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健康管理师《理论知识考核》章节练习(2020-10-03)

发布时间:2020-10-03


2020年健康管理师《理论知识考核》考试共100题,分为单选题和多选题。小编为您整理第四章 常见慢性病5道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供您备考练习。


1、下面对于中心性肥胖的描述正确的包招()。【多选题】

A.脂肪在腹壁和腹腔内蓄积过多

B.被WH0列为导致疾病负担的10大危险因素之一

C.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D.是癌症的危险因素

E.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正确答案:A、B、C、D、E

答案解析:对于中心性肥胖的描述正确的包招脂肪在腹壁和腹腔内蓄积过多;被WH0列为导致疾病负担的10大危险因素之一;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是癌症的危险因素;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2、按2005年中国血压诊断标准,下列哪项不符合(  )。【单选题】

A.收缩压<120mmHg舒张压<80mmHg为正常值

B.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为正常值

C.未用药时,非同日三日测量,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为高血压诊断标准

D.收缩压120~139mmHg舒张压80~89mmHg,为正常高值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高血压(hypertension)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 (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目前国内高血压的诊断采用2005年中国高血压治疗指南建议的标准:

3、关于诊室测量血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多选题】

A.诊室血压测试主要用水银血压计

B.被测量者测量前1小时内应避免进行剧烈运动、进食、喝含咖啡的饮料、吸烟、服用影响血压的药物

C.精神放松,排空膀胱、至少安静休息10分钟

D.收缩压读数取柯氏音第一音,舒张压读数取柯氏音第五音

E.间隔1-2分钟,重复测量,取2次读数平均值

正确答案:A、B、D、E

答案解析:诊室血压测量主要用水银血压计,其测量方法如下:(1)选择符合标准的水银柱式血压计或符合国际标准及中国高血压联盟(CHL)认证的电子血压计进行测量。一般不提倡使用腕式或手指式电子血压计;(2)袖带的大小适合患者的上臂臂围,至少覆盖上臂臂围的2/3;(3)被测量者测量前1小时内应避免进行剧烈运动、进食、喝含咖啡的饮料、吸烟、服用影响血压的药物;精神放松、排空膀胱,至少安静休息5分钟;(4)被测量者应坐于有靠背的坐椅上,裸露右上臂,上臂及血压计与心脏处同一水平。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及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情况者,应加测站立位血压;(5)将袖带紧贴缚在被测者上臂,袖带下缘应在肘弯上2.5cm,用水银柱式血压计时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肘窝肱动脉搏动明显处;(6)在放气过程中仔细听取柯氏音,观察柯氏间第I时相(第I音)和第V时相(消失音)。收缩压读数取柯氏音第I音,舒张压读取柯氏音第V音。12岁以下儿童、妊娠妇女、严重贫血、甲亢、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柯氏音不消失者,以柯氏音第Ⅳ音(变音)作为舒张压读数;(7)确定血压读数:所有读数均应以水银柱凸面的顶端为准;读数应取偶数;电子血压计以显示血压数据为准;(8)应间隔1-2分钟重复测量,取两次读数平均值记录。如果收缩压或舒张压的两次读数相关5mmHg以上应再次测量,以3次读数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4、判断冠心病死亡率的依据有()。【多选题】

A.慢性冠心病死亡

B.心衰死亡

C.急性心肌梗塞死亡

D.冠心病猝死

E.心律失常死亡

正确答案:A、C、D

答案解析:判断冠心病死亡率的依据有慢性冠心病死亡、急性心肌梗塞死亡、冠心病猝死。

5、就个体高危因素控制策略而言,主要是针对哪些人的个体化教育()。【多选题】

A.高血压

B.血脂异常

C.肥胖及吸烟

D.酗酒

E.精神障碍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就个体高危因素控制策略而言,主要是针对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及吸烟、酗酒的人的个体化教育。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健康管理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临床医学诊断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

A.人体基因谱分析技术
B.计算机处理技术
C.医学图像检查技术
D.医用光纤技术
E.基因重组和修补技术
答案:A,B,C,D
解析:
基因重组不是诊断方面的研究成果。

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不同种族的男女,体质指数(BMI)均与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相关关系。

A.呈正
B.呈负
C.无
D.呈不定
答案:A
解析:
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不同种族的男女,体质指数(BMI)均与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呈正相关关系。

当个体觉察应激源的威胁后,就会通过心理和生理中介机制产生心理、生理反应,这些变化称为()

A. 刺激反应
B. 兴奋反应
C. 应激反应
D. 心身反应
答案:C
解析:
应激反应是指由各种充满紧张性的刺激物(应激源)所引起的一类非特异反应。这些反应包括身体的(生理的)和心理的(行为的)两部分。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