生在学习方面比男生认真,对自己的要求比较高而且勤奋,自控能力比较强,因而容易取得高分。
②考试制度日渐完善并不意味着教育制度是女状元不断产生的原因,二者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考试制度不断完善不代表它已经完美无缺到对女状元的产生毫无影响。考试试卷可能更适合女生答题,题目设计的变化更多考查了学生的细心,而这正是女生的优势,更容易产生状元。
论证四:各行各业女性精英增多→女性能力不断增强
各行各业女性精英增多未必能证明女性能力不断增强。有可能是社会对女性需求量比较大,或者同期男性精英增长的数量更多,就有可能说明女性能力在下降。
论证五:女性事业的成功→基础阶段的优势是她们事业成功的关键
女科学家等一些成功女性,有可能她们在基础阶段不优秀,但是通过后天自己的不懈努力而取得成功,而材料中缺少对后续阶段的分析。再有从提供的数据看,女性成功的比例也不能够说明她们在基础阶段的优势有所延伸。
参考范文:
高考状元中,“女生比例超过70%”并不能说明在基础阶段学习“女生更占优势”。计算近年高考状元女生所占的比例,没有将男女生在高中阶段的人数比例以及高校男女入学比例考虑进去。如果女生在校人数很多,产生状元的可能性也就越高;还有如果男生考上大学的比例更高,也不能说明基础教育女生有优势。
“男女生在心理特点、思维方式等许多方面存在不同”未必要“采取男女分校方式”。男女心理、思维等方面的不同,不仅不需要男女分校,反而更应鼓励男女合校,使男、女在思维、心理等诸多方面优势互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从而共同发展进步。
即便“考试制度日渐完善”,也不能将女状元不断产生的原因归于“教育制度”。考试制度不断完善不代表它已经完美无缺到对女状元的产生毫无影响。考试试卷可能更适合女生答题,题目设计的变化更多考查了学生的细心,而这正是女生的优势,更容易产生状元。
“各行各业女性精英增多”未必能证明“女性能力不断增强”。有可能是社会对女性需求量比较大,或者同期男性精英增长的数量更多,在这种情况下,就无法说明“女性能力不断增强”,很有可能说明女性能力在下降。
综上所述,该论证过程是存在缺陷的,若想得出其结论,还需提供更为有力的论据。
6、分析下述材料,准确审题立意。
拳王阿里33岁那年与挑战者弗雷泽进行第3次较量。在进行到第14回合时,阿里已筋疲力尽,几乎再无丝毫力气迎战第15回合了。然而他拼命坚持着,因为他心里知道,对方肯定和自己一样,如果在精神上压倒对方,就有胜出的可能。于是他竭力保持坚毅的表情和永不低头的气势,双目如电,令弗雷泽不寒而栗,以为阿里还存有旺盛的体力,阿里的教练发现弗雷泽已有放弃的念头,便使眼色暗示阿里。阿里精神一振,更加顽强地坚持着,果然在关键时刻,对手认输了。卫冕成功的阿里还未走到擂台中央,便眼前一黑,双腿无力地跪倒在地上。弗雷泽见此情景,如遭雷击,并为此抱憾终生。【论说文】
答案解析:分析提示
抓关键词句:根据材料中的“拼命坚持”“精神上压倒对方”“保持坚毅的表情和永不低头的气势”“更加顽强地坚持着”等词句,可以有下面的立意:“坚持就是胜利”。
从对象分析:从弗雷泽的角度立意:“本是旗鼓相当,但一念之间的放弃意味着失败。”结合两个人的角度来立意:“胜利与失败原来是近邻,就在于坚持还是放弃。”
参考范文一:
坚持就是胜利,是指当遇到困难和疲倦的时候要再坚持一下。如果坚持了,或许有好的结果。如果没坚持,那就必然失败。胜利往往是给予有勇有谋而又坚持不懈的人。
量变是质变的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它们是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一定会引起质变。持续的坚持就是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超过临界点“度”,就会发生质变。因此,坚持就是胜利。
在现实生活中,要想获得成功,就要有一种持之以恒、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一锹挖不成水井,成功需要积累,成功需要坚持。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平时很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不管刮风下雨,每天都坚持到街头去观察、聆听、记下行人的零言碎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这样,他才在《大卫·科波菲尔》中写下精彩的人物对话,在《双城记》中留下逼真的社会背景描写,从而成为英国一代文豪,取得了文学事业上的巨大成功。爱迪生曾花了整整十年去研制蓄电池,其间不断遭受失败的他一直咬牙坚持,经过了五万次左右的试验,终于取得成功,发明了蓄电池,被人们授予“发明大王”的美称。
