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题
三等水准测量一测站两次测得高差之差,不得超过1mm。()
考题
一等水准测量,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不得超过( )A.±0.7mmB.±0.5mmC.±0.4mm
考题
水准测量的实质是测定两点之间的高程之差高差,然后由已知高程及已知点与未知点间的高差求出未知点高程。
考题
精密水准测量中,水准测段限差包括()A:测段前后视距累计差B:往返高差之差C:基辅高差之差D:视线距地面之差E:基本分划与辅助分划之差
考题
等级水准测量中,一个测段的观测需要检查的限差包括()。A:基辅高差之差B:前后视距差C:测段前后视距累计差D:往返高差之差E:视线距地面之差
考题
精密水准测量中,水准测段限差不包括()A:测段前后视距累计差
B:往返高差之差
C:基辅高差之差
D:视线距地面之差
E:基本分划与辅助分划之差
考题
水文三等水准测量间歇后,检验间歇点的允许高差不大于()mm。A、1B、1.5C、2D、3
考题
二等水准测量的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应小于等于()。
考题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包括()。A、同一尺子黑红面读数差不超过2~3mmB、读数差不限C、高差不限D、用两个尺面分别测算的高差不超过3~5mmE、读数顺序不限
考题
二等水准测量,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不得超过()A、±0.5mmB、±0.6mmC、±0.7mm
考题
水文四等水准测量在每一仪器站观测时,应及时检算前后视距不等差,()黑、红面读数差以及同站黑、红面高差之差是否符合所要求的限差。A、异尺B、同尺C、备用尺D、库存尺
考题
水文四等水准测量要求前后视距不等差测段累计不超过()。A、8mB、5mC、15mD、10m
考题
水文三等水准测量使用光学测微法时,高差限差为3mm的是()。A、单站同尺黑、红面读数差B、检验间歇点高差之差C、左右线路转点差D、同站黑、红面所测高差之差
考题
水文四等水准测量,若重测的高差与同方向原测高差的不符值()限差,则用重测的单程高差与反方向的原测高差计算闭合差。A、不等于B、等于C、超出D、不超
考题
四等水准测量若间歇前、后两间歇点之间的高差较差不超过5mm,则认为间歇点位置没有变动。
考题
对于水准测量闭合差的叙述,哪些项不正确?()A、水准测量闭合差按测站数成正比例调整。B、用两架同精度水准仪同时单向往测,这两组成果之差即为闭合差。C、闭合水准环线各点之间高差的代数和即为闭合差。D、附合水准路线上各点间的高差代数和与两个已知高程水准点间高差之差,即为闭合差。
考题
四等水准测量两次仪器高法观测两点高差,两次高差之差应不超过()A、2mmB、3mmC、5mmD、10mm
考题
判断题三等水准测量一测站两次测得高差之差,不得超过1mm。A
对B
错
考题
多选题水文三等水准测量使用中丝读数法时,高差限差为3mm的是()。A左右线路转点差B检验间歇点高差之差C单站同尺黑、红面读数差D同站黑、红面所测高差之差
考题
单选题水文四等水准测量在每仪器站要求同站黑、红面所测高差之差不大于()。A
5mmB
3mmC
2mmD
1cm
考题
单选题二等水准测量,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不得超过()A
±0.5mmB
±0.6mmC
±0.7mm
考题
单选题水文四等水准测量在每一仪器站观测应及时检算()不等差,同尺黑、红面读数差以及同站黑、红面高差之差是否符合所要求的限差。A
前后视距B
前视距C
后视距D
中视距
考题
单选题水文四等水准测量在每仪器站要求左右线路转点差不超过()。A
3mmB
4mmC
5mmD
6cm
考题
单选题水文四等水准测量,若重测的高差与同方向原测高差的不符值()限差,则用重测的单程高差与反方向的原测高差计算闭合差。A
不等于B
等于C
超出D
不超
考题
单选题水文四等水准测量要求检测间歇点高差之差不超过()。A
1cmB
0.2cmC
0.3cmD
0.5cm
考题
多选题水文三等水准测量使用光学测微法时,高差限差为3mm的是()。A单站同尺黑、红面读数差B检验间歇点高差之差C左右线路转点差D同站黑、红面所测高差之差
考题
单选题水文三等水准测量间歇后,检验间歇点的允许高差不大于()mm。A
1B
1.5C
2D
3
考题
单选题水文四等水准测量在每一仪器站观测时,应及时检算前后视距不等差,同尺黑、红面读数差以及()黑、红面高差之差是否符合所要求的限差。A
偶数站B
奇数站C
同站D
异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