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我们做一个运动适应性训练的实验。实验共包括6组被试,每一组被试分别进行15分钟、30分钟和60分钟的训练,训练任务的难度分为难、易两种。结果如下图:
能不能说明任务难度和训练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对于容易的任务来说,短于30分钟的训练可以提高练习的百分数,长于30分钟就没有效果?为什么?应该怎样完善实验计划?
能不能说明任务难度和训练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对于容易的任务来说,短于30分钟的训练可以提高练习的百分数,长于30分钟就没有效果?为什么?应该怎样完善实验计划?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答案要点】
(1)从图中似乎可以看做是对于困难的任务随着训练时间的延长,完成百分数也增加;而对于容易的任务,完成百分数则在长于30分钟后不随着训练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似乎出现了任务难度和训练时间的交互作用。好像对于容易的任务来说,短于30分钟的训练可以提高练习的百分数,而长于30分钟就好像没有效果。但这并不是练习对容易的任务没有促进作用,而是因为发生了高限效应。高限效应是指由于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数量)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图中可以看出,在容易的任务当中,30分钟的训练已经完成了训练任务的100%,尽管更长时间的训练对完成容易的任务有帮助,但无法在实验中表现出来,正因为出现了高限效应,我们不能说不同的训练时间对于不同的训练难度的效果不同,也就是不能说训练时间和任务水平有交互作用。
(2)我们可以适当增加任务的难度,比如提高适应性训练的总数,避免高限效应的出现。
(1)从图中似乎可以看做是对于困难的任务随着训练时间的延长,完成百分数也增加;而对于容易的任务,完成百分数则在长于30分钟后不随着训练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似乎出现了任务难度和训练时间的交互作用。好像对于容易的任务来说,短于30分钟的训练可以提高练习的百分数,而长于30分钟就好像没有效果。但这并不是练习对容易的任务没有促进作用,而是因为发生了高限效应。高限效应是指由于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数量)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图中可以看出,在容易的任务当中,30分钟的训练已经完成了训练任务的100%,尽管更长时间的训练对完成容易的任务有帮助,但无法在实验中表现出来,正因为出现了高限效应,我们不能说不同的训练时间对于不同的训练难度的效果不同,也就是不能说训练时间和任务水平有交互作用。
(2)我们可以适当增加任务的难度,比如提高适应性训练的总数,避免高限效应的出现。
更多 “我们做一个运动适应性训练的实验。实验共包括6组被试,每一组被试分别进行15分钟、30分钟和60分钟的训练,训练任务的难度分为难、易两种。结果如下图: 能不能说明任务难度和训练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对于容易的任务来说,短于30分钟的训练可以提高练习的百分数,长于30分钟就没有效果?为什么?应该怎样完善实验计划?” 相关考题
考题
()是一种准实验的设计,在这一设计中,对某一被试或某一组非随机取样的被试实施实验处理,并在实验处理前后进行一系列测量,记录下结果,分析测量前后的分数是否有变化,从而推断实验处理的效果。
A、时间序列设计B、横断面设计C、追踪设计D、预测设计
考题
在实验开始前,我们应该让被试签署知情同意书。在知情同意书中,应()
A.要求被试实验过程中不可退出B.要求被试给出最佳的答案C.告诉被试实验一旦开始,便不可中途退出D.告诉被试实验任务的大体内容和数据的处理方式
考题
在教育与心理实验研究中的被试内设计具有如下特点:()
A.同一被试接受一次以上的实验处理B.不同被试接受不同的实验处理C.一部分被试接受一次以上的实验处理,一部分被试只接受一次实验处理D.所有被试只接受一次实验处理
考题
以下这些做法,哪项是违背伦理的()
A.有些被试提出要求想看看自己的实验结果,我就仅打开了他自己的实验结果给他本人查看,并给他进行了一定的说明。B.在一项欺瞒对被试无害的实验中,为了控制实验的反应性,我没有告诉被试实验的真正目的,到实验结束完成后告诉他全部的真相C.实验进行到一半,被试提出不舒服,我跟他说为了实验的完整性,做完实验才能走。D.老师在课上跟学生说,期末成绩有一部分,必须以参加实验、听两场讲座或者写一篇著作的读后感才能获得的。
考题
对实验设计描述正确的是()。
A.一个实验设计中只能有一个因变量B.一个变量设为被试内变量就不能再设为被试间变量C.一个变量设为被试间变量就不能再成为被试内变量D.被试内变量和被试间变量可以在一个实验中并存
考题
通常当被试不能被随机分配到实验处理中去时,可以应用准实验设计,包括()。
A.自变量为被试变量B.控制变量较多C.在研究中难以实现把被试随机分配到实验处理中去D.在研究中可以实现把被试随机分配到实验处理中去
考题