坚持就是胜利,要求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向自己的目标努力,要勇于面对在通向成功的路上遇到的无数艰辛与困苦。坚持信念,勇往直前,千万不要半途而废。要拥有坚持不懈的毅力,成为人生的佼佼者。
坚持就是胜利,努力铸就辉煌。
参考范文二:
坚持的差距,是毅力的权衡。毅力,是人们未达到预定的目标而自动克服困难、努力实现自我的一种意志品质;是“蜀道虽难,但勇于攀登”;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是“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是“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毅力,人生不可或缺。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往今来,凡扬名立万者,无不没有毅力。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书圣”美誉流芳百世。他的傲人成绩和优美字体,与他的勤学苦练是分不开的。凭着坚强的毅力练就“入木三分”的字体。而这份造诣的成就,就是日积月累、矢志坚持的结果。如果他在艺术之路的拼搏中,如同常人一样望而却步,怎么会有此辉煌?他顽强的毅力使他登上了世界书法的巅峰。
再试想,如果没有坚守的初心,怎么会有袁隆平解决中国人民温饱问题的杂交水稻?如果没有坚持的魄力,怎么会有司马迁“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
人的一生不可能风平浪静,“一览众山小”的风光后面也沾着在山路上跌倒留下的泥痕。故,毅力怎可缺?
反之,若空有抱负,没有坚韧的毅力,抱负终是虚妄!
为何项羽只能为鬼雄,不能为人杰?因为他毅力不足,空有理想!他学文学武,浅尝辄止;即使学万人策,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后兵败乌江,虽在意料之外,但不也在情理之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没有毅力,一事无成。只有言行一致,朝着目标坚持不懈去奋斗、去追求才会有所收获。顽强毅力的人,无往不胜。
毅力要求我们学会仰视,见贤思齐焉,以贤者为榜样,树立坚定目标;学会平视,躬身自行,坚守自我,学会在逆境中锻炼自我;学会俯视,脚踏实地,不异想天开,实事求是。
因此,毅力不可或缺。
7、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说文】
答案解析:参考范文一:
低调是谦逊,是慎独,是有阅历而不张扬,是有内涵而不放肆的一种态度。低调是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前专心写书的态度,也是他获奖后不高居、不傲视的态度。
华人首富李嘉诚人人皆知,他白手起家,通过艰苦奋斗,纵横商界,创造了无数商业神话。虽然他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但是,他并没有骄傲自大,而仍以一种低调的姿态面对外界给予的鲜花和掌声,认真做自己,踏实做企业,不为名而躁,不为夸而飘。这使他不仅赢得了外界的尊重,也为他的企业带来了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低调,是一种谦逊的人生态度,在李嘉诚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相反,若不以低调的态度处理所遇到的人和事,则我们很难达到预定的目标甚至会走向失败,贻笑大方。史玉柱在经营他的商业大厦时,曾经历过人生的大起大落。而促使他在商业领域摔大跤的原因不免使人想起他的不低调,原本7层楼的办公大厦在外界的吹捧附和下史玉柱决定建到70层,这看似宏伟之举最终拖垮了巨人集团,也使得史玉柱由亿万富翁变为亿万“负”翁。后来他感慨:“低调做事,成功之本,企业之根。”足以见低调是一种何等重要的态度。
既然低调如此重要,我们又该如何做到低调呢?要想做到低调,我们就要遇事不张扬,以收敛和宽容的方式对待周围的人和事。收敛可以使我们学会平静祥和,宽容可以让我们温文尔雅,两者的结合有利于我们学会并保持低调的人生态度。同时,多与低调的人接触,远离浮夸和焦躁的人与事。与低调的人相处,如同欣赏一幅水墨画,韵致悠然,让人心旷神怡。
低调做人,淡定从容,儒雅而智慧,是一种积极的态度。
参考范文二:
规律在自然界中是指万物从存在、发展再到巅峰直至灭亡的过程,而在人类社会中,规律又表现出一种客观趋势,体现了人们共同的渴望和诉求,是唯物史观中社会前进发展的必然。
于个人而言,规律意识如活水之源,于国家而言,规律意识便如巨木之本。
个人拥有规律意识,方能产生坚定的信念,能够为民谋福祉,为国筑明天。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曾因领导反种族隔离制度的组织而被白人政府判罪入狱,然而在狱中,当他得知国内外推翻种族隔离制度的呼声愈发高涨时,他懂得了建立自由与平等的制度与国家乃是人民的愿望,乃是必然规律,于是他振作精神,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领导狱外人民进行反抗运动和斗争,在各方帮助下最终获释,也终于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南非。
国家拥有规律意识,方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方能推动国家间的合作,方能赢得他国尊重。在社会进步、精神文明蓬勃发展的今天,渴望和平、尊重历史、携手发展已是世界各国的共同之音,已是世界前进的必然规律。然而日本却不顾史实修改历史教科书,美化侵略罪行,妄图为二战罪行翻案,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这些偏离规律的行径遭到世界热爱和平的人民的强烈谴责,也更激发人民表达“跪着的德国人比站着的日本人更高大”的愤怒。
规律意识不可丢,要求个人审时度势,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寻规律,并且在利用规律,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更要实现社会价值;要求国家站在正义的立场,维护各国人民的利益与感情,与违背人类诉求的做法划清界限,唯此,才能屹立于世界人民拥护的巅峰。
让规律这棵常青树,永远葱茏、茂盛!
8、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法国19世纪浪漫派抒情诗人阿尔封斯·德·拉马丁说过,生命之书至高无上,不能随意翻阅,也不能合上。精彩的段落只能读一次,患难之页自动翻过。当你想重温过去的绵绵情肠,读到的却是生命临终那一章。【论说文】
答案解析:参考范文一:
活在当下就是不过分怀念过去,亦不过度担心未来,而是怀着积极乐观的心态过好当下每一天的生活,是一种美好的生活态度。
事物是处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的,人生也是在不断前进的,它不会倒退,更不会重来,正如拉马丁说的,生命之书不能随意翻阅,也不能合上。这样看来,活在当下就显得尤为重要,生命中有每一个当下,珍惜每一个当下,就是珍惜我们的人生之路。
活在当下能让人更加轻松地去享受生活,更加认真地对待自己的人生。过去的事情发生了就不能重来,我们无法让时光倒退挽回曾经的错误,与其缅怀过去,不如以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自己度过的每一天,这样我们才能享受每个人生阶段带来的不同体验,丰富自身阅历,加强自身修养。未来的发展具有不确定性,每天担心未来只会徒增烦恼,活在当下才能做好每一件事,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活在当下要求我们建立良好的心态,积极地面对每个人、每件事,乐观看待问题,把自己的想法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踏实认真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更要珍惜生命,不虚度,不浪费,学会感受多姿多彩的人生旅程。
活在当下,感受生命的美好,体验人生的精彩,让我们的人生之路开出绚烂之花。
参考范文二:
这就告诉我们,无论过去的人生经历是好还是坏,都应该放下,只有珍惜现在才是对生命之书最高的崇敬。
珍惜现在,是一种风度,一种智慧,一种拿得起放得下的洒脱。怀着对时间的敬畏和对未来的憧憬,踏实地一步步迈向目标,如此将为生命之书添彩。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前进的复杂过程,前进中也有波折,但终究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前进中的波折正是生命之书中的患难之页,我们只有将波折看作人生中的宝贵财富,才能在每一次克服困难后有所收获,才能不被困难打倒,重新上阵。才能抛下一切的思想包袱探寻新路,如此方能淡定从容面对人生的得与失,不因暂时的荣誉沾沾自喜,也不因一时的失误懊恼不已。
生活中有跌倒后拍拍尘土继续赶路的人,也不乏跌倒后从此一蹶不振、灰心丧气的人。然而真正经得起艰难困苦,看得开磨难波折,拿得起光辉荣誉,也放得下身段白手起家的人才是人生最后的赢家。勾践卧薪尝胆受尽屈辱仍刻苦自励,励精图治最终灭吴复越。李大钊曾说:“吾人在世,不可厌‘今’而徒回思‘过去’,梦想‘将来’,以耗误‘现在’之努力。”经历过的就该放下。唯一值得我们珍惜的是现在。