在一项眼动研究中,呈现不同特征的人脸图片(正面、侧面;斜视、直视)来考察被试对这些图片的注视特点。每种实验条件单独为一个实验单元,每一实验单元包含64个试次,每个被试共完成256个试次。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方差分析表明,各因素的主效应显著,其中一个因素的方差分析结果为F(1.15),=20.598,p小于0.001;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研究为何种实验设计?说明这种设计的特点。(2)指出该研究中的因素和水平,以及使用的被试数量。(3)根据方差分析结果和下图,说明所能得到的实验结论。
考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在一项实验中,要求所有被试都在电脑前利用鼠标来控制一个小球的运动,这项任务需要被试控制鼠标动作的稳定性和精确度。实验之前,对全部被试进行同样的移动小球的训练。实验时,其中一种情况下,被试很容易操纵小球完成任务,另一种情况下,小球较难操纵,但所有人最终都能完成该任务。研究者随机选取180名大学生被试,并随机分配到6个组中。第一组被试在电脑前训练10分钟,然后完成容易的任务;第二组被试训练30分钟,然后完成容易的任务;第三组被试训练60分钟,然后完成容易的任务;第四组被试训练10分钟,然后完成较难的任务;第五组被试训练30分钟,然后完成较难的任务;第六组被试训练60分钟,然后完成较难的任务。最后记录每个被试完成任务所用的时间。实验的结果发现,在比较难的任务中,随着训练时间的增加,被试完成实验任务的时间显著减少;但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所有被试完成实验任务的时间都很短且几乎相同请问:(1)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2)该实验有几个自变量?每个自变量各有几个水平?因变量是什么?(3)该实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考题
在向被试呈现的知情同意书中,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A.被试有权了解实验的真实目的
B.告知被试拒绝参加实验给自己带来的不利后果
C.告知被试可以自由参加实验、拒绝参加实验或中途退出
D.告知被试可能会影响到他们参与意向的重要因素,如风险、感觉不适等
考题
实验设计:所给出的实验设计有若干个问题要你回答。你应根据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判断和处理。
实验名称:简单反应时实验
(注:给被试呈现单一刺激,要求他们对此尽快做出单一的反应,这个刺激与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简单反应时。)
实验目的:研究应时的长短与所刺激的感觉器官之间的关联。
实验过程
要求被试在受到色光或者声音刺激后立刻做出反应,通过仪器自动记录的方式,分别测试被试的视觉反应时、听觉反应时。测试开始前先让被试进行必要的操作练习。测试开始后,连
续记录其30次视觉反应时,随后休息1min,再连续记录其30次听觉反应时,并分别计算其平均值。
实验结果
?以下哪种措施能让实验数据更可靠?A.增加单个被试的操作练习次数
B.去掉最高和最低的记录数值后计算单个被试的平均反应时
C.在针对同一被试的实验中使用不同强度的声音和光照刺激
D.增加两个单元之间的休息时间
考题
桑代克曾做过一个实验:被试被蒙上眼睛后练习画4英寸长的线段,经过3000多次练习,毫无进步。对该实验的结果最适当的解释是( )A.被试缺乏学习动机
B.练习过多导致疲劳
C.被试不知道自己的练习结果
D.主试未对被试进行学习评价
考题
关于实验设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作实验组,另一组不给实验处理,然后测定他们对某种刺激的反应。比较两组反应上的差异不能被认为是实验处理的结果B、组间设计的优点是:可以进行比较;缺点是:两组被试相等的假设难以得到保证,各种无关变量的控制,两组也难以做到完全相等。因此,对实验结果的解释上,可靠性就要降低C、事前测定和事后测定比较设计是按照测定被试的方式来分类的设计类型D、事前测定,是指在实验处理实施前对被试进行有关研究内容方面的测定,事后测定是指在实验处理实施后对被试进行有关研究内容方面的测定。前后两次测定的差异,就不能被认为是实验处理的结果
考题
单选题关于实验设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作实验组,另一组不给实验处理,然后测定他们对某种刺激的反应。比较两组反应上的差异不能被认为是实验处理的结果B
组间设计的优点是:可以进行比较;缺点是:两组被试相等的假设难以得到保证,各种无关变量的控制,两组也难以做到完全相等。因此,对实验结果的解释上,可靠性就要降低C
事前测定和事后测定比较设计是按照测定被试的方式来分类的设计类型D
事前测定,是指在实验处理实施前对被试进行有关研究内容方面的测定,事后测定是指在实验处理实施后对被试进行有关研究内容方面的测定。前后两次测定的差异,就不能被认为是实验处理的结果
考题
问答题要在一个实验中测定30个学生记忆无意义单词的能力,自变量是每个项目被诵读的次数,一次或五次,请分别采用被试内设计和被试间设计进行实验,并说明可能出现的问题。
热门标签
最新试卷