因此,要想将生命之书描绘得充实而绚烂,我们必须调动自我的主观能动性,以从容平淡的心面对过去经历的失意,同时不让自己沉溺于过去的辉煌灿烂中,努力活在当下才是最明智的选择。生命不可逆转。我们不要让自己活在过去,也不要让自己在幻想中度日。清醒地审视自己,积极地克服困难,将磨难变为经验,将成功变为继续努力的动力,拥有最好的现在。
放下过去,珍惜现在,拥有如此的豁达才能成就卓越人生。
9、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硬度很大而易碎的瓷器、陶器、玉器,一旦破碎,几乎无法修补。而在以前,有一些匠人,专门用一种工具在破损的瓷器上钻孔,用来修补碎了的瓷器,如碗、瓶等。修补好的瓷器可以做到滴水不漏。这种工具叫作“金刚钻”,一般要两年才能完成一个,而拥有一个即可用一生。掌握用好“金刚钻”的技巧,则需要数十年的时间。【论说文】
答案解析:参考范文一:
磨砺的本意是在磨刀石上摩擦,比喻经受锻炼。“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等都是在磨砺中成才的经典事例。
量变是质变的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趋势,量变达到一定程度能够引起质变。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而靠一砖一瓦积累。宝剑不是一次铸成的,而靠不断磨砺。因此,成才是在不断磨砺中塑造的。
个人只有经过不断磨砺,才能从苦难中成长,学会技能,形成美好的品质,才能成才。刘邦当年与项羽争锋,打过无数次仗,几乎都失败了,但是他没有气馁,从中吸取经验继续作战,即所谓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终于在垓下一战取得了成功,奠定了大汉江山。不经历磨砺和锻炼,人将软弱无力,很难取得成功,很难有大作为。
企业只有经过磨砺,才能完善管理,学会应对危机与变革,抓住机遇,积累经营之道,筑就商业帝国。安卓手机操作系统如今在手机操作系统中占据大片江山,并且在不断更新,变得更加便捷和简化,更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但谁又知道它最初只是一家不起眼的小厂商,曾经立于当时的手机巨头诺基亚门前请求合作,但却惨遭拒绝,黯然离开。但安卓并未就此放弃,而选择以磨砺自身的方式颠覆了整个行业,获得了成功。
在磨砺中成才需要个人耐得住寂寞,还需要不懈努力,正视苦难与挫折,放下心中的浮躁,吸取前人的经验,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相信自己终将成功。在磨砺中成长要求企业要守住经营的底线,不为一时小利违反法律法规伤害顾客,要正视危机与变革,提前做好准备,要有稳中求发展的意识,为企业积累有形的资产与无形的财富。
个人成才需要磨砺,企业成长需要磨砺,这样才能熬过苦寒,闻到成功之花。
参考范文二:
优秀的事物都经得起时间的打磨,耐得住反复锤炼,在沉潜中积累力量,酝酿爆发。
沉潜的力量源自持之以恒的毅力。俗话说:“水滴石穿,绳锯木断。”水滴的力量来源于它们将自己沉潜在时间的长河中,日复一日终成穿石壮举;细绳的力量来自它们会将自己捆绑在岁月的车轮上,一次又一次,终成断木伟业。倘若水滴没有坚持的信念和穿石的勇气,绳子没有恒久的毅力和足够的耐心,它们还会将多年积聚的力量坚持到最后一刻吗?正如修补瓷器的金刚钻,如果不精耕细作地打磨与研究,金刚钻就不会成为补瓷良器。
沉潜的力量源自于始终如一的专注。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只有专注才能将人的力量发挥到极致,创造出无限的可能。专注的人可以做到抛开一切全身心地投入,不受外界干扰,不受安逸诱惑,也不被琐事困扰。沉潜,只为有朝一日能彻底浮出水面。
沉潜的力量源自于不畏困难的勇气。人生道路蜿蜒曲折,荆棘丛生,只有具备开拓进取的勇气才能无往不前。阴冷、肮脏、潮湿的实验室可以让仪器失灵,可以使人的健康受损,但从未动摇过居里夫人投身科学研究的信念。居里夫人,一个女子,一个科学家,更是一个勇者。她成功的力量在她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后,在重复了一次又一次的实验中得以迸发。
没有沉潜的深度,水滴就不会成功穿石,绳子也不会顺利锯木,居里夫人也不会举世闻名。因此,我们需要将自己沉淀,吸收精髓,不断完善自我,从而积蓄能量,成就人生新高度。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长江万丈非一日之功。让我们在沉潜的力量中创造辉煌。
10、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说文】
答案解析:参考范文一:
所谓自省,就是经常反省自己,能够严于律己。无论是曾子曾经日日执行的“吾日三省”的信条,还是鲁迅对自己的无情解剖,都是对自省的最佳坚守。毋庸置疑,成功的人生都需要躬耕自省。
“自省”与“成功”便是“量”与“质”的关系。唯物论认为,量变是质变的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因此,成功不是一朝一夕得来的,长年累月的自省才会成为成功的铺垫。相反,坏的量变也会带来坏的质变。 如果一直放纵自己,就会导致失败。
在这个喧闹而又急功近利的社会环境下,我们唯有不断反省,才不会随波逐流,才能沿着自己既定的生命轨迹走下去。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俘虏以后,每天反省自己失败的原因,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总结。通过几年的反省,他卧薪尝胆,积蓄力量,终于战胜吴国。勾践的成功正得益于他不断的反省。
反之,若无反省,只满足于眼前,则会故步自封。不总结自己的得失,超越无疑只是空谈。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18岁率军出征,屡获大胜,但却多次兵败俄罗斯,始终不能得胜,就败在了他始终不自我反省,不吸取教训。
要做到自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加强责任感缺一不可。
作为个人,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观察身边的人,学习长处,摒弃缺点,用高度的责任心,去做身边的每一件事。作为企业,要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把客户当家人,注重产品质量和客户需求,增强社会责任感,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要严格规范商业行为。
自省让你出类拔萃,自省让你取得卓越成就。因此,自省,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参考范文二:
自省就是自我评价、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调控和自我教育。同时也是一种提高自我道德修养的方法。
雨果曾说过:“尽可能少犯错误,这是人的准则;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尘世上的一切都是免不了错误的。”人犯错误是必然的,但如果重复的错误再次发生,就是愚蠢的行为。敢于自省,能让我们从逆境中走出来,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列夫·托尔斯泰15岁读大学文科班时,曾经接连两个学年考试不及格,无法毕业,只得退学回家。但他没有因此沉沦,而是认真思索、反省,把自己的各种缺点详细地写在日记本上,随时对照检查,从此,他的人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不难看出,敢于自省,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关键。
反之,如果不进行自省,遇到问题只是“埋头苦干”,即使同一问题经历一千次一万次,仍会如“无头苍蝇”般随机试错,这样或许会得到答案,但中途却经历了太多的弯路,做了太多的无用功。人生极长又极短,不容许你在盲目中蹉跎时光。倘若如蚍蜉撼大树般狂妄,即使有再高的志向和理想,也与成功无缘。
敢于自省,我们要有面对困难的勇气,持之以恒的锐气,以及淡定自若的心气。我们要时时刻刻有自省的意识,需要用心地自我提醒,并要落实到行动中去,不断地反思总结,完善自我,为成功造势。需要我们必须对自己所犯过的错进行自我反省,找到问题的根源,从中总结经验与教训。
敢于自省,少走弯路,人生才可能获得成功。以上便是51题库考试学习网带来的全部内容。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MBA考试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 2019-11-02
- 2019-11-14
- 2019-10-31
- 2019-11-15
- 2019-10-24
- 2019-11-12
- 2019-11-11
- 2019-10-24
- 2019-11-08
- 2021-08-22
- 2019-11-06
- 2019-11-02
- 2021-08-22
- 2019-11-07
- 2019-11-05
- 2019-10-24
- 2019-10-28
- 2019-11-09
- 2021-08-22
- 2019-11-04
- 2019-11-11
- 2019-11-15
- 2019-11-04
- 2019-01-17
- 2019-10-24
- 2019-10-28
- 2021-08-22
- 2019-11-15
- 2021-08-22
- 2019-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